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突破乌江卫生员的扮演者是谁
电影:突破乌江.
上映:1961年.
导演:李舒田李昴.
编剧:朱欣.
卫生员的扮演者:杨昭彩.
杨昭彩简介:志愿军113师文工队员杨昭彩,杨昭荣的妹妹,著名演员王心刚的妻子.杨昭彩在1961年在八一厂的《突破乌江》中扮演了红军卫生员。非常成功,可后来没再见演过什么。处事比较低调,和王心刚老师一样,很少出头露面。非常令人敬佩,八十年代的《大众电影》介绍王心刚老师时曾经提起.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演艺天空。在“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强烈刺激而重病卧床。王心刚默默地承担着这不幸的灾难,用爱心去为妻子四下寻医治疗,并最终使妻子逐渐地恢复了健康。
『贰』 战上海演员表
《战上海》是1959年由王冰导演,丁尼、高岩、李舒田、王润身、张良、胡晓光等主演的一部电影。
该片讲述了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与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作战的故事。
1959年,王冰曾执导过同名电影《战上海》。电影战上海主要聚焦与解放上海的军事斗争,而此次改编的战上海则聚焦于上海回到人民手中后的风险应对和反特斗争。
华东野战军挺进上海,一举击垮了城内残留的国民党刘义部队。上海战役宣告结束,陈毅市长率领曾山、潘汉年等领导奉命接管上海。刚刚解放的上海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意欲破坏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陈毅市长无所畏惧,与敌特分子斗智斗勇,先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困局,最终给上海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剧已经进行了立项公示,计划在今年3月份开机拍摄。目前剧组行事低调,暂未透漏更多信息。从仅有的吉光片羽看,男一号将由国民大叔、谍战剧常客张嘉益担纲主演。
『叁』 电影《白学恩大夫》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白求恩大夫》是196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由张骏祥、李舒田、高正执导,谭宁邦主演,村里、英若诚、吴雪、杨在葆、田华等出演,于1977年正式上映。
根据周而复同名作品改编,讲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直至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中国的故事。
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著名外科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求恩从西班牙马德里前线回到美洲,正在加拿大和美国旅行演讲。
在国际援华会的支持下,他立即组成了一个医疗队,决定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8年初他远渡重洋,突破重重阻挠,到达延安,并在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这里,白求恩被任命为军区的医药顾问,受到根据地干部、战士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刚刚安顿好,白求恩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军区所属医院进行了视察。他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想像的还要差,没有正规医院,没有正规手术室,缺乏有技术的外科医生,缺乏必备的医疗器械。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白求恩首先向军区司令员请示,办一个示范的后方医院,调各分区最好的医生来加以训练。然后,他又写信让加拿大的朋友寄一些医疗器械。
中国电影《白求恩大夫》(1965)剧照
在训练班,白求恩自己撰写讲义,向学员们认真传授外科手术的技术。学员们虽然文化水平较低,但十分刻苦,因此,也增加了白求恩的信心。经过培训,军分区各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白求恩还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最前线为伤员做手术。
一次,三五九旅在山西灵丘打一个比较大的伏击战。白求恩率医疗队奔赴前线,在一个破庙里,白求恩布置了一个手术室,为伤员做手术。徐连长负重伤,失血过多,白求恩抽自己的血为徐连长输血,挽救了徐连长的生命。眼看炮火紧逼破庙,有的炮弹就落在庙的附近。白求恩仍坚持做完最后一个手术,才撤离。
白求恩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奇迹发生,许多外界不了解的事情。他希望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情况,告诉全世界的人民。
