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德国电影导演

德国电影导演

发布时间:2021-06-29 19:40:54

㈠ 德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电影导演,以前的,现在的,都有哪些

01玛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该片是由德国新电影大师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编导的一部最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和纽约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法斯宾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1967年加入“行动剧场”,1969年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爱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鸣惊人地获邀参加柏林影展,展现他天才型的艺术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时间拍成第二部电影《Katzelmacher》,该片赢得了德国电影奖最佳艺术成就等五项大奖,从此成为当时德国最受瞩目的新导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导演,身兼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个职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总共执导过41部电影,死时才37岁。虽然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同性恋,变性人,强奸,乱伦,虐待等镜头,很多画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续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会对弱势族群的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精湛掌握,使他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02锡鼓(The Tin Drum又保铁皮鼓 1979年出品)

该片导演沃尔克•舒伦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国新电影的新锐,他坚持了荒诞、讽刺的基调,如小奥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边,吃着滚烫的烤土豆,接着他的外公用卓别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来,瞒过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做爱,并有了他的妈妈安妮。整个影片充满了类似的表演和情节。这种荒诞、夸张的表演和情节让影片显得极端丰富。将成年人的世界诠释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哑剧。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等,为影片的荒诞和怪异增加了深度。《铁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该片于1979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80年又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

03 堕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该片由尤里•埃得尔(ULI EDEL)导演,他真实地再现了1978年9月发生在德国的一名可爱的少女沾上毒瘾后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经公映,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并创造了当年德国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最终获得了德国电影最高奖——金碗奖。

04 嘉芙莲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体的代价 1975年出品)

该片是新德国电影四杰中的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们的最佳作品之一。玛格丽特•冯•特洛塔的作品还有《克里斯蒂娜•克莱吉的第二次觉醒》(1978)、《姐妹们,或幸福的平衡》(1979)、《玛丽安妮和朱丽安妮》(1981)、《彻底疯狂》(1983)、《罗莎•罗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来的女人》(1990)、《悠长的寂静》(1993)、《诺言》(1995)、《罗森斯特劳斯的女人们》(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现女性之间的政治关系见长,善于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紧紧抓住历史中的个人,使既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她被称为德国新电影之女首领。

05 赤裸(Nackt 2002年出品)

该片导演桃瑞丝•戴利(Doris Dorrie)毕业于太平洋大学,之后赴美国学习表演、戏剧和电影,1983年开始从事导演。她的作品以表现男女间的裂缝,特别在探索女人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情感的忠诚和性爱的愉悦,以及建立持久的爱情的不幸方面独树一帜。因此被称为“聚焦两性裂痕的德国女导演”。《赤裸》是她的成熟作品,当年曾角逐威尼斯金狮奖。
06 走出寂静(无音曲/沉默背后Jenseits der Stille 1996年出品)

《走出寂静》是卡罗琳•林克的一部少见的感人佳作。她以感性的情调、细腻的手法、佳妙的镜头以及杰出的演员,描述了拉拉从依附家庭到发现自己的成长历程,突出了打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坚冰,达到相互间理解这个主题,使观众在两小时内为她的影片而如痴如醉。该片不仅获得了高票房,还获得东京国际影展1997年最佳影片及最佳剧本奖,德国电影金带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配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芝加哥影展金徽章奖,温哥华影展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奖。

07暴力启示录(The End of Violence 1997年出品)

导演兼编剧的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片中描写了暴力的外在表现,有着针对加利福尼亚娱乐业的用心,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里的暴力问题。这位在戛纳、柏林等电影节上屡获殊荣的德国名导,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新作品,赢得了评论家和观众们的喜爱,并获得德国电影导演金奖,使他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旺盛的创作力仍能保持至今。
08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 Lola rennt 1998年出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13岁就进入电影界工作,34岁编导及配乐、拍摄了曾获得德国六项大奖的《罗拉快跑》(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世界电影、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提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他在创作上的反传统和形式上的时尚气息,使该片声誉极佳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该片的故事情节简单,故事还重复了三遍,可是主人公在每次奔跑中的动机、动作和结果却出人意料地不同,给观众提供了无穷的趣味。同时从这样的人生遭遇中,引发的深刻的哲学思考。

09诱惑性假期(Love in Thoughts 又名少年不羁的烦恼 2004年出品)

擅长营造气氛的导演阿奇米•冯•博里斯(Achim von Borries)在优雅浪漫、诗情画意的上流环境中,将青春男女爆发的迷情与狂情,以及对情色的放浪和欲望的执迷,演译出枪杀和自杀事件再现于银幕之上。该片曾轰动一时,成为德国当年最为成功的影片,此后获邀参加了20多个国家的影展。此外,他还有作品《再见列宁》(2004年)、《 想像之爱》(2004年)等作品。

10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Kabinett des Dr.Caligari,1920年出品)

该片导演罗伯特•维内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其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将感性的形式,理性的内容统一于该片之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在世界电影史上被推崇最多的影片之一。虽然,他的影片比新电影浪潮要早了数十年,但是他所创作的影片的表现主义风格和所塑造的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相结合的卡里加里博士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成为电影表现主义的开山之作,而且其影片风格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由此可见,他的电影创新和形成的导演风格与新电影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所以,在遴选新浪潮精品电影中,对这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导演加上几笔,以缅怀他对世界电影的贡献。

㈡ 大家好,有谁知道新德国的代表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吗,谢谢呀!

