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夺印的导演

电影夺印的导演

发布时间:2022-10-19 13:52:51

⑴ 田华:从贫民女到艺术家,一家四口皆患癌去世,今92岁为何仍要挣钱养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虽然是动乱岁月,但依然走出了许多知名的艺术家,田华就是其中一位。

提起田华,可能年轻一代的观众不是很熟悉,但其实她在影视上有很高的成就,她是中国第一批演员,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具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的形象,她还曾获大众百花奖和金凤凰奖的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虽然艺术造诣很高,但田华的一生却颇为坎坷,她先后有四位亲人都患上了癌症,为了救家人命,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要到处奔波。

那么,这位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经历过战争岁月,被命运多次打击的老艺术家,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呢

1928年8月3日,田华出生于河北省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原名叫刘天花。

在那个年代,普通大众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田华家里也如此,家境十分贫困,不过虽然没有钱,但好在有父母的疼爱,生活尚且没有那么苦。

但在她九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没有妈的日子,想想都辛酸,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家人很艰难,原本就贫困的家变得更加贫寒,甚至经常饿肚子。

如今92岁的田华,依然活跃在荧幕上,镜头里的她,满头银发,但精神状态很好,这也和她的乐观脱不开关系,她曾说:

“不攀不比,好好做自己,不争不怒,好好活一 生。人这一生,珍惜当下就好,健康最重要!”

这位走过战乱的老艺术,配得上“德高望重”四个字。

⑵ 电影<夺印>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江苏省高邮市川青乡董家团;现在叫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川青社区董潭村

