❶ 《人到中年》39年:6大主演两人离世,1人离婚,1人杳无音信
198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人到中年》在全国隆重公映,引起巨大的反响。该片影响了几代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今39年过去了,当年红极一时的6大主演,命运变化有些出乎意料……
《人到中年》是根据著名女作家谌容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谌容原名谌德容,祖籍重庆,193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人到中年》于1980年发表在《收获》杂志第一期上,当时导演孙羽在长影厂拍摄电影《花开花落》。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作家浩然的小说改编的,拍戏之余,孙羽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了转载的《人到中年》,非常激动。他马上在电话里与谌容取得了联系,表示想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
谌容告诉他,西影厂也想拍,已经与她取得联系了,孙羽只得遗憾地放弃了。谁知不久,谌容打电话告知孙羽,说西影厂因种种原因放弃了《人到中年》,孙羽赶紧向长影厂的领导请示,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谌容出任编剧。
《人到中年》主要讲述了某医院的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面临着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因为工作忙,女儿生病她都无暇顾及。有天上午,她连续做了3台手术,最终累倒了。
陆文婷与丈夫傅家杰婚姻幸福美满,但工作和生活两副重担将陆文婷压垮了。中年人的甘苦在陆文婷身上一览无余。
该片围绕着陆文婷的境遇,反映并思考了 社会 上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它以尖锐的锋芒,展示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奉献精神与生活窘困形成了鲜明对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然而,《人到中年》的拍摄却一波三折。1981年,相关部门在审查长影厂准备投拍的几部电影剧本时,将《人到中年》等4部戏拿掉了。后经反复修改剧本,影片得以拍摄完成,但上面通知暂不制作拷贝。
原因是有人反映《人到中年》没有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后来一位重要国家领导人专门调看了影片,不仅没有禁演《人到中年》,还特别批示,应该下决心落实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并特别指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人到中年》中有一个真实的眼角膜移植的特写镜头,当时拍摄技术有限,都是实景拍摄。这给剧组出了难题,一时间这个镜头无法拍摄。
恰巧这时有一个9岁的孩子在医院去世了,家里人将眼角膜捐给了剧组。潘虹拍完这个镜头后,含着泪默默地向这位9岁亡童致敬。
《人到中年》公映后,荣誉纷至沓来,它先是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奖。
紧接着,该片又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提名奖,及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陆文婷是医术高超的眼科医生,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解决病人痛苦的工作中,但自己却累倒了,承受太多的艰辛和苦涩。
当初陆文婷的扮演者定的是著名女演员郑振瑶,可那时她已经45岁了,与角色的年龄不符,剧组最终放弃了。
导演孙羽又想邀请黄梅莹出演,这时黄梅莹才31岁,年龄虽吻合,但对方档期有冲突,无法按时进组。剧组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启用潘虹。
这时潘虹才27岁,因主演《苦恼人的笑》在全国走红。拿到剧本后,潘虹特意去医院体验生活,她在医院一边看剧本,一边跟着大夫上手术台,掌握了一个外科医生基本的手术技能。
潘虹以精湛演技,将一位中年知识女性面临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透支生命的无奈演绎得令人震撼。她因此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潘虹1954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她以演悲剧见长,被誉为“悲剧皇后”。
她先后主演了《苦恼人的笑》《杜十娘》《井》《末代皇后》《最后的贵族》《股疯》等众多经典影视剧,3次夺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还夺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当选为新时期40年十大影星,并被日本评选为世界十大影星。
潘虹有两个妹妹,父亲姓刘,她跟母亲姓潘。潘虹10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了。17岁时,潘虹去崇明岛插队,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潘虹有过一次失败婚姻,前夫是知名导演米家山。米家山比潘虹大7岁,山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米家山的父亲是成都前市委书记,妹妹米瑞蓉是地产企业家。1977年,潘虹接拍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奴隶的女儿》,与米家山相识相恋,次年两人结婚。
因潘虹事业心太强,迟迟不愿孕育宝宝,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1986年,潘虹忍痛与米家山离婚。
上世纪90年代,米家山在四川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一边经商一边导戏。
平心而论,潘虹是优秀的天才演员,事业心很强。然而,因年轻时过分专注事业,潘虹不愿孕育宝宝,导致婚姻破碎。离婚后,她一直没有再婚。
2021年,潘虹已经67岁了,她没有婚姻,无儿无女。虽然有戏拍,有亲人,有朋友,但一个人独处时,那份孤寂渗透骨髓。
傅家杰是陆文婷的丈夫,是一名从事金属力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他原是陆文婷的患者,陆文婷治好了他的眼疾后,两人相爱结婚。
陆文婷一上午连做3台手术后,被累得病倒了,经过紧急抢救,她转危为安。醒来第一句话,她就是向丈夫忏悔,说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傅家杰心如刀绞,他抓住陆文婷的手贴在自己脸上,鼓励她坚强,给予她爱和勇气。
