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她曾横扫三大电影节,演过的70部电影,35部裸露,35部疯癫
话说在法国,有家游戏公司的女高管,年过40却韵味十足,身材紧致——
用努力换取了优渥的物质生活,进出高级餐厅,开奥迪,穿黑丝——
勾引隔壁老王如探囊取物——
办公室调情也玩儿的一愣一愣——
离婚多年,过着独居生活,社交往来,人情淡薄,独立的甚至有些高冷。
不仅与儿子关系冷若冰霜,气死母亲后把骨灰随意丢掉——
直到有一天,这位女主遭遇QJ——
性情乖戾却绝对独立的她并没有报警,在对朋友略微诉苦之后,备足武器,准备迎接罪犯的“造访”。
在盘根错节的职场中逢场作戏,在风云突变的人际里备战思敌,在罪犯第二次偷袭中,她成功保护了自己并狠狠地刺穿了敌人爬满精虫的大脑——
ok,以上就是今年戛纳最热的惊悚电影《她》的简要剧情,导演是78岁高龄的保罗范霍文。
保罗范霍文,被称为最懂女人的电影大师——
他的电影,如果只看剧情你就输了,但我们今天聊的并非范霍文的艺术成就,而是电影中的她——
法国国宝级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拿奖拿到手软
两届戛纳影后、两届威尼斯影后
两届法国法国凯撒影后
先来看于佩尔出道以来,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表现——
1978 第31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1988 第45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女人韵事
1995 第52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仪式
2001 第54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钢琴教师
2002 第52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集体演出奖 八美图
2005 第62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金狮奖 加布里埃尔
2009 第22届 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
2009 第62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不仅如此,今年初,于佩尔在第41届法国电影学院凯撒奖,凭借《爱之谷》获得了第15次提名,打破了凯撒奖表演提名纪录。
拿奖拿到手软,每年都有电影进入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人送外号:电影节毒瘤。今年于佩尔携手保罗范霍文打造的《她》,败给了一位菲律宾女演员贾克林·乔斯,而众影迷推测:本届评委会推出这样一位爆冷影后,能想到唯一理由就是“不能让伊莎贝尔·于佩尔第三次获奖”。
至于为什么爆冷,用脚趾也能想到戛纳这是在秀存在感。
法国都选送它来代表本国角逐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于阿姨也终于要冲奥了。
影后不是瞎掰的,于佩尔在电影中究竟有怎样的戏路,毒药君这就一一揭开。
《钢琴教师》是毒药君看过的首部于佩尔的作品。最初,是冲着戛纳的名号来看的,但在那个哥特流行伤痕至上的年纪,这部电影给了毒药君前所未有的观感。简单的说,两个字:病态;复杂的说,一句话:西方人的痛苦果然很高级!
中年妇女,生活衣食无忧,事业小有所成,本该风生水起的日子被乱七八糟的脑回路撕扯的七零八落,用刀片切割私处——
跟自己的学生调情,却只喜欢“被凌辱”——
被打成猪头后享受疼痛——
她在全片中总是这样,温柔背后隐藏着机警,柔弱之间藏匿着强势——
自此,毒药君脑海中的欧洲贵族妇女们,便是于佩尔这般:消瘦、清冽、病态。
但于佩尔在片中的表现,并非程式化地表情堆砌,一个表情将我们从梦中拉回现实,这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位寂寞妇人——
在于佩尔之前,灵气派演员毒药君只愿承认周迅,但看完《钢琴教师》之后,毒药君认为于佩尔更胜一筹。
因为“变”是于佩尔的拿手好戏,将表演技巧化于无形,幽默、冷幽默、冷酷、强势随时转换。于佩尔在其中的表演堪称角色附体,其角色的压抑、痛苦、渴望、失望,让人不寒而栗。
《钢琴教师》让于佩尔获得戛纳历史上第一次全票通过的影后。
而她的首部戛纳影后作品《维奥莱特·诺齐埃尔》,则加深的毒药君对她的第一印象——
1978年出演电影《维奥莱特·诺奇埃尔》时,于佩尔还年纪轻轻,她饰演一个杀父弑母的放荡少女。
来自网友凉水点评:
有人做过统计, 在她早前出演的70个角色里,有35个是裸露的,另外35个是精神不正常的。 表演对她而言,就是“发泄内心的疯狂”。
这种说法或许有水分,但荧幕上的于佩尔,看来看去总是一副大家欠她钱的样子——
因为什么呢?她塑造的这些经典角色大部分都充满了性格缺失。
她是《编织女孩》中安静害羞的花边女工,《勃朗特姐妹》中娴静文雅的安妮·勃朗特,《情人奴奴》中的放浪妻子,《茶花女》中纯真美丽的玛格丽特,《钢琴教师》中的变态钢琴家,《八美图》中的刻板神经质老处女,《我的母亲》中爱上儿子难以自拔的母亲……
所以,她在戏中看起来总是半昂着头,一副扯高气昂的面孔,也可以算作欧洲的“冰美女”了吧。
她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戏路:
“如果我们都住在精神病医院,我在分裂症病房,阿佳妮在狂想症病房。”
尽管她的角色大都冷漠、疯狂、歇斯底里,但有些时候当角色和于佩尔性格毫无重合点的时候,她选择了放弃、忘却自己的个性。她没有坚持已然被观众接受的个人风格,她深知一点:“电影是一门很积极的艺术,甚至于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演员,并且改变了他这也是可能的。”所以在2002年的作品《泪海》中,我们又看到了全新的于佩尔。
她在影片中把头发染成了金色,置身于色彩浓烈的风景中,玫红色的夕阳,深蓝色的夜晚,金黄色的清晨,她也在采访中提到,这个角色帮她自己找到了自从十五岁就遗忘的一些东西。
从演员到评委
一直很强势
壹 我是评委听我的
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于佩尔以史上第四位女评委主席的身份,亲自将金棕榈大奖授予迈克尔·哈内克饱受争议的新片《白丝带》。
图.2009年担任评审团主席开闭幕式
于佩尔的强悍作风甚至曾导致评委会内部表达了对其行事风格的不满。媒体瞬间炸开了锅,无论是坊间还是官方,都支支吾吾地敢怒不敢言——
对此,毒药君找到了当年新京报对于佩尔的专访,个中滋味,诸君自品——