⑶ 许如辉的人物生平

许如辉(1910–1987),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有声电影音乐、古典乐曲、戏曲音乐作曲家,演奏家,民族乐派音乐家。曾用名许如煇、许嘂、水辉、白沙、白水、古牧、伏鲁等。1910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幼年家境贫困,念过3年私塾。新昌尚素公学毕业后,即到浙江余姚学徒。之后,舅父将他带到上海。
1925年,许如辉15岁时,加入上海大同乐会,成为会内最小的会员,师从国乐大师郑觐文,学习吹奏民族乐器。由于他聪颖苦学,不久便任大同乐队司鼓,兼吹奏笛、筝、瑟、排箫、箜篌、琵琶及埙(埙又称壎,为古吹奏乐器)等古乐器,精通乐器百余种。
许如辉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电影界。
20年代末 许如辉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电影界;1926年创作了第一支歌《四时吟》;1927年上海民营电台开播后,以《子夜社》名义,在电台推出流行歌曲,国乐伴奏,并由中国最早的播音歌星江曼莉、夏佩珍、余静、包庸珍、汪淡淡、潘云云等演播。1929年,《子夜社》改名《子夜乐会》;同年,《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夜月之歌》、《这回事情太稀奇》、《搁楼上的小姐》等12支歌集结出版。并以《搁楼上的小姐》作封面,由北新书局代为出版。许如辉的流行歌曲有百余首,历史上百代、丽声、胜利等唱片公司灌过唱片,江曼莉、夏佩珍、严斐等女士灌唱;30年代歌曲创作的同时,还从事古典音乐的作曲,并亲率《子夜乐会》在上海电台及舞台公开演奏,如《杯酒高歌》,《还我河山》,《华夏之风》,《古渡扁舟》, 《锦绣乾坤》等民乐合奏曲;以及中国交响曲《壮志千秋》和《新胡茄十八拍》。
30年代初
许如辉进入中国最大的制片厂——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音乐指导和作曲,1932年转为“基本作曲”,直至197年8月13日明星公司被日寇大火烧毁歇业。其间为洪深、陈铿然、李萍倩、张石川、程步高、徐欣夫、欧阳予倩编导的《香草美人》、《桃李争艳》、《女权》、《路柳墙花》、《劫后桃花》、《女权》、《翡翠马》、《兄弟行》、《生龙活虎》、《金刚钻》、《清明时节》、《梦里乾坤》等影片,以及吉星公司左明编剧的《年年明月夜》、王次龙的《大地》谱写了电影音乐和电影插曲。胡蝶、顾兰君、顾梅君、叶秋心、姜曦等等,是演唱许如辉电影歌曲最多的影星。
抗战爆发
许如辉先抵南京,后随远房舅父、博古文学家、时任监察院秘书的钱智修 (原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主编) 夫妇,于1937年底撤至大后方重庆。后赴成都加入“成都影人剧团”,编排了抗日歌舞剧《还我河山》。稍后又加入陈白尘, 陶金等主理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1939年任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古筝演奏员、兼作曲, 谱写了《寒夜闻柝》、《原野牧歌》、《忆别》等器乐曲,以及《抗敌歌》 (于右任词)、《神鹰之歌》、《大同之声》等歌曲.。1939年,第一部大型剧作、讴歌抗日英雄战死疆场的《王铭章之死》完稿,在中央电台内传阅。1940年,为中国电影制片厂何非光编导的抗战电影《东亚之光》作曲。
1941年,许如辉与国乐大师郑觐文之子郑玉荪联手,在于右任、陈其采、陈果夫、许世英、潘公展、王晓籁等民国高层人士的支持和见证下,在重庆恢复了大同乐会,任乐务总干事,创办大同难童国乐教养院(院长),大同剧社,中国国乐团(团长),为国家谱写了《国家典礼乐章》(24章节),另创作了器乐曲《伯仲曲》、《大同乐》、《欢乐乐章》、《凯旋乐章》等,积极投身重庆抗战文化活动。1941年10月,为作曲家张曙追悼会(田汉、王泊生主祭)首谱“哀乐”。这支“哀乐”,后来在重庆国民政府政要故世的葬礼上多次采用。
抗战期间
许如辉还为郭沫若的话剧《棠棣之花》、《屈原》多次作曲;以及为马彦祥编剧的《鬰雷》,欧阳予倩编剧、贺孟斧导演的《忠王李秀成》,冒舒湮编剧、秦怡主演的话剧《董小宛》任音乐设计;1943年8月国民政府林森主席逝世,同年9月发行电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纪录片》,许如辉担任了影片作曲;1945年5月1日,许如辉编剧作曲、苏怡和陶金导演、杨薇主演的抗战音乐剧《木兰从军》,在重庆抗建堂公演,连满33天。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0月10日 蒋介石与毛泽东代表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谈判后签定 双十协定。 期间,举办了多次欢迎宴会。10月8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张治中在军委礼堂举办欢送毛泽东回延安千人“告别酒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许如辉应邀参加了酒会,并在会上演奏了《十面埋伏》 和《春江花月夜》。
1945年底,许如辉回到上海,任柳中浩主持的国泰影片公司特约作曲,为徐欣夫导演的《吕四娘》、杨小仲导演的《十步芳草》和《钗头凤》谱写了电影音乐。1946年秋,许如辉任上海《大公报》游艺版编辑,撰写杂文《和平调停》、《的卢》、 《吹埙》等;同年,第二部音乐剧《塞上曲》剧本和曲谱脱稿,筹措搬上上海舞台,并在报上公开招聘扮演“王昭君”的歌剧演员,后因国共内战在即,没有演成。
解放后
1950年,许如辉经夏衍和黄源介绍,进入华东文化部戏曲改进改处,任音乐专家;后调入上海戏剧界,从事编剧、导演和作曲工作。作品愈百部, 遍及各剧种。许如辉的戏曲音乐代表作有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越剧《真假夫人》,袁雪芬的《柳金妹翻身》、借红灯》,戚雅仙的《尤三姐》;筱爱琴丁是娥的沪剧《白毛女》(1952年全国首届戏曲会演音乐红花奖)、《罗汉钱》;石筱英的《大雷雨》,杨飞飞的《为奴隶的母亲》、《妓女泪》、《茶花女》、《陈化成》、《家》、《刘胡兰》、《劈山救母》、《红色的种子》、《王魁负桂英》、《龙凤花烛》、《两代人》、《白鹭》、《星火燎原》、《夺印》、《南海长城》;文彬彬的滑稽剧《三毛学生意》,杨华生的《好好先生》;顾玉君的扬剧《人往高处走》等。
1986年,许如辉完成最后一部戏曲剧本《二月》。
1987年1月4日,许如辉因病在上海故世,遗下音乐,戏剧作品300余部。
追忆
2005年6月25日,“中国电影百年回顾——早期电影作曲家许如辉诞辰9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电影、戏曲、文化、音乐、图书馆学界80余位人士与会,缅怀了这位在各个时期、多个领域,留下深深足迹的中国民族乐派杰出音乐家——许如辉。

