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恩来特型演员是谁
周恩来特型演员有:
最经典的周恩来:刘劲
特型演员刘劲在15年里演了四十几次周恩来,代表作品《长征》《延安颂》《邓小平1928》《建国大业》。
最神似的周恩来:王铁成
王铁成是饰演周恩来公认的最感人的,也是最神似的特型演员。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1977年演出话剧《转折》,第一次在舞台上饰演周恩来,后在话剧《报童》、《喜哥》,以及大型歌舞《中国革命之歌》中饰演周恩来。1978年在影片《大河奔流》中第一次在银幕上饰演周恩来。1979年在影片《李四光》中饰演周恩来,获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1991年在影片《周恩来》中成功地塑造出真实感人的周恩来的艺术形象,于1992年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十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孔祥玉:在规定情景中塑造人物
孔祥玉在《中国命运的决战》中饰演周恩来是他第5次塑造这一角色。十几年前他就在电影《南昌起义》和话剧《觉悟》、《团圆曲》及电视剧《陪都新闻》中塑造了青年周恩来的形象。
苏林:真实再现历史人物
苏林是较早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之一,他在《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及《四渡赤水》等影片中扮演周恩来。
黄凯:留下总理光辉形象
黄凯曾出演《年青一代》、《万水千山》等多部话剧。在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及电影《黄河之滨》、《邻居》、《瑰宝》中担任主要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如《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第二次采访》、《决战之后》、《红军留下的儿子》、《中国神火》等。
孙维民:演总理一专多能
孙维民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曾经在《大转折》、《大进军之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以及电视剧《西藏风云》中扮演周恩来。在不久后播出的《少奇同志》中观众将看到由孙维民扮演的周总理,该剧编剧对孙维民在剧中的表现评价为,虽然戏份不是很重,但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他演周恩来比较适合。
2. 有大神有1991年上映的古月/苏林/赵恒多主演的中国战争片《大决战之辽沈战役》高清免费的网盘链接吗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杨光远等联合执导,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统帅部领导、林彪指挥的解放军为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统帅的国民党军队而进行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的故事。
3. 求1991年古月、苏林主演的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链接:
《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蔡继渭等执导的战争片,由古月、苏宁、赵恒多等主演。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着手策动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山东碾庄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攻战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法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4. “林彪”马绍信离世,《大决战》黄金一代特型演员光辉已悄然褪去
据鸡西市文联官方消息,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
马绍信
毋庸置疑,马绍信是影视界最成功的特型演员之一,媲美古月、王铁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映的革命 历史 题材影片《大决战》《大进军》中,马绍信塑造了迄今为止最经典的101荧屏形象,无人能出其右。
马绍信
作为话剧演员,马绍信的表演功力深厚,这是他成功塑造林总一角的先决条件;
另外,当时的文艺创作环境也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让演员深入角色,《大决战》剧组征得官方同意,安排马绍信进入军科院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看当年的电报原件,从文字中感悟 历史 人物的性格和魅力。
马绍信
逐渐地,马绍信在心中勾勒出了一位喜怒不形于色的战神形象,呈现在荧屏上更有一股令人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
首席导演杨光远在后来回忆时讲道,《辽沈战役》拍得好不好,关键就在马绍信饰演的林总。
01
《大决战》被删掉的戏份
其实,《大决战》留给马绍信的表演空间并不大。
主创运用了对争议 历史 人物通用的“白描”手法,不掺杂过多的感情色彩, 甚至成片把表现“林总与女儿林豆豆”互动的戏份全部删除。
但优秀的演员是能做到“平中见奇”,马绍信在并不“富裕”的戏份里塑造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林总形象。
而他少有的几次“喜怒”更值得玩味!
前线丢掉牛郎山阵地时,马绍信塑造的林总“罕见”地摔东西,面露惧色,
“乱弹琴”,三个字短促有力、掷地有声。
马绍信
然后又提高了分贝向刘亚楼指示处理该纵队司令员,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这事从上到下要追究,首先是他们的司令员跑不了”。
他 并不是如今所谓的演技派靠瞪眼和怒吼来表达愤怒的表演方式 ,相反情绪释放层层递进,如静水流深,不着痕迹。
02
影片中对林总少有的“喜”的刻画也十分到位。
胡家窝棚战斗后,侥幸逃脱的廖耀湘用明语下命令被我军截获,刘亚楼开心地让部下整理出来,准备围歼廖耀湘兵团前,向林总请示说,
“是不是赶紧研究一下?”,
林总回答,
“研究什么?廖耀湘已经把兵力位置说得一清二楚,先堵,然后围而歼之。”
得知战事迎来巨大利好, 说这句话时,林总嘴角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和喜悦的神采,但又丝毫不掺杂任何胜利即将到来时的张扬。
这种水准的表演现在的影视作品里恐怕很少能见到了!
