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盲井》
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这部电影便是,不花里胡哨,不故弄玄虚,叙事行云流水,非常自然。除了王宝强的演技有点装之外,几乎挑不出毛病,要深度有深度,要故事有故事。主演和配角都有出彩之处,特别是两大主演,简直靠演技盘活了整部电影。
㈡ 盲井的相关事件
虽然“雷波”这个地名对外界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仍显陌生,然而不断上演的“盲井事件”,将雷波卷入舆论漩涡之中,关注度也随之“被提升”。
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有20多起“盲井事件”真实上演,其中2007年、2008年各1起,2009年18起,犯罪嫌疑人大多来自雷波。
何谓“盲井”?
《盲井》是导演李杨200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有人将打工者带至矿区害死,伪造矿难现场,并冒充矿工家属骗取赔偿。
2011年3月11日,江西的一起“矿难”,是一出现实版《盲井》的再次上演。
“吉鲁史格”案件
在一起雷波籍犯罪嫌疑人制造的“盲井事件”,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
这天,江西东乡县铅锌矿业有限公司一名叫“吉鲁史格”的矿工死亡。3天后,“吉鲁史格”两名“家属”现身,索要120万元赔偿。
“家属”提供了“吉鲁史格”户籍所在地四川金阳县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这明显不符程序而引起东乡县虎圩乡警方怀疑,经虎圩乡派出所民警赴四川金阳县调查,发现死者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系伪造。
警方控制了“吉鲁史格”的两名“亲属”和带他来做工的五名矿工。经多轮审讯,一个蓄意杀人并制造矿难假象骗取赔偿的作案团伙浮出水面。
据冒充“吉鲁史格”亲属的犯罪嫌疑人卢几且交代,2010年10月,他们以5200元从四川雷波买来一名智障流浪人员,冒用金阳县吉鲁史格的身份信息,为他制作了假身份证和假户口簿,3月,他们将“吉鲁史格”带到案发矿企打工,伺机将其杀害。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卢几呷交代,自“吉鲁史格”3月初进入矿企开始,他们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杀死他,最后,他们发现通风井是理想的作案地点,便把他推下去了。
此外,“吉鲁史格”出事地点也很蹊跷,并非他正常的工作场所——“吉鲁史格”本该在井下160米的工作面工作,但是,他却从距工作面37米高、尚未打通的通风井摔了下来。
遇害的“吉鲁史格”真实身份还仍无法查实,卖掉“吉鲁史格”的犯罪嫌疑人龙拉铁已被雷波警方刑拘。
4月18日,东乡县公安局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向检察院提请批捕卢几且等9人。负责侦办此案的东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斌说,这9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确:1人负责安排他们到矿上干活;5人带着智障者一起打工并把他害死;2人在家等消息,智障者一旦遇害,他们就冒充家属到矿里索取赔偿;另外1人负责办理各种假证件。
“黄所格”案件
2009年11月23日,湖北黄石大冶市,一名叫“黄所格”的矿工,上班才第三天即不幸“坠井”身亡。26日,自称“黄所格”七叔的家属赶到大冶。27日,矿方提出赔偿20万元,“家属”表示满意。后来,警方调查发现,在矿难中死亡的“黄所格”,2005年前就四川雷波老家自杀了。
“黄所格事件”发生后,那些被谋害的死难者渐渐引起人们关注,他们来自何方?
