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冯小刚导演有哪些全国知名的作品
冯小刚在去年再度指导影视作品《只有芸知道》的制作与拍摄,这一部影视作品在成功上映播出之后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收益,这一部影视作品也再一次向大家证明了冯小刚在这一方向上的实力和地位。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上冯小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近些年时间里也拥有着大量的知名作品推出,包括了《我不是潘金莲》、《老炮儿》、《唐山大地震》等。
冯小刚在个人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上经过了导演、演员、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他的众多影视作品都是将喜剧精神、世俗精神以及平民精神植入到电影中,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支持,在近些年时间里对于电影影视作品的研究和探索也是更加深入,并在其中取得了众多优异的成绩。
在冯小刚的导演艺术生涯之中,能够取得大家认可与肯定的知名影视作品主要有《我不是潘金莲》、《老炮儿》、《唐山大地震》等。
1、《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导演在近两年时间里所斥巨资打造的一部优秀作品,邀请了范冰冰等人的加入制作,之后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这一部影视作品也因此成为了冯小刚在人生历程上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作品。
冯小刚导演对于电影艺术的研究是十分具有深度的,他指导的众多影视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正是具有着他的支持与贡献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才愈加稳定,你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呢?
『贰』 冯小刚拍过有哪些经典作品
冯小刚出生于1958年3月18日中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冯小刚是中国大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我个人觉得冯小刚拍的经典作品有《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老炮儿》等好多作品。2004年,担任剧情片《天下无贼》的导演、编剧,影片上映后在中国内地的最终票房达到1.2亿元;该片是冯小刚执导的首部具有好莱坞类型片特点的作品,他在片中改变过度依赖语言的喜剧模式,转而开始实践商业类型片的美学特征,并开始引入动作电影的表现元素。
我个人觉得冯小刚对于百姓生活和各阶层的心理需求具有独特的洞察力。他对都市大众生活的喜剧化书写,对电影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都显得从容自如。他擅长用调侃戏谑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其作品在抓住大众主流娱乐心理的同时,还能反映出人性的善恶。在语言风格方面,他以自己的成长背景及社会阅历为基础,用中国喜剧式的温情哲学获得观众的认可。冯小刚给我们带来很多经典作品,期待他以后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叁』 冯小刚和张艺谋,陈凯歌相比,谁的导演功底更胜一筹
按所获奖项相比:张冯完胜陈;按所拍电影影评相比:张冯依然完胜陈;按毕业学校相比:张陈是北电校友,而冯是戏曲学院,但所学专业都不是导演专业。从最后这一条来讲,三人没有可比性。因此,不用比了,三位都是中国杰出的导演。
对冯小刚编剧美工出身,对导演的印象就是贺岁片、商业片、现代生活片。
张艺谋摄影出身,对他的印象就是画面的色调和场面,内容偏向一种人物的挣扎,经常造出“谋女郎”。
陈凯歌导演出身的成就就在《霸王别姬》。
冯接地气,张造梦能手,陈拧巴。
三人没什么可比性,因为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非要分一下不同得话,我个人感觉冯导属于街井小市民型导演;陈导属于学院派导演不怎么接地气;张导属于那种典型的国风派,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的导演。
张艺谋,冯小刚,其次是陈凯歌。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菊豆,归来,山楂树,悬崖之上都看过。冯小刚的只看过芳华,陈凯歌的一部也没看。
论影响力。要论这个,反而张艺谋和陈凯歌又站在了同一层次,冯小刚稍逊一筹。因为他俩都拿过国际大奖,张艺谋在1987年执导的首部电影《红高粱》就获得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陈凯歌在1993年则凭《霸王别姬》获得华语影坛第一座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他俩还有个共同点早期都擅长拍文艺片,文艺片容易获奖,这点王家卫深有体会,所以在国际的影响力张艺谋和陈凯歌是高于冯小刚的。冯小刚在2011年才凭《唐山大地震》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张艺谋在这方面胜出的原因是他执导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给全世界奉献了一场华夏文明大餐。
有个有意思的发现他三人中陈凯歌长得最帅,反而没演过电影,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演过,而且还很出彩,冯小刚在《老炮儿》里奉献了影帝级的表演,张艺谋凭《老井》三夺影帝,还和巩俐演过一部电影叫《古今大战秦俑情》。
一家之言,敬请指正。我是爱分享八零后感兴趣文化话题的艺乐杂谈,尤爱分享影视、音乐、曲艺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一起聊,敬请关注艺乐,感谢。
就目前而言,肯定是张艺谋比那俩人强。
很显而易见的,冯小刚与陈凯歌就没有片子。自从《手机2》被杠上以后,冯小刚就没有什么片子了。不过,冯小刚还是有两下子的,有几部经典影片。陈凯歌,曾经可以,现在实在是没有什么了。
整体而言,张艺谋强于他人。
如今中国有导演吗?这些“倒眼”还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导演!