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影进入创作高潮,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威尔格·赫尔措格、福尔科·施隆多夫、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和威姆·文德斯。

威尔格·慧尔指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

如果说艺术家是一个“离群索居者”的话,新德国电影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人物是赫尔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样,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艺术家。赫尔措格说:
“就因为我是独自一人,而且还将独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难将我的影片归人这里的某个流派”。
1967年,他在希腊拍摄了《生活的标志》一部短片之后,又在萨哈拉拍摄了《法塔·莫尔加纳》(1968年);拍摄了《诛儒也是从小长大》(1968 年);1973年,他到了秘鲁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传说中纪实手法,描写了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僧侣阿吉尔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他心理愚钝和反常。这部半记录、半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8毫米胶片拍摄的主人公梦境很有特色,成为赫尔措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1978年,他还曾重拍了茂瑙的《夜间幽灵诺斯费拉杜》。1982年,赫尔措格导演了《陆上行舟》,主人公梦想在亚马逊河上游的森林里建起一座歌剧院,让伟大的卡鲁素来唱歌,他开始了旅行并在士著人帮助下把行舟搬过山岭。影片在瑰丽壮观的大自然景色中和古朴纯真的民风中激荡着艺术家更加执迷、颠狂的心理状态。赫尔措格说到:“我的影片是由于某种强烈的迷恋产生的……”,这部影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孤独和疯狂、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措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在赫尔措格的影片中,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在这一点上他与法国“左岸派”电影有近似之处。他的影片极富浪漫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乐。他的电影剧作略欠一筹,一如《陆上行舟》河流中走船,放而不收,削弱了戏剧张力,令观众感到沉闷、拖杏,有时晦涩、难懂。

福尔曼.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处女作《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1967年《剧烈的争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6年的合同,开始转向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起源于民间传说,叙述了民工拦路抢劫一辆钱车的故事,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会,“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1972年后,他从历史转向当代,拍摄对德国社会现状进行精辟分析的系列影片,并从1960年“作者电影”较窄的观念转到较大的观众层面。1975年《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描写一个收容无政府主义者的年轻妇女最终成了舆论界的牺牲品。1976年他拍摄了根据尤斯奈尔原著改编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国》中,他“技艺更加精湛”。1978年《锡鼓》影片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这部史诗般的巨幅画卷于1979年同《现代启示录》并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阂大奖,1980年又赢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他的80年代仍然是丰厚的;《伪造》(1981年)、《斯万的爱情》(1983年)、《一个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长导演艺术片,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锡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国“左岸派”电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对电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对观众的顾及、与电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这些导演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其他人明显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国拍片,而这些“超级制作削弱了他的艺术才华”。

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新德国电影多产的天才法斯宾德是多面手,他曾做过记者、戏剧编剧、戏剧导演。70年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从舞台转向电影,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栖棚如生的人物形象。1969年一1976年,他总共导演了29部长故事片和一部5集电影系列片。
1969年,在柏林电影节轰动的《爱比死更冷酷》“表现了毫无用处的可怜人”,影片中的移动摄影不同反响,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70年《谨防神圣的妓女》把戏剧排演的喜怒哀乐搬上银幕。
1971年,法斯宾德在《四季商人》里讲述了一个无法满足母亲要求的菜商在饮酒后死亡的故事。影片仅用了l1个拍摄工作日,充满风格化与舞台艺术痕迹,法斯宾德的创作风格达到高峰,在他的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主题。1972年,‘法斯宾德仅用了10天拍摄完成了《佩特拉·冯·康德的辛酸泪》。 1973年,他导演《恶梦吞噬灵魂》片中60岁的老妇嫁给了一个年轻的摩洛哥外籍工人,当她能够战胜社会的种族偏见时,却无法克服他们面对的种族差异。 1975年的影片《自由的强权》又一次显示了法斯宾德偏爱的主题,一个同性恋青年被人利用后又被抛弃,惨死街头。1977年导演的《中国轮盘赌》、 1978年推出反法西斯题材的《玛丽亚·布朗恩的婚姻》、1978年与施隆多夫联合导演的《秋天的德国》、1980年,另一部反法西斯主题的影片《莉莉· 马莲》问世。1981年4月法斯宾德在“世界报”采访他时说:“如生命允许,我希望拍摄12部反映德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影片;第一个描写第三帝国的主题是《莉莉,马莲》。但不是最后一个……,我在寻找自己在祖国历史中的位置,我为什么是个德国人?”法斯宾德的声明体现了新德国电影艺术家的觉醒和责任。 1982年,他在导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欲望》和高度风格化的影片《水手克莱尔》后离世,年仅36岁。
法斯宾德绝大部分影片的电影语言无大新意,采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一种传统情节剧。其中最大特点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直言批判,他敢于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识摆上银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种种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宾德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倾向与法国新浪潮时期的 “电影手派册”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种“乌托邦思想”和“悲观绝望’’也同手册派一样消极。他的影片有时出现‘‘简单化”的倾向,他的社会分析有时也难免“主观”、浮浅”。然而,在新德国电影艺术家中,他的真诚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威姆,文德斯

