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问一部外国的斗舞电影的片名!
街舞新曲 ◎译 名 昏迷20年/街舞新曲
◎片 名 Kickin It Old Skool
◎年 代 2007-04-2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英文/西班牙文
◎IMDB评分 4.3/10 (84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772178
◎片 长 01:48:43
◎导 演 Harvey Glazer
◎主 演 杰米·肯尼迪 Jamie Kennedy .... Justin Schumacher
Maria Menounos .... Jennifer Stone
Miguel A. Nú?ez Jr. .... Darnell Jackson
麦克尔·罗森巴尔 Michael Rosenbaum .... Kip Unger
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 Christopher McDonald .... Marty Schumacher
Debra Jo Rupp .... Sylvia Schumacher
Bobby Lee .... Aki Terasaki
Aris Alvarado .... Hector Jimenez
阿兰·卢克 Alan Ruck .... Dr. Fry
Jesse Brown .... Cole
司图亚特·斯通 Stuart Stone .... DJ Tanner
薇薇卡·福克斯 Vivica A. Fox .... Roxanne Jackson
大卫·哈塞尔霍夫 David Hasselhoff .... Himself
Emmanuel Lewis .... Himself
Alexander Calvert .... Justin Schumacher (Age 12)
Alexia Fast .... Jennifer Stone (Age 12)
Taylor Beaumont .... Young Kip
J.R. Messado .... Young Darnell
Anthony Grant .... Young Hector
Hanson Ng .... Young Aki
◎简 介
1985年,12岁的贾斯汀·舒马赫决心用魅力必杀的街舞赢得梦中女孩詹妮弗的芳心,他和街舞团队Funky Fresh Boyz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才艺展示会。在舞台上他表演一个高难度的后翻动作时,不慎摔下台撞伤头部,陷入昏迷之中,从此与詹妮弗、家人、舞蹈组合和他所熟悉的世界相隔绝。
20年后,一首80年代的金曲叫醒了他的耳朵,也唤醒了贾斯汀的意识,这时的他年龄已经30多岁,思维却停留在了少年时代,他眼中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双亲为了给贾斯汀筹钱治病债台高筑,组合的伙伴长大成人,跛了一条腿,而他的梦中情人詹妮弗已与他的高中死对头Kip Unger订婚。贾斯汀必须重整旗鼓,把以前的伙伴召集起来再次组成Funky Fresh Boyz,在Kip Unger主持的奖金为10万美元街舞大赛脱颖而出,才能让他的生活回归原先的轨道……
幕后制作:
【昔日重现】
回归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差不多10年的光景,大街上到处都是膨胀着的发型,人们因为衣服里面夸张的垫肩而显得特别壮硕……确实,对于演员兼笑星兼制片人兼说唱歌手的杰米·肯尼迪(Jamie Kennedy)来说,他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整体印象就是“大”。轮廓分明的动作英雄、音响震天的汽车--那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愚笨无知的文化结晶,它还代表着肯尼迪记忆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
《街舞新曲》的主演兼制片人杰米·肯尼迪表示:“我对那个时代最突出的记忆,非音乐莫属了。”他至今都记得自己上学那会儿,每一所学校的体育馆都响彻着强有力的霹雳舞音乐,让你的心也随之有节奏地跳动着:“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各种流行文化互融的完美时期。在我的记忆中,塞满了非常酷的音乐旋律与动感十足的霹雳舞步,我经常说我愿意用我剩余的生命,换取一次在那个时代重生的机会……所以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可谓意义非凡,是我在对80年代的一切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肯尼迪的爱好非常广泛,在电影、电视、诙谐喜剧以及音乐的领域中,都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死忠粉丝。迄今为止,肯尼迪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在三部《惊声尖叫》中塑造的那个古怪讨厌的兰迪·米克斯,而这部影片将会为我们展示出肯尼迪一直隐藏起来的另一面。
制片人约翰·赫尔曼森(John Hermansen)回忆他第一次阅读剧本时的情景:“我曾经试着说不,但这个剧本实在是太有趣了,再加上杰米·肯尼迪一直在吹耳边风,他还找来很多在80年代当红、非常有代表意义的明星来影片中客串露脸……所以影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着它值得观看的趣味性。”确实,肯尼迪对《街舞新曲》的激情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包含了太多有时代意义的符号。而剧本中有关霹雳舞的元素,则让得过奖的MV导演哈维·格雷泽(Harvey Glazer)眼前为之一亮,决定冒险尝试执导一部电影长片,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作为北美地区最著名的音乐录影带导演,格雷泽在2005年的一场音乐颁奖典礼上认识了肯尼迪,格雷泽说:“我俩一见如故,迅速开始合计拍一部MV。然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剧本就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完美的合作机会。我和肯尼迪都成长于80年代,只需要在影片中复制我们的成长过程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拥有足够多的记忆,可以展示在摄像机前。除了那些充满怀旧气息的时代氛围,我相信观众肯定会喜欢影片中的舞蹈场景的。”肯尼迪对这种说法表示同意:“格雷泽非常具有合作意识,而且极具创造力,我认为MV的导演有时会被冠上‘形式大于内容’的臭名声,但格雷泽完全不是这样,他给影片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的修改建议,每天所想的,就是如何丰富每一个场景。”
