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桃花扇诗句
(声声慢):逐入春色,入眼晴光,连江芳草青青。百尺楼高,吹笛落梅风景。领着花间小乘,载行厨,带缓衣轻;便笑咱将军好武,也爱儒生。
(甘州歌):流光箭紧,正柳林蝉噪,荷沼香喷。轻祖凉笠,行到水边人困;西窗乍惊连夜雨,北里重消一枕魂。梧桐院,砧杵村,青苔虫语不堪闻。闲携杖,漫出门,宫槐满路叶纷纷。
(前腔):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伤秋扶病,偏带旅愁客闷;欢场那知还剩我,老境翻嫌多此身。儿孙累,名利奔,一般流水付行云。诸候怒,丞相嗔,无边衰草对斜曛。
(前腔):难寻吴宫旧舞茵,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袍笏样,墨粉痕,一番妆点一番新。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
(醉桃源):寒风料峭透冰绡,香炉懒去烧。血痕一缕在眉梢,胭脂红让娇。孤影怯,弱魂飘,春丝命一条。满楼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北新水令):冻云残雪阴长桥,闭红楼冶游人少。栏杆低雁字,帘幙挂冰条;炭冷香消,人瘦晚风峭。
(得胜令):恰 便似桃片逐雪涛,柳絮儿随风飘;袖掩春风面,黄错出汉朝。萧条,满被尘无人扫;寂寥,花开了独自瞧。
(折桂令):叫奴家揉开云鬓,折损宫腰;睡昏昏似妃葬坡增,血淋淋似妾堕楼高。怕旁人哭号,舍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银镜里朱霞残照,鸳枕上红泪春潮。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鲛绡。
(掉角儿):锁重门垂扬暮鸦,映疏帘苍松碧瓦。凉飕飕风吹罗袖,乱纷纷梅落宫zhua.想起那拆鸳鸯,离魂惨,隔云山,相思苦,会期难拿。倩人寄扇,擦损桃花。到今日情丝割断,芳草天涯。
(破齐阵):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雁过声):萧然,美人去远,重门锁,云山万千,知情只有闲莺燕。尽着狂,尽着颠,问着他一双双不会传言。熬煎,才待转,嫩花靠着疏离颤。
(倾杯序):寻遍,立东风渐午天,那一去人难见。看纸破窗棂,纱裂帘幔。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簘无一件。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偏,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人眠。
(尾犯序):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堪怜!旧桃花刘郎又捻,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水红花):当年烟月满秦楼,梦悠悠,簘声非旧。人隔银汉几重秋。信难投,相思谁救。等他诗题红叶,白了少年头。佳期难道此生休?
『贰』 南征北战电影
《南征北战》上映于1952年,与《地道战》、《地雷战》合称“老三战”。
后两部主要展现的是游击战,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战》主要表现运动战的战术思想,影片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众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战争场面,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堪称电影之经典。1951年春,国家电影指导委员会、国家电影局以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战争片,为次年“八一”建军节献礼,成荫和汤晓丹被点名担任该片导演。
两位导演接到任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剧本,当时有一部描写华东战场莱芜战役前后故事的,名为《战线》的话剧很受欢迎,于是成荫和汤晓丹决定在话剧《战线》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这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作为新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部“史诗”级战争故事片,除了场景真实,场面宏大外,演员阵容在当时堪称豪华,冯喆、仲星火、汤化达、张瑞芳、陈戈都是那个年代明星级别的人物。
冯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铁道游击队》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张瑞芳,话剧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誉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
虽然演员们都是大腕级别,但他们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当代一些流量明星。冯喆,在当时可是一线小生,为了更好地呈现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个准备渡海作战的连队体验部队生活,每天跟着部队战士一起训练,最终塑造了一个睿智多谋、坚毅果敢的高营长。
张瑞芳,扮演的是村长赵玉敏,既要给战士们缝衣纳鞋,磨面送粮,又要带领群众上山下水打游击,为了贴近角色,她专门去了山东沂蒙老解放区,听当地老百姓讲解放战争时期纳鞋送粮,支援前线的故事,不仅如此,她还穿上老布衫,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民兵干部一起学习射击,这才有了影片中生动真实、淳朴憨厚的女村长。
70年后重温《南征北战》,不但不会有沧桑感,还会被影片扑面而来的朴素真实感和富有风格的电影语言深深震撼,无愧于新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史诗级战争、军事故事片的美誉!