⑷ 姬成功的出演作品

《三国演义》饰师勖、邓芝
《东周列国》饰鲁僖公
《隋唐演义》饰张衡
《三国》饰刘表
《楚汉传奇》饰蒯彻
《毛泽东》 饰柳亚子
1982年首次公演话剧《浮沉》。1982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话剧《枯木逢春》方冬哥、《肥缺》查伦夫,电影《黑火》、《救命48小时》、《孔乙己》、《白棉花》,电视剧《三国演义》、《南汉辰》、《红绒花》、《上官婉儿》、《江湖奇侠传》、《孙子》、《梦断紫禁城》等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舞台监督话剧《远方青年》、《青松岭》、《马克白》、《暴风雨》、《培尔·金特》、《天国春秋》、《安梯》等;导有话剧《渔人之家》、《祝你健康》、《八二六前夜》、《三只手》、《夕鹤》,评剧《夺印》,歌剧《三月三》等;编导话剧《沙洲战歌》(合作);编写京剧《清宫恨》1987年承办全国戏剧院校导演教学交流会,1995年承办全国戏剧院校表演教学交流会即表演教学小品大奖赛,1997年开办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戏剧制作人与舞台监督大专班,担任主讲教师。

⑸ 介绍一些抗战或内战的中国老电影

1949年(10部)
1桥
2回到自己队伍来
3光芒万丈
4中华儿女
5白衣战士
6无形的战线
7表
8二百五小传
9乌鸦与麻雀
10三毛流浪记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十九页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十八页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 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底下航线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6停战以后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东进序曲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宝葫芦的秘密
19蚕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25夺印
26跟踪追击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2兵临城下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21地道战
22天山的红花
1966年中国拍摄的电影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⑹ 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内容

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至1966年,共摄制《父子俩》、《大木匠》、《穿山巨龙》等19部短片和一部长故事片《夺印》。1959年,受北京市市委的委托,摄制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至1964年共发行63期。此外,实验厂还配合教学的创作实践,拍摄了《跳伞》、《摩托车运动》等24部纪录短片,还拍摄了《机床》、《科学与技术简报》等5本科教片。
1979年,该厂组织了以中日友好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樱》的拍摄,并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1981年,又相继拍摄了故事片《沙鸥》和《邻居》。《沙鸥》获得第 2届电影金鸡奖的优秀青年导演奖和录音奖。《邻居》获最佳故事片奖和道具奖。上述3 部影片,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厂还先后拍摄了《竹》、《舞恋》(与峨影合拍)、《端盘子的姑娘》、《百合花》、《陈奂生进城》(与潇湘厂合作)、《青山夕照》、《我们的田野》、《青春祭》、《见习律师》、《湘女萧萧》、《成吉思汗》(同内蒙厂合拍)等影片。
青年电影制片厂,设有办公室、电视剧部、生产办公室、剪接车间、照明车间、化服道车间、摄影整备室等机构。共有98名工作人员。