这位曾攻读医气和哲学的大学生在投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时失败,他在巴黎电影资料馆通过观摩大量影片自学成才。
1971年文德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城市里的夏天》,这是“一个犯罪故事的历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惧怕往昔而逃跑。他还拍摄了非情节化、不求表意的《守门员罚球时的焦虑》;这一风格同样反映在1974年的作品、爱丽丝漫游城市》中。1976年执导《时间的进程》,1977年美国演员德尼·霍普在他气氛神奇的影片《美国朋友》中担任主演。1980年,他把美国导演尼古拉·雷依的传记故事搬上银幕,影片记叙了在无尽的公路旅行中电影机械师与他的朋友卡米茨的友谊与烦恼,这是一部典型欧式风格的公路片。1984年,摘职戛纳电影节的金棕阎的另一部欧式风格的公路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他表现了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漠。1985年他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的偶像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东京之行》。1987年,《柏林上空》这部充满超现实主义气氛的作品问世。迁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惯常主题,他的电影语言修词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衰落:
同新浪潮电影—样,新一代的德国电影人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作者电影”和“艺术电影”,新德国电影在美学追求和制作方式上有很多与新浪潮相似之处,几百名导演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拍摄了近干部影片,形成持续不断的创作高潮和声势浩大、历时长久的电影运动。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导演科波拉对旺盛时期德国电影作过安如下的评价:“过去的10年属于新德国电影,西德是现在唯一有所作为的电影国家”。
然而,70年代中、后期,经济危机已经表明德国电影有衰落,电影市场出现了萧条,德国影片在国内的放映收入几乎无法抵偿制版成本。据统计:其收入仅占全部影片收入的10%,1977年占4%。新电影对资助团体的依赖,使电影艺术受制于这些团体和电视台编辑部,同时也受制于主管这些部门的政治态度。“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由于提供资金过少丧失了影响,已于1976年解散。
1977年,法斯宾德还曾发表了将来只在国外拍片的声明轰动一时,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一些评论家认为“虽然电影导演们对运转不灵的团体和对缺乏评论界的支持表示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在别的欧洲国家或欧洲以外的国家拍摄电影的条件就比联邦德国优越却是使人怀疑的”。法斯宾德于80年代初业已故世,其他三大导演已到国外拍片。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在国外创作上的滑坡现象,证明了评论家的担忧。90年代的德国电影市场完全被好莱坞占领,有着先锋运动表现主义、德国室内剧、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民族电影也已日渐消亡。

㈢ 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的是哪些导演

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森
施隆多夫
真正被誉为新德国电影代表作的两部影片是《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和《铁皮鼓》,尤其是后者,获得了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和联邦德国最高电影奖———金碗奖,1980年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维姆-文德森
“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AliceintheCities),1975年的《错误的举动》(TheWrongMove)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oftheRoad)。
法斯宾德
女性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赫尔措格
1972年执导著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
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谜》

㈣ 德国女导演上70年代的是谁呀

乌尔里克·奥廷格(Ulrike Ottinger),一位作品比韦纳·施罗特更少更难得一见的新德国电影导演,她是七十年代德国电影中风格最独特的女导演,是新德国电影中实验电影分支的重要人物之一。乌尔里克·奥廷格1942年生于康斯坦兹,1959年至61年在慕尼黑学习艺术,绘画和摄影,随后前往巴黎寻梦,整个六十年代她一直在巴黎做一名自由艺术家,但却经受着生活的艰难和理想的破灭,七十年代初回到德国,从没有经过专业电影学习的她拿起了摄影机,1973年她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短片《狂热的柏林》,接着又拍摄了《拉奥孔和孩子们》(1975),一部四十分钟长超现实风格的故事片,1978年的《X夫人:绝对的统治者》把她推向了德国实验电影的先锋地位,这是一部充满了各种离奇荒诞的想象和大量隐喻画面的女性前卫电影杰作,1984年的《多丽斯·格蕾在黄色杂志中的照片》更是集超现实剧情,实验性摄影角度和奇异的人物造型于一身的先锋电影经典。纵观她的所有作品,均为集导演,编剧,制片和摄影于一身,片中充满着各种怪诞夸张的超现实影像,完美结合音乐和画面,通过描写人类对一种疏离的生活状态的试图改变和反抗而使观者得以思考和共鸣,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她拍摄了几部关于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超长纪录片,显示她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探知,乌尔里克·奥廷格无疑是新德国电影中女性导演的杰出代表。