『叁』 南征北战电影简介
《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2年的新中国第一部军事影片。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南征北战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经过多次激战,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冬,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优势装备和优势兵力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部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于苏中七战七捷。为了更有力的歼灭敌人,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实施了大踏步的后退。 对这一举动,起初有些战士一时想不通。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领的部队,转移到山东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当地百姓对人民军队的后撤也十分有意见。为了平抚安定战士和老乡们的情绪,高营长和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的作战意图进行传达和解释说明。
这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反动派军队以为我军是在败退,便集中了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我军合围,企图与我军展开决战。我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战斗持续了六昼夜,然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已经被我军包围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高营长奉命在摩天岭阻击前来增授的敌军张军长的部队。 凤凰山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前锋,敌军退守大沙河南岸负隅顽抗,高营长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后敌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洪水阻止我军过河。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线,保全了水坝,也保住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使敌人的狠毒阴谋未能得逞。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顽敌,敌方张军长及其参谋长均束手就擒。
影片
在人物塑造、语言的提炼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对解放军指战员和敌军将领在决战中的心理活动加以表现和对照。
影片拍摄时曾和人民解放军组成一个有四、五千人的摄制组,前后历时一年。它在把握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和表现战略决策及军事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导演把一个庞大繁杂的战争题材表现得明快流畅。显示了处理大题材、大场面的艺术才能,同时也为今后驾驭重大题材积累了经验。
穿帮台词
电影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1947年初,电影里称呼蒋介石为“总统”,事实上蒋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总统,当时蒋介石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委员长”,或者国民政府“蒋主席”。
经典台词
“我们已经到达摩天岭,请你们向我们靠拢!”
“有人竟不顾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实力!这种常识在军事上也许是没有的!”
“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拍摄散记
第一部军事故事片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大电影观众非常喜爱这部片子,亲切地把它和《地道战》、《地雷战》一起称为“老三战”,《南征北战》则排在第一位。
1951年春,由江青负责的“电影指导委员会”、中央电影局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争片,作为次年八一建军节的献礼影片。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也参与了该片的指导。成荫由于在此之前成功拍摄了《钢铁战士》而被点名担任该片导演。当时正值全国文艺整风运动,各电影厂原先准备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厂要拍摄的这部战争片也因此成为当年唯一的准拍片,这使厂领导和导演在感到无上光荣的同时,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成荫领命后很快组建了一支创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三位部队作家负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为保证影片的真实性,电影厂还专门组成了以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员组组长王晓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根据上级指示:《南征北战》要“以华东战场上一次大歼灭战为背景,着力表现毛泽东运动战思想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命题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战》准史诗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从宏观角度,全景鸟瞰式地把握与展现重大事件的全局,使影片场面宏伟壮观,又能使剧中人物在观众中“立”起来,这对《南征北战》剧组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寻常的考验。为了写好适合拍摄的剧本,沈西蒙率创作组深入当年参战部队进行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反复打磨,终于写出了剧本第一稿。导演成荫对剧本很是满意,本以为上级审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不曾想,剧本交到电影局,江青看了稿子后很不满意,认为剧本里高营长和区长的爱情描写,损坏了人物形象,必须要删去。尽管剧中爱情描写的分量并不多,但它却涉及全剧结构,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荫和沈西蒙改来改去,却总是难以圆满,一时间急得团团转。
