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马为体裁的电影有哪些啊
中国 黑骏马
外国 黑美人 Black Beauty 也叫黑骏马
马语者
法国还有一部叫白野鬃马的短片也非常非常好
你说的可能是黑美人
『贰』 巴德玛哪个民族
巴德玛,蒙古族,1965年12月27日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1991年领衔主演反映蒙古精神的电影《套马杆》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上获金狮奖,自此开始演艺事业 。
1996年主演的剧情电影《金秋鹿鸣》获得突尼斯国际儿童、青年电影节儿童故事片金奖 。
1998年主演的电影《西夏路迢迢》在美国圣巴巴拉国际电影节上获杰出制作奖。
2000年自愿加入原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合唱团。
2009年凭借主演的人物传记题材电影《斯琴杭茹》获得蒙古国电影家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
2015年5月2日主演的电影《诺日吉玛》在伊朗第33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9月19日在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叁』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影片是哪些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主要获奖名单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 美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 意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
第二十二届(1957)
圣马克金狮奖:《不可征服的人》(印度)
圣马克银狮奖:《白色之夜》(意)
最佳男演员:安东尼.弗朗西奥萨《浪子回头》(美)
最佳女演员:齐特拉.丽金别格丝《马尔华》(苏联)
第二十三届(1958)
圣马克金狮奖:《无法松的一生》(日本)
圣马克银狮奖:《恋人们》(法)
最佳导演:路易.马勒《恋人们》(法)
最佳男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马口》(英)
最佳女演员:索菲娅.罗兰《黑兰花》(意)
第二十四届(1959)
圣马克金狮奖:《罗维雷将军》(意)《大战》(意)
最佳男演员:詹姆斯.斯图尔特《桃色血案》(美)
最佳女演员:马德莱娜.罗班松《两次旅行》(法)
第二十五届(1960)
圣马克金狮奖:《横渡莱茵河》(法)
圣马克银狮奖:《罗科和他的兄弟》(意)
最佳男演员:约翰.米尔斯《荣誉感》(英)
最佳女演员:雪莉.麦克琳《桃色公寓》(美)
第二十六届(1961)
圣马克金狮奖:《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
圣马克银狮奖:《向所有人敞开和平之门》(苏联)
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镖客》(日本)
最佳女演员:苏珊.费隆《你不应该杀人》(法)
第二十七届(1962)
圣马克金狮奖:《伊凡的童年》(苏联)
圣马克银狮奖:《家族日记》(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放纵的生活》(法)
最佳男演员:毕特.兰卡斯特《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美)
最佳女演员:埃曼纽埃尔.莉娃《寂寞的心灵》(法)
第二十八届(1963)
圣马克金狮奖:《城市上空的魔掌》(意)
评委会特别奖:《邪火》(法)《进入生活的必备条件》(苏联)
最佳男演员:艾尔伯特.芬尼《汤姆.琼斯》(英)
最佳女演员:德尔菲娜.塞里格《莫里埃尔》(法)
第二十九届(1964)
圣马克金狮奖:《红色沙漠》(意)
评委会特别奖:《马太福音》(意)
最佳男演员:汤姆.考特尼《国王与国家》
最佳女演员:哈里特.安德森《爱吧》(瑞典)
第三十届(1965)
圣马克金狮奖:《北斗七星》(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沙漠里的西蒙》(墨西哥)《我20岁》(苏联)
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红胡子》(日本)
最佳女演员:安妮.热拉杜《曼哈顿的三个房间》(法)
第三十一届(1966)
圣马克金狮奖:《阿尔及尔的战争》(阿尔及利亚、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查帕瓜》(美)《难忘昔日》(西德)
最佳男演员:雅克.佩尔《半个男人》(意)
最佳女演员:娜塔丽亚.阿伦巴萨洛娃《第一个教师》(苏联)
第三十二届(1967)
圣马克金狮奖:《白日美人》(法)
评委会特别奖:《中国是近邻》(意)《中国姑娘》(法)
最佳男演员:留比萨.萨马尔契奇《早晨》(南斯拉夫)
最佳女演员:雪莉.奈特《荷兰人》(英)
第三十三届(1968)
圣马克金狮奖:《马戏团帐蓬顶上的艺人》(西德)
评委会特别奖:《苏格拉底》(法)《土耳其人的圣母》(意)
最佳男演员:约翰.马勒《脸》(美)
最佳女演员:劳拉.贝蒂《定理》(意)
第三十四届(1969)
评委会特别奖:《半人半兽的神》(意)《名誉与光荣》(捷克)
