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于飞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于飞

发布时间:2022-10-22 17:09:42

① 86版西游记中的一些老演员,很多都已去世,你还记得他们吗

86版的《西游记》从播出之后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传奇,称霸荧屏三十年之久,每年都会有重播。这三十年期间,不少人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它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西游记》所带来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今日,可以说每一年看西游记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也侧面的揭露人性和生活道理。不过可惜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些老演员都相继离世了,这也成为一件憾事,你还记得他们吗?







弥勒佛,铁牛。原名杨锡业,山东人,也是我国著名影视演员,在《西游记》中饰演的弥勒佛成为了经典,2015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除了上述,还有许多老艺术家离开了我们,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缅怀他们,他们的角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经典。

② 国产电影中的一部 开头讲述的是冒充救护车抢劫解放军的一辆军火车 后来又准备刺杀外宾 有个镜头是用火

《黑狮行动》

《黑狮行动》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摄制。编导:庄红胜;摄影:单联国;主演:何麟、孙继红、于飞、朱茵。

C 市接连发生抢劫武器案和谋杀案,公安局决定由刑侦处处长蓝光负责侦破。经侦查,这些案件全系B国在C市特别行动组所为,其最终目的是谋杀我国访问的友好人士B国议长。于是,蓝光立即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在议长到达当天的飞机场上,蓝光从监视屏上突然发现,装扮成记者的柳娜与“野狼”正朝向议长献花的少女接近,并将一小块烈性炸药悄悄放入花束。蓝光急忙奔向少女,另换了花束。接着,又发现老K正指使绑上炸药的狼狗朝迎宾车队奔去,蓝光便下令开动干扰雷达,把狼狗引向别处。敌人的破坏一一以失败告终,幕后指使者赫尔斯无奈地饮弹自尽
记得采纳!谢谢!

③ 滑稽演员嫩娘的老公是哪位

上海滑稽前辈嫩娘的老公是已故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于飞(1922一1998)。于飞原名原其昌,上海电影老演员。

④ 舞台姐妹电影演员表

谢芳、上官云珠、曹银娣、冯奇、李纬。

《舞台姐妹》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由谢晋导演,谢芳、上官云珠、李纬、曹银娣等主演,于1965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解放前,浙东某山村童养媳竺春花因不堪虐待而逃跑,进入一个越剧戏班,与教戏师傅的女儿邢月红结为姐妹。春花攻旦,月红习生,成为戏班台柱。

抗战胜利后,春花在新闻记者江波的影响下组织姐妹班演出《祝福》。唐经理承当局旨意指使流氓加害春花,事后迫于舆论压力又胁迫月红供认“出于姐妹恩怨所为”。

春花当众揭露这一政治阴谋。解放后,春花随土改宣传队下乡演出,邂逅孤身回乡的月红,两人百感交集,重又开始了新的舞台生涯。

影片把戏剧小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台上唱戏和台下做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这舞台姐妹一富有哲理意义的严肃课题,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发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惨遭遇,以及旧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对艺术及艺术家的残害。

1983年又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⑤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还有什么

原华东野战军(华野)六纵宣传部长吴强在50多年前写的小说《红日》被改编成35集电视剧,陆续在各地电视台播放。本来怀着很大期望来观看这部电视剧的华野老兵士,不只是大失人望,并且对电视剧的编导离谱地编造前史,丑化人民解放军的行径感到十分愤怒。

体现兵士英豪本质的前提下,经过他们与敌人、与同志、与老乡的周旋、相外、往来的典型情节甚至细节的彼此照射、彼此补充,来展示他们丰厚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做到了个别和一般、共性与特性的统一。总之,《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可谓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前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⑥ 紧急迫降中一位演员看起来很像现在的一位领导他是谁呢

之前注意到了,好像boss 啊···现在一看右边的人像bxl啊= =
姓名:丁嘉元

简介: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44出生,江苏苏州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在浙江省军区文工团任演员,后转上海戏剧学院工作,1972年起,进上影厂当演员。
曾在《一月的汽笛》、《闪光的彩球》、《等到满山红叶时》、《笔中情》、《李清照》、《华陀与曹操》、《儿子、孙子和种子》、《长夜行》、《春子》、《六岁大寿》等影视剧中担任主角和配角。
其中电视剧《长夜行》获上影1985年“小百花奖”,《春子》、《六岁大寿》1985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和国庆展播荣誉奖。
现为中国电影家影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⑦ 于飞的简介

