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电影导演的..
谢尔盖'爱森斯坦
代表作:《游戏的规则》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前苏联,1898-1948)
一个宣传者,号召者,同时也是一位猛烈的改革者。他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导演。他的电影也许不能算是绝对的艺术,然而他的理念却被运用至今。他的影片是那么的强烈有力,真如一头神牛,即便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形势,也同样让你无法忘怀。艺术的原本功能之一就是宣传,虽然现代艺术哲学已经不是这么定义,然而在一门艺术开始的时候,这也许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至少在那时,他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并且那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沿用到了现在。相信今天的你看到那些著名的片段时,同样会深受震撼!
英格玛·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伯格曼,这位可以自由地和作家一样直接拍摄电影,并一直保持瑞典首席舞台剧导演地位的大导演,拍出了《野草莓》、《处女泉》、《呐喊与低语》等众多经典,1981年拍完《芬妮和亚历山大》后告别影坛,投入了自己醉心的戏剧舞台。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以他以他惊人而勃发的精神成为电影艺术最神秘而终极的“第七封印”。
http://ke..com/view/256260.htm
费里尼
1920年1月20日,费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Rimini,1993年10月31日,由于心脏病、中风死于罗马。由于年轻时的经历,他集导演、演员、作家于一身。
作为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艺术家,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费里尼更是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黑泽明AkiraKurosawa(日本,1910-1998)
猛士,武士。黑泽明的摄影机传出的感情也是猛烈的,猛烈得足以让人不相信这个人性的世界。通过他的镜头,戏剧被电影化,然而最后影像本身却产生独立的戏剧性。如此强烈的人性表现,揭示的却是人性的不可测。这是多么伟大的技巧!也许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可信道义的悖反。所以每每在那雄浑的调度和画面之中,才会透出极度的悲怆和无奈。
●代表作:《罗生门》、《七武士》、《乱》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电机工程师,母亲过去曾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这位科幻特效卖座电影大师稍后在其作品中巧妙地结合两极化的科技知识与艺术野心,正是各来自其父关于科技方面的教导,及其母对其美学观的耳濡目染。他终生对说故事的喜好,则是受到他父亲从小对他讲述二次大战期间他在缅甸与日军缠斗时神勇却难免不尽真实的经历之影响。这也让斯皮尔伯格对40年代留下纯真年代的浪漫印象,并常在他的电影中出现—将不如意的现实人生对比于那样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年代。由于父亲职务关系,斯皮尔伯格童年时不停搬家、换学校(他们最后从纽泽西搬到亚利桑那的凤凰城),造成他在人际关系上相当的不安定感;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经年的争吵,及他不如人的体力,使斯皮尔伯格的童年生活总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过。也因而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一种必然的处世观-总是期待着什么好事来临的乐观看法,而这也反映在他的电影中成为他电影的基调。
作品:《火光》《大白鲨》、《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石头族乐园》《决斗》
阿尔弗莱德 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英国/美国,1899-1980)
对于这个内心阴暗然而又和蔼可亲的家伙,我已不想再说太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和极端艺术家形成一种反差,然而却达到了某种共同的效果。在他的表达中,那些本来平凡的物质会变得不极其平凡,甚至致命。我这里要提的,并不是被重复无数次的“悬念”,而是“浪漫”,有谁想得到这么一个胖子居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细腻浪漫的人?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你若是察觉不到那种细腻的浪漫和幽默,那至少说明你还没有入门。这种浪漫不仅仅指人物间的内心微妙的联系,更是那些细致的镜头,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他们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浪漫。甚至浪漫得可以致死!希区柯克是唯一的一个可以把接吻镜头处理的像谋杀那样紧张忧郁和不安,同时又能把谋杀处理的像接吻那般柔和宁静的电影大师。他怎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因为性和死亡总是微妙的联系在一起?不要去多想,你一想,他就在天堂偷偷的笑了。
●代表作:《眩晕》、《美人计》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祖上是来自奥匈帝国的犹太移民,父亲是医生。1941库布里克13岁,父亲送给他一架照相机,他从此对摄影产生兴趣。
1946进入《展望》杂志社担任新闻摄影记者,使他有机会走遍美国,库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1950以3800美元的个人积蓄,自编自导并担任摄影拍摄了一部短纪录片【拳赛之日】,记录了拳击手沃尔特卡蒂埃参加比赛的经过,完成后以4000美元卖给了雷电华电影公司。同年辞去《展望》杂志社的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潜心研究文学著作,并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细心观摩经典影片,努力提高电影艺术素养。