尽管饱受外界非议,于佩尔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表示:我是主席听我的。从此事不难看出,于佩尔的行事风格与其电影中呈现出的形象特别吻合。
其实出演过百部有余电影的于佩尔,早已形成自己的电影观:
贰 文艺创意都在“东边”
当于佩尔被问到选片标准时,她给出了令人惊诧的回答——
我没有特别严格的选择标准,只不过没多少美国导演来找我拍有意思的片子。
你们应该知道,对于欧洲的女演员来说,去美国拍片没什么吸引力。我没有看不起美国电影的意思,而是近15年来出现在各大影展的最有创意的新电影,全都“发生”在东边。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想到亚洲来拍电影。
实际上,于佩尔话中的“东方”是贾樟柯、是娄烨、也是阿巴斯——
贾樟柯、娄烨我都喜欢。《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在描述城市化的现实,相当真实,我没有想到中国导演的电影语汇会那么直接,很有意思。我觉得,一部电影中,个人成分越浓,越有原创性和艺术感觉,越是有可能为国外观众所关注。至少现在的法国就是这样,大家最关注的都是有个性的电影。反而越是商业的电影,越难“出口”。
气度不凡的于佩尔,将王小帅夸奖一番。
“虽然我看过的中国电影并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国有优秀的文艺电影,”于佩尔淡淡地说道,“当年,《十七岁的单车》曾在巴黎上映过,我非常喜欢。我的两个儿子也特别喜欢。”
今年春天,于佩尔在与阿巴斯的一次对谈中,再次夸赞了东方美的神秘。
相比在美国拍电影,到了亚洲,到了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一个我过去从没到过的地方,反而陌生感要少很多。今年夏天我在美国演了部所谓的“独立电影”,即便如此,仍感觉处处受限,束手束脚。我的英语说得很好,也去过美国许多次,但每次在美国拍电影,总有强烈的异乡感。或许是因为拍美国电影时,各环节都会给人一种凡事力求清晰明了的感觉,本该微妙的地方变得不再细腻,本该暧昧不清的东西也无法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总想把什么都解释清楚。与美国演员合作时,我也无法完全融入,虽然我得承认,有些演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韩国演员的社会地位与美国演员截然不同,洪尚秀那部电影里的演员其实都很有名,但相比美国演员,他们的生活要过得更加简单,十分平静。
叁 好的导演基本不会给演员导戏
众所周知,迈克尔·哈内克、迈克尔·西米诺、克劳德·夏布洛尔和克莱尔·德尼这几位导演在帮助她成为女演员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当被问到好导演有哪些技巧时,于佩尔回答很简单——
“跟导演合作就像是建立紧密的友谊。这过程中有欲望,也有爱,对我来讲,还有现实和信任,我们非常信任彼此,但我们很少语言的交流。有时候整场戏他只给我一句话的指导。”
在于佩尔眼中,摄影机的位置不难找,因为只有一个位置,只需要一个准确的位置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在电影中一个特定的时刻。导演只需告诉她要拍一部怎样怎样的电影,寄给她剧本,然后就开始拍。要知道,在于夏布洛尔合作的6部影片中,导演跟演员从没说过关于指导角色的一言一语。
对于老戏骨于佩尔来说,这些大师导演所谓的方法论也都相似起来——
片场工作之前你可能有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被场面调度回答,被演出和与导演进化的对话回答。从来不是语言表达的东西——或者说不需言语表达。这是你和摄像机之间静默的对话,你和导演通过镜头运动的对话。执导和调度就是有关节奏和运动,因为运动明确告诉你距离,是特写还是远景,亦或是侧拍等等。这是你的角色被阐释的方式。你摆布自己的角色,如果调度明白如何接受,你就完全清除怎样表达最细微的感受。你就知道谁才是好导演。
把热情留给私生活
从不自定义明星,简单平凡到不可思议
于佩尔的私人生活似乎从不曾向外人打开,从零星的报道里只能知道她1982年嫁给罗纳德·夏马,一个法国导演,然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为了纪念纳博科夫取名“洛丽塔”。
尽管丈夫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她,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恩爱,1988年两人还曾合作过电影《黑色米兰》。
于佩尔与女儿合演了几部电影,默默地保驾护航背后是她坚持许多年的信条: “孩子,是我身为女人最大的成功。”
几十年如一日的婚姻,在演员这行里实在是比获得金棕榈、金狮、金熊大满贯还要罕有的成绩。或许就是这样平稳的日常生活,才能让于佩尔全心全意地“表演就是放弃理性,在疯癫中生活”的原因?
于佩尔笑了:“谁说我的日常生活平稳了?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这么说。谁都不可能这样每天平平稳稳地过日子,生活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是相比起来,我的比较稳定,如此说来,我的演员角色对我的生活确实有弥补,能让我表达一些更狂热的感情。”
除了工作方面,她这样评价自己: “我是世界上最真诚和朴实的女人。”
电影中的于佩尔一贯高冷,因为她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私生活——
热情这个词根本不在我的词典里!我有热情,但我既不想贩卖它,也不想把它摆在首位。“温柔”、“热情”都是会令我怀疑的词,因为它们被人利用了。我一向宁愿摆出一副冷脸孔,把热情留给我的私生活。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直”。不仅仅是作为一位演员的良知,也是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优良品行。她的私生活丝毫不像一些演员那样混乱,更没有一些女演员那样凄凉的命运。面对这个工作所要经受的很多诱惑,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过于小心谨慎,怀有诸多疑虑。她说把女演员置于死地的并非电影,而是生活本身。
伊莎贝尔·于佩尔,从不将自己定义成为明星、传奇。她说有时候作为演员,是因为不具备做其它事情的能力,当然这是一种谦虚地说法。作为演员,她不断在寻找“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己的本质,塑造角色,同时也被角色塑造。
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女神!