㈤ 有哪些德国电影值得推荐

1.《罗拉快跑》 LoLa rennt
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
主要获奖情况:欧洲电影奖1998最佳电影提名,威尼斯电影节1998金狮奖提名,英国学院奖2000最佳外语片提名等。
影片简介:据我观察,这部电影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入电影教学的课堂。生命的偶然性与荒诞性在劳拉一次次的奔跑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罗拉开始快跑!罗拉快跑……为自己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
2.《英俊少年》 Heintje, einmal wird die Sonne wieder scheinen
导演:汉斯·海因里希 Hans· Heinrich
影片简介: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拍摄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但直到80年代初才在我国上映,但立刻在中国引起了轰动,特别是主人公唱的那首“小小少年没有烦恼”。英俊少年海因切(Heintje)自幼丧母,与父亲卡尔相濡以沫,生活平静而幸福。海因切的外公实业家贝特霍德因反对卡尔与女儿的婚约而与其父子一刀两断。银行行长的儿子为敲诈贝特霍德,偷走银行的十二万元,栽赃到卡尔头上,而贝特霍德对此不闻不问,卡尔因此被捕入狱。海因切在律师的帮助下,寄养在外公家中。贝特霍德渐渐喜欢上了聪明的海因切,一曲《最后的玫瑰》使他在女儿和外甥间找到了重合的焦点,海因切给阴郁古怪的贝特霍德冰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阳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因切得知事情的真相,在艾伦和警察帮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海因切甜美的歌声在五光十色的游乐场上空回荡……
3.《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er
获奖情况:2003年第5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影片简介:母亲是坚定的东德共产党员,偶然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昏迷。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为了不打击卧病在床的母亲,儿子费尽心思制造了一个一切如旧的假象……影片在喜剧的氛围下,流淌着淡淡的伤感和浓浓的亲情。
4.《帝国的毁灭》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获奖情况: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简介:影片把镜头对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与新婚妻子埃娃·布劳恩自杀等历史事件。
5.《茜茜公主》三部曲:《茜茜公主》(Sissi )《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和《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运》(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导演:恩斯特·马利斯卡
影片简介:有谁会不羡慕茜茜公主和弗兰茨国王的浪漫爱情?
《茜茜公主》讲的是美丽活泼的巴伐利亚伊丽莎白公主茜茜,在奥地利度假时邂逅年轻英俊的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两人一见钟情,而此时国王已经与茜茜的姐姐海伦定下婚约,海伦是专制的皇太后苏菲指定的皇后人选,但国王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天真的茜茜,并最终违背母亲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为自己未来的皇后,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国家婚礼。
《年轻的皇后》讲述了茜茜开始了她的皇后生活,倔强的茜茜和专制的皇太后苏菲之间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儿出生后到达了顶点。苏菲援引皇家的传统不让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而弗兰茨却顺从了母亲的旨意,茜茜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亚,弗兰茨也追随而至,他们和好如初。回到奥地利以后发现苏菲也改变了主意,同意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之后,年轻的国王夫妇访问了匈牙利,他们在匈牙利人民的欢呼声中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国王与皇后。
《皇后的命运》讲述的是茜茜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出色的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妥善处理与婆婆的关系。但是,当她和安德森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抚不愿俯首称臣的贵族时,苏菲却在散布茜茜与伯爵关系不寻常的谣言。茜茜出游时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在母亲的帮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复,病愈后,她陪同弗兰茨访问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尽管那里的人民强烈的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茜茜还是赢得了那里人民的心。
6.《索菲-绍尔: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导演:马克·罗斯曼 Marc Rothemund
获奖情况: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
影片简介: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43年慕尼黑的“白玫瑰”组织成员正进行着秘密的反希特勒活动。女大学生索菲·绍尔同哥哥汉斯因散发传单而被捕处死。索菲在法庭上的义正词严的雄辩,甚至连出庭的纳粹军官也为之折服。
7.《极地重生》As Far As Feet Will Carry Me(英)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德)
导 演:夏迪·马田斯Hardy Martins
影片简介:本片改编自JOSEF MARTIN-BAUER畅销传记小说。德国军人基文斯在二次大战期间沦为战俘,被放逐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接收改造25年,经过5年的非人生活,他矢志逃离这个人间地狱,孤然一身展开了一万四千公里的“极地逃亡”。影片情节上虽略有瑕疵,但是主人公那超人的毅力还是感动了所有人,当他历尽磨难,走回德国的家门口,雪花静静飘落到他的发梢、衣领,虽然没有话语,可是我们一样能感受到他复杂、澎湃的心情。
8.《何处为家》(何处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
导演:卡罗林·林克Caroline Link
获奖情况: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影片简介:爱情、国家、个人命运,主人公会怎样处理呢?二次大战一个跨越两大洲的爱情故事,近年德国最大制作的电影。本片讲述了一段战时纳粹阴影下的生活、一个跨越两大洲的爱情故事。壮阔的场面、精致的技术、中规中矩的叙事,从一个通俗剧题材转变为指挥高度,堪称是近年德国最大制作的电影。女导演卡罗琳娜·林克聪明地避开了陷入对战争思考的麻烦,而在寻访世外桃源的过程中将漂亮的非洲大陆以及异域文化特色烘托出来。该片是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第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1938年,一个犹太家庭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到肯尼亚的一个偏远农场,刚开始,妻子洁蒂很不适应肯尼亚落后的生活,时时刻刻想返回故国;丈夫华特虽然对德国死心,但是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一切。只有他们的小女儿芮吉娜对当地的生活处处存着新鲜、好奇,尤其与他家的长工安乌无话不谈,相处十分融洽。由于对新生活认知的差距,夫妻间的间隙也逐渐扩在,在此其间洁蒂认识了另一个同胞苏宾,微妙的感情也就此滋生。二次大战结束,华特得到了祖国律师的职位,正当他欣喜欲狂地急着返回德国之时,却发现洁蒂和芮吉娜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她俩会舍弃这里的一切随他返回德国吗?洁蒂和苏宾的关系又将如何?
