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中国姓氏里姓石的里啊有多少是名人啊,详细点.
1、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百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2、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天王,度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6月于成都被杀。
3、石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为侈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伦所杀。
4、石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回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5、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6、石芾南:清医学答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
7、石鲁(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衡。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
8、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
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9、石学鸿:男,1921年4月生。著名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书画师、学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名誉教授。载入多种名人辞典。现居南京。
10、石云生:1956年7月参加解放军。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2000年被授予海军少将、中将、上将军衔。
11、石富宽:中国相声小品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2、石智勇:中国举重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重冠军。
② 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石挥的演艺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吗
人物简介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1915--1957),天津市人 石挥
。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话剧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石挥(石毓涛),"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家第二门正廉堂后代,生于杨柳青,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迁居北京。以后在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又断续上了两年初中,后因其父失业生活困难,15岁时就独立谋生了,先后卖过报,在牙科诊所做过学徒,当过北宁路列车服务员,真光电影院小卖部会计等。1940年赴上海,后经幼时同学董世雄(影星蓝马)介绍,参加了“明日剧团”,曾来天津演出。几经磨练,演技逐渐提高,由配角到主角。在四十年代初,参演了30多个剧目,无论正面、反面、青年、老年、喜剧、悲剧,各种角色他都能驾驭自如,特别是他饰演的《正气歌》中的文天祥,《大马戏团》中的慕蓉天锡,《秋海棠》中的秋海棠,更是令人叫绝。因此,1942年石挥被报刊与观众舆论评为“话剧皇帝”。
个性
他傲得厉害。旧时的上海滩,一次组剧团,老板宣告:在座几位都是A级演员,拿最高月薪600块!石挥旁若无人地冒出一句:我要601!”一时众人皆惊,事后,石挥就多了个“601”的外号。 就连当时公认的一号男角赵丹,他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曾有人拿他和赵丹作比较,他不屑地说:“比什么比?我有我的好处,赵丹有赵丹的好处。” 成名前,石挥生活多艰辛,他当过车童,铲过煤,当过牙医学徒,养过蜂,在电影院 石挥的艺术世界
门口卖过票……就连演戏,也是因为“能管一餐饭”。 受尽冷遇的石挥,早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他甚至跟同屋的黄宗江说:“人人都是王八蛋!”黄宗江愕然问道:“也总有好人吧?”石挥慢腾腾地说:“那也要先把他看成王八蛋……” 这个出身于草根的巨星,实在没什么“巨星相”,小眼睛,模样平平。可他的戏演什么像什么。有人正正经经来问他:“您师从哪派”?他答曰:“天桥加京剧”。 的确,小流氓、穷警察、老园丁……这些“小而坏”的市井人物,被石挥演绎得光芒四射。就连曹禺都心悦诚服地说,《雷雨》中的奴才鲁贵,“石挥演的,比我写的都好。” 石挥曾在《假凤虚凰》里扮演过一个假冒富商的理发师,他自创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领带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发业工会投诉。800多名理发师围成人墙,阻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海报上,石挥的名字被油漆涂成了大乌龟,长达一年多,他只能“缩着头”,在家里理发。 “大老粗”演起一代红伶秋海棠,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当石挥那张贴着口香糖当疤痕的脸,凄然地面对观众落幕时,连台下的梅兰芳都高声叫好。 旧时的上海滩,这个处于事业巅峰中的“话剧皇帝”,甚至用他人看来十分狂妄的言语宣称:“我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在场上要观众看着我,下场后要观众想着我。” 石挥却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剧本,他像着了魔一样,把剧本的空白处写得密密麻麻,因为,“剧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才是我们演员创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连他的亮相,也那么与众不同。上场前,先一阵咳嗽,引起观众的注意。接下来,观众看到一把雨伞的伞尖,随着雨伞的收起,观众看到一个人的后背,他在甩伞上的雨水。然后才转过身来,露出真容。 他享受着这种得心应手地操控舞台和观众的感觉,即便是在一场悲剧中,下面的观众哭得唏哩哗啦,可他在台上拿手捂着脸,从手指缝里偷偷看,心里暗暗地笑。
影坛经历
1941年石挥涉足影坛,共参与《世界儿女》、《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母亲》、《哀乐中年》、《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关连长》等22部影片的创作,主演了12部影片。在敌伪监视下,他竟大胆地把苏联文艺“夜店”改编为电影拍摄,为人称颂。1950年他自导、自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这一辈子》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经典影片,曾获文化部1949-1955私营厂优秀影片二等奖。1954年石挥导演的影片《鸡毛信》,荣获1955年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这是最早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儿童故事片。1955年导演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并引起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黄梅戏热潮。