② 高圆圆自认演戏没天分,她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清醒
高圆圆是高颜值女演员,这个大家不得不承认,很多人都说她的颜值至少在内娱前三名,作为演员,大家不认可高圆圆的表演,但她不是盲目乐观,其实她对自己的表演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知。接受媒体的采访,高圆圆谈到自己的表演。
高圆圆在《完美伴侣》中还是让人看到了一点演技,但大家都被她的美貌征服,可能这也是对美丽的女演员不公的一点,观众对她们的要求可能太高,要美丽还得要有演技,这种两全的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
③ 劳模姐到底是谁呢
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1977年3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影视女演员。
200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电影《暗影》。2008年,凭借传记电影《乔琳娜》获得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11年,凭借剧情电影《生命之树》获得第3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奖、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奖。
2012年,凭借剧情电影《帮助》入围第69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奖、第84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2013年,凭借惊悚电影《猎杀本·拉登》获得第70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
2014年,由其主演的动作犯罪电影《至暴之年》上映,她凭借该片入围第72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奖。2015年,杰西卡·查斯坦获得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主办的第20届评论家选择奖MVP奖。
2016年,凭借惊悚电影《斯隆女士》入围第74届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奖。2017年,凭借人物传记电影《茉莉的牌局》获得第29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主席奖”。2019年,由其出演的科幻电影《X战警:黑凤凰》上映。
人物评价
杰西卡·查斯坦天生就有着不同常人的气质。在《Harpers Bazaar》英国版封面中,她演绎了比较清新的粉色系妆容,减淡了眼妆而是把妆容重点留在了艳粉双唇,有一点复古风情(海报时尚网评)。
杰西卡·查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她拥有着变色龙般的实力和高情商,能迅速融进角色里。同时,她也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人,有着一头红发、淡蓝色眼珠、皮肤雪白。她的形象,让人想起欧洲古典画作中为水手们指路、帮助他们躲避海难的女神,而不是《人物》周刊里制造花边新闻的女明星。
除了颧骨有点高外,她的外表也说不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她的出现,向好莱坞吹来了一股异域清风。而且,她的举止中有一种颇具韵律感的优雅(导演莫伊塞斯·考夫曼、1905电影网、《外滩画报》综合评)。
④ 巩俐个人简历资料 巩俐个人简历资料介绍
1、巩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省济南市,华语电影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国促进和平艺术家,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大使。
2、1987年因主演电影《红高粱》成名,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2年凭借电影《秋菊打官司》获得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该片亦获得金狮奖。1993年主演电影《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成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同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摄影机奖。1996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97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成员。2000年凭借电影《漂亮妈妈》获第2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2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3年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4年获戛纳电影节纪念大奖;同年上榜美国《首映》影史百大伟大表演。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50位有突出贡献艺术家。2006年上榜美国《时代周刊》60年亚洲英雄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全球年度5位伟大演员。2007年凭借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2010年获得了法国文化部“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2014年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8年,担任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委会主席 。
⑤ 法国著名的女电影演员有哪些
法国著名的女电影演员有:伊娃·格林、苏菲·玛索、朱丽叶·比诺什、奥黛丽·塔图、伊莎贝尔·阿佳妮等。