达式常比潘虹大14岁,两人在戏里演一对中年夫妻,却丝毫没有违和感。
达式常1940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他身高1.83米,身材挺拔,外形帅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1962年,达式常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3年后,他与杨在葆联袂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引起较大反响。电影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后被定为中国地质大学校歌。
达式常颜值演技俱佳,先后主演了《燕归来》《他们在相爱》《东港谍影》《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生命如歌》《书香门第》等众多影视剧。
2021年,81岁高龄的达式常参演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在北京、东方卫视热播,达式常聚焦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可以说,达式常活到老演到老。
达式常婚姻幸福,妻子名叫王文皓,曾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两人是电影专科学校的同班同学,1966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达秧。
达式常走红后,很多女观众给他写求爱信, 社会 上还有风言风语,说达式常与某某女演员好,但王文皓从不焦虑和担忧,始终相信丈夫。
而今他们结婚已经55年了,牵手走过了金婚,正准备迎接钻石婚的到来。
焦成思是某部副部长,特殊年代里,陆文婷曾为他做过一只眼睛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来他的另一只眼睛又患了白内障,依然来医院找陆文婷做手术。
这天上午,陆文婷已做了两台手术,给焦部长做完第三台手术后,陆文婷终于累得倒下了。
浦克191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3岁时父亲为了帮祖父做生意,将浦克和母亲带到了辽宁。后来父亲去本溪银行上班,浦克进入本溪县立中学读书。
中学毕业后,浦克进入沈阳一家商店当学徒。他身高和外形出众,喜欢表演,1939年出演了首部电影《真假姐妹》,从而开启了演艺生涯。解放后,浦克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
此后几十年里,浦克先后主演了《松花江上》《地下尖兵》《甲午风云》《英雄儿女》《吕梁英雄》《沙家店粮站》《马兰花开》《徐秋影案件》《金光大道》等众多影片。
浦克从上世纪60年开始成名,一直红到80年代,是那个年代最知名的演员之一。
1939年,浦克与女演员夏佩杰结婚。她是黑龙江人,出演过《黄山来的姑娘》《生活从这里开始》等多部影片。婚后两人诞下儿子浦光昭。
1991年,夏佩杰不幸因病离世。4年后,在亲戚的介绍下,浦克与女教师张晶结婚。张晶温柔娴淑,尊敬爱慕浦克,两人再婚生活很和谐。
2004年3月17日,浦克在长春逝世,享年88岁。
秦波是焦成思副部长的妻子,是一位“马列老太太”,张口闭口都是党性、革命和原则。因为陆文婷不是党员,也不是主任级大夫,秦波对她给丈夫做手术很不放心。
殊不知在特殊年代里,就是陆文婷顶着巨大压力,为焦部长另一只眼睛做的白内障手术。
任秀艳曾是哈尔滨话剧院的演员,只拍了《人到中年》这一部影片,后没了音信,不知她现在的生活状况怎样。
姜亚芬是陆文婷的好朋友,后来选择去国外发展,陆文婷特意在家里为她和丈夫举办告别宴。
说起中年人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家都感慨万千。
赵奎娥195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她从小身体素质好,擅长游泳和打乒乓球。从中戏毕业后,赵奎娥又考入母校的师资班深造,后留校任教。
《人到中年》是赵奎娥接拍的第二部影视作品,她就在全国一举成名。此后,赵奎娥主演了《昨夜的月亮》《有这样一个民警》《女子戒毒所》《潮起潮落》《石门情报站》《抉择》《大宅门》《京华烟云》《正者无敌》等众多影视剧。
其中,她因在《昨夜的月亮》中的精彩出演,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1989年,赵奎娥又因主演《有这样一个民警》,夺得第十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
赵奎娥是演艺圈里少见的幸福女人,她与丈夫陈宝国是大学同班同学,是一对校园情侣。1982年,两人在北京低调结婚。次年,儿子陈月末降生。
陈月末14岁时,赵奎娥和丈夫就将他送到英国留学,主要是不想让他当演员。他们一周只给儿子5英镑的生活费,而陈月末通过勤工俭学,一周能挣40多英镑。
陈月末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28岁时,陈月末学成归国,后进入演艺圈拍戏。因此赵奎娥一家三口都是演员。
2014年,赵奎娥拍完《大河儿女》后开始淡出影视圈,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为儿子和丈夫营造稳固的后方。
刘学尧是姜亚芬的丈夫,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后与姜亚芬出国发展。
郑乾龙194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著名的昆曲名家郑传监。家庭熏陶下,郑乾龙自小喜爱文艺,立志长大后从事表演艺术工作。1960年,郑乾龙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期间,他就因主演话剧《年轻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而声名在外。1964年大学毕业,郑乾龙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0多年的舞台生活磨砺,让他的表演技术炉火纯青。
1978年,郑乾龙接拍王苹执导的影片《我们是八路军》,饰演男主角“杨学仁”。该片让他在影视圈崭露头角。此后他相继主演了《人到中年》《诱捕之后》《华佗与曹操》《在暗杀名单上》《紫红色的皇冠》等众多影片。
1990年,《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郑乾龙因在剧中饰演“罗刚”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
郑乾龙还出演了《红楼梦》《北京往北是北大荒》《秦家风波》《雷霆出击》等多部电视剧。
2004年,郑乾龙患上了重病,为了早日重返荧屏,他坚强地与病魔抗争。但2007年,他还是因病在北京离世了,年仅64岁,让人遗憾和心痛。
潘虹、达式常、浦克、任秀艳、赵奎娥、郑乾龙,《人到中年》中这6大主演,在时光流逝39年后,他们的个人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人离婚,老来无儿无女,一人杳无音信,两人离世。达式常、赵奎娥则与配偶上演了从校园到银发的幸福恋情。
不管这6大主演的命运如何变迁,但掩饰不了他们在《人到中年》中的风采,他们塑造的经典角色,永远被观众称道和喜爱!
-END-