幽默是它的主色调,一些小闹剧则混杂在其中,再加上一点街头文化的粗俗,甜美的爱情中隐隐出现了几许心酸--这一切就组成了《街舞新曲》,用舞蹈和音乐点缀期间,在一些非常有天赋的年轻演员以及永远的电视界偶像的共同演绎下,影片是对过去时光的一次尖锐再现。
【新演员与老偶像】
对于导演哈维·格雷泽来说,能够与年轻的演员及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的熟悉面孔一起工作,给他提供了一个获得喜剧灵感的独特机会。格雷泽表示:“让每一个演员从摄像机面前走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些耳熟能详的面孔肯定会勾起观众对以前时光的怀念。我的意思是说,将装着大分贝音响的汽车编进剧本的笑话中--想想就会让人感到歇斯底里地兴奋。以大卫·哈塞尔霍夫(David Hasselhoff)为例,他更像是80年代偶像的一个缩影,能够把他这种电视界伟大的流行演员找来,带给影片的是一种额外的冲击力。”
杰米·肯尼迪也对那些不计报酬为影片客串的演员们表达了感激之情,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只出现了那么一次:“埃里克·艾斯特拉达(Eric Estrada)、约翰·雷森博格(John Ratzenberger)、艾曼纽·刘易斯(Emmanuelle Lewis),以及世界摔角联盟的‘坏小子’大管罗迪(Rowdy Roddy Piper)……这些名字对于影片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为他们都曾是80年代最响亮的象征,回忆他们的一点一滴--没有比这更值得纪念的事情了。”
杰米·肯尼迪和哈维·格雷泽不约而同地表示,能够和这样一个星光熠熠的演员团队进行合作,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从影片开头部分的上世纪80年代的学生仔,到后来贾斯汀从昏迷中醒来所面对的成人世界,正是所有演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将这个故事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格雷泽说:“我们非常幸运,找到了一群非常有天分的孩子,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影片的前半个部分。亚历山大·卡尔弗特(Alexander Calvert)饰演12岁的贾斯汀,他是惟一一个既能演又能跳的年轻演员,这正是他个人魅力的所在。”肯尼迪对于能找到像卡尔弗特这样的天才童星,也感到非常幸运:“听着,当卡尔弗特长大之后,你一定要看好你的女儿,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勾走了魂……让这么一个酷男孩来扮演年轻的自己,我感到非常荣幸。”
饰演长大后的詹妮弗·斯通的玛丽娅·曼努诺斯(Maria Menounos)却表示,在她眼里,杰米·肯尼迪才是所有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事实上,正是因为有肯尼迪,曼努诺斯才会答应接演这部影片的:“一般在媒体的访问中,人们都习惯于没边儿地夸奖他们的搭档,喜欢用‘真正的天才’一类奉承的话形容对方……我觉得我要是对肯尼迪做一样的事,实在是很愚蠢,可是这就是事实,他不仅仅是天才那么简单。我一直都是他的崇拜者,对于他总是有本事让我们发笑,我一点都不感到惊奇,真正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竟然对制作一部电影的过程如此了解。”
Ⅱ 斗鼓演员表里娇喜扮演者
导演: 查尔斯·斯通三世
编剧: Tina Gordon Chism
主演: 尼克·卡农 / 佐伊·索尔达娜 / 奥兰多·琼斯/ 莱昂纳德·罗伯茨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2-12-13
片长: 118 分钟
又名: 锣鼓喧天(台) / 鼓浪青春
Ⅲ 中央电视六台电影斗鼓,斗鼓电影怎么能看到
这话说给寇森探员和尼克福瑞听吧,他们可是电影完事跑电视里。还有一大帮龙套也是。
Ⅳ 电影斗鼓喜妹扮演者
电影斗鼓,主演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的,网络是开放的,基本信息是不难找的,
网络一下,任何资料都会有了,
强大的搜索功能,没有你找不到的东西,用起来很方便,也能看到一些延伸的资料!不是单一的人名字!
Ⅳ 一部电影中一个黑人因为租房子认识白人教授,然后教白人教授打鼓,这个鼓跟桶一样问下这个鼓叫什么啊
哈,你看的是《不速之客》吧,那叫非洲鼓。
非洲鼓---Djembe 起源于西非部落,属於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最特别的是,这乐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调整音调的高低,另一手敲出节奏。
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于其音乐属性可以广泛被运用在特殊节庆场合,例如 Yagba Odienne即是音乐会、婚礼、节日庆典等之必备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热情的迎宾旋律。聆听富饶节奏变化之非洲音乐,你会体验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风格!