张 冯 姜文 凯歌
公平说吧,各有千秋!从内涵来说张陈更高一筹;从现实主义方面说冯更有特点!
『肆』 冯小刚:一个“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关于冯小刚,
或者准确地说,关于他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最近有这么几件事,持续引发关注。
首先是上映调档。
但现在突然信马脱了缰,独自奔跑到诗和远方: 调档至11月18日 。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作品质量自信: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票房自信:
“我们就让潘金莲把11月给烧烫了”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够令人满意——
在我们的本能意识中,影片无故调档,总是关联到“审查、题材敏感、删减”等词汇。
因此,在最近一次点映交流会上,被问到调档是否因为审查原因,冯导对在座的年轻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听你说担忧,挺悲哀的,如果是美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坐在这儿,他们肯定不会担忧。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 我建议你们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 人们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你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我们今后真的没有前途。”
其次是电影节获奖。
出征多伦多、亮相圣巴斯蒂安,在最近的两大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无疑是爆光度最高的华语导演。
参考消息:据说调档也和未拿到广电龙标便高调参加国际性电影节有关,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按照惯例,这是死罪啊皇上。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 费比西奖 )。
而在第64届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不仅斩获了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 “金贝壳奖” ,
还帮助女主角范冰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银贝壳奖” ,这也是她的 第二座A类电影节影后 ,一时间,这部电影在国产片的阵营中风光无两。
两大电影节纷纷折桂,向来是票房大鳄的导演冯小刚,这回总算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肯定。
也难怪他会在领奖台上满含深情地回忆这次拍片的心路历程:
“这次想忘掉以往的经验与习惯,想要 像拍处女作一样 有个新的开始,希望像青年导演一样做一些胆大妄为的事儿,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尝试。”
“扔掉自审意识”、“忘掉以往经验与习惯”、“不忘初心” ……关于《我不是潘金莲》接连这二三事的表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冯小刚 。
这位最近言必称“我已经快60”的功成名就的导演,经《我不是潘金莲》一役,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的突破口,得到了新生,并希望向世人证明: 这才是冯小刚。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们不妨就来了解下这位“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一说起冯小刚,就不得不提另外三位,他们合起来就是江湖人称的“四大”。
这张毫无PS痕迹的照片中出现的四位爷,可以说占了内地电影的半壁江山。
从左往右,打头的这位是姜文,他常被誉为雄性荷尔蒙代言人,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是一副 霸气外露 的模样。
第二位是“凯爷”陈凯歌,爱聊宏观概念的 文化人 ,走出黄土地,见霸王别姬,无极一役,他元气大伤,临走时撂下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名言。
最后一位,是笃信“人多力量大”的 美学大师 张艺谋,当年淳朴的老谋子,如今显赫的国师,秋菊打官司不再,红高粱之路已断,“《活着》还在,拍《活着》的导演却已经死了。”人们谈起他时,总是如是说。
这夹在中间的呢,就是小十君今天要为你们介绍的主角,冯导小刚是也。
在去年那部口碑爆棚的《老炮儿》之前,冯小刚一直被外界戏称为“ 小钢炮 ”,
这外号,一是缘于冯导那门牙大露的 奇人异相 ,
二是缘于他那时常拍案而起,点名怒斥的 火爆脾气 ,
(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不予置评)
虽同时名列“四大导演”,但冯小刚与其他三位的情况完全不同,
从 出身 上来说,其他三位都属于学院派,要么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五代”,要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高材生,只有冯导是实打实片场学艺的泥腿子。
从 创作 上来看,与其他三位先艺术后商业,有的同志越拍越烂,甚至晚节不保的处境不同,冯导大部分的商业片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倒是他后期注重艺术追求的电影,以及戏外的一些言论,产生了较多的争议。
冯小刚一面是“ 最贴近观众, 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内地导演 ”,
另一面又是心直口快,炮轰喷人,不时就引起话题的 “小钢炮” 。
冯小刚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为人机灵,善于学习,
虽然有点多愁善感,经常容易哭,但始终有那种抓住机会就不肯松手的劲儿,
用导演叶京的话说,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本人,也许是时代的原因。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冯小刚”为人物原型,爱哭鼻子的“冯裤子”。
这种从小形成的复杂性格,在冯小刚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时地体现。
部队,故事
那是1984年,在北京战友京剧团服役六年的冯小刚,因为部队整编而转业。
说到这其中的原因,还真有点冯氏喜剧的味道。