⑺ 马连良的活动年表

1914年6月27日,农历甲寅年闰五月初五日:1914年6月27日
日吉祥园演出
1916年2月27日,农历丙辰年正月廿五日:1916年2月27日广和楼演出 1916年7月30日,农历丙辰年七月初一日:1916年7月30日广和楼演出
1917年,农历丁巳年:欧阳予倩、贯大元、马连良联袂赴汉口演出
1917年3月2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初九日:马连良、李连贞、赵连华、宴连恭、赵连成、陈连洪、高连登、李连英满科
1918年,农历戊午年:富连成社首演全本《取南郡》
1918年10月1日,农历戊午年八月廿七日:1918年10月1日广和楼演出
1918年12月16日,农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马连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5月9日,农历己未年四月初十日:1919年5月9日广和楼演出
1919年7月13日,农历己未年六月十六日:马连良首演《白蟒台》
1919年8月3日,农历己未年七月初八日:1919年8月3日广和楼演出
1919年10月8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1919年10月8日广和楼演出
1919年11月21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马连良首演《骂王朗》
1919年11月27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六日:马连良首演《云台观》 &raquo;
1920年3月9日,农历庚申年正月十九日:马连良首演《三字经》
1920年8月14日,农历庚申年七月初一日:1920年8月14日广和楼演出 &raquo;
1920年9月13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 &raquo;
1921年12月10日,农历辛酉年十一月十二日:1921年12月10日广和楼演出 &raquo;
1922年,农历辛酉年:马连良搭沈华轩的临时班 &raquo;
1922年,农历壬戌年:马连良搭尚小云的玉华社 &raquo;
1922年1月24日,农历辛酉年十二月廿七日:北京城南游艺园1922年1月24日演出 &raquo;
1922年7月26日,农历壬戌年六月初三日:庆乐园1922年7月26日演出 &raquo;
1922年12月16日,农历壬戌年十月廿八日:中和园1922年12月16日演出 &raquo;
1922年12月23日,农历壬戌年十一月初六日:中和园1922年12月
23日演出 &raquo;
1923年,农历癸亥年:尚小云、马连良参加双庆社 &raquo;
1923年1月10日,农历壬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中和园1923年1月10日演出 &raquo;
1923年1月14日,农历壬戌年十一月廿八日:中和园1923年1月14日演出 &raquo;
1923年1月31日,农历壬戌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和园1923年1月31日演出 &raquo;
1923年8月15日,农历癸亥年七月初四日:广德楼1923年8月15日演出 &raquo;
1923年9月7日,农历癸亥年七月廿七日:广德楼1923年9月7日演出
1923年10月2日,农历癸亥年八月廿二日:庆祝端康皇贵太妃五十整寿演出 &raquo;
1923年10月17日,农历癸亥年九月初八日:广德楼1923年10月17日演出 &raquo;
1923年12月7日,农历癸亥年十月三十日:尚小云首演《红绡》 &raquo;
1924年,农历甲子年:马连良搭朱琴心的和胜社 &raquo;
1924年1月20日,农历癸亥年十二月十五日:广德楼1924年1月20日演出 &raquo;
1924年1月25日,农历癸亥年十二月二十日:尚小云首演《张敞画眉》 &raquo;
1924年9月13日,农历甲子年八月十五日:马连良搭和胜社后首次演出 &raquo;
1924年11月20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廿四日:华乐园改建完成首日演出
1924年11月24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廿八日:1924年11月24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4年11月30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初四日:1924年11月30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4年12月13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十七日:1924年12月13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廿四日:1924年12月20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5年,农历乙丑年:马连良搭尚小云的协庆社 &raquo;
1925年,农历乙丑年,年底:第一舞台1925年年底窝窝头大义务戏 &raquo;
1925年2月7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十五日:1925年2月7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5年2月8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十六日:马连良首演《广太庄》 &raquo;
1925年2月28日,农历乙丑年二月初六日:1925年2月28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5年3月20日,农历乙丑年二月廿六日:朱琴心首演《无双》 &raquo;
1925年4月4日,农历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马连良首演《化外奇缘》 &raquo;1925年5月29日,农历乙丑年闰四月初八日:马连良首演《流言计》 &raquo;
1925年6月7日,农历乙丑年闰四月十七日:1925年6月7日华乐园演出 &raquo;
1925年7月,农历乙丑年: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分会举办救济陕甘两省难民义务戏 &raquo;
1925年12月17日,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初二日,晚:1925年12月17日三庆园演出
1925年12月20日,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初五日:1925年12月20日三庆园演出
1926年,农历丙寅年:马连良搭朱琴心的协合社
1926年1月28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十五日:1926年1月28日吉祥园演出
1926年2月23日,农历丙寅年正月十一日:马连良首演《玉镯记》
1926年5月28日,农历丙寅年四月十七日:1926年5月28日吉祥园演出
1926年11月27日,农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1926年11月27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农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1926年11月28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12月15日,农历丙寅年十一月十一日:1926年12月15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12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一月十六日:朱琴心首演《玉镯记》 &raquo;
1927年,农历丁卯年:马连良代朱琴心挂头牌演出 &raquo;
1927年1月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初三日:朱琴心首演《秋灯泪》 &raquo;
1927年1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十七日:朱琴心首演《关盼盼》 &raquo;
1927年2月,农历丁卯年:周信芳与马连良在上海联袂合作 &raquo;
1927年2月6日,农历丁卯年正月初五日:马连良首演《青梅煮
酒论英雄》 &raquo;
1927年6月9日,农历丁卯年五月初十日:马连良首次挑班 &raquo;
1927年6月26日,农历丁卯年五月廿七日:马连良首演《武乡侯》 &raquo;
1927年11月3日,农历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马连良首演《战宛城》 &raquo;
1927年11月10日,农历丁卯年九月十五日:马连良首演《焚绵山》 &raquo;
1927年12月4日,农历丁卯年十一月十一日:马连良首演全本《火牛阵》 &raquo;
1928年1月8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十六日:马连良首演《鸿门宴》 &raquo;
1928年1月13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raquo;
1928年2月23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马连良首演《临江馆》 &raquo;
1928年3月1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马连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raquo;
1928年3月18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马连良首演《范仲禹》 &raquo;
1928年8月25日,农历戊辰年七月十一日:1928年8月25日中和戏院演出
1928年8月26日,农历戊辰年七月十二日:马连良首演《清风亭》
1928年12月8日,农历戊辰年十月廿七日:马连良首演《三顾茅庐》 1929年3月24日,农历己巳年二月十四日:马连良首演全本《天启传》
1929年4月,农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
1929年9月4日,农历己巳年八月初二日:扶春社改组为扶荣社
1929年9月29日,农历己巳年八月廿七日:马连良首演《许田射鹿》
1929年12月17日,农历己巳年十一月十七日:马连良在开明灌制七张唱片
1930年,农历庚午年:马连良组扶风社
1930年3月23日,农历庚午年二月廿四日:马连良首演《要离刺庆忌》
1930年3月29日,农历庚午年二月三十日:1930年3月29日中和戏院演出
1930年5月4日,农历庚午年四月初六日:1930年5月4日天津中原大剧场演出
1930年6月1日,农历庚午年五月初五日:马连良在开明灌制唱片首批发行