第三十六届(1979)
最佳男演员:尤.列奥诺夫《秋天的马拉松》(苏联)
最佳女演员:乙羽信子《绞杀》(日本)
第三十七届(1980)
圣马克金狮奖:《葛洛丽娅》(美)《大西洋城》(法国、加拿大)
最佳男演员:奥斯卡.拉特维尔《第一个工作》(西德)乔治.伯恩斯、阿特卡尼《走路的风度》(美)
最佳女演员:莉芙.厄尔曼《理查德的东西》(英)兹.格.劳伦斯《葛洛丽娅》(美)
第三十八届(1981)
圣马克金狮奖:《沉重的年代》(西德)
圣马克银狮奖:《你记得陶莉.比尔吗?》(南斯拉夫)
评委会特别奖:《金色的梦》(意)《他们不用黑领带》(巴西)
最佳男演员:罗伯特.杜瓦尔《真诚忏悔》(美)
最佳女演员:莉尔.特塞卢斯《政治迫害》(挪威)
第三十九届(1982)
圣马克金狮奖:《情况》(西德)
特别评委会奖:《命令》(西德)
最佳男演员:罗伯特.鲍威尔《命令》(西德)
最佳女演员:比阿特丽斯.罗曼德《美满姻缘》(法)
第四十届(1983)
圣马克金狮奖:《芳名卡门》(法)
圣马克银狮奖:《黑人小茅屋街》(法)
评委会特别奖:《农家/三十五年之后》(法)
最佳男演员:马修.莫迪恩《北极光》(美)
最佳女演员:达琳.莱吉蒂莫斯《黑人小茅屋街》(法)
第四十一届(1984)
圣马克金狮奖:《和平阳光的年代》(波兰、西德、美国)
圣马克银狮奖:《小奏鸣曲》(加拿大)
评委会特别奖:《月球的宠儿》(法)
最佳男演员:纳西鲁丁.萨赫《交叉点》(印度)
最佳女演员:帕斯卡尔.奥吉尔《月圆之夜》(法)
第四十二届(1985)
圣马克金狮奖:《天涯沦落女》(法)
圣马克银狮奖:《杜斯特》(比利时)
评委会特别奖:《灯船》(美)
最佳男演员:热拉尔.德帕迪厄《警察》(法)
第四十三届(1986)
圣马克金狮奖:《绿光》(法)
圣马克银狮奖:《国王和电影》(阿根廷)
评委会特别奖:《爱情故事》(意大利)《野鸽子》(苏联)
最佳男演员:卡尔洛.德莱.彼亚内《圣诞礼物》(意)
最佳女演员:瓦莱利亚.戈利洛《爱情故事》(意)
第四十四届(1987)
圣马克金狮奖:《再见,孩子们》(法)
圣马克银狮奖:《莫里斯》(英)
评委会特别奖:《集体的喝彩声》(瑞典、挪威、丹麦)
最佳男演员:詹姆斯.威尔比、休.格兰特《莫里斯》(英)
最佳女演员:姜受延《种女》(韩国)
第四十五届(1988)
圣马克金狮奖:《圣洁酒徒的传奇》(意)
圣马克银狮奖:《雾中风景》(希腊)
评委会特别奖:《佳罗普营地》(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最佳男演员:唐.阿梅奇、乔.曼特格纳《情况变化》(美)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女人韵事》(法)雪莉.麦克琳《苏萨茨卡夫人》(美)
第四十六届(1989)
圣马克金狮奖:《悲情城市》(中国台湾)
圣马克银狮奖:《黄色房子的回忆》(葡萄牙)《一位茶道大师之死》(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光明》(法)
最佳男演员:马尔塞罗.马斯特罗、马西莫.特罗伊西《几点钟》(意)
最佳女演员:佩吉.阿什克罗夫特、热拉尔丁.詹姆斯《她早走了》(英)
第四十七届(1990)
圣马克金狮奖:《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去世》(英)
圣马克银狮奖:《我同桌的天使》(新西兰)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好家伙》(美)
最佳男演员:奥列格.鲍里索尔夫《唯一的证人》(保加利亚)
最佳女演员:格洛丽亚.蒙奇梅尔《镜中人》(智利)
第四十八届(1991)
圣马克金狮奖:《蒙古精神》(苏联)
圣马克银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渔夫国王》(美)《我再也听不到吉它声》(法)
评委会特别奖:《神曲》(葡萄牙)
最佳男演员:瑞凡.费尼克斯《我私人的爱达荷》(美)
最佳女演员:蒂尔达.史温顿《爱德华二世》(英)
第四十九届(1992)
圣马克金狮奖:《秋菊打官私》(中国)
圣马克银狮奖:《冬之心》(法)《火腿火腿》(西班牙)《豪华旅馆》(罗马尼亚)
评委会特别奖:《一个拿波里数学家之死》(意)
最佳男演员:杰克.莱蒙《格仑加里.格仑.罗斯》(美)
最佳女演员:巩俐《秋菊打官私》(中国)
第五十届(1993)
圣马克金狮奖:《捷径》(美)《蓝色》(法)
圣马克银狮奖:《抵押人生》(塔吉克)
评委会特别奖:《坏小子巴比》(澳大利亚)
最佳男演员:法比西欧.班提佛克《坏小子巴比》(澳大利亚)
最佳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蓝色》(法)
第五十一届(1994)
圣马克金狮奖:《爱情万岁》(中国台湾)《暴雨将至》(马其顿)
圣马克银狮奖:《梦幻天堂》(新西兰)《小奥德萨》(美)
评委会特别奖:《天生杀人狂》(美)
最佳导演:贾尼.阿梅利奥《亚美利加》(意)
最佳男演员: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曼德罗《三兄妹》(葡萄牙)
第五十二届(1995)
圣马克金狮奖:《三轮车夫》(法国、越南)
圣马克银狮奖:《上帝的喜剧》(葡萄牙)《新天堂星探》(意)
最佳男演员:戈茨.格奥尔格《杀手》(德国)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桑德琳.博纳尔《仪式》(法)
第五十三届(1996)
圣马克金狮奖:《迈克尔.柯林斯》(爱尔兰)
评委会特别奖:《土匪》(乔治亚、法国)
最佳男演员:利姆.尼森《迈克尔.科林斯》(爱尔兰)
最佳女演员:维多利亚.蒂沃《波妮》(法)
第五十四届(1997)