《南征北战》开拍之时,正值毛泽东亲自发动批判《武训传》,剧组因此也显得格外小心谨慎,没有保险的剧本,谁也不敢贸然开机。如此折腾来折腾去,一晃半年时间过去了,上影厂领导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他们找到曾拍摄过军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导演汤晓丹来“救火”。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摄制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现象。这两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荫重点拍解放军方面的戏,汤晓丹重点拍国民党方面的戏。
《南征北战》的拍摄也引起了曾指挥过华东战场的粟裕将军的关注,他将成荫和汤晓丹召到北京,亲自为他们详细讲解了当年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及战斗情形。这样,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等很快就在原来剧本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的改写和加工。新剧本得到了林彪、陈毅等军队上层领导的认可。林彪还对其中陈戈师长念的一大段台词进行了修改,陈毅也改过剧本中的几段对话。
背景介绍
《南征北战》描写了敌我双方一批高级将领,人物多达十几个,而且戏份也都相当。由于当时全国影片拍摄都停顿下来,这倒反而为南征北战“遣将调兵”提供了极好的便利。演员阵营很快就排定了,陈戈饰我军师长,冯喆饰演高营长,刘沛然演我军连长,张瑞芳饰演女游击队长。项堃演敌军张军长,白穆演敌参谋长,杨华演敌李军长,穆宏演敌军总司令。《南征北战》真可谓“大腕云集”。尽管剧组来了这么多名演员,但电影指导委员会及电影局对演员把起关来还是很严格的,就连演员试镜头的戏也必须送审。
《南征北战》拍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方面经济还比较吃紧,粟裕要求剧组节约每一分钱,要爱护部队和群众,尽量减少参拍部队和群众数量,以免影响生产和部队正常工作。他还建议将剧本中我方炸弥河桥改成炸弥河大坝,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投资。剧组遂根据粟裕的建议对剧本场景作了修改。为节省开支,剧组大量采用实地拍摄,并将残破的青州火车站作为重点场景。对于拍摄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为了拍摄战场全景,摄制组还制作了一架左右能摇摆,上下能升降的木制升降机。战争场面自然少不了烟火,成荫为此专门购置器材,组织了一支特技烟火队,这支烟火队对于创造艺术气氛和保证拍摄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摄现场
1952年春节刚过,成荫和汤晓丹便率摄制组来到了第一个实地拍摄现场——山东青州,参加电影拍摄的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纷纷在小城安营扎寨,好不热闹。摄制组和军队的到来也吸引了许多前来看热闹的人。大概是刚解放不久,看到这些和从前没什么两样的军队,大家感到非常亲切,都鼓掌欢迎起来。然而,当一队戴着钢盔,背着卡宾枪,穿着美式皮靴的“国军”从大家面前走过时,许多人禁不住失声惊叫:“怎么国民党军也来了?”一位拄着棍子的老太太,踮着小脚气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个戴钢盔的“小鬼”头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里还不住地骂着:“怎么回事?这些兔崽子们怎么又回来了……”还有人朝这些“国军”扔起了石头。军事组一位参谋见状忙叫道:“这不是真的,这是拍电影!”大家听了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发出阵阵笑声。
看热闹的人兴奋不已,但导演们却急得直冒火。当时参加拍片的一个团是刚从朝鲜战场拉回来的,他们负责演“国军”。可个个哭丧着脸、垂着头,任凭当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齐。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战士们都不愿演“国军”,正闹情绪呢。一位姓王的营长见状立即将全营一百多位战士集合起来,大声说:“(演国军)这是政治任务,有咱们的份,咱们不干谁干?就算是让国民党又抓了一次壮丁。咱们今天来拍电影揭露控诉他。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举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么样就怎么演。导演在这儿,你给我们掌着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职!演得好了说不定还当电影明星呢!”演“国军”的解放军战士们听了这位营长的话,顿时来了精神,导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过《南征北战》的人对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场面一定会记忆犹新。当初在拍这些戏时,导演还真是捏着一把汗呢。因为剧中的这些群众演员都是从分散的各村邀请来的,他们能准时到达现场么?然而,开拍那天时间还没到,乡间小道上便长龙似的涌动着一队队人马,有推着小车的,有抬着担架的,有挑着铺盖的,还有扛着门板的,青年人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背着病号……他们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战争年代里的衣物和用具,个个脸上凝重而严肃……摄制组被老区人民那动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动了。用不着说戏,摄制组便立即投入了拍摄,几台机器整天转个不停,到头也没有一个老乡“开小差”。
青州戏刚收镜,另一个外景地的地方干部又急冲冲地赶来找到成荫说:“俺们那儿好几年没见队伍啦!大伙儿都想啊,您们就快去吧!”地方干部着急,摄制组又何尝不着急呢。由于场面大,拍起来也较费力,夏天快到了,许多冬天的戏还没拍。眼瞅着绿油油的田野、花团锦簇的果树,导演急得直跳脚。想到山区夏天可能到来得晚一些,成荫于是连忙召集大队人马向大山奔去。可到现场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区的夏天虽不及平原来得早,但此时也是桑树吐绿,杨树枝头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虫似的毛絮,哪里还有一点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队都开来了,再换外景地不仅费力费时,拍摄进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响。“这该如何是好?”成荫和汤晓丹两位大导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筹莫展。一位姓董的团长见状对成荫说:“成导演,你能不能用那家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带出多少树,能带上的就把树叶全捋了!”成荫听了犹豫不决:“这样行么,这些树可是老乡的经济林,他们靠这生活呢。”话音还没落,一位拎着水罐的老大爷便过来说:“这些树都是俺们家的。为了拍电影我们捐出来了,哪棵树碍事就除哪棵,您们不用犯难!”