他决定回加拿大一趟,军区开了欢送会,童秘书、方大夫送白求恩到小河边。突然远方传来紧急集合号声,白求恩停下脚步决定暂时不走了,觉得这里更需要他。白求恩又上前线了,并转战各处,最后参加了著名的黄土岭战役。
在前线的临时手术室,白求恩正在做一个手术,敌人突然进行猛烈的进攻,方大夫劝白求恩赶快撤离,白求恩说这是一个腹部手术,一定不能耽搁,否则有生命危险。他坚持做完了手术,但在手术中手指却被划破。后来回到医院,白求恩又坚持做了两个手术,不慎手套破了,手被感染,他不幸患上血液中毒症。由于根据地医药缺乏,白求恩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
『肆』 仙女鹅,有哪些电影的片头字体是特别好看的
战上海
年代 :1959
地区 :大陆
导演 : 王冰 演员 : 胡晓光 / 张良 / 王润身 / 李舒田 / 李长华 / 高岩 / 丁尼 / 张冲云
影视网络
简介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上海,盘踞在上海的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妄想凭借美军的先进装备、依靠有利地形,进行垂死挣扎。
『伍』 介绍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中国
1938年1月8日,加美医疗队携带一批药品和手术器材,从温哥华乘船赴中国。登船前白求恩给前妻弗朗西丝写了告别信。1938年1月20日抵达香港,收到了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通知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安排加美医疗队乘飞机至武汉。
在武汉等待北上期间,白求恩与伊文到汉阳基督教长老会医院(今武汉市第五医院)帮助工作;医生帕森斯决定留在武汉国统区,白求恩明确拒绝了在蒋中正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管辖区工作,而转而帮助中国共产党。
经过在武汉的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安排,1938年2月22日,白求恩与伊文及基督教传教士查德·布朗医生一行运送医疗物资的数十辆大车离开武汉,经战乱中的河南、陕西潼关渡黄河到山西风陵渡、运城、至临汾附近的八路军总部。
这时遇到日军沿同蒲铁路南下进攻,白求恩一行又经潼关转道于3月20日抵达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的安排下,最终于1938年3月31日抵达延安。4月1日与毛泽东会面时,白求恩说利用他从北美带来的医疗器械足以组建一支战地医疗队,到前线就近抢救重伤员;
毛泽东对白求恩说的伤员立即手术将有75%的复原率很高兴,表示会大力支持他的工作。1938年5月2日白求恩率一批医护人员离开延安前往晋察冀边区,成了一名战地医生。简·伊文留在了陕甘宁晋绥边区,后于1939年初赴皖南新四军总部工作半年,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回忆录详尽回忆了与白求恩赴华的全过程。
毛泽东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和能力完全信任”。白求恩同晋察冀的木匠铁匠一起制造手术器械,他也帮助创立医生护士和医院勤务兵的训练,一再致信聂荣臻创办军区卫生学校大量培养医护人员。他也设计把包装箱用作手术台以及马背药箱。
他曾创下了冀中齐会战斗在69个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他在中国时期曾和毛泽东通信。白求恩在中国的一年九个月另十七天,写了很多信与文章寄给美国加拿大的机构与友人,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抗战形势,呼吁国际社会为中国抗战提供经费、物资和人员援助。
白求恩原定于1939年10月20日启程短暂回北美为组建八路军后方医院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筹款。这时遇上了日军发动对晋察冀冬季大扫荡。白求恩选择留下来参与反扫荡作战的医疗救治。
1939年10月29日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为一名腿部受重伤的伤员做手术,在日军迫近手术所时为加快手术进程,白求恩把左手伸进伤口掏取碎骨,一片碎骨刺破了白求恩的中指。
3天后的11月1日白求恩为一名颈部患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做手术,手指处的开放创口遭到感染。11月12日因败血症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农民邸俊星家去世。
(5)介绍电影老演员李舒田扩展阅读:
成就贡献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陆』 怀旧老电影有哪些推荐的
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儿女英雄
介绍一些战争题材的老电影吧!