圣马克金狮奖:《花火》(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欧索多》(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韦斯利.斯奈普斯《一夜情》(美)
最佳女演员:萝宾.汤妮《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美)
第五十五届(1998)
圣马克金狮奖:《这样的笑》(意)
评委会特别奖:《最后的天堂》(罗马尼亚)
最佳导演:埃米尔.库斯图尔察《黑猫,白猫》(南斯拉夫)
最佳男演员:西恩.潘《骚乱》(美)
最佳女演员:卡特琳娜.德纳芙《旺多姆广场》(法)
第五十六届(1999)
圣马克金狮奖:《一个都不能少》(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风儿带我回家》(伊朗)
最佳导演:张元《回家过年》(中国)
最佳男演员:吉姆.布罗本特《酣歌畅戏》(英)
最佳女演员:娜塔丽.贝耶恩《情色逸事》(比利时、法国)
第五十七届(2000)
圣马克金狮奖:《圆圈》(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黑夜降临前》(美)
最佳导演:布塔代布.达斯古普塔《摔角选手》(印度)
最佳男演员:哈维尔.巴尔德姆《黑夜降临前》(美)
最佳女演员:罗斯.伯恩《女神1967》(澳大利亚)
第五十八届(2001)
圣马克金狮奖:《季风婚宴》(印度)
评委会特别奖:《酷热的日子》(奥地利)
最佳导演:巴巴克.巴亚米《秘密投票》(伊朗)
最佳男演员:卢吉.罗.卡斯西欧《目光》(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桑德拉.斯卡瑞莉《目光》(意大利)
第五十九届(2002)
最佳影片金狮奖:《青楼姐妹花》,导演:彼得-穆兰(苏格兰)
评委会大奖:《疯人院》,导演:安德烈-孔卡罗维斯基(俄罗斯)
最佳导演奖:《绿洲》导演李昌东(韩国)
最佳男演员奖:史坦法诺-阿寇西(《爱之旅》,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奖:茱莉安-摩尔《远离天堂》,美国
文素利《绿洲》,韩国
最佳短片银狮奖:CLOWN(《绿洲》,导演Irina Efteeva)
第六十届(2003)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回归》 导演安德烈.齐亚琴谢夫 俄国
银狮奖评审团大奖:《风筝》 导演兰达.萨贝格 黎巴嫩/法国
银狮奖最佳导演奖:北野武 《座头市》 日本
最佳男演员奖:肖恩.潘 《21克》 美国
最佳女演员奖:卡嘉.瑞曼 《罗森斯查斯街》 德国
第六十一届(2004)
最佳影片金狮奖:《维拉-德雷克》
评委会大奖银狮奖:《出海》
最佳导演奖:金基德(《空房间》)
最佳男主角:哈维尔-巴丹Javier Bardem(《出海》)
最佳女主角:伊梅尔达-斯唐顿(Imelda Staunton暂译) 《维拉-德雷克》
第六十二届(2005)
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最佳导演银狮奖:菲利普-加瑞尔 Philippe Garrel《制服恋人》Les Amants reguliers
评委会特别奖:《玛丽》Mary 埃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
最佳导演奖:金基德(《空房间》)
最佳男主角:大卫.斯特雷泽恩David Strathairn《晚安,好运》Goodnight and Good Luck
最佳女主角:乔凡娜.梅佐乔尔诺Giovanna Mezzogiorno《心中的野兽》La bestia nel cuore
第六十三届(2006)
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导演:贾樟柯)
最佳导演银狮奖 《绝密隐私》(导演:阿兰.雷乃)
银狮“新发现”奖 曼纽尔.克里亚勒斯《金色大门》
评委会特别奖 《达莱特》
最佳男演员奖 本.阿弗莱克(《好莱坞庄园》)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女王》)
『肆』 求片 有哪些关于俄罗斯车臣战争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二战的电影
车臣:
1.《12怒汉》
【影片简介】
《12怒汉:大审叛》是俄国大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的最新作品,也是他继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蒙古精神》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烈日灼身》后,再次感动世人的杰作。《12怒汉:大审叛》虽取材自好莱坞名导薛尼卢梅(Sidney Lumet)五十年代的同名旧作,片长却长达155分钟,不但比旧作版本多出63分钟,并将时空搬移至今天俄国,以叙述一名陪审团员为一名被控谋杀的车臣少年奔走翻案的故事,暗喻如今已重拾当年荣耀繁盛的大国俄罗斯,在面对‘车臣问题’所应有的宽容与大度。
2.《炼狱》
【影片简介】
