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每部电影,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就拿《功夫》来说,我最熟悉的镜头就是周星驰去暗杀包租婆,结果自己被刀插、被蛇咬,好像讲的是害人必害己;而电影《长江七号》里的工地镜头,周星驰一直反复强调自己能顶,好像一个父亲为了孩子,什么都能顶上去;电影《喜剧之王》里最后的尹天仇选择了爱情和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都是我所看到的。
3、《喜剧之王》电影开始尹天仇是个很喜欢演戏的人,想要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实际上他是有可能成功的,当时的女演员杜鹃儿明显看上了他。那个时候他选择了柳飘飘,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和生活。到最后他没有功成名就,也没有成为知名演员,可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Ⅱ 周星驰电影的评价
《喜剧之王》可以参考
还有他现在~~经常1个人骑车看房~
最近地产界名人还找过他~当然他是受宠若惊
很显然他对地产很感兴趣~放个5-10年就大赚了
可以多看看八卦杂志
Ⅲ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之后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
据周星驰身边的人说,周星驰在拍摄少林足球的时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少林足球取得巨大的成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其实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是血脉相承的,讲述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坚持。但是喜剧之王采取比较文艺的手法来拍摄,而少林足球则是商业化的手法。少林足球成功后,周星驰也总结包装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喜剧之王,但是不得不承认少林足球的成功是巨大的。
周星驰少林足球投资4000万港币,他说这个投资放在美国也许只是一集电视剧,但是当时对他来说这个投资是天价,但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上映的情况下在全球一举拿下4300万美元的票房,并在香港突破6000万港币,这个记录后来被周星驰的功夫刷新。少林足球在欧美大火,在日本也取得20亿日元的票房,是很惊人的,可以说少林足球使得周星驰打开了大片之路,哥伦比亚也因为少林足球找到周星驰,投资他的《功夫》。
在奖项上,由于少林足球的表现给当时颓废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金像奖不得不认可了这位喜剧之王,他本人更是一举拿下最佳青年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四个大奖,前无古人,至少到现在还后无来者。那一年周星驰四次上台领奖,风光无限。少林足球的成功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香港电影人的信心,间接促使香港电影人团结起来拍摄了后来的无间道。
可以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的大片试水之作,虽然没有后面的电影成熟,但是让大家知道原来他还可以拍摄特效大片。而少林足球之后,哥伦比亚投资他的电影功夫,在全球取得1.05亿美元的成功,香港的喜剧之王成功走向世界,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如果说少林足球是他商业化和艺术化结合的一个试验,那么之后的功夫就达到了集大成,功夫之后的电影包括长江七号和西游降魔整个电影的层次和水准都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PS:我看最高赞里某个热评说星爷偷偷把酒瓶换成真的,你自己拿啤酒往自己头上砸试试,送医院我不负责。黄一飞特地澄清是糖胶瓶,做粉丝对的没记住就记住黑子那一套也是mmp了呵呵。
除了这个其他评论也真是各种不堪入目,什么时候知乎er都变成不统统黑一通就不舒服斯基了?