于飞,导演、编剧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导演、编剧。

编剧作品《驯兔记》入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舒克与贝塔第二季》入围白玉兰奖最佳动画剧本奖,入围爱奇艺“金毫笔编剧之夜”最佳动画剧本奖,《兔侠传奇2:青黎传说》、《爸爸快长大》等影视剧也深受好评。曾在电影《边境风云》等影视剧但任制片人,曾出演《林海雪原》、《把酒问青天》、《李卫辞官》、《神鬼八阵图》等影视剧。

⑧ 我国已故的喜剧演员叫什么之

【程之】影视演员,出生于书香门第,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能拉会唱。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身舞台。从1944年起,先后在新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等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人》、《名优之死》、《文天祥》、《林冲》、《俄罗斯问题》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文华影片公司,在《假凤虚凰》中饰演5号理发员,后又参加了《夜店》、《艳阳天》、《哀乐中年》、《腐蚀》、《我这一辈子》等影片的拍摄。?? 原名会春、春荪,祖籍湖南宁乡,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程之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院长),父亲程君谋,是著名京剧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剧目多出,五十年代末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程之自幼喜爱京剧,六岁便无师自通学回了拉京胡,八岁到电台播音,唱京剧,十一岁时就灌制了京剧唱片《御果园》,从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脸”的雅号。1944年程之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经济系。因他酷爱演剧,在复旦念书期间参加了由当时《申报》主办的筹募助学金的义演活动。义演的剧目是《富贵浮云》,导演是黄佐临先生。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入了由黄佐临先生创导的苦干剧团,从此走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1947年,程之进入文华影业公司。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假凤虚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号理发师”,影片中五号理发师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程之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1952年,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联影”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程之又先后参加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影片的拍摄。其中程之在《我这一辈子》中扮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从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四年中,程之又参加拍摄了《鸡毛信》、《家》、《红日》、《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飞刀华》、《沙漠追匪记》等二十余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为捐献飞机大炮义演京剧《空城计》、《捉放曹》等,并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节目京剧清唱、相声等,为使台湾人民了解祖国、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贡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之未能幸免,一夜之间由革命群众变成了“革命的对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的“学习班”,即变相的“隔离审查”,一关就是十个月。1968年5月,学习班结束。969年,电影系统大批人员下放到奉贤的“五七”干校劳动,程之仍作为“审查对象”,在“干校”劳动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回厂后,他即参加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1975年1月1日,他又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对外公演的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这是他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日。19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1994年底,拍摄了《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神猫与铁蜘蛛》等八十余部影片。导演了电视片《蠡湖烟绿》、《天下第一关》、《吃白》、《隐患》等;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电视塔下》小品系列、《西游记》(第六集)、《春蚕、秋收、残冬》、《立体交叉桥》、《阿Q和他的子孙》、《牡丹亭》、《哀乐江湖》、《咸菜街轶事》、《小绍兴传奇》等等;并改编、导演、主演了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导演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等。同时,程之还主持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栏目。程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译制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剑客》、《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牛虻》、《雾都孤儿》等,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同时,他还为不少国产美术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济公斗蟋蟀》、《茅山道士》、《三只狼》等,其中《三只狼》一片还获得国际大奖。程之的相声,不仅能说,而且会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61年,程之和于飞一起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演程之自己创作的相声《化妆、火葬》,赢得两位总理的开怀大笑。
1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在大众、徐汇、曹阳等剧院演出了近百场。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约四十余场;随后又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拍摄过程中,与颜碧丽导演配合默契,为颜导演出了不少点子,使影片达到了理想的喜剧效果,被颜导誉称为“真正的电影演员”。当颜导接了下一部影片《笔中情》时,她亲自带着文学本来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对剧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强喜剧色彩。对颜导的信任和委托,程之欣然接受,并认真对待。后来,颜导就是根据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镜头。影片完成后,得到了厂领导的肯定。这期间,程之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对于程之不计名利,热忱工作等突出表现,他被上影厂评为“先进工作者”(1981年)。程之1995年在上海逝世。