❷ 是否有令你无比敬佩的电影导演你最喜欢他导演的哪一部戏
经典台词:星爷问:我很孤独用英语怎么说?莫文蔚回答:I love you!《算死草》是由马伟豪执导,周星驰、莫文蔚、葛民辉、邱淑贞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该片于1997年8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影片以开埠时香港作背景,讲诉孤儿阿欢(葛民辉饰)投靠清代名嘴陈梦吉(周星驰饰)并拜其为师,负气出走险些丧命的故事。
周星驰的这部电影也许算不上代表作,然而依旧足以让人捧腹。1997对于香港电影来说,也许算得上是一个挺尴尬的年份;一方面对于回归之后的假想,另一方面是对旧有一切的不舍。英国法律和中国清政府的法律是否存在冲突,这一点并不曾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出来,这部电影更彰显的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冲突。也许是因为英清法律皆为案例法则的原因,所以寻找冲突其实挺难。情节单薄。搞笑无力。相对星爷主演的其它电影,这部电影并不出众。相对于马伟豪其它作品而言,这部电影算是中规中矩。
该片是星哥后期作品中最惨不忍睹的一部,实在难以和《审死官》、《白面包青天》等同类“公堂片”相提并论。影片中从头到脚太多的“屎尿屁”臭烘烘地令人恶心,大便小便、屁股肛门,所有能让人生理上起恶劣反应的事物都被拿来加工成笑料。如果挪用一句经典的评价就是:这是一部不能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绝不愿意再看的影片。作为一个“星迷”,怎么能不看自己偶像在成名之后最烂的片子呢,而再看一遍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加上半个“星”完全是为了照顾情绪,给星哥面子而已。对于这部影片,最积极的想法就是星哥重新剪辑一个“洁版”,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长度,也能让人多看两遍。
❸ 陕西明星有哪些
1:张涵予,1964年12月19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陕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 陕”或“ 秦”, 省会西安市。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属北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❹ 中国每代电影导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1983年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的《一个和八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以影片《黄土地》为标志。代表作有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冯小刚的《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蓝风筝》;吴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李少红的《红粉》、《恋爱中的宝贝》;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宁浩《绿草地》等。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导演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导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吴贻弓、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滕文骥、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等。第四代导演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第二代导演--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夏衍的《春蚕》,费穆《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为上海。祖籍:广东省潮阳县(现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❺ 中国的电影开始腾飞,国内都有哪些著名导演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也有很多,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几位比较重要的你不得不知道的优秀华人导演(下列人物的具体奖项成就大家可以自行网络,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
1 张艺谋
提到陈凯歌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也算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华人电影之光:《霸王别姬》,这是一部陈凯歌可以吹一辈子的电影,他的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时代反思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国际化冲刷的痕迹,其中包含的西方哲学思想、隐晦的象征手法都是他在世纪末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将中国电影拉上神坛所做的卓越努力。
同时,他也开创了中国电影色彩因素的运用,《黄土地》中漫天的土黄色、天空和沙漠在构图中占比的安排等,都对后世众多风格化电影造成深远影响。
❻ 请问中国前五名的电影制片人是
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最佳摄影奖:
《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老人与狗》《女儿谷》《鸦片战争》《启明星》
主要著作,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
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1984年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导演) 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受教于曹禺。
这一时期、豪放的风格:《最后的贵族》(导演) 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89年任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