1930年9月8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十六日:马连良在开明灌制唱片二批发行 1930年9月26日,农历庚午年八月初五日:扶风社首次演出
1930年10月12日,农历庚午年八月廿一日:马连良首演《安居平五路》
1930年12月21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二日:马连良、梅兰芳合演《法门寺》
1930年12月22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三日:马连良、梅兰芳合演《探母回令》
1931年,农历辛未年:第一舞台为江西水灾举办筹款赈灾义务戏 &raquo;
1931年1月21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梅兰芳、马连良在百代公司灌录唱片
1931年1月21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马连良在开明灌制唱片三批发行
1931年1月23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五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一天
1931年1月24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六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二天
1931年1月25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七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三天
1931年1月28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十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六天
1931年2月1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十四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十天
1931年2月3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十六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十二天
1931年2月6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十九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十五天
1931年2月7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二十日:马连良在百代公司灌录唱片
1931年2月8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廿一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十七天
1931年2月10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廿三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十九天
1931年2月12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廿五日:1931年上海荣记大舞台马连良、杨小楼、新艳秋合作戏第二十一天
1931年4月30日,农历辛未年三月十三日:马连良首演《取荥阳》
1931年5月17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初一日:马连良首演全本《辕门斩子》
1931年5月23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初七日:马连良首演《苏武牧羊》
1931年6月9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1932年6月22日,农历壬申年五月十九日:马连良首演《假金牌》
1933年4月13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十九日:马连良与周信芳在天津联袂合作
1934年1月25日,农历癸酉年十二月十一日:马连良二次赴武汉演出第一天
1934年1月26日,农历癸酉年十二月十二日:马连良二次赴武汉演出第二天
1934年1月27日,农历癸酉年十二月十三日:马连良二次赴武汉演出第三天
1934年2月7日,农历癸酉年十二月廿四日:马连良二次赴武汉演出最后一天
1934年12月24日,农历甲戌年十一月十八日:杨宝忠首次为马连良操琴
1936年8月21日,农历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马连良首演《胭脂宝褶》
1936年9月19日,农历丙子年八月初四日:马连良净化改革京剧舞台
1936年11月13日,农历丙子年九月三十日,晚:梅兰芳为天津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公演冬赈义务戏第二场
1937年,农历丁丑年:《戏剧旬刊》评须生“四杰”
1938年,农历戊寅年:时慧宝末次赴沪演出
1938年2月27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杨小楼送圣仪式
1939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义会济贫义务戏第二天
1939年11月,农历己卯年:赵炳啸拜金少山为师
1940年,农历庚辰年:扶风社1940年赴天津演出 &raquo;
1940年1月22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十四日:新民会贫民救济义务戏
1942年10月12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初三日:扶风社至新京演出
1945年10月,农历乙酉年:马连良1945年赴沪演出
194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
1945年12月,农历乙酉年:北京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假怀仁堂演出堂会戏
1946年6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1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7年9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
1950年7月,农历庚寅年:杨宝森赴香港演出
1951年,农历辛卯年:上海京剧界为捐献飞机大炮第一次义演
1951年4月,农历辛卯年:上海京剧界为捐献飞机大炮第三次义演
1951年9月,农历辛卯年:中南实验京剧团成立
1951年10月1日,农历辛卯年九月初一日:马连良秘密返回内地
1951年11月,农历辛卯年:高维廉任中南实验京剧团团长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1954年5月,农历甲午年:梅、程、马、杨竞演上海
1955年,农历甲午年,年初:1955年初怀仁堂京剧演出
1955年12月,农历乙未年:北京京剧团成立
1956年,农历丙申年: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开拍
1956年3月10日,农历丙申年正月廿八日:北京京剧团1956年赴上海演出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1956年12月25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四日:马连良向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递交入盟申请表
1956年12月27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六日:马连良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7年1月2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京剧团合团纪念演出举行
1957年5月14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十五日:北京京剧团1957年赴上海演出
1959年4月29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廿二日:北京市文艺界抗议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我国西藏问题座谈会举办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
1959年8月2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廿八日:北京劳动剧场1959年8月2日演出
1960年,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首演《海瑞罢官》
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1961年8月10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九日:梅兰芳公祭举行
1961年11月22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剧团1961年集体拜师仪式举行
1962年,农历壬寅年:马连良任北京戏校校长
1962年1月15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廿九日:侯喜瑞收赵志远为徒
1962年3月1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五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组抵京
1962年3月6日,农历壬寅年二月初一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1962年3月28日,农历壬寅年二月廿三日,上午:高盛麟收杨少春为徒
1962年8月8日,农历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场
1963年,农历癸卯年,秋:京剧影片《秦香莲》开拍
1963年4月1日,农历癸卯年三月初八日:马连良收申凤梅为徒
1963年4月4日,农历癸卯年三月十一日:曲剧《夺印》的剧本移植、改编、表导演和音乐问题座谈会举行
1963年4月26日,农历癸卯年四月初三日:北京京剧团1963年赴香港演出
1963年6月27日,农历癸卯年五月初七日:北京京剧团赴澳门演出
1964年7月9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一日:北京京剧团观摩宁夏京剧团《杜鹃山》座谈会举行
1966年6月4日,农历丙午年四月十六日:马连良最后一次演出
1966年6月5日,农历丙午年四月十七日,上午:首张针对马连良的大字报贴出