还有,我不认为拍得次数多拍得辛苦效果一定好,可是少林足球确实效果很好啊,尤其是整部
Ⅳ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
周星驰的电影陪伴多少人度过了青春年少的时光,在大笑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小人物不屈不挠的挣扎奋斗 故事 ,在星爷的电影中开始笑中含泪,那是我们已经长大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周星驰电影 观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篇1
一开始确实看不太起劲。发现一个人的人生怎么能如此狗血且倒霉?一开始的如梦就是反映社会上的众多小人物,工作各种遇瓶颈,爱情不如意,虚假的友情,家人失望。最后获得了成功。许多人影评是说其实周星驰拍的是他自己。马可和小米生活中也是有原型。是不是自己我不知道,但是我看了的感觉就是,有些地方矛盾特别明显,一是马可啊知道如梦名字,下一秒就找到如梦家。二是他说看不到网上的名单,结果订机票,如梦妈妈立马拿出手机。还有就是,结局太快了,后面剧情节奏太快了,让人太仓促了。
硬如钢筋混泥土般的植入,毫无努力毫无实际行动的如梦的“追梦”之旅,在出租屋里憧憬着最美好的窗边剪影,有着周星驰风格的影片也带着在大陆演员身上揉不进无厘头演绎风格的失真。这是观影结束后的第一感觉。
回到影片剧情,为什么如梦一直需要忍受周遭不理解呢?如果周遭的环境是无法孕育出梦想的土壤,那么坠毁只能是曾经如梦自己的所有青春热血,处在进无可进的时空里,如梦仿佛从不再如同常理考虑事情,而周围人与如梦从来没有过相似之处,一个都没有,每一个的出现或正面或反面都在指出她的“疯狂”之处,那么期待“女主角”的泡沫,从一开始就已经破碎,这是小人物悲剧的基因。
问题一是如果如梦能演戏即是幸福满足,问题二是在演到影后才是幸福才是追求,可惜没有问题一,也从来不存在问题二,如梦从来只是一个背景板一样的存在与拍戏现场,演员还真的是很远,至少在影片里如梦从来没有去做过一件和获得演戏机会的事情。
没有条件,跑再多龙套都不过是重复无差别工作而已,工作的人那么多,又有几个真的成为了个中里手?如果如梦存在现实原型,我倒是宁愿相信她在相信梦想的每时每刻都是她幸福感的真实诠释。西西弗斯的巨石从来只留给主动背负的人。
说回到演艺界需要身段样貌都出色,才华也要出众,特型演员总归是少数,祖师爷赏饭吃就是拥有先天的优异条件,再有是观众缘即是玄学又在情理之中,总之一定要有可以打出去的牌,演员鄂博正规科班央戏表演系出身,拿过很多喜剧大赛的好名次,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大腕的喜爱,不能说没有实力,但总是缺一点什么?
仿佛缺的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她也曾说过,同学说她不够漂亮,很难轻易得到重要角色。不够漂亮是真的不够漂亮,从国内的参差不齐的偶像女团出道到各类女主播的争奇斗艳,仿佛“一副皮囊”就是入门的入场券,暗流涌动之下的惨相,无人愿意睁眼看一看。
再讨论一下,哪些扎心的梦想和避无可避的贫瘠现实!演员这条路从先天到后天都对如梦紧闭了大门,但是她就是有自己一颗执着的心,她执着于自己的演技,但是演技依然浮于表面,她坚信自己可以靠努力获取机会,但是真正的机会就在她眼前她也从没有抓住,所有从她眼前错过的机会,无一不昭示着如梦没有任何入场砝码,如此作为观众我们只看到了没有实力却在做梦的女主角在付出了十多年依旧没有具备追求梦想的实力,如梦的父亲被安排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反差对比角色,他反对的真实,他为女儿强出头也非常真实,人物接地气,也很立体,果然演技这种东西虽然每一个人各有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优秀的人物还是会得到充分的认可。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篇2
电影看完 ,多想了点,写出来,但愿不被人说是我想多了。前半部分是耳熟能详的周氏喜剧无喱头风格,当人鱼与人的仇恨演变成清新脱俗的爱情后,全场为之笑得人仰马翻之际,突然!戏风一转,无情的屠杀开始,瞬间,仿佛《金刚》结局的翻版,再突然!峰回路转,修正错误的人类与恶势力展开决斗,结局却风平浪静,还唯美于 传说 中的人鱼。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一滴水和一口空气是干净的,那赚再多的钱也没用”,很遥远却又相当环保。这是一部环保与政治经济的博弈之作。
今年1月23日,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有报道说周星驰缺席,又说他四年委员任期“零提案”。
“星爷”可能真的没有时间去开会了,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太阳就要下山啦”。政治会议和 春节 黄金档的电影,受众不同,效果迥异。会议开了那么多,说和不说差不多。可环保还是要“从娃娃”抓起,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光与影、乐与悲中我们已对周星驰导演的良苦用心心领神会。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影响了一代人,《喜剧名星》、《少林 足球 》、《功夫》、《长江七号》,“为了世界和平”,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励志和责任。何谓匹夫有责?此为是也。
还有报导说春节这两天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在中度污染中度过,什么PM2.5,PM10,反正是污染了。
