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老电影演员刘秀荣

老电影演员刘秀荣

发布时间:2022-10-19 05:00:47

Ⅰ 旧的讲白蛇和他儿子的电影叫什么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编辑本段]【故事内容】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编辑本段]【源起记载】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据载:“金山嘉佑禅寺”创建于北宋·嘉佑(1056—1063)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而“白蛇闹许仙”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光阴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佑禅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南山头的“雷峰塔”却已坍塌为废墟,而当年白娘子在“青岩绝”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
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编辑本段]【历史流传】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不但在中国流传,在日本也有拍成的电影。《白蛇传》的传说,一说认为同印度教有关。印度教的创世,就是从两条大蛇(Nagas)搅动乳海开始。东南亚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就记述了真腊国王有一“天宫”,夜夜登上天宫的金塔与化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雏形。此外,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即由蛇幻化而成。后来与青年利西乌斯(Menippus Lycius)结为夫妻,结婚当天,来了个阿波罗尼乌斯(De Vita Apollonius),识破拉弥亚是蛇。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而非许仙)相恋,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并且在其他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法国汉学家儒莲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白蛇传》的故事早期因为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后来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靖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此外,还有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亦是根据白蛇传创作的,而后经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拍摄后搬上银幕。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的白蛇传歌仔戏露天表演,常在端午节前后演出,故事内容无较大的改编,但在舞台设计上与传统戏剧表现的设计,有许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桥段更出动消防队的洒水车,还有吊纲丝的设计,制造出白蛇与青蛇腾云架雾的感觉。另外,本作也被日本东映动画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设定——小青是青鱼而不是青蛇)。
这个故事经过了近千年的演变,除了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渐的演变。
[编辑本段]【戏曲作品】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传》,第一折戏叫《双蛇斗》,是用京剧、昆曲同台合演的“风搅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与白蛇成婚,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该剧是清末名演员余玉琴(饰白蛇)、李顺德(饰青蛇)的拿手好戏。戏中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技艺,还置有砌末,并配火彩,此剧今已失传。
【京剧】1950年,田汉曾将传统神话剧《白蛇传》改编为25场京剧《金钵记》;1953年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突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主题,发展了故事的神话色彩,唱词流畅优美。现在常演的京剧《白蛇传》都是按田汉本演出。从白蛇、青蛇下山游湖起,到青蛇毁塔、白许团圆止,中间包括结亲、酒变、盗草、上山、水斗、断桥、合钵等情节。改编时前面舍去了白蛇收青蛇的《双蛇斗》,中间舍去了青蛇《盗库银》,后面舍去许仕林祭塔的《雷峰塔》。《盗库银》为武旦出手戏,有大刀、双鞭出手等,高难惊险,舞蹈优美,开打火爆,为名武旦宋德珠、阎世善、李金鸿、班世超、冀韵兰等的看家戏。解放后,关肃霜把双鞭改成双剑。《祭塔》为正工青衣唱工戏,也是初学青衣的开蒙戏,有长达三十八句难度很大的反二黄唱腔。从胡喜禄、陈德霖唱红后,梅兰芳、尚小云又都分别作了加工,遂成为梅派、尚派早年的优秀代表作。
京剧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该剧,除荀慧生以《白娘子》命名演全剧外,其他三位都不演全剧。梅兰芳以昆曲演《金山寺》和《断桥》两折。他先在北京向乔蕙兰、陈德霖等戏曲界老先生学习,迁居上海后,又向昆曲前辈丁兰荪学身段,与俞振飞等研究唱腔,经过梅兰芳在唱腔、身段、化装等各方面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使之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尚小云以《雷峰塔》为重点,大段“反二黄”唱腔,优美动听,情感动人;程砚秋也只演《金山寺》和《断桥》。
张君秋将《金山寺》、《断桥》、《雷峰塔》连演,亦成为张派常演剧目之一。张派传人赵秀君曾改编演出。
全本《白蛇传》,有不少著名的旦角都曾演过。1936年,北平《立言报》主持选举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当选后曾在长安戏院合演一场《四白蛇传》(毛的“游湖”、“结亲”、“酒变”,宋的“盗银”、“盗草”、“水斗”,李的“断桥”,张的“祭塔”)。
解放后改编的《白蛇传》,由中国戏校刘秀荣、谢锐青首演,后又有杜近芳、赵燕侠的演出本。杜的白蛇绻绻深情,浓郁感人。《断桥》中“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的唱段,最为脍炙人口。许仙由李少春、叶盛兰轮演,李少春还创造了大嗓许仙的唱法,别具韵味。赵的白蛇柔婉多情,细腻传神,在感情奔放的《合钵》一场,田汉专门为赵燕侠写了一段〔徽调三眼〕的唱词,由名琴师李慕良按赵的风格制谱,唱词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与赵的抒情唱法相得益彰。1961年夏,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李炳淑、华文漪、杨春霞等,以京昆同台的形式上演了全部《白蛇传》。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李炳淑主演的同名电影,影片运用了大量特技和实景镜头,上映后轰动异常。
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李胜素、魏海敏、刁丽、陈淑芳等都曾演出此剧全本,《断桥》一折更为众多演员所常演。张火丁曾按程派路数移植田汉本《白蛇传》。
川剧《白蛇传》与其它剧种相较更注重武打和做工,其中《游湖借伞》、《水漫金山》、《断桥》等折戏常单独演出。剧中青儿根据情节分别由男女角扮演,在文戏时是妩媚的丫鬟,武戏时则变为勇武的男将,这是川剧所特有的。另外,戏中穿插变脸、踢慧眼等绝活,场面宏大。
婺剧《断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其中的文戏武唱极具特色。
豫剧、评剧、越剧、秦腔、粤剧、河北梆子等剧种都有该剧的传统版本。
2000年10月,台湾吴佩倩舞极舞蹈团应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邀请,在南京演出了以爵士舞的形体语言排演的爵士舞剧《白蛇传》。
相声中的“唱”是太平歌词《白蛇传》是一个老段子。