1995年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讲述了俄军一座野战医院惨遭车臣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现实就是现实,虽然是模糊的画面、单调的机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怜的特技,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们展现一场血淋淋、赤裸裸,充满死亡与歇斯底里的车臣战争。这里没有攻克冬宫一样豪迈的冲锋,却有坦克碾压着战友的尸体迂回前进;没有马恩列斯光辉思想的指导,却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匪帮女狙击手……本片颠覆了太多东西,又塑造了太多东西。
3.《爆破》
【影片简介】
本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实事件改编,介绍的是一只俄罗斯军队的英勇事迹,他们以一百人对战两千人,战斗虽然以放弃告终,终于但是他们的英勇的献身精神,为本片增添了很多壮烈的色彩.主人公虽然最后都没能与亲人团聚,但是他们的事迹经历了6年,由电影人重新讲述,为的是颂扬这种对国家忠贞,无私的热爱甘愿牺牲和勇敢的精神。本片首映是在克林姆林宫进行,而且普京钦点的消灭车臣叛乱分子的统帅Dmitri Kozak出席了这次盛大的首映。
要去探究战争的本意是很困难的,正义或邪恶,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开。但终于职守者总是应该获得尊重,这俄罗斯时代拍摄的影片和苏联战争片一样,充满悲情、壮烈。
4.《倒计时》
【影片简介】
《倒计时》讲述斯莫林被恐怖分子俘获的故事,他在西方记者(由英国女演员路易丝·隆巴德扮演)的帮助下逃出敌人的巢穴。恐怖分子对斯莫林的逃走非常愤怒,于是劫持了一个马戏团,斯莫林的女儿和她的同学正好要去那个马戏团看表演。
在这起事件中,恐怖分子绑架了800多名观众。在斯莫林的带领下,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对恐怖分子发起进攻,打死多名恐怖分子,没有一名人质伤亡。在影片高潮部分,接受恐怖头子指挥的几名顽固匪徒逃出重围,窃取了大量钚,企图在一架飞往罗马参加北约领导人会议的飞机上将它们引爆。经过殊死搏斗,斯莫林消灭了这帮恐怖分子,拯救了整个世界。
观众把电影中的联邦安全局成员都看作是英雄,评论家认为,这是普京总统所倡导的文化改革的一种迹象。普京已提出了加强俄罗斯人的爱国精神。
5.《战争vojna》
【影片简介】
英国人约翰和他的未婚妻玛嘉烈,在车臣被恐怖份子掳获,而艾云是战俘,他们跟众人被囚禁在一起,其后约翰及艾云被释放,但恐怖分子要约翰付两百万镑赎金,否则奸杀他的未婚妻。约翰向英国及俄国领事馆求助,但被拒绝。最后英国电视台愿意资助约翰救出其未婚妻,但要把过程拍摄下来。约翰最后得艾云相助,闯入恐怖分子阵营救出玛嘉烈和俄国军官,但恐怖分子继续追杀他们,幸得俄军战机协助才能脱险。
6.《我们的荣誉》
关于俄罗斯伞兵的4集200多分钟的电视电影。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0年2月末的真实事件,在车臣在阿尔坎地区发生。104 空降师VDV团第6分队的士兵与20倍于己的恐怖分子正规部队作战。每个空降兵成员都无所畏惧,他们没有撤退,而是以生命为代价对匪徒拦截 国家杜马这样评价他们:伞兵们把生命献给我们的祖国,在打死超过700名战士之后,仍然不愿撤退!
7.《车臣不相信眼泪》纪录片
该片在凤凰卫视播放过,由俄罗斯战地摄影师在第一线拍摄车臣战役的全部真实镜头。将心比心的话,我站在车臣人这一边,哪个有血性的男人愿接受曾给自己带来深重灾难的异族统治。但车臣武装那些极端残暴的恐怖活动也让我反感,加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本性必然会给周边各国带来灾难,因此俄罗斯还是博取了我更多的同情。
那些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看着被炮火摧毁的城市,被炮弹搭打得千窗百孔的建筑,俄军被伏击的时的情景和一排排死去的年青俄军战士尸体被大雪掩埋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妈在一坐废虚边哭泣,还有一名俄军战士刚冲进一坐建筑物的门就中弹到地枪也摔了出来。体会到的只有毁灭
先去吃饭,一会再给你补充~
『伍』 电影《气球》上映,该剧中都有哪些亮点
电影《气球》20日上映,万玛才旦这次高水平发挥了,梦境捉痣的那个超现实慢镜头堪称年度华语电影的高光时刻。我觉得这是一种纯粹和用情的表达,表达一个关于普通人、性与爱、生与死的故事。 生和死是红白两件事,从开始的白“气球”到结束的红气球,仿佛是对人生的轮回注释。
『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共有76届(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复评奖),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大利)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国)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大利)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国)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国)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国)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国)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