以上内容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c7e900102dy5w.html

⑨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

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 历史 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 历史 事件和 历史 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 历史 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因此,《红日》算是老电影里对解放战争描写比较细致和真实的一部电影,观赏价值和 历史 参考价值极高,只是有些写实也曾给这部电影带来麻烦。

本文将从《红日》创作背景、拍摄过程、角色和演员等各方面回顾一下这部电影。

一、经典小说由六纵指挥员创作

电影《红日》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小说的创作者则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华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

华野六纵,和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一对宿敌。早在苏北涟水之战时双方就打得不可开交,二战涟水,当时还叫六师的六纵损失惨重还丢了涟水城,指挥员王必成差点被撤职,但同时他们也把七十四师打得伤了元气,为孟良崮覆灭埋下了伏笔。

从涟水撤退到莱芜战役,再到孟良崮决战,六纵最终报了仇。在战役结束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看到躺在门板上的张灵甫遗体,他大为感慨,从此立下了将涟水到孟良崮这个过程写成一部小说的决心。

1957年,在经过艰苦写作后,《红日》出版,这部小说得到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亲历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挥员的帮助,再加上吴强对参战部队的了解,以及对国民党被俘官兵的采访,因此其 历史 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极高。

2019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典藏。

二、《红日》拍摄并不顺利

《红日》的电影剧本从1960年2月开始筹备,但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关部门对剧本情节、人物等细节意见不一,导致剧组创作几易其稿,最终在一年多以后,第五稿才正式通过。

上海电影制片厂马上组织演员们去体验生活,我军演员和当年《南征北战》剧组一样去了崇明岛驻军那里,而饰演张灵甫和参谋长的演员舒适和程之则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南京军事学院。因为当年七十四师的参谋长魏振钺彼时正在那里当军事教员,他向两位主演全面介绍了七十四师覆灭的经过以及张灵甫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剧组到山东外景地拍摄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导致很多人肠胃闹病,饰演团长刘胜的里坡发挥农业特长,弄来了萝卜种和茄子秧在剧组驻地旁边种,虽然没有油水,起码部分解决了剧组人员吃不饱的问题。

饰演七十四师旅长的于飞,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犷,显得不像是一个高级将领,这里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剧组吃不饱有关吧。

《红日》在集中拍摄时赶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戏,演员们只能穿着棉袄演戏,尤其是室内戏更为艰苦,饰演我军参谋长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晕倒。

该片在拍摄完成后,虽然在陈毅元帅的过问下顺利上映,但之前在过审时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关于“美化”张灵甫和“丑化”我军战士方面。

三、《红日》的演员和人物

《红日》和《南征北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该片的部队层级划分很清晰,从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到战士,其中只有师一级和营一级的人物刻画较少,其他各层级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着墨最重的主要是三个角色。

军长沈振新,饰演者张伐。

沈振新这个角色的原型明显是时任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号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气质有些出入,张伐饰演的沈振新明显比较儒雅和睿智。

其实,笔者认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须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气质,在片中并没有我军更高领导露面(只有声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级指挥员如粟裕的某些气质特征。

张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饰演军人似乎不是强项,单就沈振新这个人物来说,他塑造地相当不错,喜怒不形于色,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绎情绪变化。因此你不能说张伐演王必成不像,应该说他演沈振新很好。

团长刘胜,饰演者里坡

刘胜的原型应该是六纵战将刘盛起,他带领部队在抢占垛庄和攻占孟良崮主峰战斗中表现出色,不过他并没有像片中刘胜一样不幸牺牲。

里坡饰演的刘胜,在打仗时很有冲劲,符合那个时代中层指挥员的形象,只是年纪稍显大了一些。

连长石东根,饰演者杨在葆

这个角色有人说有原型,也有人没有原型,笔者认为这个人物应该是没有具体原型的,因为石东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层指挥员的样子。

石东根在片中是一个有些鲁莽又很可爱的连长,打仗时嗷嗷叫,获胜时得意忘形,他酒后挑着敌人帽子骑马飞奔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场面。