我们用30年的时间换来了所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排名,却牺牲掉换不回来的空气和水,可能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生命去偿还对大自然的亏欠。我们用造假换来短视的高增长,却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民族品牌。洋人看不起天朝,因为你们能把有毒食品卖给同胞,用腐败换来的货币 出国 装孙子,就像片中在街头拿1亿也换不来一辆可以逃离拥堵的电动车一样,人家只要踏踏实实换来的财富。
2014年夏天陈光标跑到纽约当街送钱给穷人被拒,他不知道什么叫“尊严”吗?简单粗暴地认为扬眉吐气了吗?《纸牌屋》里那个拒绝了议员夫人 20美元施舍的黑人,其实是在告诉统治者“制度,是你们制订的制度让我流离失所,我不接受你的施舍,你可以给我工作,却不能让我没有尊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气节,2500年过去了,美国黑人可能不懂孔子却知道廉耻。
周导演的作品嬉笑怒骂,却深刻入心。
夜已深,可能,真的有点想多了。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篇3
首先个人非常期待周星驰这部《美人鱼》,不管怎样,星爷他都是目前国内最良心最负责最天马行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人前三位之一。在这个国产烂片盛行的如今,偶尔一部精良是不够的,中国需要更多像周星驰,徐克,陈可辛等这类对商业电影质量有高标准要求或像贾樟柯,娄烨,许安华等这类对文艺片有独道眼光的电影人。
再回到周星驰的电影,他个人的作品更是经过了数次转型,这也是他在华语影坛保有无限市场号召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他最初年轻时闯入市场的"插科打诨""咸湿屎尿屁笑话"满目的式的喜剧开始(如《师兄撞鬼》《赌圣系列》《情圣》《鹿鼎记系列》等等),再从他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对电影剧本或制作进行一些干预(如《如唐伯虎点秋香》《国产淋淋漆》《大话西游》《食神》)等等,就在他"喜剧之王"在一步一步稳定的时候,他俨然慢慢将自己打造成了"悲剧之王"。
1999年《喜剧之王》的人生经典,2001年《少林足球》的励志人生,再到2004年《功夫》的黑暗童话。他似乎总是走在了时代前沿,票房一步升天,当然也会有一些"质疑",而这部分"质疑"的人显然太不了解他了,显然内心太空虚了,根本没有跟着周星驰一起成长,他们只是习惯和喜欢屎尿屁式笑话。而星爷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他的内心即使"童贞",即使"幼稚",可他哪能那般"糟蹋"自己的专业,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可以掌控整个电影流程的家伙了,不再用看那些爱财如命的"老板"脸色了,他要拍真正的电影,真正有人生的电影,当然他还是保留了他一些擅长的幽默搞笑,更为了打开国际世界,打破语言幽默的圈,用动作幽默代替了很多语言 文化 幽默,如《少林足球》《功夫》。
接着2008年他主演了自己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江七号》,这部电影却被很多观众说,怎么这么"幼稚",没那么好笑了。可他将这部充满父爱的电影拍成了 儿童 电影,并作为了自己大银幕前的最后谢幕,是有他的用意的。也许这和周星驰他个人的童年或成长有关吧,那年他47岁。
再就是2013年他彻底"躲"在幕后所导演的《西游降魔篇》,这是一部有史以来和原著描述最为贴近的影视作品。既血腥,又暴戾,但也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大爱和小爱,大概这就是一个51岁的孩子王的内心童话。这部电影充满了佛教韵味,但又那么的让人乐,惊,怕,伤,泪,望,周星驰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电影人。
而即将上映的这部《美人鱼》,据说是一部贴上了爱情喜剧科幻环保等标签的周星驰电影,没错,他又一定的走在了时代前沿,只因为他是周星驰,为电影付出了一生的周星驰,对得起观众票价的周星驰。感谢您,星爷,只有您既让我们笑过,又让我们哭过,而又始终没有从我们生活中真正离开过。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篇4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吗?美人鱼,一直只存在于童话当中,它是安徒生口中的追求爱情的善良人鱼,也是中国古代 神话故事 中拥有强大能力的战士。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映的一部电影——《美人鱼》。
影片开头播出了环境污染的一些片段,的确让人看的触目惊心,同时这也让我知道了整部作品的中心点,也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虽然里面有一些情节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它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就是感动。
这部电影最让我难忘的一段情节,就是人类捕杀人鱼的场景。疯狂而又贪婪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滥杀生物,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竟然对珍贵的人鱼下毒手,简直太可恶了!看着大海一点点变成红色,看着人鱼被无情的捕杀,我的心真得好痛!