库布里克的事业巅峰,则是1968年自编自导的科幻片经典【2001年太空之旅】,以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和音乐的原创性,缔造一场电影革命。1971年的【发条橘子】描述暴戾帮派份子,令人印象深刻,却被英国视为赞扬暴力而遭禁。
经典剧作还包括,描述奴隶造反的【万夫莫敌】、惊世骇俗的小说改编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以及叙述冷战可能导致核子战争爆发的【奇爱博士】,1987年的战争片【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的电影主题多为犯罪和暴力,而且有反当权派的倾向,每每受到争议,影评亦呈现两极化;他一生共入围十四项奥斯卡奖,赢得八项,但是却从未抱走最佳导演奖,令影坛人士为这位战后最杰出的导演感到惋惜。
他蛰伏多年才于1996年开拍情色惊悚片【大开眼界】,无奈1月才杀青,正著手电影后制工作时,突然壮志未酬撒手西归,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在英国去世,享年71岁。让影迷们极为错愕与惋惜。影迷凭吊大师身影,只能从其告别遗作【大开眼界】中去回味了...
卓别林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http://ke..com/view/10988.htm
戴维·利恩
戴维·利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早期以拍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他导演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6-1948年,他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制作的影片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50年代中期开始,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桂河大桥》即是五十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由此,他获得了第一个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并获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执导“日瓦戈医生” 1984年执导“印度之行” 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 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 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届的泰斗。
作品年表: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1970)
万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医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艳阳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飞冲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欢乐的精灵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雏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伦之乐 This Happy Breed (1944)
与祖国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编剧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欢乐的精灵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雏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伦之乐 This Happy Breed (1944)
让-吕克 戈达尔
法国裔瑞士籍导演,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打破传统的电影规则,如叙事、连续性等。早年在瑞士与巴黎受教育,并在北美与南美游历三年。
1950年,他进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随后的十年间里,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研究和观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尝试导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吕弗帮助下拍摄第一部剧情片《断了气》,赢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1967年后所有作品均为政治片,离间了大批热爱他的观众。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该小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一切顺利》等。70年代因车祸中断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国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② 有哪些有名的电影导演实力都如何
有很多。比如说郑正秋先生,被称为是中国电影之父,是中国电影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应云卫先生,电影艺术家。费穆先生,我国杰出的电影导演,电影艺术大师。吴永刚先生,著名电影艺术家。石挥先生,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卜万苍,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黎民伟先生,香港电影开拓者。朱石麟先生,程步高先生,著名导演。谢晋,著名电影导演等等。
③ 韩国有一部电视剧是讲拍电影的就是导演和作者中间的故事记不起叫什么了
百分百是《ON AIR》
是以韩国的电视台为故事的主要发生背景,讲述了发生在编剧作家、导演、明星以及其经纪人之间的纠葛矛盾。
http://ke..com/view/746021.htm
屡创收视不败神话的人气编剧徐英真,影视界的黑马导演李庆民,韩国当代 《On Air》剧照