马绍信
其实,马绍信在《大决战》中留下了太多名场面,而后来者却没能得其表演精髓,画虎不成反类犬!
03
央视拍摄了电视剧版《大决战》,邀请了于和伟饰演林总。
珠玉在前,于和伟压力很大。
事实上,于和伟的表演也的确不及格,形神俱灭。
于和伟
有观众调侃他演的不是林总,而是隔壁彪子。
让人看一眼就想拍他肩膀头子喊声:“兄弟,今儿你嫂子回娘家,陪哥出去喝点吧……”
心细如发、常算常胜的智慧韬略暂且不提,于和伟版的林总,仅就统御才干,别说东野的一百万将士,就一个县民兵大队的几十号人马恐怕也难驾驭。
于和伟
这个角色的塑造无疑是于和伟艺术生涯的黑点。
04
另一部献礼剧《百炼成钢》中则出现了一位更“辣眼睛”的林总。
这位演员不到30岁,与辽沈战役中已经40几岁的林总年龄差距较大,但演员除了画上了标志性的“浓眉”,其他五官特征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百炼成钢》对林总的塑造失败
所以,他的表演总有一种“故作老成”的尴尬。
再者,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太简单了。
压低声音、放慢语速没错,但个别动作稍显得轻佻浮薄,没有林总身上“封疆大吏”的气度。
其中有个片段是林总边嚼黄豆,边听下属汇报工作。
《百炼成钢》对林总失败的塑造
镜头给过去,这位演员像是在嚼口香糖,不怒自威没体现出来,倒是把角色表现得像黑帮片里的小混混,流里流气的。
《百炼成钢》对林总失败的塑造
另外,导演“煞费苦心”,特意找来了一大包黄豆放在桌子上。
但是看上去却很滑稽,这包黄豆至少有三斤,导演想让林总当“大胃王”吃播了吗?
05
当今的文艺界处处洋溢着“自鸣得意”的气息,出现这种离谱的人物塑造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而马绍信的离世也带走了《大决战》里黄金一代特型演员仅存不多的光辉。
谢伟才(右)
2020年5月28日,粟裕特型演员谢伟才离世;
2012年2月21日,任弼时特型演员路希离世;
2005年12月1日,周总理特型演员苏林离世;
2005年7月2日,主席特型演员古月离世;
2003年11月7日,陈毅特型演员刘锡田离世;
2001年,蒋介石特型演员赵恒多离世;
1997年2月,朱德特型演员刘怀正离世。
宗利群
而饰演刘伯承的傅学诚、饰演彭德怀的宗利群均年事已高,几乎告别了演艺圈。
目前,仅有卢奇还算活跃,不过也多以配角身份出现,境况不佳。
时代造就了特型演员,也会在某一天抛弃他们!
5. 唐国强与古月的不同,于和伟,王劲松的演绎让《大决战》比肩经典
电视剧版《大决战》让经典以新貌再现,令无数观众期待,一开播就登上播放量和热度的第一位。从目前已播出的几集来看与经典的电影版《大决战》相比如何?
探案君认为一个字:难!难点有三,电影版《大决战》的“大”,“真”,“妙”。
第一:“大”,没有特效的年代,场面都是来真格的
电影《大决战》的拍摄时间大约是在1989至1990年间,当时几乎还没有特效手段能达到如今以假乱真的效果。因而电影为了真实还原部队大规模行军和作战的场面,总共动员了约13万解放军和15万群众参与,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飞机,火炮,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
在直升机的航拍下,呈现了无数气势磅礴,恢宏壮阔的行军与战斗场面。以至于后来很多革命 历史 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涉及到三大战役的镜头,都是借用当年电影《大决战》中的画面。
场面之大,让后来的作品与之相比,难。
第二:“真”,老将军担任顾问,严格把关战略战术
在电影《大决战》的 历史 和军事顾问名单里,我们能看到张震,杨国宇,苏静这三个名字,而他们都是当年亲自参加过战斗的老将军,电影中双方统帅各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上都是由他们亲自把关,使得每个战役的各种细节尽可能地还原。
同时为了创作好剧本,几位编剧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当事人的回忆录。采访了战役参加者和有关人士300余人,还实地考察了三大战役旧战场。因此电影中的战争场面都那么真实,展示的 历史 细节也非常考究,不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战术角度都具有专业军事水平。
细节之真,让后来的作品与之相比,难。
第三:“妙”,特型演员不负重任,经典台词层出不穷
电影中主要演员就有50余人,其中重要 历史 人物的饰演者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型演员。古月饰演的毛泽东,苏林饰演的周恩来,郭法曾饰演的刘少奇,卢奇饰演的邓小平,宗利群饰演的彭德怀,马绍信饰演的林彪等等,可以说电影中每一位角色不但从外形上都力求与真实 历史 人物接近,同时深入挖掘了 历史 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 历史 功绩。
影片还通“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我只预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人”等精炼生动的台词,避免了脸谱化,模式化的塑造了双方统帅及高级将领的思想与性格,以及下级军官,士兵和群众的思想与 情感 。
表演与台词之妙,让后来的作品与之相比,难。
因而,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决战》三部曲电影也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不可超越的经典,堪称国产战争片中空前绝后的巅峰作品。那么不少观众禁不住要问:想超越电影版《大决战》确实难,因为以上三点已无法还原,那么就意味着电视剧版《大决战》很难成为又一个巅峰作品吗?