正如电影中美人鱼——姗姗,所说“如果我们有一天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的确如此!其实我们也是环境中的一条鱼,试想如果我们生存的环境被无休止的污染,被无休止的破坏,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钱,我们能活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人鱼》这部电影给使我们每个人警醒:金钱不是万能的,不代表一切,不是你的生命。因为我们有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保护地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是时候了,横下一条心吧!打一场改善环境、保护地球的攻坚战、持久战,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美好!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篇5
如果说什么电影最打动人,我想应该是抒写真实人生的电影,因为这类电影最真诚,所以最动人,《喜剧之王》无疑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1999年,世纪之末,周星驰推出了他自导自演的电影《喜剧之王》,记得我上初中时就看过,当时觉得一般。但随着我的成长,越来越认识到电影里的人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正巧学校举办读书观影征文活动,我就以观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记得影片一开头,主人公走到海边冲着茫茫大海喊出“努力,奋斗”,然后轻轻转过身走出镜头。当看到这样的开头,我就隐隐觉得这部影片与周星驰以往的无厘头风格不同。影片的主人公叫尹天仇,是一个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平时多数时间在社区福利院做杂务。他热爱表演,一心想成为一名演员,却屡遭别人的冷眼和嘲笑,但仍坚持理想。影片主要表现的就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辛奋斗历程。虽然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喜剧路线,但观众的笑中往往带着唏嘘与悲伤。
执着与单纯
影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跑龙套的尹天仇总是怀揣着一本俄国喜剧大师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身修养》。这种戏剧性的反差时常令我发笑,但这笑中带着感动。诚然,天仇未必能看懂这本书,但是他之所以时常手不释卷的将它带在身边,就是因为他对表演的执着。天仇对表演执着的例子在电影里举不胜举。
看过的朋友,还记得那两场桥段吗,当天仇第二次去找那个片场助理sunny,说演什么都行,不要钱都行,只要有个便当;另一场,娟姐告诉他让他做男主角,问他有没有问题,他说:“是不是每天都可以有便当吃?”多么单纯的想法。天仇是真的喜欢表演,只要有口饭吃,就要坚持表演,执着梦想。其实执着往往是伴着单纯的,之所以执着是因为单纯的喜欢。
卑微与自尊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蚊便宜,你开奔驰,我挖鼻屎。自知死也再难移。”当听到这首影片插曲的时候感觉真的很心酸,尤其是那句“自知死也再难移。”尹天仇是个勇敢的人,很少有人敢用本就少的可怜的底本,来搏自己那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梦想。但其实无论天仇怎么执着于表演,甚至于他的演技多么出神入化,他都是个卑微的小人物,总是被人任意的奚落与践踏,这仿佛是他的宿命。记得影片开头部分,天仇为争取一个跑龙套的机会,给助理sunny表演紧张的表情。说实话天仇的表演很到位,但最后sunny还是不屑地一扒拉天仇的头让他滚一边去。其实sunny一开始就不准备给天仇机会,只是带着调侃的心态愚弄一下这个卑微的小人物。天仇几乎每次表演都被“不厌其烦”的这样奚落。
记得天仇第一次见到坐台小姐柳飘飘时,被飘飘露骨的嘲笑为“死跑龙套的”,但天仇却总是正经的回应说:“其实我是一名演员。”在多次遭飘飘嘲笑后,他也有他的情绪,他说了一句:“其实你们出来卖的,如果懂得尊重一下别人,那别人……”但这话还没说完,就被飘飘打断了。其实小人物就是这样,他们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自尊受到伤害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以伤害别人的方式寻求心态上的平衡。“其实我是一名演员”,天仇的这句口头禅乍一听很有喜感,而谁又能体会天仇这句话背后因为别人嘲笑自己梦想的心碎呢?这句口头禅是天仇在屡遭侮辱后,变成了天仇维护自尊的最后防线。当然,天仇始终是善良的,当飘飘愤怒的站起来说:“你说什么?”时,他立即说:“对不起。”
理想与人生
人们可以嘲笑一切,但你不能嘲笑你自己,更不能嘲笑梦想。
在天仇心中,表演不是工作,而是实现生命价值的理想。天仇视表演为生命,“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追问:面对残酷的现实,我能否坚持理想。正是这样的叩问,是天仇坚守表演的信念。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天仇和飘飘并肩坐在沙滩上看海。夜已经很深了,四周漆黑一片。飘飘叹了一口气说:“你瞧,多黑啊,什么也看不到……”。天仇顿了一下说:“也不是啊,天亮了就会很美!”影片中的这段话隐喻了天仇对理想顽石般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天仇的坚持、信念让人感动,人生往往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不一样的结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娟姐告诉天仇他不能出演男主角时,他极为沮丧,甚至连剧本也差点扯破,看着失落的天仇坐在大雨中迷茫无助叫人好不难过。但是随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片场当场务的达叔其实是卧底警察,达叔要天仇协助破案,于是天仇得到了一个在现实中表演的机会,并且这一次不是跑龙套而是男主角。至今记得卧底警察达叔自曝身份时说的话:我其实是卧底,不信啊。我比那些所谓的演员更加专业、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戏,虽然我没有剧本,但我绝不会NG,因为我一NG就可能连命都丢了,我才应该赢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啊,世界上真正的演员往往不是学院派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表演我们自己的人生。多年之后,我似乎才有些懂了,其实尹天仇的理想不一定是成为演员,而是去抒写自己忠于表演的人生。