伤心落幕
1957年,他被打成了右派。11月中旬,石挥的批斗会在上影厂的一间大会议室举行,100多人挤得满满当当。会上,同事“揭发”他骄傲自大,有点成就,就跟党讨价还价;演戏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一夜间,石挥从人杰变成了鬼蜮。 两天后,这个狂傲一生的“话剧皇帝”,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棕色呢子大衣,戴着他那块全上海只有6块的名表。他吻别新婚三年的妻子,去银行给母亲汇了最后一次款,然后告诉路上的熟人,“以后我不能再演戏了”。 他踏上了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的道具船,跳进大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去处。 17个月后,人们在海边找到了石挥的尸骨。在话剧《日出》中,石挥曾写道:“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在这一刻,他真正地睡去了。 几十年后,人们又从黑白胶片和发黄的文字中发现了他。1995年,石挥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研究石挥,已经成了电影学院的必修课。一家收藏旧物的旧书店中,常年高价悬赏石挥的旧剧照。 可如今,全国只征集到一张石挥话剧《雷雨》的剧照。照片上,他的脸白花花的,模糊得看不清楚。
才华横溢
石挥才华横溢,戏路宽广,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既注重内心体验,又精于外在表现,是我国演技派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成为中国独具风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艺术家。1957年11月,“反右”运动中,石挥含冤而死。 1979年2月,上海电影局召开大会为石挥平反。1982年3月,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法国电影史学家米特里还说:“我发现了中国电影,也发现了石挥。” 1995年由广电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参与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太太万岁》
参与影片: 情长谊深 (1957) 宋景诗 (1955) 天仙配 (1955) 鸡毛信 (1954) 美国之窗 (1952) 关连长 (1951) 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 腐蚀 (1950) 太平春 (1950) 我这一辈子 (1950) 哀乐中年 (1949) 鸡毛信
母亲(1949) 艳阳天(1948) (1948) 夜店 (1948) 假凤虚凰 (1947) 太太万岁 (1947) 乱世风光 (1941) 世界儿女 (1941) 天仙配
[1] 宋景诗
[2]代表作《我这一辈子》
“我”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警察,一辈子奉公守法,吃苦受累,但最终却贫困潦倒,家破人亡。在“我”流落街头时,不仅回想起五十年前的往事,那一幕幕往日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剧情简介
清朝末年,二十多岁时的“我”突然失业,生计成为最大的问题。幸亏同院当巡警的赵大 爷介绍,“我”便也当上了一名巡警。这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清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掠夺。我虽是巡警,但除了愤恨之外,却无能为力。幸好不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大龙旗换成了五色旗,民国建立了,一切似乎又有了希望。 这时,“我”被派到一个姓秦的大宅门去当看门的门警,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秦大人的骄奢淫逸和腐败生活,心中便又多了几分茫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秦大人跟着一群大人物垮了台,北京又有了新气象。“我”也升任了巡警,生活有了着落,还认识了学生运动的领袖申远。谁知没几年,秦大人又上了台,官做得更火,气派也比以前更大了。“我”又被派到秦家看门,这下“我”的心里可糊涂了。 “我”的妻子因病死去,留下了大妞和海福两个孩子。警察分署长莫名其妙地将“我”降成了三等警察,“我”的心可伤透了。秦大人四处捉拿革命党,“我”在紧要关头放走了申远。不久,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人们都盼着从此能过上好日子。大妞和海福都长大成人了。大妞有了婆家,海福也跟“我”一样,当上了巡警。他与申远很是投机。不久,日本人占领了东北,由于政府不抵抗,几年后北京也沦陷了。同胞们忍受着敌人的杀戮和侮辱,海福的未婚妻也被抓去劳军。身为警察的“我”对此却束手无策。 海福受不了这口气,跟着申远出城参加八路军打游击。申远把青年们送出城,自己却不幸被敌人逮捕进了监狱。 好不容易熬到八年抗战胜利,谁曾想到当汉奸的坏人利用金钱和裙带关系反倒当了官,“我”却因为海福参加了八路军而被抓了起来,受尽了毒刑拷打。在狱中“我”见到了申远,把一肚子苦水向申远哭诉。申远给我讲述了革命的道理,“我”才明白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糊涂。申远牺牲后,我被放出了监狱,自然也丢了差事。我只能靠当小工、捡煤核度日,直到终于流浪街头,沦为乞丐。 一天清晨,人民解放军进了北平城,从梦中惊醒的“我”在队伍中发现了海福,我们父子二人惊喜得说不出话来。“我”眼含着热泪,跟着这支伟大的队伍向前走去。 《我这一辈子》1950年由文华影业公司出品,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民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重要影片,根据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改编。影片采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通过一个警察的个人经历,展现出一幅旧中国饱含世态炎凉和人世辛酸的风情画卷,其中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着广阔的社会涵盖面。在艺术上,影片并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努力追求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在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服装道具的选择,人物的情绪语言等都力求真实准确,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影片从导演到表演,都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获得奖项
《我这一辈子》由导演、演员石挥自编自导自演,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挥的电影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③ 古董局中局电影演员表
古董局中局电影演员表:
1、许愿
演员 雷佳音
掌握着重要线索的许家故友,看似是苟且偷生之辈,但深知时局险恶,以命相搏全力守护故人之子。圆滑世故、老谋深算的他还误打误撞来了一个“三人认爹”的戏码。与许愿一起踏上寻宝之旅,最终他为护住许愿付出生命。
④ 陕西籍的演员有哪些!