9.《伯尔尼的奇迹》Das Wunder Von Bern
导演:温克·沃特曼
影片简介:一部感人的运动题材电影,德国足球的胜利,震撼着战后德国每一位百姓的心。是希望通过德国足球的奇迹,来展示战后德国的经济同样开始创造着奇迹,以及德国人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心正在慢慢得以平复。它见证了德国战后重建的历史。正是这部影片,让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热泪满眶的同时又会心一笑。
10.《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德) the Tin Drum(英)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
获奖情况:1979年联邦德国金碗奖,1980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和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简介:历史题材影片, 根据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伦勃朗式的田野风景、以及典型的德国街道、人员吵闹的家庭背景下构建的个人反抗史。小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他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等等。他的反抗是内心式的,于是在他那侏儒的身材上扛着一架铁皮鼓,整日梆梆的敲着。他不仅具有可以左右自己成长的能力,还可以用他的叫声击碎玻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要取下他的铁皮鼓,他尖叫着,家中的钟表破碎了。这种能力开始成为他自我……
11.《西柏林恋曲》Herr Lehmann
导演:勒安德·豪斯曼 Leander Haussmann
获奖情况:德国最佳电影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
影片简介:1989年,动荡的风把柏林墙吹得摇摇欲坠,剧变的风也吹入了大墙西边的红灯区,也缭乱着不务正业的混混头目莱曼先生。莱曼先生本名弗兰克,正所谓三十而立,到这种时候,他是否还要继续过着充斥着:吸毒、酗酒、同性恋、另类文艺的生活呢?真是多事之秋,百姓亦然:老父老母来访了,他只能借用死党卡尔的餐厅装扮经理,以让父母对自己的“事业有成”感到欣慰。桃花运开,爱情运来,在他的如花季节又与厨娘卡特琳撞出了爱情的火花。甚至…甚至…就连狗也要招惹他,“粘乎”他。后来奉母之命,回乡接济亲友,真是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回到柏林,本以为有所解脱,没想到回到柏林一切都开始改变:柏林围墙下聚满示威者,死党卡尔快要开展览需要他急切帮忙,最惨是卡特琳在同一时间竟然爱上另一个!
12.《走出寂静》Jenseits der Stille
导演: 卡洛玲·林克 Caroline Link
获奖情况: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和德国电影金带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配乐等。
影片简介:拉拉住在德国南部小城,自小由聋哑双亲抚养长大。由于拉拉是家中唯一能听能说的人,八岁时已经是父母与外界的桥梁,处理银行事务、接听电话,甚至翻译教师评语和电视剧给父母听,处理家中所有的对外联系工作。一次圣诞节家庭聚会中,拉拉遇见了姑姑克拉丽莎。克拉丽莎美丽热情,擅长爵士黑管,拉拉非常喜爱这位独特的姑姑,因而开始学习黑管。父亲马丁眼见妹妹与自己的女儿情谊渐深,心中却充满疑虑。因马丁自小与克拉丽莎不合,她总让马丁觉得自卑。但拉拉喜爱她音乐,感受到当中的热情,坚持不放弃音乐。十年后,拉拉已长成婷婷少女,优异的表现让教师建议拉拉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克拉丽莎希望拉拉搬到柏林同住,也为拉拉在当地音乐学校注册。拉拉瞒着父母,但在家族聚会中却引发一场风暴。马丁怅然若失,因为拉拉的这个决定等于放弃马丁而选择了克拉丽莎。拉拉搬到柏林和姑姑与姑父葛瑞格同住,同时准备音乐学校的入学考试。拉拉遇见汤姆后,了解自己不必生活在阴影中,过去只是一段不寻常的童年。拉拉因母丧回家后,体认到自己对父亲的责任,却也因而倍感沮丧。一场激烈争吵后,拉拉决定永远离开这个家,回到柏林。在拉拉入学考试当天,父亲出其不意地出现,看着女儿第一次登台。“‘听’和‘了解’是不同的”他用手语告诉拉拉。拉拉和父亲终于寻得彼此世界的交集。
13.《窃听风暴》Die Leben der Anderen
导演:弗洛兰·汉克尔·唐纳斯马克 Florian Henckel-Donners
获奖情况: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影片,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制作、男主角、男配角、剧本、摄影七项大奖。
影片简介:令人震撼的影片,又译《他人的生活》、《别样人生》等,举重若轻地将民主德国情报局令人发指而不为人知的大规模窃听行径对无辜人士的迫害公布于众。但作品让深不可测的黑暗迎来一缕人性的曙光,颠覆了盖世太保克格勃横行的“冷血特务滥杀无辜”俗套,不经意间爱上窃听对象的男主人公,在明白自己截获的所谓情报不过是一段真挚爱情时,开始反思该行为是否正义,并最终参与到这对无辜鸳鸯的生活中,为保护他们而不吝冒险。
14.《伪钞制造者》die Fälscher
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Stefan Ruzowitzky
获奖情况:
2007 圣彼得堡国际电影节:观众大奖
2007 德国电影奖: 7项提名; Devid Striesow 最佳男配角
2007 瓦拉杜利德国际电影周年日:Kahl Markovics 最佳男主角
2007 比利时根特国际电影节:大奖赛陪审团最佳电影
2008 第80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影片简介:《伪币制造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6年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犯人大量伪造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英国的经济。萨利(卡尔·马克维斯饰)就是参与这起行动的人。纳粹期间,他先是柏林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金钱、女人和酒宴。警察督察长Friedrich Herzog(大卫·史崔梭德饰)将他逮捕之后,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被送到了毛特豪森集中营,萨利在那里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于是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他来到这个地方的同时,他又再次与Herzog面对面,此人来这儿是为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的。在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Operation Bernhard)计划下,精心挑选出他的独特才能,萨利和一组专家被迫制造外国流通纸币。在这组人员之中,包括了囚犯阿道夫·博格(奥古斯特·迪赫饰),作为补偿安排他们住在高级的兵营里。但是当萨利试图削弱德军同盟的反对国家的经济时,阿道夫则拒绝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纳粹利益效劳,而且为了化解战争还想在阻止伯恩哈德行动中做出一些努力。面对道德意义上的进退两难,萨利必须决定是否要开始这项拖延战争的行动,或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和同在狱中的其他人并肩作战,这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㈥ 德国拍了哪些有影响的二战影片