有人说真正的喜剧就是悲剧,一部喜剧如果能让人笑着流泪,那么他就是喜剧之王。之前对这句话有些懵懂,但当我看过《喜剧之王》的海报时,我懂了。海报上的尹天仇面对着太阳,微笑着,流着泪。
《喜剧之王》是一部无论是周星驰本人还是观众都很感动的电影,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导演拍了他自己、演员表演了他自己。人们总是看到影星表面的光鲜,试问周星驰曾经跑龙套多年的往事又有谁知晓。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把小人物尹天仇为梦想奋斗的辛酸,以及对“我是一个演员”信念的执着塑造得淋漓尽致。
看过影片的我不由沉思,问问自己,大二的我是否还走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路上?是否还记得入学时的激昂斗志?
最后,我似乎明白了任何伟大都是从执着的追求、单纯的喜欢中诞生的,任何成功都是经历了漫长的默默无闻甚至卑微的岁月。
也许哪一天,或者就是明早,我要站在宿舍的阳台上,面对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喊出我的心声:努力、奋斗!
周星驰电影观后感相关 文章 :
★ 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感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周星驰美人鱼影片观后感精选
★ 有关《喜剧之王》观后感范文5篇
★ 周星驰电影美人鱼观后感
★ 周星驰美人鱼观后感3篇
★ 周星驰美人鱼观后感
Ⅳ 作为周星驰的骨灰级影迷,你是如何评价周星驰的
周星驰的才华是大家公认的,歌词“无敌都是寂寞的就很精准评价了周星驰,网络上对于周星驰的评价一直都呈现两极分化,大家对于周星驰的感受介于又爱又恨的状态,没有人可以拒绝周星驰的作品,他对喜剧作品市场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这个圈子周星驰永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位置,事业上周星驰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周星驰也是失败的,周星驰个人生活一团糟,他不屑于向大家解释什么,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他的偏执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也毁了他的生活。
想了很久,想要用更美好的词语来评价周星驰,最后还是觉得“无敌是寂寞的”这句话最适合,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周星驰,他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的喜剧人,他的三观很正,只是很多做法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Ⅵ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周星驰大多数电影都是小人物,用一种喜剧形式面对社会和现实所做出的反抗。几乎每个剧都有周星驰的大笑,那种夸张的,掩饰内心的悲哀无奈的苦涩的大笑,看着让人心疼。更有代入感。
周星驰的无厘头有着他的优点,夸张而不浮夸,幽默却又夹杂尴尬,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小时候看就是觉得有趣新奇,长大了经历过生活的种种,再看就会觉得很贴近现实。
介绍
周星驰(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80年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198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1988年将演艺事业的重心转向大银幕,并于同年出演电影处女作《捕风汉子》。
Ⅶ 你觉得周星驰电影能给你带来什么
今天,很高兴回答周星驰的电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周星驰(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生于中国香港,华语喜剧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出品人。因其独特“无厘头”(毫无逻辑)的个人演绎方式;透过他的喜剧影视作品,并被香港及海外的广泛华人接受,声名甚至远达北美地区。其代表影视作品有《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国产凌凌漆》、《食神》、《喜剧之王》、《逃学威龙》等。2003年当选《时代周刊》 我个人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3,星爷的电影,不仅仅反应的只有快乐,而是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生活的喜怒哀乐,很接近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生活写照吧!一言难尽,希望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也希望星爷能够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加经典更多的喜剧电影。一直支持星爷,谢谢!