1、冯远征
冯远征,1962年11月16日生于北京市,陕西韩城人,中国内地男演员,1985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1991年回国,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2、凌潇肃
凌潇肃,1980年5月2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2年,凌潇肃出演《关中往事》,正式出道墩子一角深入人心,还在电影学院读大学三年级的凌潇肃一炮而红。
3、文章
文章,1984年6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200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4年参演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4、白冰
白冰(Michelle),原名陈东,1986年5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2006年,白冰因参加央视《梦想中国》后签约香港英皇娱乐旗下的英皇星艺公司,从而踏入了演艺圈。
5、戴春荣
戴春荣,1961年2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戏剧女演员。
1977年,戴春荣被分配到西安市秦腔二团;期间,出演了《三滴血》、《春草闯堂》等多部秦腔作品。1982年,获得西安市青年演员汇演表演一等奖。
6、付辛博
付辛博,1987年3月5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毕业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参加《莱卡加油!好男儿》并获得全国季军从而进入娱乐圈,签约华谊兄弟。
⑤ 国外电影里的航天员随便什么人
电影里的航天员一般都是演员。
在电影中出现的航天员大多数都是演员,导演会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安排这些演员做着与航天员类似的事情。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演航天员,有的故事情节需要专业技术人来演才行。
⑥ 拍战争片的中国男演员有那些
1、张涵予,作品《集结号》
张涵予,中国内地男演员,2008年凭借《集结号》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等奖项。
《集结号》是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为九连牺牲的战友们争取荣誉的故事。
2、唐国强,作品《百团大战》
唐国强,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导演。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毛泽东特型演员。2015年领衔出演《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讲述了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轰炸下,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该片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再现抗战时期重点战役而拍摄的影片。
3、胡军,作品《开罗宣言》
胡军,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在电影《开罗宣言》中饰演中国的密码破译专家石剑锋。
《开罗宣言》是由重庆电影集团、北京东方一处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历史剧情类型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开罗会议前后发生的故事。钙片是中宣部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投拍的重点影片。
4、刘烨,作品《建军大业》
刘烨,中国内地著名男演员,2017年主演革命史诗电影《建军大业》,在片中则饰演开国领袖毛泽东。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5、吕良伟,作品《喋血孤城》
吕良伟,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2010年出演《喋血孤城》中的虎贲部队师长余程万。
《喋血孤城》由中国电影集团和湖南楚城影视文化制作有限公司出品,是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的战争题材片。影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第74军57师八千将士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殊死守城对抗战的故事。
⑦ 北京电影学员都有谁
陈小艺、王姬、曹颖、杜志国、李诚儒,杜淳,边潇潇,杨蓉。
陈小艺,1968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国女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
王姬,1962年7月20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西安,毕业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持人。
曹颖,1974年5月14日出生于北京市,主持人、演员、歌手。
杜志国,1954年9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国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进入保定话剧团,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签约艺人。
李诚儒,1954年11月2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景山学校。
杜淳,1981年5月22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国内地男演员,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⑧ 电影天道王演员表介绍
巩峥、陶红、杨钧丞、刘楚玄、廉倢、徐敏、赵中华、胡双全、朱洪霖、高郡伟、单思杰、沈丹萍。
1、巩峥
1983年12月12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主持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 。
⑨ 营盘镇警事全部演员表
营盘镇警事全部演员有:张嘉益、丁海峰、王海燕、王笛、郭京飞、王全有、张喜前、王伟、铢帝、杜源、冯国强、吴彦姝、石小满、周笑莉。
1、张嘉益(饰范党育)
张嘉益,197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名张小童,祖籍陕西省安康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
⑩ 电影祝福演员表
主要演员及饰演角色:
白杨饰祥林嫂,魏鹤龄饰贺老六,李景波饰鲁四老爷,邸力饰柳嫂,史林饰鲁四太太,李健饰婆婆,管宗祥饰卫老二,凌元饰阿德嫂,李孟尧饰王师爷,丁惟敏饰阮大嫂。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