1,《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为1974年由 北京电影制片厂 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荫、 王炎 执导,王尚信、张勇手、 鲁非 、 白志迪 、田宝富等出演。
该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电影,讲述了 解放战争 中,在华东战场上, 人民解放军 某部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
2,《车轮滚滚》。
《车轮滚滚》是 今欣 和 尹一青 执导的一部国产剧情片,主演 达奇 、丁里。讲述了一九四八年冬,在老民工耿东山及其养女--指导员耿春梅的带领下,运粮支前,途中与大地主郑子成为首的一股流窜的土匪进行了斗争的故事。
3,《战上海》。
《战上海》是1959年由 王冰 导演,丁尼、高岩、 李舒田 、 王润身 、 张良 、 胡晓光 等主演的一部电影。
该片讲述了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包围了上海,与盘踞在上海的 国民党 30万军队作战的故事。
4,《智取华山》。
《智取华山》是 北京电影制片厂 摄制的战争题材惊险片, 郭维 执导, 郭允泰 主演,于1954年1月在中国大陆公映。
该片根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解放军侦察小分队机智、勇敢地攻取 华山 的故事。该片讲述了 三大战役 以后, 解放战争 的战略重点转向 西北 。 胡宗南 率部南逃,其残部方子乔( 方化 饰)走投无路,逃往西岳华山。五岳之中,华山以险居首。方子乔在各山口要冲布下重兵,负隅顽抗的故事。
5,《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由 上海电影制片厂 出品的战争片,由 谢晋 执导,祝希娟、 王心刚 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
6,《突破乌江》。
《突破乌江》是朱欣导演, 李久芳 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讲述了红军强渡乌江迫使敌人缴枪投降,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的故事。
该片于1961年在中国上映。
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
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早春二月,野火春风斗古城,古刹钟声,争取华山,红日,祥林嫂,白蛇传,三进山城,铁道卫士,《羊城暗哨》,卖花姑娘,追捕。
《英雄儿女》
我们那时最奢侈的就是看露天电影,只要小喇叭里一通知哪大哪生产队有电影,跑上几里十几里,哪怕去晚了看反幕看人后背听声音,也是十分快活的。
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闪闪的红星,侦察兵,智取威虎山,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碧玉簪,虎口脱险,刘三姐,小二黑结婚,尼罗河上的惨案,南海风云,红灯记,祖国啊.母亲,平原游击队,奇袭,精武门,醉拳,少林十三房……
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霓虹灯下的哨兵,国庆十点钟、战上海、野火春风斗古城,侦查兵、奇袭、柳堡的故事、山间铃响马帮来,革命家庭、海魂、舞台姐妹、哥俩好、青春之歌、秘密图纸、鸡毛信、洪湖赤卫队……
英雄儿女,上甘岭,霓虹灯下的哨兵,李双双,铁道游击队。等
经典老三战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还有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秘密图纸,羊城喑哨,智取华山,林海雪原……
有条件有机会文前的电影都可以看,思想性艺术性,演员演技都很好,最大曲别当时的演员都不装,看那个角色你都会觉得他就那个人。
『柒』 白求恩大夫的介绍
《白求恩大夫》是在1963年写成的,剧本原分五章,第一章写白求恩在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事迹,事实上是人序幕。后面四章是主体,写的是白求思来华后的活动。一九六四年春天拍成影片,由于国外部分拍摄条件比较困难,所以影片只拍了白求恩来华后这一部分。拍成之后,本来还准备作些修改,但是因为江青的阻挠,影片一直被搁置起来。“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经过一些整理,影片终于在一九七七年国庆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就是《白求思大夫》的遭遇的简略经过。196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著名摄影家吴印咸的摄影作品。影片根据周而复同名小说改编;张骏祥、李舒田、高正导演;谭宁邦、村里、英若诚、吴雪、杨在葆、田华主演。本片根据周而复同名报告文学改编,是我国银幕上成功的人物传记电影之一
『捌』 群力星聚汇12月3号上映什么电影
06:10故事片:飓风之舞 - 剧情 潇湘电影制片厂、台湾长虹影视公司1994年出品编剧:叶云樵导演:皮季淘主要演员:林志颖、郝邵文、释小龙故事梗概:台湾某中学学生四毛爱上了校长女儿安妮。安妮男朋友铁鹰为此醋意大发伺机报……[全文]收藏 提醒07:9光影星播客2 收藏 提醒08:05故事片:旋风小子1/2 收藏 提醒08:59故事片:旋风小子2/2 收藏 提醒~epg.tvsou.com~ 09:36光影星播客3 收藏 提醒09:50故事片:破袭战1/2 - 八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编剧:徐国腾导演:郑治国、于业华、李三义主要演员:王庆祥、穆宁、王夫棠、李泽良、丹宁军故事梗概:本片以百团大战为背景描述我八路军、华候民兵为粉碎日寇“囚笼”政……[全文]收藏 提醒10:故事片:破袭战2/2 收藏 提醒11:3光影星播客4 收藏 提醒11:2电影报道:2008-272 往期视频搜索收藏 提醒12:02爱电影:2008-266 收藏 提醒12:35故事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安乐(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出品编剧:张艺谋、吴楠、卞智洪导演:张艺谋主演: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刘烨、陈谨、倪大红、李曼、秦俊杰 作为电影史上第部……[全文]收藏 提醒1:31光影星播客5 收藏 提醒1:5译制片:小孩不笨 - 剧情 往期视频搜索 I Not Stupid2002年出品编剧:梁智强导演:梁智强主演:梁智强、向云、刘谦益、黄柏儒、李创锐、陈雪儿《小孩不笨》是部社会讽刺喜剧片,在影片中探讨了家庭关系、教育制度以及父……[全文]收藏 提醒16:36光影星播客6 收藏 提醒16:50国产片:九品芝麻官1/2 第2集剧情 往期视频搜索 小凤明白与其上告为小宝平反,不如考上功名,做个青天县官。