《桥》,1959年,是德国战后第一部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的故事片。战争即将结束,生活在德国某小城市的七个小伙子终于长大了。他们的教师不希望这些小伙子上前线,通过与一位关系不错的军官帮助,在家乡的一座桥边站岗。负责照顾这些小伙子的是一位军士,可在一次侦察中被误认为逃兵而丧命,飞机低空扫射时一位小伙子又不幸中弹而亡,幼稚的年轻人发生了误会,经过一场流血决斗两个人幸存,可由于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自相残杀,他们的内心世界已彻底崩溃。荣获5项德国电影大奖、及荣获金球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从海底出击》是1981年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击沉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后返回基地。2010年《帝国》杂志(Empire)将该片评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的第25名。
《帝国的毁灭》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的一部纪实性电影,2004年9月在德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半个多世纪以来,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然而,这部影片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㈦ 想要了解欧洲电影应该从哪些导演下手

欧洲电影的导演的话,我建议从贝拉塔尔开始。贝拉达尔是一个非常热爱长征时候的导演,而且鄙视彩色电影,所以他电影全是黑白的,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因为拍电影被匈牙利共产党列入黑名单还坐过牢,但是撒旦探戈这部电影诞生于94年,是当年艺术的最高的电影,远远超过肖申克救赎等