看着老大爷那诚恳的目光,成荫和在场的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董团长随后便将各连干部招来下达捋树叶的命令:“一个班一棵树,电影带着的就捋干净,带不着的一个叶也不准动,这是群众纪律!”董团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便捋起袖子纷纷摘起了树叶。
“冬景”问题解决了,战士们很快投入了紧张的拍摄之中。时间过得飞快,拍着拍着,真正的夏天便来到了。夏天拍冬天戏,其艰苦可想而知。原本不愿演“国军”的战士此时倒显得比“解放军”轻松许多。因为在影片中敌军服装是夹衣,或是套着棉袄的单衣,而我军却仍旧穿着大棉裤、大棉袄,而且还要顶着骄阳,跑步攻山头,一场戏下来,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的。直到现在,当年在片中承担一个小角色的演员仲星火每每想起当时拍摄情景还是感慨不已:“我们每天天一亮就挂几个水壶,找着道具,穿着棉军装,戴着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树都没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烟又是火,机枪爆炸,一天就吃这么几壶水,拍一个镜头就把衣服脱下来,里面已湿透。一天都没有小便,所有的水都变成汗跑光了。”
环境艰苦
《南征北战》不仅拍得艰苦,而且险情丛生。因为当时拍片用的炸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药重达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个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铜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拍摄时为防意外,相关人员都要在埋炸药的地方画上保险圈。尽管如此,董团长还是作了最坏的打算,他对大家说:“往死里干!!死一两个没关系,真干!”结果拍摄时,战士们毫发无损,倒是当过多年兵,并且从未负伤的导演成荫挂了彩,腿上被弹出的雷管并列地崩了两个小窟窿。虽然受了伤,但成荫还是轻伤不下火线,越拍越有劲。只是拍摄过程中发生的两次事故使他和摄制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摄过程中当一辆坦克开过时,路边围观人群中有个十四岁小孩突然窜上前去想看个仔细,不幸被坦克履带卷了进去!另外一次运输道具的大卡车在途中爆胎,车辆失去重心,翻到沟里,几个年轻押运员受伤,好在这次没有人员死亡。《南征北战》人物演得到位,战争场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将军庙争夺战这两场戏,不仅战争气氛营造得真实与浓烈,而且战争规模之大,在当时战争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场戏在当时技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空间纵深镜头运用得相当成功。在拍摄中,导演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动地体现了双方从两侧分头抢占摩天岭的紧张场面,而且在解放军抢先一步登上制高点后,采用了一个跟移拍摄的长镜头,将镜头不断地移到将冲上来的国民党军队那里,完整地表现了两军短兵相接、争分夺秒的紧张场面;在表现将军庙车站争夺战的大场面战斗时,除了采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运用了移动镜头,真实完整地再现了整个战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电影音乐方面,《南征北战》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创作中很善于把握画面背景,使音乐与画面浑然天成,营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占凤凰岭一段音乐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激烈战斗场面,堪称中国电影音乐作品中音乐与画面同步的经典段落。
『肆』 冯喆的坎坷人生
冯哲生平:
冯喆原名冯贻喆,1920年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47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裙带风》,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
949年,主演爱情电影《恋爱之道》,1952年由其主演的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上映,1956年主演战争电影《铁道游击队》。
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羊城暗哨》,1959年在战争电影《沙漠追匪记》中饰演骑兵班长钟永胜。1963年主演抗日电影《金沙江畔》。
1969年6月2日冯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关押而逝世,终年49岁。1978年7月13日,峨眉电影制片厂举行全厂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昭雪。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 。
(4)演员冯喆电影扩展阅读:
冯喆从小在书香氛围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也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哥哥是圣约翰大学生,他与妹妹都是圣约翰附中的高中毕业生。
良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养成了冯喆温和、谦逊的性格,在待人上他彬彬有礼,在艺术追求上他孜孜不倦。
对待演戏冯喆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深谙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的道理,在演戏之前先体验生活。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莽莽苍苍的川西原始森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年,冯喆为了出演《胜利重逢》中的耿林海,只身一人到三野部队以及石家庄农村体验生活,同队员们一起训练、同当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劳作,尽可能地改变城市人的形象。
等他体验完生活,出现在银幕上时便是身着破衣、扛着锄头的光头农民形象,随着角色的深入最终成为勇毅果敢的革命战士。
在拍完这部电影后,冯喆也完成了他第一次新中国兵的表演,昔日的英俊小生蜕变成了充满硬气的铁汉。
冯喆的戏路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涉猎的多面性格演员。
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实力派与偶像派兼具的演员,生活经历却充满坎坷,婚姻的不幸与事业的受阻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让他在四十八岁那年就离世了。
『伍』 高营长冯喆,当红小生为啥会娶小妾出身为妻
说起冯喆,可能90后的孩子们并不知晓太多,对他熟知的人群大约集中于70后居多。他所主演的电影如数家珍,《南征北战》中,他饰演高营长,《金沙江畔》中,他饰演指导员,《羊城暗哨》中的他饰演政委李正,《沙漠沙漠追匪记》中他饰演骑兵班长,《桃花扇》中更是饰演了一代名士,侯公子......
直至最后冯喆经历了三年的高墙生活,让冯喆再也经受不起生活对他的打压,导致他于1969年6月2日上吊自杀。
直到死,冯喆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但在他妹妹的记忆中,哥哥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永远陪伴着母亲的遗骸。
『陆』 1,羊城暗哨的男主角是哪个人演的呀
建议楼主下次发问时问题尽量详细一些,免得修改答案,呵呵。
[老电影]
羊城暗哨(1957)
这是一部惊险样式的反特片,它以新的角度,表现了我公安人员不怕牺牲、与敌特斗智斗勇的故事。编导设置了曲折的情节,藏下一个个悬念,以达到出其不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同时让主人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经受考险,显示其超凡的智慧和胆略。影片将故事放在新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中,体现出社主义祖国的强大聚心力,和敌特分子的倒行逆施定会归于失败的客观必然性。本片是卢珏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他克服样式本身所带来的难度,成功地把握了环境与事件、人物与悬念的关系,从而使影片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海燕电影制片厂
导 演:卢珏
编 剧:陈残云
主 演:冯喆 狄梵 夏天 宏霞
演员表:
冯喆 ...... 王练
狄梵 ...... 八姑
夏天 ...... 马老板
宏霞 ...... 梁英
韩涛 ...... 陈医生
李浣清 ...... 李秀英
于飞 ...... 侦察处长
杨蔚如 ...... 209
凌云 ...... 小神仙
梁明 ...... 刘妈
蓝谷 ...... 江广德
张庆芬 ...... 女特务
简介:
我边防军逮捕了一个携电台潜入国境的特务209号,但是口供还没有录完,209就因伤势过重而死去,仅仅留下一个特务联系的暗号和地点,公安局只知209 要和一个叫“梅姨”的特务头子接上关系。梅姨是谁?公安局侦察处长决定把此人找出来。侦察员王练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化装成一个华侨,顶替209,按209 所言地址找到一个测字的“小神仙”。“小神仙”让王练次日到黄花岗去会见梅姨。王练见到一个女人,可是她不是梅姨,她名叫八姑,公开的身份是侨眷。八姑随后来到一家古董店,向她的上司马老板报告了209平安到达的消息,马老板叫她和209假做夫妻掩人耳目。王练便搬到八姑家,设好电台,与海外特务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接到匪首电报,命他们加紧活动。他们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梅姨到底在哪?王练都无法侦察到。一天,王练发现八姑和一个陈医生的妻子李秀英往来很亲密,王练便追踪到陈医生家,却又发现一个公安人员无病装病硬在那儿让医生给他药吃。对这一系列的发现,王练理不出头绪。过了两天,一个女人来找陈医生,她掏出一张李秀英与那个装病的公安人员合拍的照片,她说那是她的丈夫,请陈医生帮助她。陈医生信以为真,加上自己有过历史问题没有交待,妻子跟那个公安人员在一起对自己不利,而且平时李秀英常去派出所开会,陈医生对此事感到万分痛苦。