在穷书生公孙安份鼓励,开始苦读考秀才。怎奈他天生不是读书料,闭门苦读、即便悬梁刺股也进步甚少。儒疼儿心切,以银两贿赂官场旧友……[全文]收藏 提醒17:7国产片:九品芝麻官2/2 第2集剧情 在线收看搜索 小凤明白与其上告为小宝平反,不如考上功名,做个青天县官。在穷书生公孙安份鼓励,开始苦读考秀才。怎奈他天生不是读书料,闭门苦读、即便悬梁刺股也进步甚少。儒疼儿心切,以银两贿赂官场旧友……[全文]收藏 提醒18:44光影星播客7 收藏 提醒18:54电影报道:2008-273 在线收看搜索收藏 提醒19:14世界电影之旅之资讯快车:2008-273 收藏 提醒19:23光影星播客8 收藏 提醒19:35流金岁月:战上海 - 剧情 往期视频搜索 八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编剧:群力导演:王冰主要演员:丁尼、高岩、李舒田、唐克、刘季云、李长华、张良故事梗概:九四九年春,解放军进驻上海,受到了上海市民热烈欢迎,而盘踞上海蒋军,……[全文]收藏 提醒21:24流金岁月:2008-40 剧情 在线收看搜索收藏 提醒22:15爱电影:2008-273 收藏 提醒22:4译制片:鳄鱼邓迪(字幕) - Crocodile Dundee1986年出品编剧:保罗·贺根导演:彼德·费曼主演:保罗·贺根、琳达·柯兹洛斯故事梗概:美国女记者苏·查尔顿传闻澳洲有位富有传奇色彩捕鳄鱼能手,便远……[全文]收藏 提醒00:39故事片:测谎器1/2 收藏 提醒01:36故事片:测谎器2/2 收藏 提醒02:20故事片:女劫杀1/2 收藏 提醒03:20故事片:女劫杀2/2 收藏 提醒0:03故事片:白莲花1/2 收藏 提醒0:53故事片:白莲花2/2 收藏 提醒05:56光影星播客1
『玖』 电视剧长空雄鹰想看
《长空雄鹰》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年出品
导演:王枫
演员:李铁军、王熙岩、徐光明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妄图以空中优势扭转败局,阴谋炸毁金川里大桥,破坏我方主要交通干线。志愿军某飞行中队长高骏涛率队迎敌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根据毛主席的战术原则,担出新的作战方案。空中指挥员孟副团长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过分强调空中作战的特殊性,不同意高骏涛的正确建议,但是,祁政委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并批准了他的作战方案。高骏涛带领他的三中队按新方案胜利完成保桥任务,将威震欧洲的美洲虎大队打得落花流水,使敌人阴谋彻底破产。
长空比翼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
导演: 李舒田 王冰
主演: 曹会渠 王润身
影片时间长度: 94分钟
抗美援朝时期,农民出身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张虎,从航校毕业后来到前线,顺利地通过了试飞。师长和大队长都很满意他的试飞成绩,确定他给大队长当僚机,但张虎却不愿当僚机 ,认为只有当长机直接打下飞机,才算真本事。他首次参加空战,就不听大队长的命令,单机出击,结果被敌机咬住,不能脱身。为使其脱险,大队长的飞机负了伤。不久,在又一次空战中,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积极掩护长机打落了敌机。在飞机负伤的情况下,当他发现敌机企图轰炸五号运输大桥时,便毅然驾驶着负伤的飞机冲向敌机,把它击落。为此,他荣获朝鲜政府授予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被提升为长机。与此同时,他也见到了原以为五年前已经牺牲的、现在志愿军某医院任护士长的爱人杨华。
『拾』 周而复是谁
周而复
周而复(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祖籍安徽旌德,出生于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家书法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1]。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
中文名
周而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3日
人物关系
王亚南好友
王亚南(1901年-1969年11月13日),男,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多
快速
导航
人物逝世主要著作人物事件出版图书文学成就书法成就人物轶事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14年1月3日,出生于南京。
共2张
周而复
20世纪30年代,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1938年,赴延安。
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等职。
1949年5月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1959年后,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粉碎“四人帮”后,先后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1978年,任文化部副部长。