㈧ 德国纳粹时期有个著名的女导演叫什么

Leni Riefenstahl莱尼·里芬斯塔尔

我有段时间还研究过她来的。。。

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就是为纳粹拍摄过纪录片的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2-2003)。1902年8月22日,里芬斯塔尔出生在德国柏林一个富商之家,少年时曾在柏林一家艺术学校修习油画和芭蕾,因为有习舞的经历,她后来习惯于称自己是运动员。这位自幼喜欢神话的少女迷上了当时流行的“高山电影”,这是一类以英雄为主角的带有原始神话色彩的德国电影,她不仅因为在这类电影中的出色表演而红极一时,而且还成功执导过一部高山电影《蓝光》(1932年),这部电影使得希特勒成为她的崇拜者。 1935年,刚刚篡夺大权的希特勒召见了里芬斯塔尔,委托她拍摄两天后举行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年度大会。里芬斯塔尔来不及多准备就投入了这场拍摄,由于有来自戈培尔的多方阻拦,拍摄过程很不顺心,最后完成了一部叫做《信仰的胜利》的短片,只映了一场就无声无息了。第二年,希特勒又邀请里芬斯塔尔来拍摄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里芬斯塔尔起初不太情愿,她推荐《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导演瓦尔特·鲁特曼来执导这部影片,但希特勒一再坚持他的请求,对这位女导演说,“把你的生命给我6天吧,今后你再不会违心替我做事了。”里芬斯塔尔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她提出的条件是以后不再为党拍摄任何电影,事实上,除了1935年拍摄的一部短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军队》外,里芬斯塔尔的确没有再为纳粹党拍片。里芬斯塔尔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艺术家,她在拍摄《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片子时,甚至一再坚持聘用一个有犹太血统的摄影师,尽管后者曾一再提醒她这样做不太妥当。
里芬斯塔尔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导演,在接受希特勒的片约后,她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120人的摄制队伍,其中包括16位主摄影师,他们的助手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里芬斯塔尔手里掌握着30台摄像机,4条声轨,以及22辆配有警察的汽车。会议召开前夕,里芬斯塔尔排除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这120个人安排好食宿,然后立即率领技术人员在纽伦堡市安排拍摄点,位于Luipoldhain的120英尺高的旗杆被安上了电梯,以便摄影师在数秒之内升至旗杆顶端进行俯拍;一个两层楼高的坡道在希特勒广场修建起来,以便摄影车能够平行拍摄行进中的队列;一辆消防卡车进入待命状态,它的活动天梯有90英尺那么高,可以随时把摄影师送上天空,扫拍纽伦堡市的屋脊、纪念碑、游行队伍以及高举的标语和旗帜;党代会的主会场甚至也是按照拍摄的需要而搭建和布置起来的。当这一切准备停当以后,里芬斯塔尔率领她庞大的队伍投入了为期一周的紧张拍摄工作,从1934年9月4日到9 月10日,里芬斯塔尔就像指挥一场战争一样指挥着摄影师以及各种相关人员,为德意志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个紧要历史关头留下了充足的影像证据。经过数月的剪辑,这部名为《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于1935年的3月首映,当即被德国人欢呼为是一部杰作,此后,它还获得了威尼斯金奖(1935年)和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7年)。
很多年以后,当美国人决定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被邀请前来为战争摇旗呐喊的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就是看了这部片子后,才找到了拍摄《为何而战》这部系列片的思路。据说,当他看完这部令人不寒而栗的“敌片”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假如能够让美国士兵看到这部片子,他们就一定会知道他们为何而战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里芬斯塔尔这个天才的电影眼睛是如何善于捕捉历史事件中本质性的要素,哪怕是邪恶的要素。里芬斯塔尔并没有为摄影镜头制造现场,她只是本着一个纪录人的天职,把现场一切活跃的因素都反映到电影银幕上。这部纪录片没有采用画外解说,而是让画面自身和从现场采集来的讲话、声音来说明问题。当然,这部片子把希特勒神化为一个齐格弗里德式的民族英雄,这肯定是有编排上的主观成份在起作用的,但是,这样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在当时却是一股真实的历史力量,它不仅代表了纳粹党人的意识形态,也代表了德国大部分民众的心态。《意志的胜利》所采用的小标题,不折不扣是这一时期德国民众“历史意识”的体现:
1934年9月5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20年
德意志人苦难生涯开始后的第16年
德意志取得新生后的第19个月
阿道夫·希特勒再次飞临纽伦堡
去检阅他忠实的追随者们
如果说纪录纽伦堡大会还有点勉强的话,那么拍摄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就完全是出于自愿了。这部片子应该说和纳粹政府没有太多关系,希特勒本人虽然对里芬斯塔尔保持着一贯的支持态度,但里芬斯塔尔却不想有官方因素介入进来,她绕开元首直接和国际奥委会联系,并最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授权和支持,1939年,国际奥委会还特地授予里芬斯塔尔一枚“奥林匹克金章”,以表彰她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实际上,戈培尔领导的宣传部当时也在拍摄一部奥运会电影,他们对里芬斯塔尔的摄制组采取了一种排斥和不友好的态度,甚至对里芬斯塔尔的成片也横加干涉,如命令她删除有关黑人运动员夺冠的镜头等,但里芬斯塔尔巧妙地绕过了宣传部的审查,在1938年的首映式上拿出了《奥林匹亚》未经审查的完整版本。里芬斯塔尔是这部片子的总导演和集资人,她成立了一个由自己担任股东的“奥林匹亚有限公司”,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前的几个月里,这个公司和托比斯(Tobis)电影公司签订了一份75万帝国马克的合同。加上向海外推广时的翻译和制作费,12部有关运动的科教和纪录电影,以及大量的运动电影文献,《奥林匹亚》的全部项目经费是220万帝国马克(在1938年约等于523810美元),据德国《明镜》周刊1952年5月的一次访谈记载,《奥林匹亚》放映后的收入在700万到800万帝国马克之间,这还不包括战后它在德国之外放映时的收入。也就是说,《奥林匹亚》是一个在经济上自负盈亏的项目,而不是 “拿了纳粹党数不清的钱”。
《奥林匹亚》由两部具有正片长度的纪录片构成,它的主题是非政治的。1958年,里芬斯塔尔在《奥林匹亚拍摄手记》中回忆说,当时她为这部片子确立的主题是:运动竞赛,运动的美,奥林匹克精神。里芬斯塔尔说,她的影片要表现紧张激烈的竞赛过程,要表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敏捷的身姿以及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还要体现出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国家之间、全世界的青年之间和平竞赛的精神,并追溯这一精神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对全世界所具有的影响 。
这又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拍摄,里芬斯塔尔这次募集了80名摄影师及摄影助理,在驻地还安排了30 名补给人员,另有两支小分队,一支小分队开赴希腊,从那里尾随火炬运动员穿越七个国家,另一支驻扎在德国基尔的划艇赛场。早在赛前几个月,里芬斯塔尔就率领了一支由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前往赛场进行勘查,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实验各种可能的拍摄角度,提前确定胶片和光圈的系数,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是一次难度非常大的拍摄,因为它要追踪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高速运动,而且还要应付包括天气和光线在内的各种不测。里芬斯塔尔为这部片子定下的基调是:“这部电影必须是一部纪录片。任何东西都不能遗漏”,可是奥运会组委会的底线是绝不能干扰比赛。里芬斯塔尔的拍摄重点是田赛和径赛,这需要有摄影师进入赛场的核心部分,而这在历届奥运会上一向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里芬斯塔尔感到困难重重,但她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和组委会讨价还价,最终争取到了她所需要的最低拍摄条件 :
1、跳高架边可以挖两条摄影壕沟,百米赛起跑线后5米处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终点上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跳远跑道边可以挖一条电影壕沟;
2、径赛时可在赛场中央搭建三个摄影塔,百米赛起跑线后可搭建一个摄影塔,链球比赛的护网后可以搭建一条摄影轨道,这些设施用后必须立即拆除;
3、最多六个摄影师可以进入赛场中央,不许使用在轨道上自动运行的摄影机(这条禁令后来被打破了)。
除此之外,里芬斯塔尔还在体育馆上空安排了飞机和气球,在船上和马背上安装了固定摄影机,在跑道边安装了摄影机跑轨。1936年7月20日,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从这一天起,摄制组在里芬斯塔尔的指挥下,投入了一场紧张的战斗,几乎没有一分钟的松懈。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摄制组共拍摄了120万英尺的素材,余下的18个月,里芬斯塔尔把自己关在剪辑室里,在没有助理导演和艺术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剪完了120万英尺的胶片,这不仅严重损坏了她的健康,而且还遭来了人们的嘲笑,很少有人相信这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奥林匹亚》毕竟成功了,它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在这之后,里芬斯塔尔本想拍摄一部叫做“Penthesilea”的故事片,由她出演希腊神话中好战的亚马逊女王,但突然爆发的战争把她的拍摄计划打断了,一直到临死她也没有把这部片子拍出来。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终审判决:“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重新获得自由后,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无形的猜忌和谴责还是经常落到她的身上。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在那里,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还开始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从1962年开始,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从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这位 62岁的老人开始拍摄一部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与此同时,里芬斯塔尔出版和展出了一些关于东非和努巴原始部族的照片集,如《努巴人》,《考的努巴人》等,这些光彩夺目的照片使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里芬斯塔尔说,她只拍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个人不喜欢有病的人,而是因为拍好看的人能给观者带来愉悦。
71岁那年,里芬斯塔尔参加了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从此以后,里芬斯塔尔反复前往最优美的潜水区,去拍摄她的水下纪录片,直到94岁的时候,里芬斯塔尔还戴着潜水镜,到可可岛附近的水域去拍摄鲨鱼。97岁那年,里芬斯塔尔竟决定再次前往苏丹,去看望和帮助被战争隔绝的努巴人。里芬斯塔尔已经23年没能见到她的努巴朋友们了,为了这次旅行,她与苏丹政府进行了反复磋商,甚至和叛军首领取得了联系。2000年2月,里芬斯塔尔率领一个小型摄影队飞抵苏丹首都喀土木,在那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谈判,当局终于同意他们前往努巴山区。成千上万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在那里,她发现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成了内战的牺牲品,正当里芬斯塔尔准备继续对那些还活着的努巴朋友进行纪录时,新的战争爆发了,她只好立即和摄影队乘直升飞机离开努巴山区。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直升机坠毁了,所幸没有人员死亡。一架救援飞机把里芬斯塔尔运往一家德国医院,在那里,人们发现这位九旬老人肋骨多处断裂并伤及肺部。尽管发生了这场可怕的事件,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还是没有放弃她再次前往苏丹的计划。
2003年9月9日,这位充满了坎坷与传奇的世纪老人,在慕尼黑附近的家中安然辞别了人世。里芬斯塔尔对纪实镜头的迷恋以及她富于激情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维尔托夫意义上的电影眼睛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只能说她是一个不纯粹的电影眼睛人。与维尔托夫的平民电影相比,她的电影带有更多的贵族气息,她醉心于生活的“美”,却并不关心生活的全部,她擅长拍摄纪录片,但工作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片导演,她拒绝承认《意志的胜利》是一部宣传电影,但恰好因为它是“艺术”的,所以才有煽动性,她从不关心政治,所以才会被政治利用。里芬斯塔尔与维尔托夫这两个伟大的电影眼睛人,各自代表了本雅明所指出的两条对立的艺术路线:政治的审美化(法西斯主义)与艺术的政治化(共产主义) 。在这里,“艺术政治化”中的政治,不应理解为钦定的政治,而应理解为关涉到我们每一个人权利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真理报”曾用电影的形式为这种政治确立了一种典范:一种“自下而上”的、不是从上级命令出发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有权通过电影眼睛来记录和观察自己的生活。这一号召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㈨ 德国新电影学派四大导演