探案君认为,目前剧集刚刚播出,现在下结论还为 时尚 早。但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进步。影视技术突飞猛进,新一代的好演员层出不穷,观众的欣赏诉求也在变化,从目前来看,电视剧《大决战》也有几个亮点,可能让它成为近年来最好的战争 历史 题材影视作品。
亮点一:新老演员结合,一出场就立住人物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刘劲饰演周恩来,王伍福饰演朱德,郭连文饰演刘少奇,这几位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曾多次饰演 历史 伟人的优秀演员,也都参与了备受大家欢迎的《跨过鸭绿江》和《光荣与梦想》两部作品。可以说,革命 历史 题材剧中有他们的参与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虽然唐国强与之前在电影版《大决战》中饰演毛泽东主席的古月在与毛主席样貌的相似度上存在很大差距。
但从1996年电影《长征》中首次饰演毛主席开始,唐国强逐渐摸索出一条,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特型演员在塑造伟人领袖上“像”的基本准则,而是在把握好伟人领袖精神气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更加生动活泼,带有自我特色的“霸气”毛主席形象,并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被认为是饰演毛主席最传神的非特型演员。
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说古月的演绎是“润”,他演出了毛主席宽厚亲和的一面,给人以一种“大家长”的亲切感,那么唐国强的表演则是“霸气”,他是公认演帝王的专业户,饰演的毛主席自然带着一种让人敬畏的霸气。
或者还可以换句话说,古月饰演的毛主席抓住了他革命家和诗人的一面,潇洒帅气。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抓住了他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面,浑厚凝重。两位演员都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再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研究揣摩,用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演绎方式,可谓各有千秋,同时也让观众各有所爱。
电视剧《大决战》的剧情以重庆谈判开始,毛泽东主席也是第一位出场的人物。彼时他正乘坐飞机前往重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毛主席难免有些紧张。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心直口快,让毛主席深呼吸放松,不要害怕。
这时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赶忙出来打圆场:毛主席是伟人,怎么会害怕?
而此时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却十分风趣的回答:文白先生(张治中字文白),你把我抬那么高,两脚踩不着地,不踏实啊!
如此生动活泼且意味深长的话语,一下把毛主席真实接地气的一面与智慧非凡的一面,双双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编剧的撰写和唐国强的演绎下这句话听着是那么的朴实,但背后却又能让人轻易地听出弦外之音外,“你把我抬的那么高”显然是毛泽东表达这次重庆谈判是美国人和蒋介石为了各自的利益硬把自己给“抬”来的。“不踏实”无疑是在表达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和平谈判心里没底。
仅一句一语双关的台词,人物的性格,立场,智慧立现,看得出该剧以导演高希希为首的主创班底不容小觑。
另外,给人耳目一新,或者说惊喜的是由王劲松饰演蒋介石,于和伟饰演林彪,刘涛饰演宋美龄,宁理饰演戴笠。不用多说,这几位都是近些年涌现出的最优秀的演员之一,均有拿得出手的经典作品。
此前,53岁的王劲松首次在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饰演蒋介石,塑造了从北伐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的蒋介石,让这个 历史 形象很丰满,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探案君认为,曾在电影版《大决战》中饰演蒋介石的演员赵恒多无疑是那个年代中最好的蒋介石特型演员之一,也是非常棒的老戏骨。
但可能是因为赵恒多本身的面相稍显温和,所以由他饰演的蒋介石从总体形象上看也更加趋于内敛,甚至有点悲情色彩。
而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比较阴鸷(zhì),大家可以仔细感受一下两个人的眼神。因而赵恒多对刻画该角色性格中“温”的一面有余,“冷”的一面不足。而演员王劲松的面容消瘦,眼神凌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角色“冷”的这一点。
毛主席在天上与他们风趣的唇枪舌剑,地面上由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正乘车前往机场准备迎接。可途中,蒋介石满面阴霾,若有所思。最后做出决定:我不去了。
一场戏,一句台词,蒋介石内心的变化,想处处压毛泽东一头的小心机,多疑的性格,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的作风,就全出来了。