1、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Eva Green),1980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演员。2003年出演银幕处女作《戏梦巴黎》,并获得第1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
2005年参演史诗巨作《天国王朝》。2006年主演动作惊悚影片《皇家赌场》,荣获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新星奖 。2009年主演英国剧情影片《裂缝》。
2、苏菲·玛索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演员、导演、编剧。
1980年,出演了青春爱情片《初吻》,由此成为一名儿童演员。 1982年,主演了青春爱情片《初吻2》,凭借该片获得了第8届恺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1984年,主演了战争电影《沙岗堡》。
3、朱丽叶·比诺什
朱丽叶·比诺什,1964年3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演员。
1983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美丽的自由》,从而进入演艺圈 。1988年因主演爱情片《布拉格之恋》获得更多的关注。1991年主演文艺片《新桥恋人》。
4、奥黛丽·塔图
奥黛丽·塔图(Audrey Tautou),1976年8月出生于法国一个盛产黑莓口味葡萄酒的小镇伯蒙,在法国中部的蒙吕松长大,是一名法国演员。
2000年,奥黛丽·塔图凭借《维纳斯美女沙龙》获得第25届法国凯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2001年她因主演电影《天使爱美丽》备受瞩目,这部影片获五项奥斯卡奖提名,奥黛丽本人也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八项提名。
5、伊莎贝尔·阿佳妮
伊莎贝尔·阿佳妮,1955年6月2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女演员。
1969年进入影坛,1975年出演新浪潮名导特吕弗执导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得到了恺撒奖和奥斯卡的提名 。198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凭借着《四重奏》《迷恋》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娃·格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菲·玛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丽叶·比诺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奥黛丽·塔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莎贝尔·阿佳妮
⑥ 张曼玉的资料谁知道
张曼玉个人资料
中文姓名:张曼玉
英文名:Maggie Cheung
学 历:中学毕业
星 座:处女座
身 高:1.69米
生 日:1964年9月20日
入行机遇:1983年香港小姐亚军
血型:O 型
体重:51 公斤
三围:B83cm W58cm H86cm
出生地:中国香港
籍贯:上海
家庭状况: 父母、姐姐 。
宗教:天主教
嗜好:游泳、运动 。
喜爱的明星:周润发
喜爱的歌星:叶傅文
喜爱的人物:母亲
喜欢的动物:猫
喜欢的颜色:紫色
兴 趣:打保龄、音乐、阅读、游泳及跳现代舞 。
经历: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在香港时她曾就读于圣保罗小学。在9岁的时候,她随同家人一起移居英国。在英国,她读完中学后便参加了工作,当时她只有16岁,她的第一份工作书店的售货员。1982年,她又回到香港,在参加港姐选美前,她在香港先后做过售货员和广告模特等职业。1983年,张曼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港姐选美大赛,结果她在决赛中获得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的荣誉。在此之后,她的职业生涯开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获奖之后,张曼玉如约和“无线”签订了两年的艺员合约。在初入“无线”之时,她被分配参加当时正在制作的《野外奔放》和《我爱大自然》等暑期节目的演出,之后不久开始参加电视剧的演出。她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画出彩虹》,但初出茅庐的她并无表现中惊人之举。因为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表演训练,张曼玉的演技在开始时并不见深度,除了一副娇好的面容和妩媚的笑,表演中再难有动人之处,尤其是演发自内心的情感戏,对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张曼玉的学习精神实在可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苦练之后,她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和善的微笑赢得了观众的心。紧接着她主演了另外一部电视剧《新扎师兄》,在这部戏中她的演技开始受到注目。从此之后,她的表演事业开始得以逐渐提升。
在加入“无线”后的第二年,张曼玉便被大名鼎鼎的邵氏公司看中,并被邵氏借去参加电影《青蛙王子》的演出,张曼玉也从此开始了自己迈入影坛的第一步。在她主演的《缘份》一片中,张曼玉已经表现出明星的潜质,该片为她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从1984年到1988年的几年间,张曼玉一共演出了近三十部影片,产量之高在新人中实在是不多见。尤其是在1988年,她一年就演出了12部电影,创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影坛奇迹,张曼玉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张一打”的外号。