国)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国)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国)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国)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国)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国)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国)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国)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国)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大利)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国)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国)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国)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国)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国)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国)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国)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国)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国)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国)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国)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国)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国)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国)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国)《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国)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国)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国)
第七十一届(2014)
最佳影片金狮奖: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瑞典)
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麦/挪威/芬兰)
最佳导演银狮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亚当·德利弗《饥饿的心》(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阿尔芭·洛瓦赫《饥饿的心》(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卡昂·穆德西《锡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届(2015)
最佳影片金狮奖: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委内瑞拉)
评审团大奖: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国)
最佳导演银狮奖:帕布罗·查比罗《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法布莱斯·鲁奇尼《貂》(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瓦莱莉·高利诺《为你着想》(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艾明·阿尔珀《封锁》(土耳其)
最佳新演员奖:亚伯拉罕·阿塔哈《无境之兽》(美国)
第七十三届(2016)
最佳影片金狮奖:拉夫·达兹《离开的女人》(菲律宾)
评审团大奖:汤姆·福特《夜行动物》(美国)
最佳剧本奖:诺亚·奥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国)
最佳导演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战争天堂》(俄罗斯)、阿玛特·伊斯卡拉特《野蛮地区》(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马丁内兹《杰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员奖:艾玛·斯通《爱乐之城》(美国)