Ⅱ 评剧名家刘秀荣籍贯是哪个乡的

著名评剧演员刘秀荣是国家一级演员,籍贯河北省阜城县

Ⅲ 中国戏曲学院出过哪些名艺人

1.刘秀荣:

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女演员,工旦。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入北平四维戏剧学校学习,排名维蔓。1949年后转入中国戏曲学校。

2.谢锐青:

女,京剧旦角演员。四川成都人。1946年随四维戏剧学校赴东北演出,后在北平调入三分校,1950年转为戏曲实验学校(后名中国戏曲学校),1950年拜王瑶卿为师。1953年毕业后任实验剧团主演。1962年又拜尚小云为师。1971年后从事教学工作。

3.杨秋玲:

1950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受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传授,演青衣、花衫、刀马旦。

4.叶少兰:

1943年出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演员、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

5.谢孟伟:

1989年3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国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03年,因出演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男主人公嘎子一角,被人们所熟识,也因此剧,谢孟伟被观众称为“嘎子哥”,开始逐渐在各大媒体和观众的视线里活跃。

Ⅳ 刘秀荣评剧团的任职情况

现为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政协常务委员,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任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团长、河北省西柏坡评剧院院长、河北省新凤霞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刘秀荣评剧团团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学习、继承流派艺术的同时,刘秀荣还陆续排演了《春兰》、《宝玉与黛玉》、《梦断萧蔷》等新编剧目,在评剧舞台上创造出春兰(女工商干部)、贾宝玉(小生)、媛姬(皇妃)、莲生(小生)等新的舞台形象,连获全国新剧目奖、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并获取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又涉足影视领域,改编拍摄了四集评剧电视连续剧《三看御妹》,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播出后,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该片也荣获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始了刘秀荣艺术的辉煌时期,她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剧《胡风汉月》好评如潮,同行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欢迎,专家则送给她最美好的赞语“对传统的表演方式和演唱艺术,都有新的突破,新的收获”,尤其对评剧声腔艺术的贡献,更是意义重大。这出戏获得了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以及中国戏剧节、中国评剧节的几乎所有国家级戏剧大奖,刘秀荣本人也先后荣获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