正是2009年,“盲井事件”在全国大量出现。来自福建永定县、三明市,河北宽城县、遵化市、迁西县,山东蓬莱市、招远市,浙江江山市,辽宁抚顺市、朝阳市,云南耿马县、湖北大冶市、四川甘洛县等9省15县(市)民警,纷纷赶到雷波,要求协查雷波籍犯罪嫌疑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的案件。
“吉拿古哈”案件
在有据可查的资料中,雷波籍男子吉拿古哈是全国最早被发现利用“盲井”手法作案的人。
2007年冬天,河北武安市一家铁矿,21岁的吉拿古哈将“自己”火化,随后,他伪造出矿难现场,以此为由向矿方索赔了11万元——这名被火化的男子只是名义上的“吉拿古哈”,其实,他是被吉拿古哈及同伙杀死的受害者。
清理“无序流动人员”
舆论开始关注到,雷波可能存在一条与“盲井事件”相关的犯罪链条:犯罪嫌疑人在这里买到智障人士后,带去外地各矿井,将其杀害并骗取赔偿。
2009年12月26日,湖北媒体《楚天都市报》刊发《千里追踪伪造矿难杀人敲诈案》提到:
“目前发生的敲诈杀人案,被害者很多为身份不明的智障人员,而雷波山里圈养的‘娃子’,大部分也有智障”。
“当地一些山村像养牲口一样圈养着一些痴呆人员,当地人称为‘娃子’。他们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买卖,甚至条件成熟时,以他们的性命作为赚钱工具”。
“还有更歹毒的人,将哄骗来的或买来的‘娃子’进行训练,带到全国各地去打工,伺机推下建筑工地,或在矿井下杀死,以骗取老板的赔偿金”。
这则报道刊发3天后,雷波县政府发布一份题为《关于记者用语错误的纠正》的新闻发言人材料指出:
被农户“容留”的智障人员,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存在“像养牲口一样圈养”的情况,有的智障人员在清理时还不愿意离开;当地没有“娃子”,“娃子”是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家庭拥有的奴隶;雷波进行的是“清理”工作,不是“解救”。
雷波县不满意“娃子”的叫法,对于那些在“盲井事件”中遇害的人员,雷波县政府有一个称谓:无序流动人员。
针对当地村民“容留无序流动人员”的情况,雷波采取了三次行动,第一次,组织警力进村第二、第三次,均是以乡镇政府为主进行“清理”。
在“黄所格事件”触动公众神经之前,“无序流动人员”问题已引起雷波县政府注意,警方开始对境内“无序流动人员”情况进行摸底。
警方发现,在马颈子、山棱岗、莫红、瓦岗、卡哈洛、锦城、上田坝等中心乡镇,有不少村民收留智障人员。
2009年1月10日,雷波县公安局组织人员,荷枪实弹进入县城附近的帕哈乡磨石村等地,对锦城镇范围内的无序流动人员实施“清理”遣返。
这是雷波县唯一一次主动进行的“清理”工作。之后,该县对“无序流动人员”的“清理”方式,以“村民主动上交”为主。
这一行动当年6月开始,9月结束,共“清理”115人。雷波县政府统计,他们都是外地人。
这次“清理”结束,并没有堵住各地频发的“盲井事件”。
2009年10月29日,雷波籍男子吉纳古日伙同他人,在辽宁建平县一家铁矿矿井内将两名渣工打死,伪造矿难现场骗取赔偿。
12月,湖北大冶曝出“黄所格事件”。雷波县委在一份文件中认为,这给该县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0年1月5日,雷波县委下发“2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重点是:全县各乡(镇)非法收养、容留的无序流动人员;县内各矿山企业、建筑工地等使用未成年人或使用限制民事行为人员等非法用工现象。
和上次“清理”相比,这次行动的主体同样是乡镇,方法也基本相同:各乡镇将农户家非法容留的“无序流动人员”集中后,送交县政府。
至2010年9月22日行动结束,雷波县政府再次“清理”165名“无序流动人员”,其中智障人士27人、未成年人23人、女性28人,部分未成年人来自甘肃、云南等外省。
通过两次行动,雷波县共“清理”了280名“无序流动人员”。尽管这些被“清理”出的人员中有妇女、儿童及被买卖的智障人员,但是,当地没有任何容留者遭受法律追究。雷波警方认为,《刑法》修改后取消了“拐卖人口罪”,对买卖成年男性的行为无打击处理的法律依据。
当前,雷波县正在开展新一轮“清理”行动,在这轮行动中,已“清理”出3名“无序流动人员”,全部遣送原籍。当地警方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协助外地警方打击“制造矿难骗赔”的行为,在逃的20多名雷波籍嫌犯中,警方抓获4人,2010年的目标是要抓获一半在逃者。