前不久,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陈独秀先生让人历历在目,无可否认他是目前中国最出色的男演员之一,当大家知道由他饰演林彪时会有前后不同的两个反应。
首先是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因为在不少观众,包括探案君的心目中,曾在电影《大决战》中饰演林彪的马绍信,毫无疑问是众多革命 历史 题材影视作品中最接近真实 历史 人物的那一个,甚至也是表现最出色的。
在这一角色上,于和伟要想与马绍信比肩而立,难度可想而知。但当看到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出场时,不禁又为他的表演叫好。
行军途中,林彪在马上都能睡觉,这也从某个角度满足了观众们对这位 历史 人物一到打大仗就非要在车里颠着才能睡着的“特点”。
被通讯员叫醒后还不忘略带“起床气”地瞪了人家一眼,这样的戏剧处理手法融入了创作者们的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让 历史 人物一下就突破了在书本中干巴巴的枯燥,而是有了活生生的趣味。不得不说,一下就激发起让人想看下去的欲望。
再来看在《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刑警之海外行动》等多部高分作品中有出色表现的演员宁理。
特务头子的身份让他所饰演的戴笠在 历史 上是一个令人讳莫如深的人物,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没有特别多的展现,因而这个人物也给与宁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谈判晚宴上,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最不可一世”的特务头子一出场便是与周恩来的一场对手戏。
因为周恩来曾做过黄埔的政治部主任经历过4期学生,虽然黄埔6期的戴笠没有见过他,但还是出于黄埔的习惯先是称呼周恩来为周主任,但随即马上又改称周先生。
称呼上的迅速改变,暗示着戴笠内心的慌乱,显然,当面对正义凛然的周恩来时,戴笠的内心是有所忌惮的。在宁理的演绎下,惊慌和不安全都写在了脸上和动作上。
尤其是动作,戴笠的两只手一时间不知道是该揣兜里还是不揣?
极其生动自然地表现出一种戴笠害怕正直威严的周恩来此时对他不齿行径发难的心理。
在经过一番交谈后,见周恩来并没有要为难自己的意思,戴笠又逐渐恢复平静,自知理亏的他主动向周恩来保证谈判期间的安全问题。
可以说,在以往众多的影视剧中,这样心里层次丰富的戴笠还是头一回见。不得不说,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合理地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电视剧《大决战》真的很敢拍,同时也让这个人物成为迄今为止一个最特别的戴笠形象,颇有嚼头。
亮点二:延续电影版的专业手法,帮观众看懂战争
相信有很多观众跟探案君有同样的一个体会,那就是如今的战争片表现一场战役往往就是指挥所里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之后就是大军冲锋,炮火连天,然后就是战斗取得胜利。可以说有时候看得就是个热闹。
而电视剧《大决战》则延续了电影版对待战争讲解的专业手法,将剧情结合旁白和大量的 历史 资料片,再利用如今先进的特效手段清晰地讲解军队的部署和进攻的地形图,通过这些让观众全方位,立体地看懂一场战斗,一个战役的进程,以及重要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可谓是即做到了外行看热闹,也做到了内行看门道,给能看懂这些标注和箭头的“军迷”观众增添了不少知识点,也让绝大部分观众通过这些细节至少能清晰地了解到一场战役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观赏度,不会让人看不懂和难理解。
亮点三:文戏武戏兼顾,唇枪舌剑与两军对垒同样精彩
作为这部戏的两位主角,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对手戏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第一集中两人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明里暗里,见招拆招的单独对话无疑是该剧文戏亮点的代表,简直精彩绝伦。
蒋说,这次的谈判是两个党之间的事情,是你和我之间的事情,一句台词让蒋介石的狭隘胸襟尽显。
反观毛主席则不同意这样片面的看法,说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情,我看,全国人民都可以过来一起谈......毛主席讲完,对方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为了打破这份尴尬,让谈话继续,毛主席又风趣的谈起了此次自己带的帽子,是周总理特意为了这次谈判找来的孙中山先生喜欢的款式,此剧台词的目的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为了显示出我们谈判的诚意。
然而,蒋介石却一如既往地曲解他人的意思,什么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赫然眼前。
几轮唇枪舌剑下来,简直看得人冒汗,唐国强和王劲松的飙戏让缓和的话语里始终绷紧一根较量的弦。紧张和过瘾程度一点都不比战争场面差,编剧这对白写的,真牛啊!因而这样的好剧,也是万万不可错过的。
我们曾用不可超越的经典,堪称国产战争片中空前绝后的巅峰作品来形容电影版《大决战》。而就目前来看,电视剧版《大决战》有着丰富大气的 历史 ,有以小见大的细节
有演员精湛的演技,有刻画别致的人物
有激烈宏大的战斗,更重要的是它着重于讲清楚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乃至我们最后取得胜利的前因后果。
