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朱旭的个人经历
朱旭,男,生于1930年4月15日,辽宁省沈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会会
员,中国剧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在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朱旭塑造了众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配演一等奖,并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表彰。
90年代朱旭活跃于影视界,在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朱旭还参加了《末代皇帝》(电视剧)、《似水年华》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7月随华北大学文工队三队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调华北大学文工队二团(即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
1952年,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哗变》等话剧。
1984年,在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1984年,涉足影坛,在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红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亲,表演准确,自然 。
1985年,受峨嵋电影制片厂之邀,在文革故事片《小巷名流》中饰演卖花圈的司马二哥,表演自然、质
朴,很有幽默感和喜剧性,深受好评。
1987年,出演影片《鼓书艺人》,饰方宝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提名,他以纯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塑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
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3年,因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谭这一人物获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在吴天明执导的《变脸》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艺人变脸王形象,获得电影界内外的好评。朱旭本人也夺得东京电影节影帝桂冠。
❷ 生命缘中哪些人去世了
生命缘中去世的人们。
生命缘,是北京卫视打造的中国国内全新模式的医疗纪实节目,于2014年7月26日首播。拍摄内容延伸到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等处,选取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医疗资源和高难病例,记录当事人的极致故事和医学奇迹,为生命喝彩加油。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晚间21点08分。
内容扩展:
计春华,2018年7月,计春华病逝,年仅57岁,把孩子吓哭的大反派,因一些原因吗,他的眉毛和头发都没了,所以开始接反派,可现实中的他是个很温柔的男子。
常宝华,2018年9月7日,常宝华因病去世,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他的徒弟有很多,包括牛群,赵福玉等。
樱桃子,2018年8月15日,著名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岁。
安南,2018年,8月18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安南的一生几乎都是为了一个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而不断奋斗。
盛中国,2018年9月6日,盛中国,小提琴家,因心脏病去世,他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梁祝》,享年77岁。
单田芳,2018年9月11日,单田芳去世,没有人没听过他的评书吧?他的评书堪称经典,机智幽默,从此再也没有他的下回分解了。
演员朱旭,2018年9月14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朱旭去世,享年88岁。朱旭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
吉祥三宝,2018年9月19日《吉祥三宝》中的爸爸,歌唱家布仁巴雅尔去世,年仅58岁。
臧天朔,2018年9月28日,臧天朔,歌手,因肝癌去世,被称为是80年年代早期国内摇滚的启蒙,中国摇滚的代表人物。
师胜杰,2018年9月28日,师胜杰因病去世,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这个被称为百姓笑星的艺术家,再也回不来了。
❸ 《我爱我家》中那个人见人爱的老爷子,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你知道吗
1
《我爱我家》的主角是谁?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宋丹丹,也有人可能会说是杨立新或者田亮。其实都不是。《我爱我家》绝对第一主演是扮演老付同志的文星宇。
全剧没有老付没出现过的插曲,其他角色或多或少都缺席过,台词量也是他最大。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老付这个可敬可爱的大家族,整个剧会是什么样子,大家会不会那么爱他们。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文星宇演老付的时候才52岁,而老付这个角色已经67岁了,也就是说文星宇演的是一个年近中年的老人。一开始他头上的白发是化妆师画的。
那张黑白照片是在东单公园拍的。当时,文星宇和张克敬刚刚结婚一年左右,没有孩子。那天,他们和同事一起去东单公园看戏,同事和他们合影。照片中,文星宇戴着一顶帽子,这也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他每次出门都戴着帽子。出于这个原因,张克敬的祖母也起了疑心,特意问了张克敬。为什么你要找的男人总是戴着帽子?是秃头吗?相反,当时文星宇的头发很浓密。
拍戏的时候剧组问文星宇家里有没有和爱人的合照,回到家就挑了这张。这张珍贵的照片仍然挂在张克敬的卧室里,好像他的妻子从未离开过。
6
2007年7月30日,文星宇因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不能说话,两个人都依靠笔记本写作。文星宇写了很多“爱”字,因为体力和视力不好而重叠。张克敬理解这个词,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从未争吵过,他们的饮食习惯可以为对方改变。按照她的安排,文星宇的墓碑背面刻着八个字:青春已逝,爱情永存。
每年到清明节和文星宇去世时,张克敬都会开车去墓地看他的妻子并和他聊天。根据他们的约定,她每次上山都会带一朵玫瑰。
❹ 朱旭个人简介 朱旭人物介绍
1、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戏剧演员,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
