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心目中的侯孝贤电影三佳分别是哪三部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他们的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1、电影业的不景气,中影改组;
2、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3、新的电影观念(作者论、艺术电影)等美学标准的输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现(独立制品相对自由为侯孝贤、陈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留学欧美的青年归来如万仁、杨德昌、柯一正)
5、台湾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国民党权威统治的松动,台湾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般宏大的影片,是因为侯孝贤不再只是把创作投视于自身的记忆,而投向了整个民族国家的记忆,这是大师级导演的水准。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这些同样都是把视线投向了社会的。
不再拘谨于小我,而是通过小我投射到整个社会。
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担当,能够直面国家民族的历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题主所说的主流电影界评价最高的原因吧。
2. 当代台湾有名的导演
1,李安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199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推手》,该片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2,蔡明亮
蔡明亮,1957年10月27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专修电影与戏剧。中国台湾影视导演、编剧。1984年蔡明亮担任编剧的电影《小逃犯》获得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3,杨德昌
杨德昌(Edward Yang,1947-2007),电影导演及编剧,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籍贯广东梅县,1岁时移居台湾。1986年发行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等多个海内外大奖。
4,侯孝贤
侯孝贤,1947年4月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今梅州市区)。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1980年,拍摄了个人首部电影长片《就是溜溜的她》。
5,张艾嘉
张艾嘉(Sylvia Chang),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西五台。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台北美国学校。1972年,张艾嘉成为嘉禾公司旗下的演员。
3. 大导演NCZ是谁
钮承泽。钮承泽是台湾导演、戏剧制作人、演员,名字的拼音缩写是NCZ。国光艺术戏剧学校影剧科毕业,祖籍北京市。9岁开始接触表演工作。少年时代即参演台湾新电影多部经典作品,自2000年开始导演工作。
4. 台湾有名的导演都有哪些
侯孝贤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当过场记、副导演、编剧、演员。1975年后编写电影剧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编剧身分和名导演、摄影师合作拍摄影片取得成功。 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风儿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 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作家的地位。 1983年执导《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Ah Fie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85年执导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因执导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 1987年执导《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尼罗河的女儿》Nile Girl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 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 1993年戛纳电影节审查员特别奖。 1995年执导《好男好女》获第三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三届长春电影节佳导演奖。 1998年执导《海上花》获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大奖。 1998年执导《千禧曼波》. 2004年执导《咖啡时光》获第18届东京国际影展的「黑泽明奖」。第9届釜山影展本年度亚洲电影人奖。获伊斯坦布尔电影节最高荣誉“金郁金香奖”。 2005年执导《最好的时光》获第四十二届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5. 请介绍一下台湾电影人陈坤厚
陈坤厚
台湾台中人
台中第一中学毕业
1965年入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当练习生、助理技术员、摄影助理、摄影师
曾拍摄《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原乡人》等影片
其中《汪洋中的一条船》于1978年获第十五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摄影奖
1980年起任导演兼摄影师,先后导演拍摄《我踏浪而来》、《俏如彩蝶飞飞飞》等影片
1982年与侯孝贤合组万年青电影公司
1983年导演《小毕的故事》,
同年获第二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和西班牙希洪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5年导演兼摄影拍摄影片《结婚》,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其作品自然朴实,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拍摄故事片:
1972:精忠报国
1973:母亲三十岁
1975:云深不知处 桃花女斗周公
1976:浪花
1977:风铃风铃 烟水寒
1978:汪洋中的一条船 烟波江上
1979:小城故事
1980:西风的故事 原乡人
1981:就是溜溜的她
1982: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风柜来的人 冬冬的假期导演(兼摄影)故事片:
1980:我踏浪而来 天凉好个秋
1981:蹦蹦一串心
1982:俏如彩蝶飞飞飞
1983:小毕的故事
1984:小爸爸的天空
1985:结婚 最想念的季节
1986:流浪少年路
1987:桂花巷
~(*^狗狗^*)~
原贴 作者:goffen 时间:2001-3-24 7:25:40 留言
陈坤厚——台湾新电影三大奠基人之一
陈坤厚
侯孝贤的黄金搭档
第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 (1978)
第二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1983)
第二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 (1985)
6. 台湾导演有哪些
1、周杰伦
周杰伦(Jay Chou),1979年1月18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国台湾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商人。
2007年自编自导的文艺片《不能说的秘密》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
7. 胭脂的影片评价
《胭脂》描述了一段纠葛于两对母女,纵横于三代间的爱情故事,对爱情、亲情与友情的独到阐述中,影片同时对现代都市单身贵族、单亲家庭及不婚妈妈的现象提出了影片创作者的忧虑。该片在温婉缓和的风格中推进,但并不因为温婉缓和而感觉轻松。相反,对婚姻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是让每一个观众值得思考的问题。导演万仁是台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电影时期的先驱人物。《胭脂》延续了万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对女性问题的思索。
8. 台湾新电影的介绍
指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影革新运动,是台湾战后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台湾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是从1982年8月四位台湾电影届新导演合作导演的影片《光阴的故事》开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期间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等。
9. 杨德昌个人资料 尤其是出生日期
具体哪月哪日好像找不到信息,只知道是1947年生的
杨德昌(1947—2007.6.29),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
杨德昌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台北,祖籍广东梅县。1949年2月,一岁多的杨德昌随父母迁台,自此成长在台北。
杨德昌1969年毕业于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学系。在大学里,受西方思想影响,杨德昌一毕业就出国留学,1970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研读计算机硕士,1974年转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念电影并成为导演,但没修完课程就离开。后来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附属海军国防反潜研究所担任计算机设计。2007年因大肠癌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于洛杉矶比佛利山庄的住处病逝,享年59岁。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
1982年参加拍摄《光阴的故事》,该片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1983年编导《海滩的一天》。1985年编导《青梅竹马》,1986年编导《恐怖分子》。1991年编导《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4年编导《独立时代》,被评为1994年台湾十大华语片之一。1996年导演《麻将》,2000年导演《一一》。 杨德昌的电影主要描写台北城市生活,与侯孝贤的乡土电影形成鲜明对比。杨德昌与台湾知名歌手蔡琴曾有过婚姻,但已离婚。
10. 台湾电影的其他导演
除了李安、侯孝贤外,蔡明亮则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的题材,并将触角深入都会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的生命、得奖作品《爱情万岁》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另外,几年后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赤裸描写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对的,蔡明亮电影虽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为十分灰涩难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陈国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陈玉勋、林正盛、张作骥,以及独立制作的黄明川、赖声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现。台湾电影的历史进程,自台湾日治时期后期至台湾解严前,便一直为官营制片厂所主导的情形下发展。事实上,该阶段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直至今,台湾当局出资及主导的台湾电影辅导金仍是一个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今台湾有一批年轻纪录片导演。来自台湾社会各阶层的他们,其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题材从探索严肃社会或政治议题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皆有。其纪录片主轴,也从探索社会到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因为配合得当,整体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并有不少的国际重要纪录片影展获奖纪录。另外也有如无米乐的叫好叫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