真正让影迷开始认识张曼玉的还她和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和《警察故事续集》,在这两部影片中她扮演成龙饰演的警察的女朋友阿美。随着《警察故事》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并成为当年的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之一,张曼玉在影坛也名声鹊起。继两部《警察故事》的成功之后,张曼玉又和成龙主演了《A计划续集》,同样赢得外界的好评。直到今天,有人在回顾与成龙合作过的所有女演员时,还把张曼玉列为是成龙在银幕上的“最佳拍档”。但是真正令张曼玉扬名立腕的还是香港导演王家卫,从1988年的《旺角卡门》到去年的《花样年华》,可以说是王家卫将张曼玉从最初的花瓶角色变成了一个演技派的明星。
在主演了《旺角卡门》之后的第二年,张曼玉凭借在《不脱袜的人》中的出色表演,夺得了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大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又和张艾嘉、斯琴高娃两位影后联袂主演了关锦鹏执导的《人在纽约》,这部影片又帮她登上了当年度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影后宝座。同一年连续获得香港、台湾两地的最高表演奖已是十分不易,但在之后的两年中,张曼玉又两次扬威金马奖,这让之前一部分不看好她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在进入90年代后,张曼玉开始了自己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也许因个人所好不同你不认为《阮玲玉》是张曼玉演艺生涯中最出色的一部戏,但你无法否认她是最令张曼玉扬眉吐气的一部戏。这部戏不仅使她再次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还令她成为第一位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影后桂冠的华人女演员。仅此一点,中国电影史中的最辉煌一页上就得有张曼玉的一席之地。
说起张曼玉的电影和她塑造的众多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真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够所言尽,那怕是写成一本厚厚的大书,也不一定能将这一切说个清楚明白。她那宜古宜今、宜正宜邪的形象和表演,真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从“阮玲玉”到“青蛇”,从“金香玉”到“宋庆龄”,张曼玉到了不用说话随便一个动作都被成为戏的地步,张曼玉本身已经成为一本教科书!在事业一帆风顺的同时,张曼玉的爱情归宿也算是美满。在1997年与法国新锐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合作了《迷离劫》(IrmaVep)之后,两人竟然因此结下了片缘,一年后两人在法国结成了异国姻缘。婚后的张曼玉并没有因为婚姻而影响自己的事业,婚后的第一部戏《甜蜜蜜》便令她又登上了金像、金马的影后宝座。之后的《宋家皇朝》和《花样年华》同样又为她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仿佛张曼玉拍电影就是为了获奖一样,虽然明知不是如此,但她的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
⑦ 张曼玉简历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祖籍上海,影视演员、音乐人,国家一级演员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
1983年,因获得香港小姐亚军而正式出道。1984年,出演首部电视剧《画出彩虹》 。1989年,凭借电影《人在纽约》获得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90年,凭借电影《不脱袜的人》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2年,凭借电影《阮玲玉》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第2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12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7年,担任第4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同年,凭借电影《甜蜜蜜》获得第34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16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8年,凭借电影《宋家皇朝》获得第17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9年,担任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
2000年,凭借电影《花样年华》获得第3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20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2004年,凭借法国电影《清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同年宣布息影 。 2005年,获得第2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艺术成就奖。2007年,担任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同年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2014年,签约摩登天空进军歌坛。2015年,发行个人作曲、填词的歌曲《如果没了你》 。201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张曼玉成为奥斯卡金像奖评委会成员 。
演艺事业外,张曼玉热心公益慈善。2007年,参与发起“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2010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