2、1952年,朱旭成为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1954年,参演话剧《非这样生活不可》。1959年,出演话剧《女店员》。1961年,在话剧《胆剑篇》中饰演乌雍。1965年,参演话剧《红色火车头》。1976年,自编自导话剧《送菜》。1980年,出演话剧《骆驼祥子》。1984年,出演话剧《红白喜事》,他凭借该剧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1988年,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饰演老年时期的爱新觉罗·溥仪。1991年,朱旭获得第2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金狮奖”。1996年,凭借剧情电影《变脸》获得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3、1999年,凭借剧情电影《洗澡》入围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2001年,凭借剧情电影《刮痧》获得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04年,朱旭获得第5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荣誉金狮奖”。2007年,朱旭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9年,凭借亲情电影《我们天上见》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2012年,参演话剧《甲子园》,这是朱旭最后一部话剧作品。2017年,由其参演的奇幻爱情喜剧电影《完美有多美》上映。
4、2018年1月,关于他的自传《老爷子朱旭》出版;9月15日凌晨,朱旭因病医治无效而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9月17日,朱旭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❺ 和青年演员朱旭长得像的是谁
和青年演员朱旭长得像的是小品演员朱时茂。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戏剧演员,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
朱时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小品演员、导演。
❻ 朱旭先生的作品和他的演艺人生你是怎样评价的
继单田芳后,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远去了。2018年9月15日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辞世,享年88岁。今天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的作品就是您最后一部作品2009年《我们天上见》。79岁的老爷子在大银幕前再次演绎了关于一老一少感人故事,同时,也用一次完美的演出为自己电影演员生涯做了最后的谢幕。
他不仅仅喜欢下棋、拉二胡、扎风筝。还和一帮小年轻玩杀人游戏。有一天,妻子找不到他了,他打电话说“别打扰我,我在玩杀人游戏。”
朱旭和妻子十分相爱,两个人一共生育了两个儿子,不幸的是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耳聋,出生起就听不见。
虽然命运对这个家庭有些不公,但朱旭和妻子并没有放弃两个儿子,他们用心血把儿子们抚养成才,后来一个成了人艺的美工,另一个成了摄像师。
❼ 朱旭的孙女是谁
朱旭,1930年4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中国人艺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生于辽宁省沈阳。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1950年改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三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中文名
朱旭
外文名
Xu Zhu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省沈阳
出生日期
1930年4月15日
职 业
演员
毕业院校
华北大学
主要成就
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第9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❽ 变脸王电影朱旭会变脸吗
会。在电影《变脸王》中的朱旭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所以其本来就会变脸,在电影中更是表现的游刃有余,深得大家的喜爱。《变脸》是由吴天明执导,朱旭、周任莹、赵志刚等主演的剧情片。
❾ 朱旭老爷子主演的变脸,为何能媲美霸王别姬
京剧有《霸王别姬》,川剧有《变脸》。所幸,这两部戏剧都被拍成了电影佳作。前者由张国荣、张丰毅等给我们展现了京剧之美。后者则有老戏骨朱旭带给了我们何谓"川剧之奇,变脸之绝"。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便是这部由朱旭老爷子主演的--《变脸》
变脸它由中国第四代导演的吴天明执导,像《人生》《老井》《百鸟朝凤》等都出自他手.影片豆瓣评分至今高达8.8分,好于95%的剧情片。
影片《变脸》凭借其高超的艺术魅力,使吴天明导演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朱旭老爷子也成为了继张艺谋、牛振华、张国荣之后,第四位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的中国男演员。让人可惜的是,《变脸》享誉国外,但在国内受关注度较低,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影片。
老一代电影人心中有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吴天明便是最好的代表之一。在美国游历几年回国后,吴天明第一件事就是将川剧变脸这种国粹搬上大荧幕。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面对飞来横祸被屈打成招,他并不怨天尤人,更不责怪出于善心的狗娃,而是坦然面对。他在艰难的大环境中,依然能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体谅和宽容,让人敬佩。事实上,对一切事物的包容和体谅,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希望,这种与生俱来的共情,在今天更加灿烂。
❿ 命运多舛的老爷子朱旭:一岁被灌酒,说话结巴,两个儿子皆失聪
32年过去了,关注舞台剧的人,一定不会忘记,1988年,舞台剧《哗变》上,那段被朱旭如信手拈来般,长达1800多字的台词,和他的独角戏。
上了年纪的朱旭,在日常生活中总爱忘事,可他在作品上的台词,却能够清晰记得,并准确无误的张口就来。
这样的反常,只和朱旭的一个 小习惯——抄剧本 有关。
1956年,已经在人艺成为一名正式演员的朱旭,从苏联专家库里涅夫那里,上了一堂真正的表演艺术课,学到了这么一个“笨方法”。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每个剧本都抄下来,细细研读每一个故事情节,每一句台词,将台词变成自己的话,脱口而出的时候,一并解决了自己的结巴问题。
这是朱旭几十年表演艺术生涯中的小窍门。
朱旭在研究台词,用心到什么地步呢?