他便一个人到酒店里喝酒,喝得烂醉,八姑和“小神仙”跟踪而至,假装帮扶他,“小神仙”忙把八姑对医生的亲热样子拍成照片,交给了马老板。第二天,马老板叫人把陈医生请来,原来他俩过去同在反动军队里干过,马老板装出很关心他的样子,把“小神仙”拍的照片拿出来,并说八姑的丈夫要对陈医生不客气,李秀英的相好也在搜集陈的材料云云,最后,马老板拿出一张反动派的志愿书,要陈医生参加“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到香港去。马老板这一套,正是特务的主要活动,即收买一些地痞流氓,冒充代表,到香港去搞对新中国的污蔑活动。陈医生一方面怕自己的历史问题暴露,一方面又摆脱不了特务的威胁,便服毒自杀了!幸亏发现得早,又被抢救过来。李秀英也同时得到公安局的通知,知道特务正在威胁他的丈夫。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陈医生认识到自己思想糊涂,并决定协同公安局破案。特务们等陈医生出了院,便来逼他一同上了开往海南岛的轮船。同时,公安局已得知特务要劫船开往香港,便布下了天罗地网。王练也随着八姑上了船。船至半路,梅姨出现了,她原来就是八姑家的女佣刘妈。梅姨命爪牙江广德(冒充公安人员到陈医生家看病者)把定时炸弹放在货舱里。王练的身份也被梅姨发现,当特务正要加害王练之际,我公安人员一齐动手,将特务一网打尽。王练搜出定时炸弹,把它抛人大海。
http://www.sjtunet.com/read.php?tid=1122
看清楚了吗: 冯喆
冯喆(1921-1969),中国电影演员。原名冯贻喆,原籍海南,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文艺团体,1946年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忆江南》(1947)、《裙带风》。1948年到香港,在《恋爱之道》、《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主演《南征北战》(1952)、《铁道游击队》(1956)、《羊城暗哨》(1957)、《沙漠追匪记》(1959)、《桃花扇》(1963)等名片。新中国电影史上最英俊、潇洒的银幕形象之一,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伤痛的非正常死亡明星案例。
『柒』 南征北战》饰演铁牛的演员叫什么
一、电影《南征北战》中铁牛饰演的角色叫李进。铁牛是演员的名字,李进才是饰演的角色。
1、角色介绍
李进,一名胖墩墩的解放军战士,出场并不多,但胖乎乎可爱的形象及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演员简介
铁牛(1922~2015.3.5),原名杨锡业,山东掖县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46年参加新四军,后进山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任中共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支部书记、副团长。在从影期间,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1986版《西游记》中弥勒佛的扮演者。在黑白电影《南征北战》中,铁牛饰演一个胖墩墩的战士“小胖子”。
铁牛老师于2015年3月5日14:50仙逝,享年93岁。
代表作品:《南征北战》、《水乡的春天》、《雾海夜航》、《燎原》、《球迷》、《西游记》、《滴水观音》、《取长补短》、《八仙的传说》、《回来吧!微笑》等。
二、影片简介
《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2年的新中国第一部军事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
该片取材于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的一个战例,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主席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旨在表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战略思想。
『捌』 羊城暗哨演员介绍
羊城暗哨演员介绍:冯喆饰王练,狄梵饰八姑,夏天饰马老板,梁明饰刘妈,宏霞饰梁英,于飞饰侦察处长,韩涛饰陈柏之,李浣青饰李秀英,凌云饰小神仙,蓝谷饰江广德,杨蔚如饰209,张庆芬饰女特务。这部电影讲述了解放初期,公安人员王练进入敌人内部,一网打尽敌特组织的故事。
我的边防军在羊城广州抓获了代号209(杨蔚如) 入境特务,死前与广州基地头目交代“梅姨”联系。领导把侦破任务交给了王练(冯哲) 装饰),他冒充209找测字先生“小神仙”(凌云 饰),“小神仙”让他次日见“梅姨”而且看到的人叫八姑(狄梵) 马老板(夏天) 安排他们假装是夫妻,用电台和海外保持联系。
陈医生(韩涛,私人诊所) 装饰)由于过去的历史不光彩,他的弱点被敌人利用,但他服毒自杀,然后获救。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他克服了困惑,帮助破案。《羊城暗哨》由海燕电影制片厂制作、卢珏反特惊险电影由执导冯喆、迪梵、夏天等人参加演出。
『玖』 老电影《南征北战》当年的老演员现在怎么样了
老版电影《南征北战》是195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一经放映,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高营长冯喆、张军长项堃等人的精湛表演,受到人们的好评和赞誉。老版电影《南征北战》也成为我国经典电影之一。
老版电影《南征北战》的主要演员现在生活的怎样了呢?