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葆拉·贝尔《弗兰茨》(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劣质爱情》(美国)
第七十四届(2017)
最佳电影金狮奖: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美国)
评审团大奖银狮奖:萨缪尔·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导演银狮奖:泽维尔·勒格朗《倾尽所有》(法国)
最佳男演员: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员:夏洛特·兰普琳《汉娜》(法国)
最佳剧本奖: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美国、英国)
评审团特别奖:沃威克·桑顿《甜蜜的国度》(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第七十五届(2018)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阿方索·卡隆《罗马》
银狮评委会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最佳剧本奖:乔·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银狮最佳导演奖:雅克·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夜莺》
新晋演员奖:巴凯里·甘纳巴《夜莺》
第七十六届(2019)
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评审团大奖:《我控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最佳导演奖: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
最佳男演员:卢卡·马里内利《马丁·伊登》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胜利》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人奖):托比·华莱士《乳牙》
评委会特别奖:《黑手党不再是曾经》导演:弗兰科·马雷斯科
『柒』 谁知道电影<套马竿>
片 名:《套马竿》
原 名: Urga
港 译: 乌尔加
台 译: 蒙古精神
编 剧: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导 演: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主 演: 巴亚尔图 巴尔杰玛片
长: 118分钟
出品年代: 1991 年
出品公司: 苏联3T电影制片公司
电影摄制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里,套马竿(或称套马索)不仅仅在放牧时使用,它还是草原性爱的标志。当男女青年在一望无际但必须有所起伏的草地上做爱时,他们会将套马竿插在地上,别人就不会来打扰。 牧民贡巴和他的妻子、三个孩子以及祖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内。中国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网开一面,允许蒙古人生两个孩子。但他们已经生了三个,妻子知道这对孩子不利,会无法读书,也享受不到政府福利。她想到了安全套,但憨厚的丈夫对这玩意一无所知。所以她觉得家里需要的不仅是安全套,还应该买一台电视机。毕竟他们离当今世界太远了,落后得让人不好意思。而带领他们认识外面世界的竟是一个来中国打工的外国人。一天,俄罗斯卡车司机谢尔盖在附近抛锚,贡巴将他带回牧场。起初谢尔盖不太了解牧民的习俗,看到贡巴宰杀动物觉得难以接受。贡巴是为了招待他才杀了那只羊。羊肉毕竟是鲜美的,坐在餐桌前的谢尔盖逐渐眉飞色舞起来。不过,当贡巴的女儿用手风琴演奏《卡门》时,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粗鲁汉子的细腻之处,他差一点就落泪了。谢尔盖的背上有刺青,那是一段乐谱,是参军时刺上的,那时每个青年的心中都满怀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国人看来,苏联的士兵几乎就是战友。我丝毫不怀疑,当我们的上一辈听到那些歌曲时,会热泪盈眶。可是仅有英雄主义是不够的,所以谢尔盖来到中国修路。伤感是暂时的,俄罗斯人很快就被乡间的静谧生活所迷醉,决定留下来。 为了安全套和电视机,贡巴和谢尔盖进了一趟城。谢尔盖去会了老婆或是女友,用没用安全套我们无从得知。贡巴的活动更复杂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安全套。但说实话,那东西在他看来与牧民生活相去甚远,甚至代表了高科技。所以,进入商店后,面对热情的售货员,看着品牌众多的安全套,他又犹豫了,随便就说服自己走了出来。城里的风光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都不值一提,贫瘠得连垃圾都少见。不过和贡巴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蒙古包相比,它还是要热闹些的。