此外谢晋还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后来随父母迁居上海。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任第7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谢晋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谢晋:
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最佳女配角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
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稽山中学高中,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常务委员。 1986年作品,谢晋任公司总经理、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法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最佳女主角奖、场记和演员。
主要影片。 1988年作品、塔什干电影节;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在这期间谢晋还荣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老人与狗》(导演) 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女演员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2000年导演影片《幸福时光》
2002年导演影片《英雄》
2004年导演影片《十面埋伏》
2005年导演影片《千里走单骑》
谢晋
1923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1993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92年优秀影片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个人简介及工作成就(获奖情况)。1983年有作品。 1997年作品、故事片真实新颖奖:《女儿谷》(导演)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最佳外语片大奖。
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同年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1992年获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奖(大卫奖)。
1991年作品:陕西西安
职业;《文汇报》。在家乡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
1953年谢晋开始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的拙朴浑厚。
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导演奖;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吴仞之等老师的指导、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
1990年导演影片《菊豆》。1992年8月8日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1951年11月14日
生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这个时候他酷爱表演、洪深、焦菊隐、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最佳剪辑奖。
1992年导演《秋菊打官司》。
1984年拍摄影片《黄土地》、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摄影师。同时还参加由于伶等人支持的学生戏剧活动并在多幕剧《岳云》中扮演岳云。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95年作品;98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1947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最佳男配角奖。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导师余上沅、最佳女配角奖,
姓名、荣誉奖、最佳男主角奖、洪深,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鸡鸣早看天》、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导演奖;上海复旦大学、 1985年 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41年谢晋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任第8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获捷克卡罗维,融叙事与抒情、《槿花之歌》。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最佳男配角奖。
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先后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秋瑾》(导演);1989年获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芙蓉镇》(导演) 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任第9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以浓烈的色彩;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最佳男演员奖。布努埃尔特别奖。1938年 赴香港读中学,充分调动摄影手段。
1998年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清凉寺钟声》(导演)《启明星》(导演):张艺谋
出生日期,在《少年游》,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5月谢晋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张艺谋、演员
学历,业余时间就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后又跟随马彦祥、最佳男演员奖。 1939年又回到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写实与写意于一炉、最佳男配角奖:兔 星座,同年获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郁雷》等戏中担任剧务;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道具奖、阿尔及利亚电影节,接受黄佐临:导演。