相比于大多数只给结果的战争剧,显然《大决战》更注重过程和分析,因此用“比肩”电影版《大决战》来形容电视剧版《大决战》我认为并不夸张。
也正因为有越来越多如 《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 这样比肩经典的革命 历史 剧的涌现, 我愿称2021年为新主旋律剧又一次高潮的的开始。
6. 第一次饰演周恩来是哪一年
1977年。
相关资料:
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1977年,王铁成在中国话剧团排演的话剧《转折》中饰演周恩来,这也是我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周恩来的形象;1978年,王铁成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饰演周恩来,这是他首次在银幕上塑造周总理形象;同年,另一位特型演员苏林首次在话剧《报童》中扮演周恩来。
7. 八一厂《大决战》30年 难忘那些神形兼备的特型演员 只是变化都太大
1991年,中国的电影市场佳作云集。张艺谋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建新拍了群星荟萃的《过年》,江浩、何群拍了《烈火金钢》等,都备受好评。
但这些影片,都无法与八一厂推出的一套史诗巨片相提并论。
这套史诗巨片,就是《大决战》。
如果有人问我,1991年,最好看的电影是哪部?我的回答绝对是:《大决战》。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史诗电影”。
《大决战》包括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三部曲。我觉得,它使我国战争题材的达到了一个高峰。后来,许多大导演都拍过场面宏大的战争片,但却都没超越30年前的这部老电影。而且我觉得,《大决战》在诸多方面,也是难以被超越的。 比如“黄维12兵团抢渡浍河”的那个长达两分半的航拍长镜头,将绵延数公里逶迤不断的行军队伍,体现得波澜壮阔,其空前的大场面,被誉为电影史上“最壮观”的进军场面。
《大决战》的完美体现在对 历史 人物的塑造上,体现在对各个细节的处理上。大到黄维兵团在向宿县行进中的超长航拍镜头,小到粟裕看地图时倒坐的板凳,都是那么细致入微。可见当时以李俊为首的电影人,是多么的认真和严谨。
为了拍好这套《大决战》,当时的八一厂可以说是举全厂之力,经过数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套佳作。
这套《大决战》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演员们的表演。 尤其是那些特型演员们,他们的表现完全称得上是“神形兼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表演的魅力,而且在整部影片中,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时隔30年,大家还记得曾在《大决战》中出现过的那些老演员吗?这些年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的近况和现状如何呢?
今天,就让雅清,和大伙儿一起,来认真地探寻一下吧。
我觉得出现在《大决战》中的那些特型演员们,首先是像。外形上很占优势,这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接受其所扮演的人物。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今回头再看,我们更加觉得,他们的演绎,是怎样的令人回味无穷。
一、古月饰演毛泽东
古月是叶剑英元帅亲自选中的一名特型演员。
他一生,只塑造一个角色,那就是伟人毛泽东。
当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么到最后,他想不成功都难。
1981年,古月首次在《西安事变》中扮演毛泽东。最初面对镜头,他很紧张,也找不到任何感觉。后在导演的启发下,他才渐入佳境。但他对这次体验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表演,并未将伟人的特点给展现出来。这之后,他开始对伟人各个时期的照片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于史料也仔细研究,更是用心地模拟伟人的书法,从中去感受和体会伟人的内心。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悉心研究中,他对毛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出现在镜头前时,就更显得得心应手。
《大决战》给了古月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演技的机会。这时的他,已经接连在《四渡赤水》、《彭大将军》、《开国大典》等电影中扮演过各个时期的毛泽东,积累了大量经验,演技日臻成熟。但为了演绎好三大战役时期的毛泽东,他还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虚心地向每一位曾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进行讨教。最终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充满豪迈气度的军事战略家。 古月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非凡胆略和远见卓识,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之后,他又在《毛泽东的故事》、《重庆谈判》、《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走出西柏坡》等电影中成功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