原来冯小刚喜欢了一个姑娘,这姑娘的爸爸是话剧团的老同志。瞧不上冯的老同志为铲除后患,托了关系棒打鸳鸯,使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部队淘汰。
事情若到此为止,那还算是个未遂的爱情片。不成想,姑娘后来说自己的心上人另有其人,与冯小刚接触只是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罢了。
可怜的冯导,自始至终只是个一厢情愿,还白白背了黑锅,活脱脱一出喜剧,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所热爱的军旅生涯,无疑有所遗憾,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集结号》这样的圆梦之作。
“真他妈的孙子”
“真他妈的孙子”,这种用来表达敬仰的句子,被我们这代人广泛使用的,但却无法写进教科书传给我们的后代。它犹如一个粘着泥土的心里美萝卜,擦一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
多年以后,回忆看完王朔小说的感受时,冯小刚想起了当年脱口而出的赞叹。
当年的冯小刚,转业后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美工。经中心主任郑晓龙(代表作:电影《刮痧》,电视剧《渴望》)的介绍,他认识了王朔和他的作品。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冯小刚第一次和王朔见面,自此遇见了一个贵人。
王朔,人称朔爷,著名作家。他以北京话创作小说,语言充满节奏感,文风剽悍潇洒,常被称作痞子文学,在八九十年代影响甚广。
冯小刚和王朔一见如故后,共同组建了一个叫“好梦公司”的公司。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讲的是一帮闲人互相吹捧的故事,故事虽还在筹划阶段,冯,王和朋友们就开始在生活中练习起说好话的功夫。
“就算你是海明威又怎么了?你也不能工作起来就不注意休息!你以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吗?我告诉你,不是!他是人民的!再也不能老是一团和气了。”
当年的冯小刚,受王朔捧人话术的影响,也在酒桌上与他一唱一和起来。回头看来,所谓“冯氏喜剧”,大多的技巧都在这时有了萌芽。
可惜说归说,拿了投资的“好梦公司”,始终在剧本阶段进行着拉锯战,过了好久都没有作品,直到1995年,才出了《一地鸡毛》这部戏。
在这之前,冯小刚参与了 《编辑部的故事》 的编剧,算是完成了一个代表作。
《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采取集体策划的创意方式,主要编剧除了冯小刚,还有王朔与马未都。因为不是连续剧,所以不需要注重情节,重点几乎都放在了讽刺时弊的对话上。
这段经历,按冯小刚后来回忆,使得他进一步熟悉了 王朔式的话语方式 。
《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说回 《一地鸡毛》 这部电视剧,编剧是刘震云,导演是冯小刚。
这部只有10集的电视剧,讲的是小人物命运与办公室政治 , 非常贴近现实。
按冯小刚的话说,《一地鸡毛》这部戏,
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电视剧阶段,冯小刚还因为执导《北京人在纽约》而与姜文相熟,领教了他“电影得是醉人的酒,你拍的只是新鲜葡萄汁”的理论;还因为请冯巩帮忙融资,却使他当不成《大撒把》主角而愧疚流泪。
终于,吸收各种精华,积累各种经验之后,
冯小刚凭借着1994年的《永失我爱》,正式开启了电影导演之路。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话说,《永失我爱》之后,“好梦公司”出品的作品只有一部电视剧《情殇》顺利播出。其后,由王朔导演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月亮背面》都被有关部门给关了小黑屋,一时间“好梦”成了业界的毒药。
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王朔的远赴美国,好梦公司正式停业。“好梦“时期留给冯小刚一个剧本,名为《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后来经过调整被他拍成了反映中年危机的电影《一声叹息》(2000年)。
郁闷的冯导,因为审查与公司颓了很久,整天裹着军大衣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后来,郑晓龙“移植港台贺岁片概念"的创意,终于使得他走出了泥潭。
他先是在1996年底亲自抓剧本,炮制了《编辑部故事》的续集,题名为喜庆的《万事如意》,这部戏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好在凭借前作而收视喜人。
接着,在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的支持,冯小刚以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好梦一日游"为蓝本,拍摄了他的代表作 《甲方乙方》 。
《甲方乙方》(1997年)于冯小刚,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自此片问世后,他真正开启了内地贺岁电影的先河,一步一步地成为了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这部电影背后,是两个对冯小刚影响巨大的男人,一个是 王朔 ,一个是 葛优 。
另一个男人是葛优。葛大爷自从被冯王两人请进《编辑室的故事》剧组以来,一直和冯小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甲方乙方》以后,葛优几乎参与了冯小刚的所有电影作品,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的这句台词,总能引起人无限的唏嘘与感怀。
回顾冯导的职业生涯,他最为精彩的作品还是得数那些 金句频出 的贺岁喜剧。
无论是“贺岁三部曲”的《不见不散》(1998年)与《没完没了》(1999年),
还是将荒诞进行到底的《大腕》(2001年),
笑完之后,一身冷汗的《手机》(2003年),
笑完之后,心酸落泪的《天下无贼》(2004年),
都在 情感表达 与 喜剧元素 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随波逐流抢热钱还是苦心孤诣搞艺术
人的心态变化,往往会反映在作品上。
《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到来,一时间,古装大片成了导演的必修课。
冯小刚在资本的裹挟下,将戏剧“哈姆雷特”嫁接到中国古代,以一部略显不伦不类的《夜宴》(2016年),完成了“我也能拍大片”的自我证明。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华丽的服装舞美,只记得葛大爷说话时的笑场。
后来,作为票房之王的冯小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开始在更多地注入个人情怀,性格中“爱哭”的那个部分这时起到了主导。