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烂的串珠装在鼓边上,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也有用鼓锤敲击的,过去曾经用象牙、人骨做过鼓锤。还有一种用小棍子磨擦喷有某种粉末的鼓皮而发声的磨擦鼓。在尼日利亚有一种夹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随着手臂对鼓身皮条的压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随时变化。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动中,何时奏乐,何时起舞,以至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进行都要听从大鼓的指挥。毛里塔尼亚的的女鼓手则是边舞边击鼓,她们时而用手指轻弹鼓皮,如行云流水,时而猛烈敲击,如江河奔腾。她们一面击鼓,一面用双手轮流拍打臂、腿,作出各种姿态,非常动人。又如在布隆迪,10名男舞蹈演员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半圆形,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圆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员们轮流上前击奏。他们时而凌空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密集的鼓点、热烈狂欢的场面,十分精彩。 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鼓的数字是有规定的,在原布干达王国,巨大的仪式性的鼓,国王有93个,各级酋长依此递减,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作牺牲。这种鼓是当作神物来尊崇的。
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
非洲人还常用鼓励来表达不便用语言表达的事物,如加纳的阿肯人,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赞美自己的妻子,鼓语还可用来宣布一个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举行一次评选鼓手的集会。在加纳举行的“赛鼓会”上,鼓手们分为两组擂鼓对阵。先用明快、热烈的鼓声颂扬酋长的美德、功绩,然后用徐缓、清新的鼓点叙述远古的神话、传说,接着又用急骤的鼓点宣布族内的新闻趣事。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表达出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时而使人悲愤填膺,时而引人开怀大笑,人们屏息凝神,就怕漏听一个鼓点。“赛鼓会”的高潮是“斗鼓”。先由一组鼓手提出问题,另一组必须用鼓点回答并提出反问,否则就算输。观众们则围在鼓手旁帮助出谋划策,参战助威,想方设法击败对方。
总之,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近年来,非洲鼓也已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领域。非洲津巴布韦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马拉里在1990年创作的“诺兹波妈妈”就是用非洲鼓与弦乐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诺斯四重奏组演出,效果很好。
Ⅵ 电影《斗鼓》演员表
乐鼓热线 Drumline (2002)
导演: 查尔斯·斯通三世
编剧: Tina Gordon Chism
主演: 尼克·卡农 / 佐伊·索尔达娜 / 奥兰多·琼斯/ 莱昂纳德·罗伯茨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2-12-13
片长: 118 分钟
又名: 锣鼓喧天(台) / 鼓浪青春
IMDb链接: tt0303933
Ⅶ 奋斗电影演员表
奋斗电影版主演:
李晨 / 董璇 / 郑恺 / 李媛 / 胡睿 / 王东方 /吴嘉龙 / 沈芳熙 / 张国柱 / 翁虹 / 钟夫翔 / 荣蓉 /张立昕 / 龙水林 / 柳雨 / 刘亚鹏 / 张浩然 / 姜冰洁
Ⅷ 上世纪中国电影界被戏称为(五大坏蛋)的五位电影演员的详细信息
就在前天,哦,过零点了,应该算大前天了,五大名蛋都走了……
方化生卒:1925年10月17日-1994年11月7日
陈述生卒:1920年6月30日-2006年10月17日
陈强生卒: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
葛存壮生卒:1929年1月13日-2016年3月4日
刘江(1925年-2020年5月1日)
按离世先后排序……
Ⅸ 斗鼓剧情介绍
电影《斗•鼓》改编自长篇小说《鼓魂》,由国家一级导演宋业明执导。该片以陕西安塞民间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辛亥革命之后发生在高石寨地区两大家族间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故事,呈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影片在拍摄中,大胆起用了当地的腰鼓手、民间艺人等非职业演员,展现原生态艺术之美。
导演:宋业明,山东荣城人 演员、导演、编剧。当过场记、做过副导演,先后跟着李俊、王苹、韦廉等著名导演拍摄影片。1988年,宋业明开始“独挑大梁”,在《忻口战役》、《喋血四平》、《编外检察官》、《彭德怀铁血湘鄂赣》、《张学良》等电视剧中担任导演。
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中担任执行导演,在《北纬三八线》中担任导演,其中有6部影视片在军内外获大奖。
Ⅹ 斗鼓电影剧情介绍
电影《斗•鼓》改编自长篇小说《鼓魂》,由国家一级导演宋业明执导。该片以陕西安塞民间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辛亥革命之后发生在高石寨地区两大家族间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故事,
该片呈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影片在拍摄中,大胆起用了当地的腰鼓手、民间艺人等非职业演员,展现原生态艺术之美。
导演:宋业明 山东荣城人 演员、导演、编剧。曾当过场记、做过副导演,先后跟着李俊、王苹、韦廉等著名导演拍摄影片。1988年,宋业明开始在《忻口战役》、《喋血四平》、《编外检察官》、《彭德怀铁血湘鄂赣》、《张学良》等电视剧中担任导演。
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中担任执行导演,在《北纬三八线》中担任导演,其中有6部影视片在军内外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