举个例子,朱旭曾经在跑龙套的时候,饰演《茶馆》里谭嗣同余党,当时的张瞳表示都演了几十年《茶馆》了,也没听说还有个谭嗣同余党啊?
朱旭是怎么说的呢?
“你不好好研读剧本,那个唐铁嘴一上来就说,王掌柜别出去了,外头正抓人呢,庞太监就说,那还不得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我就演在那个茶馆,布景门口外头,从这边跑到那边去的,后边有人追着喊:抓住他。抓的就是谭嗣同余党。”
也不怪乎,他这么一个先天条件完全不够格,最后却成了半个娱乐圈都尊称一句“老爷子”的演员能被我们记住。
朱旭的一生,是命途多舛的。
01
1930年,沈阳一个朱姓军官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婴儿取名朱旭。
如果他们一家三口一直守在沈阳,也许朱旭的人生轨迹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可偏偏,在他出生一年后,因为战争爆发,他的父亲带着一家子退守关内,因而到了北京生活。
北京,是改变朱旭的开始。
彼时的北京,还是一片太平,只是,家里孩子太多,朱旭的母亲顾不上他,只好把他交给家里的一个伙夫帮忙照管。
奈何伙夫有一小爱好,他喜欢在夜里放工后,跟三五朋友吃吃喝喝,玩玩牌子,年仅一岁,正爱闹腾的朱旭夜里不睡,会干扰伙夫的小恣意生活。
于是,伙夫每天晚上将他提起来, 给他灌上一小口酒 ,他也就呼呼大睡去了。
北京,到底是帝都啊,当时各类文化荟萃,生活丰富多姿,慢慢长大的朱旭,喜欢北京的热闹。
他喜欢上了京剧,喜欢看,也喜欢唱,还喜欢学习拉京胡。
不管是富连成的戏,还是马连良的扶风社,又或者是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各种曲艺,都是朱旭的心头好。
大概是有这样的环境熏陶,也为朱旭未来入门学表演奠定了许多基础。
13岁那年,他到北平读中学,期间,也曾参与学校根据莫里哀的 《悭吝人》改编的《守财奴》话剧里的雅克大师傅。
这是他首次参演话剧,巧合的是,多年后,他作为一名真正的演员站在舞台上出演舞台作品的时候,再次出演了《悭吝人》里的雅克大师傅。
差不多同样的时候,比朱旭大两岁,他未来的妻子宋凤仪老师,也在寒假期间出演了独幕剧《复归》,并因此爱上了戏剧。
而也是在朱旭上中学的时候,年长他5岁的哥哥,因为一连串的原因,滞留台湾,随后失去了消息长达四十多年。
1949年,朱旭19岁,此时的他考上了华北大学第三部,在这里学习了3个月,随后被分配到了华北大学文工二团工作。
而此时,他充其量,只能算是 文工团的“技工”。
因为宿舍的灯不亮了,他拿的东西捣鼓了一下就亮了,于是被误以为他懂,并就势安排做了一名灯光师。
那时候的他,确实是对电工类工作一窍不通啊,以至于第一次工作就出了差错,在天津的第一场表演中,他捣鼓的灯泡就全烧了。
抗美援朝时期,人艺排演了一部讽刺美国兵的戏——《吃惊病》。
这戏正好缺一个大高个儿,大鼻子,大嘴的演员,朱旭因为个子高,样子气质像个外国人似的, 因而被借了过去出演这个“美国兵”,美国兵的角色仅仅只有几句台词,可他却演得很出彩,随后,他陆陆续续开始演戏。
就这么兜兜转转了三年,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称人艺)成立,朱旭的戏剧人生和爱情,也在这里开始了。
02
2年,朱旭以灯光师的身份调入人艺,比他差不多时候进入的,是他未来的妻子宋凤仪、蓝天野等。
走进人艺的大门后,人艺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大家下厂下乡,体验生活,身在一个剧院里,难免也有见面的时候。
加上朱旭早在进入人艺之前,就已经跟蓝天野认识,而蓝天野和宋凤仪,在更早的时候就认识了。
人的缘分往往就是这么奇怪,有共同认识的人,有共同所在的地方,有共同的发展事业,渐渐地,朱旭也就顺势走进了宋凤仪的视线。
可这样的朱旭, 自身条件并不好,嗓子不亮堂,说话严重结巴,像个外国人似的,自然入不了宋凤仪的“法眼”。
尤其是,宋凤仪骨子里,还挺传统和理智。
宋凤仪觉得自己年纪比他稍大,在人艺的资历也比他高,这种 “不平等的爱情” 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也就没当回事。
史家胡同建好以后,人艺的演员们一大伙人都住了进去成了邻居。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朱旭和宋凤仪。
打这以后,他们见面多了,慢慢地对彼此都多了些认识和了解。
后来,排练新戏《北京人》,宋凤仪在里面演了一个角色,但对戏过程,困难重重,去看排戏的朱旭,给了她许多建议,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感情也就培养出来了,此时,宋凤仪只好自我安慰是 “女大二,抱金砖”(他们的年龄差是3岁,应该是女大三,抱金砖)
那时候,朱旭因为先天条件不好,在表演上非常刻苦,这才有了前文所说的抄剧本习惯。