最上镜的女演员吴升雅,带出过大量明星的经纪人张基俊。四个人为了拍一部既非浪漫的灰姑娘童话,又非大赚泪水的绝症故事——《Ticket to the moon》走到了一起。他们当中,徐英真个性张扬,吴升雅比起来也毫不逊色。李庆民是第一次执导,张基俊对演员特别有人情味。除了四人之外,还有众多的剧组人员,在韩剧边拍边播的体制下,他们制作的电视剧会顺利吗?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随着韩流兴起,韩剧在过去几年间风靡亚洲,迅速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但渐渐地,说不完的恋爱故事和狂赚人眼泪的剧情已经不再有吸引力,韩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剧即把韩剧制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给观众,对韩剧背后的世界来一次大揭密。
④ 电影导演要具备哪些技能
其实,最重要的是情商,是与人沟通的能力。想象力、艺术感悟什么的是得有,但你要真没有,只要你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你还是能把他们都调动出来。所以,关键还是你如何驾驭团队,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要么,你做个狮子,让大家都服你,指哪儿打哪儿,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来;要么,你做个狐狸,让大家跟你关系都不错,轻描淡写摆平矛盾,让剧组和谐推进。这个能力,虽然未必能让你成为一名伟大的导演,但至少可以保证你的剧组不陷入灾难,你的戏能顺利完成。特别是国内导演,在国内业界人士远不如北美专业,江湖味很重时,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尤为关键。
情商第一,艺术感觉第二。我个人觉得这个艺术感觉包括专业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画面感。因为电影还是以画面为主来讲故事的。画面感不是说特别强调或者善于制造视觉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画面,并且知道怎样用画面去表现这个文字或是想法。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挺难的,很多导演片子也拍了不少了,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欠缺。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连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也许会有人提到文化修养什么的。其实我倒不觉得导演一定得多有文化,胸中诗书无数。其实积淀太多未必绝对是好事情,都占满了,哪儿有空间去想。但这一点对于中国导演还是例外,因为几次接触,导演的文化水平低到超出我的想象。比如某导演看到台词中有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即表示秋天不够强烈,改成冬天!这种事儿让你怎么说?所以在文化修养方面,我觉得不要求一个导演有多高的学历,有多少科班的培养,但至少得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求知欲。你可以不懂,但你得问人,你得去查资料,咱不能不懂装懂不是。
这两条半是我根据身边的导演观察出来的,至于其他技能,有更好,可加权,没有的话,只是决定水准高低,不影响大成败,不排除某些以上三项不符,但某项技能超级强悍而照样异军突起的。
⑤ 如何成为电影导演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导演分为很多种,电影导演只是其中之一!第二,导演不一定要上专门的学校,但是不上专门学校成为导演的概率很低!现在回答你的具体问题!第一,电影导演目前国内北电是最专业的,但是你需要明白,这个学校事实上比清华和北大都难考,关键就是专业考试!第二,学艺术类可以让你尽早的了解这个行业,并接受专业训练,除非是天赋极高的人,一般都最好是经过这种训练!第三,考导演不需要专门学习美术,但是要有几个基本能力,1艺术感知能力,2光线鉴别能力3构图能力4结构能力!第四,建议你至少拿到一份今年的招生简章,知道考些什么,最好请老师辅导,但是这个很矛盾,既要找到知道怎么考电影学院的老师,又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积累,很矛盾,不展开了。第五,晚不晚的看你的天赋。第六,文化分成绩400左右就行,但是要注意,专业成绩很重要!最后告诉你,你可能选择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难的职业和梦想,你参见我的其他回答!
⑥ 有没有那种讲述一位导演拍电影故事的电影,万能的吧友
现在的电影有些会出纪录片,作为前期宣传,好像当时李安的《少年派》就有吧,有点忘了。你可以搜下、
⑦ 电影导演
你是想现在国内学,学完了再出国学吧。
首先,国内的建议你是北电,为什么(因为我很多前辈都是北电出身,所以我建议)而且你若是打算出国深造,已经毫无压力了。楼下说的那些就是北电的招生要求了。
你要学的是什么,其实导演吧,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天赋很重要(实话实说),就是你对镜头的感觉,其它像什么后期啊,拍摄啊,剧本啊都是别人的事情。导演要做的,就是通过镜头语言去给观众讲故事。不过前期你还是要多了解一下别的,毕竟大学生没钱,请不起别人,只有亲力亲为了。
留学的话你再国内要搞定几件事
1:定好你想去的那几所学校,把学校的风格搞定
2:好好学习,成绩越高越好,外国也看成绩的,而且你学的越多,以后也是越便利
3:英语(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4:gre,有的外国学校需要
5:自己拍一部短片,外国要求大概是5分钟以内吧。不要求你多么高超的技术,但一定要展示你的实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非常给力的故事。
6:多参加实践,这很重要很重要。
对了,把你的绘画水平练一下。镜头还是需要画的
还有你说就业问题,不好意思,导演前半段异常苦逼,尤其是你若想当一个著名导演。找工作的话你去很多传媒公司啊,影视公司什么的,但他们绝对不会请一个楞头小子拍电影。你去了就是拉关系外带学习经验。跟着别的导演混。然后抓机,李安当初毕业后穷困潦倒,也没什么活干。会你再者就是自己拍独立电影,这可是个倾家荡产的买卖。搞定了很快就火了,搞不定越发苦逼。
⑧ 怎样才能做电影导演
在中国做导演有四条路,一是科班毕业,即北京电影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导演系毕业,毕业后有机会进入电影厂工作成为专职导演.二是通过关系或自己的勤奋努力,从剧务开始做起直至成为导演的助手,凭借关系抓住机会导一部片子.三是你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将电影作为爱好自己导着玩.四就是你必须是名演员名摄影师或明制片人,这样也有机会导戏的.无论你走哪种途径,都必须得找到投资方.