Ⅳ 新凤霞大师一共收了几个弟子

评剧皇后新凤霞大师有谷文月、刘秀荣、戴月琴、高闯、刘晶霞等一大批弟子。
但最出名的只有谷文月、刘秀荣、戴月琴、高闯这四大弟子。

Ⅵ 刘秀荣的丈夫

金喜全 先后师从白玉玲、陈琪、李素芬、于玉蘅、刘秀荣、宋长荣、孙毓敏等。熊明霞,女,1976年11月15日出生。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她的丈夫金喜全是上海京剧院小生演员。

Ⅶ 谭元寿排沙家滨电影是多少岁

大概43岁左右 , 谭元寿生于1928年 .

1964年初,《芦荡火种》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剧团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执笔,改编为京剧。赵燕侠演阿庆嫂,高宝贤演郭建光。后来,演员又做了变更。阿庆嫂用A、B角,赵燕侠、刘秀荣轮流演出,郭建光则由谭元寿饰演。
当京剧《芦荡火种》修改得比较成熟时,请毛主席观看。毛主席提出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许多戏用地方为戏名,这出戏名字可改叫《沙家浜》。

1971年 ,《沙家浜》电影上映 .

Ⅷ 刘秀荣的介绍

刘秀荣(1935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女演员,工旦。北京人。曾用名维蔓。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入北平四维戏剧学校学习,排名维蔓。1949年后转入中国戏曲学校。1956年毕业后,刘秀荣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1967年调到北京京剧团,后为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

Ⅸ 石家庄评剧院的青年殊荣

1991年赴香港参加《91·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活动,誉满香江。该团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新派优秀传人、河北省新凤霞艺术研究会会长刘秀荣女士领衔主演并任团长。刘秀荣还多次赴美、日、法、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都在当地引起轰动,掀起一股评剧热。
2001年,在石家庄领导的关心和牵线下,刘团长率团与石家庄卷烟厂达成文企联姻并成立了河北省西柏坡评剧院,实现了文化走进企业、企业资助文化,探索出了一条文贸结合、文企双赢的发展之路,为石家庄市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001年,青年评剧团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2002年,《胡风汉月》一剧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届文华大奖(刘秀荣本人荣获文华表演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
2003年底,此剧又入选为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成了河北省的名牌。
2003年11月以刘秀荣团长为首的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应文化部中法文化年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中法文化年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开幕式的演出,以精湛的演出技艺和中国文化的素质涵养赢得法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出人出戏,造就和培养了赵立华、剧文林、靳玲展、徐金仙一大批出类拔萃,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国家一级演员,其中徐金仙和赵立华均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阅读全文

与老电影演员刘秀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世界大抽奖TXT奇书下载 浏览:462
大鹏新演电影 浏览:199
厕所妖怪电影完整版 浏览:106
各大电影节征片时间 浏览:511
权志龙电影图片高清壁纸 浏览:763
局内人3电影完整版 浏览:979
爱情电影心痛的视频 浏览:971
电脑怎么下载一部电影 浏览:237
大耳朵的电影角色 浏览:198
请你播放爱情的电影 浏览:187
吴尊即将的新电影 浏览:319
解放130电影放映机图片 浏览:523
新裸体电影 浏览:838
古惑仔全部电影完整版 浏览:613
元华娘娘腔成龙电影 浏览:30
一部现代人想废除武功的电影 浏览:244
电影院里面黑色蓝色眼镜 浏览:442
卢旺达饭店电影免费完整版简介 浏览:230
电影票房的钱给导演多少 浏览:824
爱情狙击手完整版电影 浏览: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