贡巴很容易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哪怕和儿童一样坐上旋转飞机。 谢尔盖在城里有不少朋友,大多都是来中国淘金的俄罗斯人。在舞厅里,谢尔盖喝了些酒,对面那个卖领袖头像徽章的朋友和他唏嘘了一番。后来,半醉的谢尔盖开始嘲笑对方,说他连曾祖父的名字都不知道,那是祖辈啊。可是,谢尔盖自己呢?那位朋友问,难道你就记得自己曾祖的名字?百感交集,谢尔盖真的落泪了。他跳上舞台,要求演奏苏联歌曲。对于那些,中国人已经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你不能指望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和他们唱和。但是,英雄主义已经过去许久了,年轻的乐手不清楚那些音乐,我们不能责怪他们。可是别忘了,谢尔盖的刺青就是乐谱。他将上衣脱掉,乐队就演奏起来,谢尔盖近乎疯狂。结果就是警察带走了他。现在轮到贡巴去找朋友了。很难想象,衣冠楚楚的钢琴师是他的老友。钢琴师显然早已习惯当代社会,但他仍然会骑马。贡巴一共带着两匹马,钢琴师骑上了其中的一匹。他们走街串巷,路边的建筑令人想起旗人的辉煌。两头高头大马飞快地抵达警察局,警察局的门口,用三种文字作了标识。地名用的是蒙文,“警察局”三个字是汉字,而另一侧,竟是硕大的几个字母“POLICE”。 醉醺醺的谢尔盖当然被释放了。回来的路上,贡巴问起安全套的事,钢琴师说他每次都用的,感觉像穿了雨靴——很多男人都这么说。贡巴还是拿不定主意自己到底该不该用,所以关于安全套,他打算问问喇嘛。他来到寺里,拜过了神仙,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建议。可能神仙也是第一次听说安全套的事。 最终还是没有买安全套。驮着电视机,贡巴踏上回家的路。他想歇会儿,吃点东西,就坐在草地上,开始恍惚起来。专业说法就是进入了超现实世界。远处纷杂的声音渐渐靠近,那竟是成吉思汗。惊恐的贡巴骑上自行车,可是成吉思汗的高头大马远胜过这种西洋人发明的Bicycle。他被带到成吉思汗面前,就像古代的百姓面对皇上一样。他的描述不能让成吉思汗觉得有趣,倒是放在地上的电视机令可汗诧异。众人盯着它看,终于在里面看到了刀光剑影。那又如何呢,可汗的手下用长枪解决了它。谢尔盖在最不应该的时刻出现了,可汗当然不把他放在眼里。这种蛮夷他见多了,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比蚊子更多的痛苦。卡车燃烧了,原来它没有那几匹马善于奔跑。可笑的是,它还敢号称有几个马力。最危急的关头,贡巴醒来了。谁都会这样结束自己的梦幻的,尤其是恶梦。不过,贡巴旁观谢尔盖与朋友争论曾祖时的微笑已经不存在,事实上当时他也不是没有感伤的,只是这个恶梦让他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 回到家里,聪明的贡巴将电视设备都安装好,大家开始看电视。里面有很多节目,连戈尔巴乔夫和布什都有,满嘴外文。妻子靠近他,问安全套买了没有。他回答说,没买,因为牌子太多了。这叫啥理由?!分明是不想买。贡巴早就想过了,难道成吉思汗会用安全套吗,即使那时有的话?电视看得不耐烦,贡巴走了出去,因为电视上出现了一个骑马的蒙古美女冲他招手。当他走出去时,屋里的人看到他出现在了电视里。他策马扬鞭,一骑绝尘。走远了,套马竿矗立起来。 第四个孩子的出生,得益于贡巴没有买安全套。他长大了,成为了这个故事的叙述者。草原上像套马竿一样伫立的雄壮的烟囱,可以让人浮想连翩,尤其对于那些熟谙生殖崇拜的人。其实提到这烟囱的原因简单之极,贡巴的第四个孩子就在那下面上班。 他的名字,就叫做铁木真。
『捌』 俄罗斯/前苏联有大师级的导演吗有哪些名垂影史的作品
1、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出生于俄罗斯伊万诺沃札弗洛塞镇,俄罗斯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1961年,执导剧情片《压路机与小提琴》,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名垂影史的作品:《伊万的童年》、《乡愁》、《索拉里斯》。
2、谢尔盖·爱森斯坦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于俄罗斯里加,俄罗斯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作家、剪辑师,毕业于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
1923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1924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罢工》。
名垂影史的作品:《战舰波将金号》、《十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3、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1899年 1月13日生于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于莫斯科。曾就学于莫斯科美术学校。1916年入电影界,在汉荣科夫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师。1918年开始导演影片。