然而,无论是过度煽情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还是略显平庸的《一九四二》(2012年),虽然拍得艰难,但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在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看来,所谓越是家国大事,越要轻描淡写,冯导在苦难的表达上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使得情感像是被逼迫出来的,而不是自然流露与生发出来的,说得损点,只是一种光膀子卖力气的蛮劲儿。
至于两部《非诚勿扰》,明显是休息放松的习作,充满了漫不经心的敷衍和凑合,除了明星魅力的加持,冯氏喜剧的笑点似乎也越来越弱。
接着,怀着对《一九四二》拍片量的不满,向老板华谊兄弟还票房的任务,
《私人定制》(2013年),这部春晚式的节目集锦,成了冯小刚最烂的片子,
幽默与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俗雅之争”,是“成全别人还是恶心自己”的诘问,怒不可遏的背后,是各种拧巴和不忿的交织。
演得一出好戏
比起编剧冯小刚的鲜为人知,导演冯小刚的争议不断,演员身份的冯小刚,无论是主角还是客串,一出场总是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老师
《甲方乙方》 (1997年)军官
《我是你爸爸》(2000年) 父亲马林生
《功夫》(2004年) 黑帮老大
《建国大业》(2009年) 杜月笙
《让子弹飞》(2009年) 吃火锅唱着歌的师爷
《老炮儿》(2015年) 六爷
从小钢炮到老炮儿,北京爷们冯小刚摸爬滚打,几经沉浮,有辉煌也有失落。
时代的潮流里,他一会儿是油滑投机的顽主,一会儿又是爱哭爱聊的侃爷,
身上一直有种拧巴的江湖气,既想要做逐利的市场宠儿,又丢不下重义的江湖风度,
诚恳抑或伪善,自我炒作还是真情流露,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历史往事。
可纵然争议依旧,始终以作品为王,未来的日子,还是希望这位老导演,能如他所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电影界,给我们带来更多“看见人心”的作品。
『伍』 如何评价冯小刚
在一众导演中,冯小刚的存在稍显特殊。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争议,而这些争议最大的源头就在于他的“暴脾气”。但凡是他看不过去的事情,冯导总要评头论足一番,在评论之中就难免会得罪人。在悟空问答网友看来,冯导分明就是一个“老炮儿”:
单单就在电影艺术方面的成就来说,冯小刚无疑是有才的。
除了仗义、耿直、执着、有阅历、真性情、讲规矩之外,冯小刚这些年总是和别人打嘴仗,而这一点也让他有了“不务正业”的嫌疑。这也是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对冯小刚的为人处世方法颇有微词的原因。在这个繁华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一心专注于同一个领域。冯小刚也不例外。
当冯小刚为自己的电影《一九四二》鸣不平的时候,媒体和网友都觉得他这个人太矫情,自己拍出来的东西市场不接受还要反过来骂观众、骂影评人。电影票房不如意的时候再一次从市场上找原因。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让他的口碑大大的下降了。
但是,从冯小刚对电影的态度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个真正的电影人。
都知道,他的新片即将上映,这部片子是近三十年来无人敢碰的题材,一个镜头就耗资600万。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市场反响,给观众带来一场饕餮盛宴,在片子已经剪完请业内人士看过的情况下,冯小刚还能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最终他把“成片”又剪掉了12分30秒。从一个电影的角度来看,冯小刚非常敬业。
对于外界的争议,冯小刚看似从不在乎,但是难免会影响到心情。就像《私人订制》那会儿,因为影评人的偏见,冯小刚在凌晨醉酒回来连发极挑微博大骂对方,并称“势不两立”。
对于冯小刚的很多行为,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但是主演兼好友宋丹丹却说过这样一段话:冯小刚他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也是特别容易被激怒的人,他是一个不管是与自己有关,或者与自己无关的事,他是一个非常有态度的人,特别不容易,尤其做名人。我们也有很有名的导演,也有很多对他不好的评价评论,或者对他的作品,人家都不说话,打死都闭嘴,啥都不说。冯小刚的可爱之处吧,可能也就是这个吧,我觉得特别重要,就是他的率真,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需要我们太多的人来保护。
就是宋丹丹的这番话,暴脾气的冯小刚听得眼含热泪。真正能懂自己的人何其难得!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被别人批评的一无是处,虽然这个孩子的能力是要接受大家的检阅,但是没有事实的抨击难免会触怒一个当“父母”的心。
『陆』 冯小刚在电影界的地位如何,是否算得上顶级
冯小刚在电影界的地位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的确也算得上是顶级的导演之一。
说到冯小刚相信很多观众也都非常的熟悉这位大导演所拍摄的电影,可以说收视率还是很高的,而且从他拍摄的电影来看,也还是有一定的文学效应。说起冯小刚,他最初拍摄的电影大多数是以商业性质可以说是一个通俗的喜剧的一个电影居多。
从冯小刚拍下的作品来看,每一部还是非常的经典,别的不说就拿《手机》这部电影来说。用灰色系列的喜剧来代替剧情的内容,写得栩栩如生。而且在现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当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因为大家也都知道,现如今每个人都有手机,几乎是无时无刻都在对待手机。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也都成为了低头一族,这或许是时代的改变,这或许是人性的一种冷漠,回想曾经最初的那份纯净,似乎已经被手机慢慢消磨。
『柒』 冯小刚导演的水平怎么样他导演过哪些优秀的作品
冯小刚的导演水平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各个电影节的肯定,其导演风格游离于商业和艺术之间,正是由于对商业性电影的坚持,又不愿意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因此,他在导演商业性电影的过程中,不乏现实主义的维度和取向。
一、冯小刚导演成名经历1、《甲方乙方》,该片获得了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也是冯小刚导演第一次执导的作品。