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拿到剧本后,他必定将剧本都抄写一遍,逐字逐句地研究,写人物小传,把剧本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角色的创设立意,人物的心理变化……全都一一搞清楚。
体验生活的时候,别人都为当下的角色需求而体验,他却是为未来的某个角色需求而吸收。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自己台上结巴的毛病,还想尽办法将台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台词变成自己的语言,做到脱口而出,也就不结巴了。
看到了朱旭的这些努力和真挚的情感特点,宋凤仪开始认真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1957年,宋凤仪说服自己,也说服父母同意了她和朱旭的结合。
那一年年底,他们和剧院的其他两对情侣共同举行了集体婚礼。
朱旭顺利抱了块金砖,藏在了自己家里边,陪着自己接近60年。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长子朱小龙出生,数年后,二儿子朱小闯也出生了。
比较不幸的是, 这两个儿子都有先天性失聪的问题 ,夫妻俩早年间忙于工作,也碍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等问题,没有及早发现,寻遍北京名医,也无济于事。
此后,他便常常出入于残联一类的演出,去揣摩。
虽然两个儿子都残疾,但这并没有让朱旭变得消沉,或者颓丧,相反,朱旭仍旧是那个乐观,执着的演员。
03
1959年,朱旭接演了《三块钱国币》,这是著名导演焦菊隐的作品,戏里,有大段的台词,朱旭已经能够轻松驾驭,这部戏,也让观众开始认识了他。
但这还不够。
随后不久,他排演了上文所说的《悭吝人》,扮演雅克大师傅,这一幕戏,和他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学校里的话剧《守财奴》里的雅克大师傅遥相辉映着,这样的巧合,也成了朱旭演艺生涯中的小妙趣。
在这之前,朱旭的喜剧风格,早已经初现端倪,直到他演了梅阡导演的《女店员》里的卫默香,他的喜剧天分,算是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
而他体验生活的小小心得,也用到了卫默香身上,为了表现卫默香的人物特色,他甚至给卫默香设计动作,设计人物形象,戴厚厚的眼镜,用布包苹果,发型上设计成脑后总有一小撮头发竖着,言语动作中,“送行飞核桃”,朱旭对于人物的种种理解和设计,甚至得到了周总理的青睐。
这么一演,朱旭便在舞台上走过了几十年,一直到1984年,他开始踏入影坛,成为更多观众熟悉的老爷子。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导演 陆小雅和她的丈夫丛连文 了,老爷子能够顺利踏入影坛,大展拳脚,陆小雅夫妻功不可没。
陆小雅和丛连文这小两口也挺有意思,他们夫妻喜欢到首都剧院看舞台戏,时不时总要去看看,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剧院里的朱旭。
1984年,导演陆小雅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成《红衣少女》,立项拍摄。
女主角安然的父亲,是那种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角色,这个角色,对生活甚至有种“漠然”的儒雅气息。
这样的角色,自然是不好找的。
巧合的是,朱旭的表演有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一种内蕴深厚的气质,像书卷气,但却不是书呆子的形象,相反,是很灵动的书卷气息。
于是,陆小雅找到了朱旭出演这个角色。
《红衣少女》的成功,让影坛上注意到了朱旭这个年近60的舞台剧演员,同一年,他也出演了电视剧《末代皇帝》,虽然经过了一些曲折,《末代皇帝》直到4年后才开播。
随后,他连续出演了丛连文的《小巷名流》,田壮壮《鼓书艺人》,吴贻弓的《阙里人家》,吴天明的《变脸》等等。
短短几年时间,他在影坛上的光辉就盖过了不少人。
关于朱旭的故事,大概最出名的,便是他三次谢幕的事了。
朱旭出身于舞台,三次告别舞台,却三次都食言了,此后他再也不提谢幕的事, 最大的遗愿,是还没演够。
他的表演,别有韵味和境界,又带着严谨的分寸感,这一切,都来自于对每个人物的感同身受。
人艺曾经有个内部刊物漫画,画的就是朱旭,旁白写着: 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
这是对他在表演艺术和人生中最好的总结词。
一个老头子,演出了所有人心里爷爷的样子,一个老头子,演出了所有人都爱的老爷子样子。
朱旭,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