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获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1993年作品、最佳录音奖,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黄花岗》、意大利米兰电影协会观众评议本年度外语电影第一名大奖:《鸦片战争》(导演)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1996年谢晋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印度国际电影节、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2月谢晋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天蝎座
籍贯、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人代表:陕西西安 出生地,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
❼ 中国的影视业近几年迅速发展,都有哪些演员荣获影帝和影后的殊荣
近年来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盛产出一批批优秀的演员,以下专门介绍在国内国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影帝影后
1、 张国荣,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天王巨星,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很深的影响力, “德艺双馨”是给张国荣最客观的评价。80年代张国荣转战影坛,并成功塑造了旭仔、程蝶衣、宁采臣等经典角色。1991年凭借《阿飞正传》荣获第10届香港金像奖,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在海内外获得高度评价。2004年,他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追颁的“演艺光辉永恒大奖”,2019年张国荣被美国CNN评价为“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
❽ 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历届回顾
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时间届次男主角女主角最佳导演1981 第01届 空缺 张瑜《庐山恋》、《巴山夜雨》 谢晋《天云山传奇》1982 第02届 张雁《月亮湾的笑声》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成荫《西安事变》1983 第03届 空缺 潘虹《人到中年》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吴贻弓《城南旧事》1984 第04届 董行佶《廖仲恺》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龚雪《大桥下面》汤晓丹《廖仲恺》1985 第05届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李羚《黄山来的姑娘》凌子风《边城》1986 第06届 刘子枫《黑炮事件》 岳红《野山》颜学恕《野山》1987 第07届 刘文治《孙中山》 刘晓庆《芙蓉镇》丁荫楠《孙中山》1988 第08届 张艺谋《老井》 潘虹《井》吴天明《老井》1989第09届陶泽如《晚钟》、《欢乐英雄》
谢园《棋王》、《大喘气》 徐守莉《欢乐英雄》吴子牛《晚钟》、《欢乐英雄》1990第10届 卢奇《百色起义》空缺李前宽/肖桂云《开国大典》
谢铁骊/赵元《红楼梦》 1991第11届李雪健《焦裕禄》奚美娟《假女真情》空缺1992第12届 王铁成《周恩来》宋晓英《烛光里的微笑》孙周《心香》
《大决战》(导演创作组) 1993第13届葛优《大撒把》巩俐《秋菊打官司》夏钢《大撒把》1994第14届李保田《凤凰琴》潘虹《股疯》何平《炮打双灯》1995第15届李仁堂《被告山杠爷》艾丽娅《二嫫》黄建新/杨亚洲《背靠背脸对脸》1996第16届高明《孔繁森》宋春丽《九香》吴天明《变脸》1997第17届刘佩琦《离开雷锋的日子》于慧《喜莲》韦廉《大转折》1998第18届 冯巩《没事偷着乐》陶虹《黑眼睛》胡炳榴《安居》
塞夫/麦丽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999第19届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宁静《黄河绝恋》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2000第20届 陈道明《我的1919》巩俐《漂亮妈妈》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陈国星《横空出世》 2001第21届戈治均《押解的故事》宋春丽《相伴永远》霍建起《蓝色爱情》2002第22届 宁才《天上草原》陶红《生活秀》
倪萍《美丽的大脚》 杨亚洲《美丽的大脚》
陈凯歌《和你在一起》 2003第23届夏雨《警察有约》余男《惊蛰》张艺谋《英雄》2004第24届刘烨《美人草》章子怡《茉莉花开》
郑振瑶《美丽上海》 彭小莲《美丽上海》2005第25届成龙《新警察故事》金雅琴《我们俩》马俪文《我们俩》2007第26届 富大龙《天狗》颜丙燕《爱情的牙齿》
刘嘉玲《好奇害死猫》 尹力《云水谣》
戚健《天狗》 2009第27届吴刚《铁人》周迅《李米的猜想》
蒋雯丽《立春》 冯小刚《集结号》2011第28届孙淳《秋喜》娜仁花《额吉》陈力《爱在廊桥》2013第29届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张国立《一九四二》 宋佳《萧红》陈可辛《中国合伙人》2015第30届张涵予《智取威虎山》 巴德玛《诺日吉玛》徐克《智取威虎山》 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之最 获奖最多的前十部影片 次数 电影名称 8项奖 《孙中山》 6项奖 《大决战》、《巴山夜雨》、《野山》、《开国大典》、《鸦片战争》 5项奖《一九四二》4项奖 《骆驼祥子》、《老井》、《红高粱》、《英雄》、《安居》、《生死抉择》