邓福江的盲流生活
邓福江,男,出生在1940年代,是一名“娃子”,没有可称为“财产”的东西,也没有亲人。1956年民主改革后,他认了养父,有了家,当上了民兵连长。而后,他精神出现问题,接着,失去上述一切,最后,成了一名“无序流动人员”。
和那些被谋害在井下的人相比,他是幸运的,曾3次被救回。
他第一次被救回是在2008年9月,救他的是同村村民何贞明。当时,何贞明外出东北打工在成都转车,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震惊了。
像大多数智障人士和精神病患者一样,邓福江精神出现问题后,行动仍有一定规律性,比如,他每天都要步行4公里去县里的垃圾堆觅食,一有机会就会去工地或农田帮人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但是,他不会离家太远,也不会太久。
当何贞明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邓已经从村子里消失达5个月之久,大家都以为他已客死他乡。
和邓福江在一起的,还有3名陌生男子。何贞明叫来列车长和乘警盘查:3名男子都是雷波西宁镇人,正要带邓福江去山东的煤矿打工。
何贞明对“盲井事件”有所耳闻。他让列车长抄下3人的身份证号,并告诉他们:“你们带他去打工,饭要让他吃饱,人要平安,赚的钱你们就分了,要是有什么事情,我们就来找你们”。
当年10月,邓福江回到村子。好景不长,2009年3月间,邓福江再次失踪。
这一回,邓福江赶上了雷波“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2009年6月至9月间,雷波一共清理出65名“无序流动人员”,其中,五官乡的一户人家交出了邓福江。
在“无序流动人员”中,邓福江是属于让人“喜闻乐见”的那一类。发病后的他,依然保持着优良秉性:主动帮陌生人干活,不管是农活还是搬砖,并且还很卖力,同时,他拒绝任何报酬,只接纳地上的“无主之物”。
因此,当邓福江2009年10月第三次失踪时,村民并不觉得奇怪。他们觉得,像邓福江这样的人,“容留者”必然是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养在家里干活还是带出去打工,他都是很配合的对象。
这一次,邓福江在雷波马颈子一户“容留者”家里呆了3个月。因为当地又在开展“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他又被交了出来。
没有人知道邓福江在此期间过着怎样的生活,甚至很少有村民注意到,这次回来,邓福江的眼睛瞎了一只。
村民认为,在当下情况下,邓福江的失踪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他是五保户,但由于不会花钱,五保费被存在村里,由组长给他买洋芋,再向村里报账。记者看到,两年来,组长给邓福江买洋芋的记录还没有写满半张纸。
相对而言,县城垃圾堆里总会有富余的食物,因此,邓福江更习惯出门自谋生活。
村民们指着他的背影说,如果有善心,就应该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否则,他再失踪,就只是时间问题。
㈢ 盲井 为什么没有上映
《盲井》没有公映,合情合理。但同时多个平台,也极易找到资源!
所以!《盲井》只是没有公映,而不是被禁。
那些动辄上纲上线、画圈画点的朋友,确实有够阴暗!如此大的国度,又怎会天下皆幸事,硬币尚有正反,遑论复杂的人性和社会!
没有公映的原因大抵不过如下三点:
(1)黄:
这里的俗并不是指电影俗,相反《盲井》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具有一定分辨和排毒能力的朋友,都应当选择去观看一次!
但《盲井》中充斥着大量的三俗词汇,这已经脱离了电影对原汁原味、来源生活的红线定义。这样的电影公映,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不健康的。
最后,题主大可不必为宝强惋惜,因为宝强尚有一部更神之作,也被封印,何时解封尚不得而知!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没有《盲井》,但有《天下无贼》,没有《树先生》,但有《人在囧途》!