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师普赖特的方案》。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领导过新闻片的拍摄工作。1919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建立了被称为“库里肖夫集体”的教学工作室。
名垂影史的作品:《死光》、《遵守法律》、《铁木儿的誓言》、《我们从乌拉尔来》。
4、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前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是俄罗斯电影的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名垂影史的作品:《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汉》。
5、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1913年出生,前苏联导演、编剧。
他是苏联第一代著名电影艺术家,50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讲究运用“情绪摄影”的理论,用强烈的情绪色彩来感染观众,在影片总体风格上追求诗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作品有《红帐篷》等。
名垂影史的作品:《红帐篷》、《未寄出的信》。
『玖』 尼基塔米加尔科夫的作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是俄国的史蒂芬史匹柏,1945年生于莫斯科艺术世家,父亲赛吉米亥科夫是诗人兼作家,苏联国歌即出自其手笔,母亲亦是诗人,哥哥同时也是俄罗斯名导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人道主义关怀。《失声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扬名国际。
1968年米哈尔科夫导演了自己第一部短片《我要回家》。
1974年导演和编剧了自己第一部故事长片《战中有我,我中有敌》,影片大胆创新,运用风格化电影语言,采取新颖的电影手法与技巧,一开始便确立了艺术与商业并重的理念。
1976年,米哈尔科夫的第二部故事片《爱情的奴隶》为他确立了国际声誉。其中对浪漫理想与政治现实碰撞的描绘、精致的技巧和“契柯夫式的机智”获得了赞誉。米哈尔科夫凭借此片获得了德黑兰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参考资料:网络——尼基塔·米哈尔科夫http://ke..com/view/987064.htm
1995年,米哈尔科夫编剧、导演、主演的《太阳灼人》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戛纳电影节大奖,引起了令人瞩目的“尼·米哈尔科夫现象”,给近年来受到好莱坞冲击而处于危机中的俄罗斯电影带来了复兴的希望,而米哈尔科夫本人也成了俄罗斯当代影坛的风云人物。1998年,同样由米哈尔科夫编剧、导演的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师》再次于各大电影节刮起飓风。
参考资料:电影学堂 http://group.mtime.com/movteach/discussion/210557/
作品如下:1961年 Priklyucheniya Krosha (演员)
1963年 漫步莫斯科 (演员)
1965年 Voyna i mir I: Andrey Bolkonskiy (演员)
1967年 红军与白军 (演员)
1968年 战争与和平 (演员)
1969年 贵族之家 (演员)
1971年 红帐篷 (演员)
1974年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导演/演员/编剧)
1976年 爱情的奴隶 (导演/演员)
1977年 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 (导演/演员/编剧)
1979年 西伯利亚颂 (演员) ;五个夜晚 (编剧/导演);欧布罗莫夫 (导演/编剧)
1981年 亲戚 (演员/导演)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演员)
1982年 两个人的车站 (演员) ;梦中和不是梦中的飞行 (演员)
1983年 没有证人 (编剧/导演)
1984年 残酷的罗曼史 (演员)
1987年 黑眼睛 (编剧/导演)
1990年 极光下 (演员)
1991年 蒙古精神 (编剧/演员/导演)
1992年 美丽陌生人 (演员)
1993年 安娜成长篇 (导演/制作人/编剧/演员)
1994年 毒太阳 (编剧/演员/制作人/导演)
1996年 钦差大臣 (演员)
1998年 西伯利亚理发师 (演员/制作人/编剧/编剧/导演)
2004年 Épreuves d'artistes (演员) ;潜艇沉没 (制作人)
2005年 火车谋杀案 (演员/制作人) ;不受欢迎的人(演员) ;虚张声势的瞎子(演员)
2006年 我没有伤害 (演员) ;静静的顿河 (演员)
2007年 十二怒汉 (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
2010年 毒太阳2 (编剧/演员/制作人/导演)
参考资料:http://people.mtime.com/897226/filmographies_by_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