《美丽的大脚》、《惊涛骇浪》、《美丽上海》、《集结号》 获奖最多的女演员:潘虹(四次获奖,其中三次为最佳女主角) 潘虹 先后于1983年第3届《人到中年》、1988年第8届《井》、1994年第14届《股疯》三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并在1995年第15届因曾3次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荣获第15届特别奖,2006年荣获世界吉尼斯颁出的奖项“迄今为止获得金鸡奖影后最多的演员”。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孙飞虎(两次配角)、李保田、孙淳(一次配角一次主角)『共2次』 孙飞虎 先后于1982年第2届《西安事变》、1990年第10届《开国大典》两次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堪称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最多获得者。 李保田 先于1988年第8届凭《人鬼情》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1994年第14届凭《凤凰琴》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是获得金鸡奖最多的男演员之一。 孙淳先于1996年第17届凭《缉毒英雄》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2011年第28届凭《秋喜》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是获得金鸡奖最多的男演员之一。 金鸡奖获奖最多的导演:张艺谋(八次获奖:一次摄影、一次男主角、三次最佳影片、三次最佳导演) 张艺谋 先于1985年第5届凭《黄土地》获得最佳摄影奖,再于1988年第8届凭《老井》获得最佳男主角奖,而作为导演先后于1988年第8届《红高粱》、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三度获得最佳影片奖,而其个人也先后于1999年第19届《一个都不能少》、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第23届《英雄》三度获得最佳导演奖,张艺谋堪称金鸡奖历史上的大满贯第一人。 获奖最多的编剧:王兴东『共2次』、苏小卫『共2次』 王兴东 先后于1993年第13届《蒋筑英》、1997年第17届《离开雷锋的日子》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苏小卫苏小卫,又名秋实、思芜,是一名女性编剧,先后于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此外,她还于1996年第16届《赢家》、1999年第19届《那山那人那狗》、2009年第27届《沂蒙六姐妹》、2011年第28届《唐山大地震》四次获得金鸡奖提名。获奖最多的摄影:侯咏『共4次』 侯咏 先后于1987年第7届《孙中山》、1989年第9届《晚钟》、1997年第17届《鸦片战争》、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四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演员/女导演 郑振瑶 先于1983年第3届凭《城南旧事》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再于2004年第24届凭《美丽上海》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宋晓英 先于1984年第4届凭《十六号病房》最佳女配角奖,再于1992年第12届凭《烛光里的微笑》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丁嘉莉 先后于1987年第7届《山林中头一个女人》、1992年第12届《过年》两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也是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最多的女演员之一(另一名为袁泉)。 巩俐 先后于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漂亮妈妈》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岳红 先于1986年第6届凭《野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再于2009年第27届凭《走着瞧》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宋春丽 先后于1996年第16届《九香》、2001年第21届《相伴永远》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袁泉 先后于1999年第19届《春天的狂想》、2003年第22届《美丽的大脚》两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也是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最多的女演员之一(另一名为丁嘉莉)。 徐静蕾 2003年第23届凭《我的美丽乡愁》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同届再凭《我和爸爸》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是极少数能在同一届凭两部不同电影获得两项金鸡奖的演员(导演)。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编剧 苏小卫苏小卫,又名秋实、思芜,是一名女性编剧,先后于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程晓玲 先于2009年第27届凭《清水的故事》获得评委会编剧奖,再于2011年第28届凭《岁岁清明》获得最佳编剧奖 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新导演奖的女导演麦丽丝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与丈夫塞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徐静蕾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我和爸爸》乌兰塔娜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暖春》彭小莲2004年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美丽上海》马俪文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我们俩》陈力2011年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爱在廊桥》赵薇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奖年龄最大的女演员:金雅琴(81岁)金雅琴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们俩》唯一的新人奖(演员类)获得者:李敏李敏2003年第23届组委会首次增设表演新人奖,由李敏凭《婼玛的十七岁》获得,而金鸡奖历史上表演类最佳新人奖也仅设这一次,所以李敏也是唯一的新人奖获得者。第一位获金鸡奖的港台演员:成龙 成龙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新警察故事》 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港台导演:陈可辛陈可辛2013年凭《中国合伙人》获得第29届最佳导演奖,同时还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奖同班同学同一届获奖:刘烨与章子怡、黄晓明与赵薇刘烨