拍一部电影的成本是很大的,即使拿普通dv拍二十分钟左右的短片也要在三万元左右.电影器材一般都是租用的或借用单位器材,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钱,不介意你去买.
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是仅仅通过镜头角度来区分,那是摄影师的工作.电影艺术是由画面 声音 剪辑组成的.创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才是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
"而且有很多剧情很好的电影我认为都在拍摄的角度上和时间上有很大的缺陷……"这话说不通,可见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电影.建议你多读一些关于电影的书籍作品.依你目前的情况最好从"电影馆"系列读起.至于电影符号学等理论性著作最好不要涉猎.拍摄角度无非就是平仰俯,镜头的运动也就是推拉摇移跟.不知道你还想怎么玩摄影机,期待中^
把影视业带到高峰?我估计你可能是小孩子,我不知道你所认为的高峰是什么样子的,但电影不是靠一两个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几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
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是电影导演专业中最好的.当然,中戏也不错,但它的导演系主要是戏剧方向.北电的导演专业考试一般在每年三月份进行,根据当年不同的专业方向,其考试内容也会不同.不过试卷基本会涵盖电影常识 文学作品常识 智力题 影评或社会评论 散文,面试一般则是小品表演 故事编讲 音乐美术作品分析等等 导演专业一般分为记录片方向 剪辑方向 故事片方向等等,可是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看你的老师怎么教.即使你很幸运的考进去也不要太乐观,因为导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不好!如果你有关系有钱那无所谓了.不然等到毕业的那天起你就要考虑改行的问题了.
等到你明白电影是什么,并且做好时刻失业的准备后,再来探讨导演这一工作吧.
⑨ 陈凯歌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你怎么理解
那就好好的说说这个事情吧,
让人觉得人活一世要活得体面才值得,就像蝉把壳皮蜕在尘埃里,飞去了去看天地的大。--- 陈凯歌
是不是被惊艳到了?是的,上面的文字是陈凯歌在拍完《道士下山》时写的。
大家的看法那,可以在评论中发表的意见。
⑩ 有没有讲主演 当导演拍电影的 电影
国产喜剧 <大腕>
西班牙大片<你梦中的女孩 Girl of Your Dreams>
(二战背景,一个西班牙剧组去纳粹德国拍电影的故事,很经典A company of Spanish movie makers leaves Franco's Spain and moves to Hitler's Germany to make a film in co-proction.主演是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
Singin' in the Rain好莱坞经典的歌舞片,电影制作为背景
Ed WoodB级片导演ED Wood 如何热爱电影以及如何制作自己的影片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合作的
THE BIG PICTURE (1989)
Director Christopher Guest's first film isn't a mockumentary, but it certainly skewers Hollywood's tasteless decision-makers. Young filmmaker Nick Chapman (Kevin Bacon) nearly loses his girl, his friends, and his soul before he learns that the only way to get 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ovie made is to stop answering his phone.
DAY FOR NIGHT (1973)
To someone like Francois Truffaut, the art of cinematic storytelling is as serious as life itself. So it's not surprising he directed and costarred in this behind-the-scenes tale of on-set dysfunction. The cast is scarred by mental instability, booze, and petty jealousies, but the show must, and does,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