1981年,任对外文委副主任。
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1]。
人物逝世
2004年1月8日,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
在周而复病重期间及去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宋平、李岚清、华建敏、陈至立、巴金和刘复之、王光英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1]。
主要著作
周而复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左右。创作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其中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1]。
共3张
周而复代表作——《上海的早晨》
人物事件
严重违纪
1985年10月,周而复率对外友协代表团参加日本新制作座成立35周年活动期间,违反外事纪律,犯了严重错误。周而复不听同志多次劝阻,于11月10日擅自参观供奉有日本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并拍照留念。周而复在出席日方招待宴会时,中途退场,以傲慢态度对待日方友协组织,损害了友好关系。正式访问按计划结束后,周而复在即未请示,又无日方邀请的情况下,又留下三人,在东京游览四天,收看闭路电视的淫秽节目,并要求女翻译陪看,被拒绝。周而复身为高级干部,而且是访日代表团团长,竟在访日期间犯有如此严重的错误,为党纪所不容。1986年2月,经中央纪委讨论决定,党中央批准,开除周而复党籍,并建议撤销其所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之职。
申诉平反
1999年10月17日本人提出申诉,要求复查处分所依据的材料,核实平反,恢复党籍。十六年后恢复党籍——被开除党籍的处分公布之后,周而复依旧没有停止写作,他“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历史,凡是冤假错案,最后总要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不过时间迟早罢了。”于是他“一边继续努力工作,一边等待这一天到来”,“闭门谢客,尽可能减少和外界往来”,“在内外交攻中,忍气吞声地写作”。他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回忆录《往事回首录》、杂文与文艺评论集《六十年文艺漫笔》、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等作品。
2004年1月8日,周而复溘然长逝。新华社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逝世。盖棺论定,历史终于给了公正的评价。[2]
出版图书
没有更多了
白求恩大夫
作者名称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由张骏祥、李舒田、高正执导,谭宁邦主演,村里、英若诚、吴雪、杨在葆、田华等出演,于1965年完成,1977年正式上映。该片根据周而复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贡献出生命的故事。
文学成就
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死海》和《周而复文集》等。在中国的文学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书法成就
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诗赞《周而复书琵琶行》:“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启功诗云:“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
书法家
周而复周而复不仅以小说著称,而且还是老一辈书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还参与领导成立中国
书协和建立各省、市书协分会的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和中国书协顾问等职。从童年时代读私塾开始,他就在父亲和业师朱华的严格指导下学习书法,先后临习过颜、柳、欧、赵和二王的大量碑帖,并长期涵泳于欧、王之中。幼时家贫,无钱购买纸砚,他就经常蘸着清水在一块大方砖上练字。他酷爱文学,喜读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从而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年代初,他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同时开始从事写作,结识了鲁迅、茅盾等人,并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未停止对书法的研究与学习。建国后,工作很繁忙,不能够经常书写,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来读帖。“观千剑而后识器”,周而复正是通过对历代碑帖的阅读,将其中有益的精华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会通于意态之际”(明·项穆),从而达到广览博收、取精用弘的目的。他的书法,过去不轻易示人,也鲜为人知,还是在他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以后,由于经常参加和主持一些书法活动,同时也总不时地关心着中国书协的工作,并抽出时间来参加一些会议,大家才从笔会、电视和书法杂志及报刊上见到他的书作,于是很快被他书法的意趣所吸引,以至于长期以来,国内外求书者络绎不绝,令他应接不暇。周而复的书法从小篆、楷书、章草、行书到草书诸体均能,尤以楷、行书为主。他的书法结构严谨,欹侧而取姿美;笔法方折,纤劲而达清秀;结体或大或小,或简或繁;笔画或仰或俯,或轻或重,形成了节奏明快、骨力洞达、肌腴筋健、刚劲蕴藉的艺术特色,并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对于周而复的书法,中国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有过高度评价。郭沫若在写给周而复的信中说:“你的字满好,逼近‘二王’。”同时又不无自谦地写道:“在善书者之前,呈献孩儿体,尤觉手软,真正贻笑大方了。”茅盾在收到周而复的书法作品后复信云:“兄之书法实胜于我,投之木李,报以琼琚,我有奢望焉。”赵朴初在《周而复书琵琶行》一书出版时题诗云:“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君以