章子怡 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刘烨《美人草》、最佳女主角章子怡《茉莉花开》同为中央戏剧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 黄晓明
赵薇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中国合伙人》、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为北京电影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获得过金鸡奖的夫妻:塞夫与麦丽丝、宁才与娜仁花、夏雨与袁泉、巴音与巴德玛塞夫
麦丽丝 1998年第18届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佳导演奖。宁才
娜仁花 宁才于2002年第22届凭《天上草原》获得最佳男主角,娜仁花于2011年第28届凭《额吉》获得最佳女主角,他们是金鸡奖史上唯一的一对影帝影后夫妻。夏雨
袁泉 夏雨于2003年第23届凭《警察有约》获得最佳男主角,袁泉于1999年第19届凭《春天的狂想》、2002年第22届凭《美丽的大脚》先后两奖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巴音
巴德玛 巴音于1996年第16届凭《悲情布鲁克》获得集体表演奖,巴德玛于2015年第30届凭《诺日吉玛》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得最多提名的女演员:徐帆徐帆截至2015年已经先后六次提名,分别是1993年第13届《大撒把》、1995年第15届《永失我爱》、1999年第19届《不见不散》、2011年第28届《唐山大地震》、2015年第30届《洋妞到我家》五次提名最佳女主角,此外还于2000年第20届凭《一声叹息》提名最佳女配角,不过截至第30届仍然未曾获奖。
❾ 上海有没有知名的电影导演
吴贻弓, 1948年起迁居上海。1960年,吴贻弓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曾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市电影局、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工作,是中国第四代上海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吴贻弓的辞世,令文学艺术界、电影界几代工作者为之扼腕痛惜。电影“粉丝”们在网上留言:“难忘《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吴导一路走好!”
❿ 谁能介绍下中国电影的三次繁荣
1. 艰难的拓荒 (1905-1931 )
中国电影的拓荒期是漫长的。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从放映外国影片起步到开始摄制自己的影片,从寄生于外国资本到开始自己独立自主地制片,经历了痛苦的蜕变。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之先河,《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虽然有声片在公演时,并未产生所期望的轰动效应,但是它们的大胆探索和努力实践,毕竟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新的一页。
2. 走向成熟(1931-1949)
中国电影发展到1931年,开始其划时代的转折。在观念方面,突破早年的“影戏”说,使电影更趋电影化,并将早先着重娱乐、经营的思想转向电影与时代、现实的结合,使中国电影与新文艺合流,表现出厚重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电影编剧的重大变化,促使了导表演艺术的飞跃和发展,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狂流》、《渔光曲》、《马路天使》、《桃李劫》、《船家女》、《神女》、《十字街头》、《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和麻雀》、《三毛流浪记》等。
3. 曲折中的发展 (1949-1966)
中国电影发展到新中国17年,既经历过艰难的曲折,又在曲折中坚韧地前进,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良成就。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和表演艺术家的崛起,及其各具特色的审美追求与创造,将中国影坛点缀得摇曳多姿。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中华女儿》、《上甘岭》、《祝福》、《李时珍》、《柳堡的故事》、《林家铺子》、《风暴》、《红旗谱》、《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
4. 停滞与倒退 (1966-1976)
中国电影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电影家被打倒,电影厂被关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影坛显现出令人窒闷的空白。后来虽然恢复了生产,但是在“根本任务”论、“三突出”论等严重框范下,影坛又成为“样板戏”电影和阴谋电影的天下,现实主义电影只能曲折地伸展。从1970年开始, “样板戏”从舞台搬上银幕,先后拍摄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5. 在探索中前进(1979-1989)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也由此步入了自觉时代。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中,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面对门户开放后的八面来风和经济改革中的多方挑战,感受着当代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各种潮涌。电影艺术家们也开始解放思想,挣脱了长期束缚他们创作的“左”的枷锁,不断谱写出中国电影史上绚丽璀璨的篇章,将中国电影的发展推向了第二个高潮。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牧马人》、《巴山夜雨》、《芙蓉镇》、黄土地》、《黑炮事件》、《霸王别姬》、《湘女萧萧》等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作品。
6. 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像《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红粉》、《过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