Ⅷ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在《喜剧之王》之前,周星驰虽然在电影市场里所向披靡,但影评人和观众只把他看作是一位普通的喜剧演员。他用无厘头的方式表演,是让许多不开心的人笑起来的演员。在香港这个东方好莱坞里,喜剧演员何其多也?为何只有周星驰被人铭记,走入电影史的殿堂。原因就是周星驰身上独特的作者气质。
有人说,《喜剧之王》只有半部好戏,最后的卧底戏属于狗尾续貂。其实,周星驰想要表达的是好好生活,才是最好的演员。因为生活没有NG,不可能重来。一首拉扯大洪爷的奶奶,才是最厉害的。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无时无刻地传达这个观点。
Ⅸ 周星驰的《功夫》影评
就不用我再多嘴多舌来夸《功夫》了吧,夸它的口水已经让这张纸湿透两三层了。我还是省省,我不想再说了——等等
我承认,周星驰说的不错,跟他以往的电影一样,这不是一部喜剧片,完全是一部悲剧,实在是,太悲了。绝世高手被当作神经病关在牢里,次绝世的高手却在难民窟般的猪笼城寨当着包租公包租婆,次次绝世高手变成了瞎子,次次次绝世高手在猪笼城寨靠小手艺谋生——次次次次高手……试问,天下还有这么悲惨的事吗?
在一幕幕“悲惨”剧情次第展开的光影中,我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之中,《功夫》,为什么要叫“功夫”,而不叫“两个有志青年的成才之路”?直到最后,不可一世的火云邪神拜倒在周星驰的脚下,我终于恍然了。影片告诉我,究竟何为“绝世高手”!
按照电影给我的暗示,我总结出“高手”三定律:
一、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又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他们都是相貌平常的普通人,不显山不露水,干着卑微的营生,只有在危难之际才大显身手,拯民于水火。相反,看似凶神恶煞、咋咋唬唬的其实都是“纸老虎”,鳄鱼帮大佬出场多神气,警察局都敢砸,像是不可一世,转眼间就被人给灭了。斧头帮老大仗着人多穷凶极恶,可是,一袋烟功夫,全体手下就被人统统摆平。谁又想得到,一个剃头的小弟,言语木讷,却身怀绝技呢?
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功夫》从头到尾都在演绎这条规律。刚刚以为A是最厉害的角色,一眨眼就被B给干掉了;对B的佩服持续了不到三分钟,发现原来C比B厉害多了;可是,天哪,C居然还打不过D?D瞬间又成了E的手下败将——别急,F一出来,E就惨了,要等着G来替他出头……这正是:问世间,还有山比此山高?或者,武功同途异路?
三、最高的高手,常常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高手。实在是——太高了(说这句台词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绝望的表情)!
这就是《功夫》要告诉我们的。当然,《功夫》还想告诉我们,比一切武功更具有价值的,更可贵的是真善美,在片中的化身就是黄圣依扮演的那个出场不超过三分钟、台词一句没有的哑姑娘。
我只能说,周星驰比张艺谋更懂得什么是中国的武侠传统,什么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高手。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周星驰率先发现的,是在金庸、梁羽生等等的武侠小说里早就有了的。周星驰只不过用“后现代”的极夸张的娱乐方式把它们重新诠释了一下。
周星驰有本事让你笑到泪下,同时心中又有少许感动,少许疼痛,这是冯小刚努了力却又做不到的。
从《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到《功夫》,周星驰所演绎的充满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一脉相承,可以和卓别林创造的流浪汉“夏洛”相媲美——在落魄、滑稽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善良、悲悯的心。既娱乐大众,又创造经典,这是“高手”周星驰的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