欧书书白诗,开卷乍似移船见。心听莺语与流泉,恍睹轻拢而慢捻。诗乎书乎消息通,今古相看两不厌。”启功在《次朴翁韵奉题一首》中也云:“周书下笔开生面,不数江东羲与献。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这些都非常生动地道出了周而复的书法艺术特点。周而复手写的门匾古往今来,一些有成就的书法家,往往又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周而复也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游历世界各地、饱览名山大川实地考察的见闻。长期以来,这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也就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格局。同时,这也是其作品呈现浓郁书卷气息和内涵丰硕、意味隽永的主要因素。周而复在书法创作时还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他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富内涵,且具时代气息。他书法作品的内容大多为自作诗词,格调高昂、激情豪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书法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斑斓夺目。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期间,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周而复总是不遗余力地倡导书法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并先后多次率中国书法代表团到日本访问,交流书艺,以加强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多年来,他曾出访亚、非、欧、美和大洋洲,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总是深入了解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书法交流历史,积极促进书法艺术的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轶事
与包立民
周而复第一次到包立民家里,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同时邀请的还有两位老报人、老作家。一位是香港老报人罗孚,曾主编过《新晚报》,与周而复相识但不太熟,他比周年轻,也近古稀之年。另一位是京城老报人陈凤兮,她是法国文学翻译家金满成的夫人,担任过何香凝的秘书,被金满成的老同学陈毅戏称为“小京官”。她比周而复年长九岁,时年85岁,与周相知却不相识。他们都是聂绀弩的老朋友,可以说,他们是因聂诗而相识,又因聂诗而相聚。
谈诗之余,包立民取出了一部当代美术家自画像的册页,封套是山水画家何海霞题签的《百美图》。册页中已有贺友直、林锴、黄苗子、尹瘦石、叶浅予、陆俨少、崔子范、何海霞八人的自画像,并有画家的自题或友人题的打油诗词。这些打油诗词,多抒发像主甜酸苦辣的艺术人生,明眼人一看便能辨出个中况味,他们不仅是聂诗的拥赏者,而且题写的诗词也与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包立民萌生广征美术家自绘漫画像并附打油诗的灵感。他把《百美图》的创意向三位老作家讲述了一遍,并请他们一一传阅。
包立民知道周而复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书法家,他的行草长卷《琵琶行》曾博得书坛大家启功、赵朴初的赞评。包立民见他饶有兴味地翻阅自画像诗,忽发联想,如果在册页前的空白引首处,请他为今后出版或展出的《百美图》题一首评赞。包立民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周而复听了不以为忤,十分爽快地说:“好啊,不过我无曹子建七步成诗之才,要带回去慢慢推敲。”不久他电话告知诗已题好,等包立民取来一看,在引首处,周而复题了一首《点绛唇》小令,词曰:
描绘神州,万千人物出君手。
不分美丑,尽比花和柳。
自写真容,称诵时人口。
实难朽,画情诗趣,百美醇如酒。
1997年,《百美图》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社出版。
周而复第二次来到包立民家是1996年深秋。他们一同赴甬参加“巴人文学研讨会”。会后,周而复邀包立民一起游雁荡山名胜,又在温州参观了驰名全国的小百货市场,包立民购了一套落地灯具。回京后,因携带不便,周而复嘱咐前来机场接他的司机,先顺道送包立民回家。车到楼前,周而复本可以打道回府。可是他带着李秘书非要上楼。当时包立民家中来了两位远道亲戚,事先没有准备,客厅没有收拾。他却一点也不介意,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与远道亲戚聊了起来,像与家里人聊天一样,十分平易近人。
周而复作品
最后一次周而复到包立民家中是2000年冬日。包立民乔迁新居,从三元里搬到和平里,由小三居扩充到中三居。周而复听说后,一定要去看看,同时去的还有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刘岚。刘岚是《周而复六十年文艺漫笔》的责编,穿针引线者就是包立民。这一年周而复又将百余万字的《往事回首录》交付刘岚,所以带了刘岚一起前来祝贺乔迁之喜。包立民妻子听说86岁的周老不怕六楼没电梯,来到家中,十分感动。
周而复的住房比包立民大得多,五室两厅——客厅、餐厅,除二厅不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