⑻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晓棠与丈夫言小朋简介

1、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1955年,王晓棠出演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边寨烽火》获得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京剧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岁即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话剧团体中参加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京剧团、话剧团中当演员。

(8)电影夺印的导演扩展阅读

1、王晓棠,2001年,王晓棠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芬芳誓言》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5年,王晓棠被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年8月6日,王晓棠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言小朋,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地主阎万山,《战上海》中饰巴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苗先生,《雷锋》中饰大个子,《夺印》中饰富裕中农,《南海风云》中饰越南大副,《奸细》中饰地下交通员老明。

⑼ 夺印和箭杆河边是一个电影吗

不是,只是表达的是,同一类战争类型的片子。
电影简介,陈瘸子是《夺印》剧中一号反派人物,是个阴险毒辣的坏分子,他耍阴谋,篡夺了村的行政权力,在盗窃集体稻种时摔坏了腿,却要伪装成为保护集体财产而受伤。后来在上级派来的何书记带领群众与他展开激烈斗争,粉碎了他种种阴谋,夺回了被他纂取的权力,在面临失败下,陈瘸子企图制造沉船杀人,被群众擒获。
寨头村演出《箭杆河边》,其他演员包括扮演妄图变天的地主佟善田的演员,都没被起上外号,唯独扮演二流子的演员大刘,在演完戏后,摊上了外号。
农村人演戏,凡扮演地主狗腿子、小特务之类的丑角,在舞台上都爱夸张丑态,以博观众眼球,大刘也不例外。他饰演被地主蒙蔽利用的游手好闲的二赖子,剧中他的戏份不大,仅出场两次,总共四、五分钟,可是在短暂的表演中,他大耍噱头,丑态百出,十分卖力。
所以表达的不是一个电影。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夺印的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鹏新演电影 浏览:199
厕所妖怪电影完整版 浏览:106
各大电影节征片时间 浏览:511
权志龙电影图片高清壁纸 浏览:763
局内人3电影完整版 浏览:979
爱情电影心痛的视频 浏览:971
电脑怎么下载一部电影 浏览:237
大耳朵的电影角色 浏览:198
请你播放爱情的电影 浏览:187
吴尊即将的新电影 浏览:319
解放130电影放映机图片 浏览:523
新裸体电影 浏览:838
古惑仔全部电影完整版 浏览:613
元华娘娘腔成龙电影 浏览:30
一部现代人想废除武功的电影 浏览:244
电影院里面黑色蓝色眼镜 浏览:442
卢旺达饭店电影免费完整版简介 浏览:230
电影票房的钱给导演多少 浏览:824
爱情狙击手完整版电影 浏览:495
韩国电影坏小子女主角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