2、《我不是潘金莲》,该片连续获得了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第8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第4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这部影片可谓是冯小刚导演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一部电影。
『捌』 冯小刚是哪国国籍
我们国家的。
冯小刚简介:男,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人物经历:
1984年担任《生死树》美术助理,正式进入电影圈;1994年执导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
1997年担任《甲方乙方》导演,获得第21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2001年担任喜剧片《大腕》的导演、编剧,打破华语片在北京地区的票房纪录,还获得了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2012年11月29日执导的剧情片《一九四二》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2016年4月凭借剧情片《老炮儿》获得年度男演员奖2017年执导《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等奖项。
201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并拍摄纪录片《春晚是什么》。
2020年1月27日冯小刚徐帆夫妇捐100万支援武汉。2020年9月19日冯小刚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9年度表彰大会的终评委主席。
『玖』 冯小刚的国籍是哪里
截至2021年6月,中国。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区,祖籍湖南省湘潭市,高中毕业后,冯小刚开始了军队生活。
通过个人努力,他正式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化单位,之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并且参与不少部队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
从部队正式转业后,冯小刚进入了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并开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2018年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演艺经历:
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
1991年担任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并凭借该剧在中国内地获得关注。
1994年凭借执导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奖。
1997年执导中国内地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该片奠定了冯小刚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
1998年执导的电影《不见不散》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2001年凭借执导电影《大腕》获得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2003年执导的喜剧片《手机》在中国内地获得年度票房冠军。
2005年凭借电影《天下无贼》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8年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打破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2015年凭借电影《老炮儿》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6年凭借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2017年凭借电影《芳华》获得首届塞班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同年获得乌甸尼远东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9年,执导电影《只有芸知道》 。
2021年12月31日,与陈冲领衔主演的电影《忠犬八公》将上映。
『拾』 冯小刚的个人简历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区,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1991年担任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并凭借该剧在中国内地获得关注。
2015年凭借电影《老炮儿》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担任2015天猫双11狂欢夜总导演。2016年凭借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2017年凭借电影《芳华》获得首届塞班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获得乌甸尼远东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冯小刚的早年经历: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的一户普通家庭,年少时居住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由于父母离异,他自幼就和母亲、姐姐共同生活。
高中毕业后,冯小刚开始了军队生活。通过个人努力,他正式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化单位,之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并且参与不少部队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从部队正式转业后,冯小刚进入了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并开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