㈣ 电影《盲井》,一边被广电总局封杀,一边斩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在中国,有一名导演叫李杨,拍摄了一部电影叫《盲井》,也许大家不认识这名导演,也没听说过这部电影,但就是这部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导演拍摄的小成本电影,在200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击败了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斩获当年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当年却被广电总局封杀,成了一部地地道道的禁片。
影片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该片由“双王”主演,王双宝与王宝强,彼时的王双宝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京剧武生,只在几部小影片中客串过路人甲,直到2009年参演宁浩执导的《疯狂的赛车》,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早年的王宝强更不用说了,北影门口常年蹲守的龙套专业户,能赚够饭钱就很知足了,票房号召力更是无从谈起。
总之,当时这部影片无论从导演,还是主演都是默默无闻之辈,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人,拍出了一部经典之作,几位主创人员也随之名声大噪,在随后的十几年里,确实成为中国电影圈名气响当当的人物。
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个发生在中国煤矿中的故事,主人公老唐与老宋是外出务工的同乡,两人在一处矿井辛苦工作,本应该淳朴老实的两个人,背地里却干着丧尽天良的违法之事。他们专门以介绍亲戚为名,将陌生人带入矿井工作,并在四周无人时将“亲戚”杀掉,并谎称是矿难要求矿主索赔抚恤金。这种事两人不知干了多少次,已经轻车熟路,每次都能从矿主那讹到几万块钱。
与老唐不同,每次赃款到手后,老宋都会把大部分寄回家里,因为老宋有一个在上学的儿子,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能有出息,正是老宋的一丝良心,也换来观众一丝的惋惜。
而老唐拿着钱直接去了KTV,唱的这首“ 社会 主义好”真的可以颁个“Kill歌之王”大奖,银瓶炸裂之感直冲天灵盖儿。
干完这票,二人像往常一样,计划着下一单买卖,一天他们在街上遇到了辍学打工的少年元凤鸣(王宝强饰),二人诱骗小元当矿工能赚大钱,单纯的小元信以为真,还认了老唐作大哥,就这样二人带着自己的“亲弟弟”来到矿井工作。
小元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只因家里付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外出打工,这一点被老宋看在眼里,有了恻隐之心,不忍加害小元。
在老唐的威胁下,老宋提出让小元享受一次男欢女孩之后再下手,这样自己心里能好受些,于是便有了宝强大胆的表演。从宝强出镜的尺度来看,其强大的敬业精神也预示着今后一定是个敬业的演员,一定能大红大紫,一定不会只是个北影门口的龙套客。
故事最后,老唐即将动手时,老宋还是于心不忍,为救小元,与老唐在矿井中同归于尽。
就这样,小元的“亲哥哥”死在了矿难中,而他顺利从矿主那领到几万块抚恤金,这个结尾极具讽刺性,真是傻人有傻福,不禁让人联想到《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这样一部超级敏感的现实题材影片,在当时被广电总局封杀也能理解,毕竟为了反映真实的底层生活,展现人性的本质,全篇电影对白有几十处脏话、荤段子与过度写实的生活画面,想要通过广电总局审查基本是天方夜谭。
但从电影质量来说,《盲井》绝对是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斩获柏林电影大奖也不足为奇了,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应 社会 底层煤矿工人生存现状的现实题材影片,为了生存、为了活着,不惜抛弃人性、抛弃理性,将人性最真实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也许大家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会很诧异,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会发生这种事?但每一个经历过 社会 磨练的的人又会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生存就是这么的现实与残酷。
《盲井》拍得很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电影没有传递什么价值观,没有影射、没有寓函,只是用普通的拍摄展现出最真实的现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相信每个看过该片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这就是现实题材电影的魅力,也是中国电影才有的光明未来。
㈤ 王宝强出道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王宝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盲井》。
2003年,王宝强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改变了王宝强在演艺圈的生涯,让他从一个武行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以及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5)电影盲井导演是谁扩展阅读:
一、影片介绍
《盲井》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是由李杨执导、编剧,王宝强、李易祥、王双宝等主演的剧情片。该影片题材来源中国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郑吉宽团伙(致死110人),潘申宝团伙(致死28人),余贵银团伙(致死38人)。
讲述了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的故事。该片于2003年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二、剧情简介
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王双宝饰)和宋金明(李易祥饰)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再找矿主私了。
两人在火车站盯上16岁的懵懂农村少年元凤鸣(王宝强饰)后,故伎重操帮其办了假身份证,更名后元凤鸣“成为”宋金明的侄子。 三人来到新一家小煤矿成为挖煤工人,元凤鸣的好学、纯朴、天真与体贴常令宋金明想起自己正在念书的娃子,生出恻隐之心迟迟不肯下手,与唐朝阳的矛盾日益激化,不久,唐朝阳给他定下最后期限。
㈥ 王宝强的电影有哪些
电影作品 2002年 《盲井》 导演:李杨 2004年 《天下无贼》 导演:冯小刚 2006年 《集结号》 导演:冯小刚 2007年 《天才乡巴佬》 导演: 朱延平 2007年 《大胃王》 导演:罗惠德 2007年 《李米的遭遇》 导演:曹保平 2007年 《集结号》 导演:冯小刚
㈦ 盲井都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反映了人性的黑暗,也蕴藏着人性的善
㈧ 盲井王宝强多少岁
《盲井》2003上映,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当时19岁,今年32岁
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
王宝强6岁开始练习武术,8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
2003年,凭借剧情片《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
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执导的剧情片《天下无贼》而获得关注。
㈨ 电影<<盲井>>的主要情节是
《盲井》Blind Shaft
导演:李杨
时间:2002
主演:李易祥/王双宝/王保强
片长:92分钟
地区:香港
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矿区的故事,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他们先是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他们一次次得手,金钱似乎已经让两人的丧尽了天良……但在一个小男孩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他难以取舍,最后相互残杀在深深的矿井下。
德国留学自筹资金拍摄处女作
导演李杨1959年生于西安,1985年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后到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西柏林自由大学艺术系、慕尼黑大学戏剧艺术系、科隆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导演系,获硕士学位。主要作品:记录片《妇女王国》(1991),记录片《欢乐绝唱》(1994),记录片《痕》(1996)。2002年,他自己筹资拍摄了电影处女作《盲井》,该片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
演员:
李易祥,曾用名李强,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演出的影视作品有:电影《盲井》男主演,电影《车四十四》,电影《百花深处》,电视剧《都市名片》饰出租司机马小弟,电视剧《千秋家国梦》饰鲁迅,电视剧《征服》饰金宝等。青年演员王保强更是凭借此片获得40届金马奖男配角的提名。
人性深处的黑暗和觉醒
影片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该小说曾荣获2002年老舍文学奖。中国各类媒体报道,每年中国死于煤矿事故的矿工有很多,但更多的人是在设备简陋、保护设施缺乏的私人黑矿上工作,生活极端艰苦。影片没有描写这些矿工,而是描写了两个被人性黑暗湮灭的骗子,利用矿工然后杀死他们制造假象,从而骗取伤亡费的故事。影片因此从更深层描写了人性内心的丑恶和黑暗,这似乎和直接杀人劫财没有区别,但更为丑化了人性的一面。不过,当他们又要故技重演时,一个人因为良知未泯而与另一人双双死于矿下。在影片的结尾,又给予了一丝人性的亮光。
一部低成本影片
推荐度:★★★
据说摄制组在一个煤矿里刚拍完影片出来后,那个煤矿就倒塌了。影片是导演自筹资金拍摄的,为了拍摄该片险些让他破产。但是柏林影展的银熊奖项给予了这部影片鼓励,相信导演可以开始继续他的导演生涯了。影片多采用中近景拍摄,可能是因为在小煤矿里施展不开的缘故吧。导演请的是德国剪辑师帮助剪辑,剪辑是影片较为出色的地方。
㈩ 盲井电影演的是什么
《盲井》是李杨执导的剧情片,该片由王宝强、李易祥、王双宝等主演。该影片题材来源中国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郑吉宽团伙(致死110人),潘申宝团伙(致死28人),余贵银团伙(致死38人)改编该片是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讲述了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