然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的演艺事业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他突然于2005年7月2日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68岁。在这之前,他刚刚在陈国星执导的《风起云涌》中,出演了毛泽东的形象。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电影中。
古月这一生,没有演过其他角色。我想也正因此,他专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情,所以才使得他所塑造的毛泽东是那样真实生动、呼之欲出。后来,有许多明星都扮演过伟人,但说实话,与古月比起,还是有差距的。
二、苏林饰演周恩来
苏林不是最像周总理的特型演员。
《大决战》剧组当初想找王铁成来扮演周恩来,但王铁成的年龄相对来说偏大了一些,而且当时他正在拍摄电影《周恩来》抽不开身,所以才将演员人选,换成了苏林。
其实苏林首次扮演周总理的形象,时间上也挺早的。那是1979年,他在电影《北斗》中塑造了周恩来的形象。然后他又在《四渡赤水》、《百色起义》、《巍巍昆仑》等电影中饰演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
在《大决战》中,他的表演沉着、内敛,较好地展示了总理的性格,获得认可。
这之后,他又在《七七事变》、《彝海结盟》、《毛泽东与斯诺》等影视剧中扮演了周恩来的形象,并逐步形成了的自然、含蓄、 情感 真挚的表演风格。
然而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就在古月去世没多久,苏林也在2005年12月1日因突然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去世了,和古月一样,他去世时,也才68岁。
三、刘怀正饰演朱德
刘怀正是来自贵州话剧团的演员。我第一次看他出演朱德总司令是在1980年,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渡河》中出演了朱老总。然而他在舞台上塑造朱老总的时间更早,是在1978年,他在话剧《南昌起义》中成功扮演了朱德的形象,引起电影导演们的注意,从此成为了银幕上塑造朱老总形象的首席特型演员。
刘怀正在外形上,与朱老总非常像。而且他在贵州话剧团的舞台上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所以他所塑造的朱老总,是那么富有层次又显得真实可信。尤其是在《大决战》中,我们看到了他炉火纯青的表演,以及他所展现的朱老总的智慧和信念,令人难忘。
然而同样令人心痛的是,刘怀正在荧幕上塑造朱老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分别在《四渡赤水》、《朱德与史沫特莱》、《巍巍昆仑》、《彭大将军》、《开国大典》、《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周恩来》、《遵义会议》等影视剧中出演朱德。1997年,他因意外遭遇车祸而不幸去世,享年65岁。
四、郭法曾饰演刘少奇
郭法曾是第一代在银幕上扮演刘少奇的特型演员。他是科班出身。196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然后不久被分配到广西话剧团。他首次上银幕,是在《特高课在行动》中,他扮演了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然后又参演了《神女峰的迷雾》、《春兰秋菊》等电影。
他第一次扮演刘少奇是在《古城情恨》这部电视剧中,时间是1987年。郭法曾的形象和气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紧接着他接到了众多摄制组的邀约,又分别在《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出演刘少奇。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郭法曾下了很多功夫。他不满足于外表的模仿,而是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摆脱了脸谱化的模式。
在《大决战》中,其他特型演员都说方言,而他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出演完《大决战》之后,郭法曾又在《周恩来》、《重庆谈判》、《大战宁沪杭》、《少奇专列》等众多电影中塑造了刘少奇的形象。如今这位老艺术家76岁,仍然关心着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他的妻子名叫何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员,80年代曾主演《十天》、《春兰秋菊》等电影。
五、路希饰演任弼时
路希是来自天津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1945年就成为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天津解放后成为天津人艺的一员,1988年离休。观众们对他的了解,更多还是来自银幕上,他在《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大决战》、《重庆谈判》等电影中塑造了任弼时的形象。而在戏外,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的称号。