冯喆
高营长的扮演者冯喆,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建国初期,冯喆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又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过《羊城暗哨》《铁道游击队》《桃花扇》等数十部影片。冯喆戏路宽广,能饰演古今各种不同的角色。冯喆曾被评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上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冯喆不幸去世,享年49岁。
陈戈
师长的扮演者陈戈,1916年生,1940年来到延安,组建了青年剧院,并任演出部主任。曾演出《塞上风云》《雷雨》《上海屋桅下》等剧目,受到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好评,甚至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赞誉。建国后,陈戈先后在北京电影局、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单位任编剧、导演、艺术指导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陈戈曾先后在《抓壮丁》《停战以后》《党的女儿》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81年,陈戈离世,享年65岁。
仲星火
战士的扮演者仲星火,1924年生,解放战争时期,仲星火加入到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49年,文工团进驻上海并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了其电影生涯。先后在《巴山夜雨》《李双双》《今天我休息》等数十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仲星火曾获得过“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金鸡奖”男女配角集体奖。2014年,仲星火逝世,享年91岁。
项堃
敌张军长的扮演者项堃,1915年生,1940年在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解放后,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职。先后在《烈火中永生》《海囚》《佩剑将军》等数十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项堃常扮演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特务头子,他的表演能揭示人物的本质,入木三分,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赏。项堃曾获得过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2009年,项堃病逝,享年94岁。
张瑞芳
女游击队长的扮演者张瑞芳,1918年生,抗战时期,曾在中华剧社任演员。1946年加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又分别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演员剧团任职,先后拍摄过《李双双》《母亲》《大河奔流》等数十部片,并担任主要角色。张瑞芳曾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华语电影终生成就奖”等。
2012年,张瑞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4岁。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拾』 求老电影《羊城暗哨》观后感急!!!!!!!!!
影片主要讲了我公安侦察员王练奉命顶替特务209号,打入特务内部,侦查特务们的计划,协助公安干警将敌特一网打尽。
影片最惊心动魄的环节就是片尾王练在定时炸弹即将爆炸的时候扔到海水中,刚着到海面就爆炸了,如果要在晚2秒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看完影片我真的很佩服侦查员王练超凡的智慧和胆略,他能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时刻刻都在分析敌情,面对敌人毫不慌张,在危急时刻奔到船头把定时炸弹扔到海里,奔跑中炸弹很有可能爆炸,但他不怕牺牲。
面对困难时,我们也要向王练一样不怕困难,毫不慌张,从容不迫,仔细分析情况,一定会战胜困难的!
真的很为里面的卢隐感动,那么好的一个男人,对妻子那么爱,那么好,管他什么特务不特务,要是我嫁了这么个男人,死也值得了啊!我觉得自己是深深的稀饭这个帅特务了,HOHO~
卢隐GG有什么不好?人又帅,又聪明,又什么都会,对妻子又好。中国很多电视剧都是违背常理的,一定要爱上党的工作者,比如亮剑吧,那个SB李云龙有什么好喜欢的,整一个土鳖,居然会有人喜欢,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现实中的女性也喜欢,那不是SB秀逗吗!要长相没有要学识没有要温柔没有,要来做什么?!电视剧看完我就喜欢那楚云飞,哈哈。完蛋,安尽是稀饭国民党滴帅锅~
喜欢《羊城暗哨》里的卢隐,看他为自己的小妻子买菜做饭,真的是很感动;看他最后看着枪比着自己还坚持开枪,真的是很感动,我喜欢这样纯粹的东西和纯粹的人,管他什么好人坏人!如果对别人都好而对自己坏,好有个P用!
很喜欢片尾的音乐:“眩的光,飘忽在,夜的脸,太善变,见过你,只一面,道无间,人有千面,在陌生的人潮里,爱是否与你擦肩,在熟悉面孔后,是否藏着冰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