但也就是这个场面,在后来引起了诸多责难,有很多人认为石东根这个样子是在丑化解放军战士。

但是,《红日》的作者吴强不这么认为,很多真正打过仗的军人也不这么认为,据杨在葆回忆,当时很多部队的人看了电影都打听,这小子是哪部队的,演得也太像一个兵了。

当年出演该片时,杨在葆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较粗犷,虽是大学生却把一个有点儿痞气的石东根演得很传神,直到几十年后,即使杨在葆演了那么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会有人拉住他:你是《红日》里的连长吧。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电视剧《红日》开拍,饰演石东根的演员耿乐和杨在葆年轻时几乎一个模样,真是神奇的选角。

在国民党方面,《红日》塑造的角色并不多,戏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参谋长魏振钺身上,其中张灵甫是重中之重。

张灵甫这个人物传说很多,比较脸谱化的形象就是骄横,《南征北战》里的项堃主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方面。

熟悉 历史 的读者知道,实际上张灵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 历史 系出身,又会写一手好书法,因此别看很会打仗,实际上他还有儒将的一面。

此外, 历史 上的张灵甫并不是头脑发热导致被围歼在孟良崮的,实际上他是国民党前线将领里对战场感知比较敏锐也比较正确的一位,这一点像他的老上级王耀武,二打涟水时他的巧妙战术就让六纵损失惨重。真正将张灵甫送上绝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汤恩伯。

因此,《红日》剧组塑造张灵甫时力求真实,选择的演员也是大帅哥舒适。

看看这张舒适年轻时的照片,颜值绝不比张灵甫低,而且两人长相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片中的张灵甫,表现出了骄横,也表现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敌当前危急时刻镇定自若的表现,除了试图假投降一幕显得有些狼狈之外,他从头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个出色的高级将领。

甚至于剧组在最后击毙张灵甫的画面处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只手和一把枪就拍完了,显然更艺术的同时也保留了张灵甫的形象。

以笔者对 历史 的了解,《红日》 里的张灵甫不论是颜值、气质还是表现,可以算是各种影视剧中最贴近真实人物的一个了。

只是,剧组这样的设计也引来了责难,那就是涉嫌美化张灵甫,但饰演张灵甫的演员舒适认为,把敌人塑造聪明一些更能彰显我们胜利的伟大。

参谋长,饰演者程之

这个参谋长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他为剧组提供了很多资料,再加上他当时正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官,因此这个参谋长的形象和张灵甫一样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四个坏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时嗓音也很有特点,只是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宝贝袈裟”。

多说一位,主要演员之外,笔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饰演阿菊的张桂兰,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吧。

四、《红日》对细节的真实塑造

电影《红日》的取景地就在山东,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现。

《红日》对细节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笔者举几个例子:

连长石东根的手表,电影一开始的涟水战役,石东根看时间用的是大个的闹钟,平时由通讯员背着。

莱芜战役时,石东根缴获了一只手表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后来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又让通讯员将手表上交归公。

等到孟良崮战役时,团长刘胜将手表发给石东根使用。

一块手表,连接三个战役,中间还涉及到部队三大纪律,可谓是一个经典的道具。

几门大炮,开头涟水战役,这几门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师,用来炮轰涟水城。

到影片结尾,同款的几门大炮再次出现,使用者是解放军,用来炮轰孟良崮主峰,虽然影片没有直接用台词交代,但足以说明问题。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 历史 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阅读全文

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于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狙击手完整版电影 浏览:495
韩国电影坏小子女主角 浏览:332
新的电影是真的还是假 浏览:125
否则你会错过这部电影英文 浏览:429
泰国考试作弊电影结局 浏览:642
东北搞笑电影大全集 浏览:580
电影孕妇片段电影大全 浏览:23
电影节入场颁奖典礼2020 浏览:781
电影无名用的剑叫什么名字 浏览:655
爱情勇气电影 浏览:508
冠希微电影英文是什么 浏览:593
星际传奇第一部电影免费观看在线 浏览:893
农民生孩子电影大全 浏览:388
伤感的治愈系爱情电影 浏览:406
赵又廷的一部哑巴电影叫什么 浏览:226
有没有看最新电视电影的网站 浏览:692
边城电影观后感400字高中 浏览:817
奇幻爱情类电影 浏览:141
局内人电影三小时完整版 浏览:617
韩国电影图片动态图 浏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