路希演戏一直演到70多岁。他一生的追求是, 让老百姓看得高兴,让观众看着过瘾。 他无论演话剧还是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2012年2月21日,路希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六、宗利群饰演彭德怀
我觉得宗利群在外形上,也很占优势——他与年轻时候的彭大将军长得很像。而他也正是凭借这个优势,而获得了《大决战》导演组的青睐。
话说1990年,八一厂拍摄《大决战》之时,其他特型演员都已到位,唯独彭德怀的扮演者却迟迟没有找到。当时,其实已经有两位演员在银幕上塑造过彭大将军,他们分别是丁笑宜和雷飞。剧组有人提议在他们两人中选一个。但总导演李俊不同意。因为他想找一个在外形上更像彭总而且还得具有军人气质和将帅风度的演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宗利群进入到了李俊导演的视线。而且宗利群在镜头前自然流畅的表现,也令大家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个宗利群长得这么像彭总,又这么会演戏。
在《大决战》中,宗利群演绎出了彭大将军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胆识和气魄,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叹。随后,他又在《大转折》、《太行山上》、《国家命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毛泽东》等众多影视剧中出演了彭德怀的形象,令人难忘。
如今,宗利群71岁,仍然活跃在影视镜头前。最新的作品,是在《中国爷爷》、《永不换防》中出演角色。
七、傅学诚饰演刘伯承
我觉得傅学诚是《大决战》中演得最好的演员之一。他来自空政话剧团。和刘怀正一样,第一次成为特型演员,是在电影《大渡河》中,他出演了刘伯承一角,很受肯定。紧接着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又接连在《四渡赤水》、《巍巍昆仑》、《开国大典》、《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影视剧中出演了运筹帷幄的刘伯承的形象。
傅学诚通过认真阅读刘帅的军事著作,通过了解刘帅的人生经历,从而对刘帅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刘帅是个熟读兵书的人,而且又曾在苏联学习过军事,他胸怀全局,心中有百万雄兵,他的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我想,正因为傅学诚对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所塑造的刘伯承是那么栩栩如生。
傅学诚今年85岁,眉宇间展露着一种谦和和睿智。
八、卢奇饰演邓小平
卢奇在第一代特型演员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1988年,他因在《百色起义》中成功塑造了邓小平的形象,而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一炮而红。从此,他也开启了自己的特型演员之路。《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等众多影片都找上门来。一时之间,他成为了在银幕上扮演伟人邓小平的不二人选。
我觉得卢奇的成功,一是因为他在外形上接近伟人,二是他在表演上也着重把握人物的精气神,努力将角色的经历、思想、气度等全都表现出来。在电影《大决战》中,卢奇抓住了人物的内在气质,塑造出来的人物鲜活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专业演员,卢奇后期还成为了塑造孙中山的特型演员,而且表演同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他67岁,正是一个特型演员最好的年华。最近,在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版《大决战》中,他仍然扮演邓小平一角。令人倍感亲切。
九、刘锡田饰演陈毅
刘锡田也是一位好演员啊。他所塑造的陈毅元帅真可谓是神形兼备。
他是来自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因在《梅岭星火》、《风雨下钟山》、《黄桥决战》、《巍巍昆仑》、《开国大典》、《大决战》等电影中出演陈毅的形象,而获得“陈一号”的称号。
他的表演朴实自然、真实含蓄,将陈老总能文能武、幽默睿智、坦荡豪迈等特点演绎得活灵活现。但令人痛惜的是,刘锡田也于2003年11月7日就去世了,和古月和苏林一样,去世的时候,也是65岁。
十、谢伟才饰演粟裕
后来,谢伟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这一生,与粟裕大将是有缘分的。与《大决战》这部电影,也是有缘分的。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打响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在四散的逃兵,有一个叫谢德贵的少校军官,因为仓惶逃命,而不小心将自己的大儿子给弄丢了。
这个被丢下的孩子,就是谢伟才。那年他才7岁,被解放军叔叔给救了下来。而指挥这场战争的常胜将军,正是粟裕。
1949年5月6日,8岁的谢伟才加入到了解放军队伍的文工团,成了一名文艺战士。后来在演出京剧《秦香莲》时,他终于见到了粟裕大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而令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生,竟然还会因为扮演粟裕而出名,而且,还会因为出演了《大决战》,而寻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各位说奇也不奇?