电影的历史是以再现美学开始的。卢米埃尔是再现美学的创立者,而真正确立这种电影美学的是苏联的维尔托夫。与此同时,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也发展了这种电影美学,荷兰的伊文斯把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影史中把维尔托夫、弗拉哈迪、格里尔逊和伊文斯并列称为纪录电影四大学派。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再现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以后,为电影艺术摆脱戏剧化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成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之一。
1、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2.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

3.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4. 伊文思的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片

㈩ 给我介绍一些德国所拍摄的优秀电影吧

《再见列宁》吐血推荐~!!!!!!!!!

片名:Good bye, Lenin!
译名:再见列宁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er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Daniel Bruehl
凯萨琳·萨斯Kathrin Sass
片长:118分钟
类型:喜剧
上映日期:2003年2月9日(柏林电影节)
官方网站:www.good-bye-lenin.de
2003年第5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
简介:
在丈夫逃往西德后,充满热情的东德共产党员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她的党和一对儿女,并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抚养教育他们。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脏病发作,昏迷过去。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里,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

克里斯蒂娜苏醒后,医生叮嘱她的儿子阿历克斯,任何刺激都将是致命的。为了不打击卧病在床的母亲,阿历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隐瞒起德共下台,德国统一的消息,假装柏林墙还依旧矗立。于是就在他们那间小小公寓里,阿历克斯尽力演出着一场民主德国繁荣昌盛的闹剧,从食品到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尽管外面早已换了一番天地,但这方小世界里历史似乎停滞了,或者说儿子藉着对母亲的爱而改写、创造着历史……

阅读全文

与德国电影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猫钓鱼动画电影完整版 浏览:466
女生说电影票贵是拒绝吗 浏览:306
以幼儿为主角的电影 浏览:437
料理鼠王电影英文简介 浏览:975
清涧县哪有电影院 浏览:684
哈利4k重映只能电影院看吗 浏览:667
兄弟各养了一头狼是什么电影 浏览:718
济南老解放电影院那年折的 浏览:192
开战电影法国 浏览:555
于谦点名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853
英语电影英文介绍 浏览:838
爱情电影网海田 浏览:361
小强电影叫什么 浏览:769
英文版电影红一纵队 浏览:308
大傻和潇洒哥演的电影 浏览:304
2021年电影票都涨价了吗 浏览:101
周星驰父亲电影粤语版 浏览:13
电影某一天的结局 浏览:395
韩国电影重返18岁演员 浏览:95
水仙花台湾电影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