谢伟才被选中在《大决战》中出演粟裕,也是因为长得比较“像”。当然他最后的成功,与他的表演是分不开的。《大决战》上映后,大家都觉得他演出了粟裕大将的风采。他因此成名,并成为银幕上扮演粟裕的专业户。
而《大决战》上映之后,在上海有一个叫谢伟兴的水文站技术员注意到在字幕表上,扮演粟裕的演员,名叫谢伟才,他心想,他会不会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呢?因为他的哥哥,也叫谢伟才。结果一打听,果然是。当谢伟才终于见到几个弟弟妹妹时,不禁老泪纵横。而这样的团聚,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大决战》剧组,以及粟裕大将啊。
谢伟才后来又在《大转折》、《大进军》、《新四军》等影视剧中扮演粟裕的形象。2020年5月2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十一、马绍信饰演林彪
看过《大决战》之后,大家都觉得,林彪这个人物形象,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马绍信的演技,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我觉得其中也有两大原因。一个是马绍信在外形和气质上,与人物有太多接近的地方。他本是黑龙江鸡西市话剧团的演员,来到《大决战》剧组最初试镜的角色是陈布雷。然而当他站到镜头前之后,导演和许多工作人员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呀,实在太像了。
是的,他长得实在太像林彪了——瘦削的脸颊,有些阴郁的神色,阴沉而锐利的目光等,令导演当下拍板,由他扮演林彪。
结果,马绍信的银幕首秀,令所有观众感到惊艳。
我觉得另一个,就是马绍信抓住了林彪的神韵,在镜头里,他所扮演的林彪,不苟言笑,更多的时候脸色阴沉,所有的动作迟缓却笃定。马绍信将林彪指挥作战时的威严,和日常生活中孤僻的性格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他对角色的细致刻画。
此后,马绍信又在八一厂拍摄的电影《大进军》和电视剧《喋血四平》中出演过林彪。2002年,他又在电视剧《林海雪原》中出演了座山雕,令我们印象深刻。算起来,他现在也有70多岁了。但因为媒体对他的宣传有限,所以我们对他的近况了解不多。
十二、赵恒多饰演蒋介石
在《大决战》开拍的时候,蒋介石的扮演者,大家都看好的是孙飞虎。当时孙飞虎因为在《西安事变》中的精彩表演,而成为了扮演蒋介石的不二人选。但是意见汇总到导演组那里,导演组认为,《大决战》中的蒋介石,不能像过去很多影视剧中那么简单的脸谱化,而应该是一个立体丰富的,经得起推敲的银幕形象。所以斟酌再三,他们选定了曾在《血战台儿庄》中出演过蒋介石的赵恒多。
8. 周恩来扮演者
No.1刘劲最活跃的周恩来的扮演者
1995年香港著名女导演张婉婷找到刘劲,邀请刘劲参加拍摄电影《宋家皇朝》,拍摄中巧逢造型大师王希钟,大师当时一句:“你还可以演周恩来。”妆化出来了,大家一看,确实像中青年的周恩来,而刘劲一下子有了灵感,张口就说出了周恩来式的方言。从此,刘劲成为最活跃的周恩来的扮演者,他总共出演了40几次周总理,《建国大业》仍是他倾情出演。
代表作品:《建国大业》《长征》《延安颂》《周恩来在上海》
No.2王铁成饰演周恩来次数最多
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王铁成萌发了饰演总理的愿望,1978年,应著名导演谢铁骊邀请,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饰演周恩来,这是他首次在银幕上塑造周总理形象,随后,王铁成在《报童》《西安事变》《李四光》等影视片中饰演周恩来,都获得了成功。王铁成是在银幕饰演周恩来次数最多的特型演员。
代表作品:《报童》《西安事变》《李四光》《周恩来》
No.3苏林(已逝)最早饰演周恩来的演员之一
苏林是较早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之一,他曾在舞台上、影视剧中扮演不同时期的周恩来形象,获得各类殊荣。2005年12月1日凌晨3时在广西南宁突发心肌梗死去世。
代表作品:《巍巍昆仑》、《大决战》
No.4柴云清(已逝)“海选”出来的“周总理”
柴云清是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在全国范围内选出的特型演员,由于形象、演技上的“神似”,柴云清迅速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邓颖超接见他时也赞扬他扮演的“总理”与周总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脑出血在北京电力总医院去世,享年76岁。
代表作品:《公仆》《末代皇帝》
No.5孔祥玉是“生活”而不是“演”
谈起对周恩来角色的把握时,孔祥玉说,周恩来毕竟是大家熟悉的领袖人物,靠“我就是”,是不行的,外部动作必须要让观众认可才行。除去研究资料、剧本之外,形体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外部动作上向角色靠拢。把握住人物内心行为,熟悉外部动作特征还不够,还要真实地“生活”在规定情景之中,而不是“演”在规定情景之中。
代表作品:《张学良》《中国命运决战》
No.6黄凯印象最深的“周总理”
黄凯作为总政话剧团台柱子,特别在《开国大典》《红军留下的儿子》《中国神火》等影视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照人的形象。为了让观众重睹伟人的风采,黄凯付出了全部心血,真实再现了一个可信可敬的伟人形象,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中国神火》
No.7孙维民这个“周恩来”多面手
孙维民在银幕和荧屏上成功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在影视作品中演了这么多的伟人,对孙维民来说既是一份荣幸也是一份压力,也希望演一些有特色的平常人。他认为一个演员应该素质全面,去尝试不同角色,多角度、立体地塑造人物,释放自己的艺术天赋和才能。
代表作品:《周恩来在大连》《大转折》《周恩来在重庆》(欣华)
9. 周恩来特型演员叫赵什么祥
扮演周恩来的特性演员没有姓赵的,演得最像的是王铁成,还有刘劲,都用自己的生命在演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