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导演的电影镜头分析

导演的电影镜头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3 03:12:09

『壹』 从经典电影分析导演怎么用景深讲故事

景深叙事

《公民凯恩》是出色地运用景深美学的经典范例。威尔斯想让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样,前后景都清晰。影片有时以一个稍仰的摄影机角度拍摄,以凸显凯恩这个人物的权威,有时则从上方拍摄以使人物显得微弱渺小,如拍摄凯恩第二任妻子苏姗·亚历山大时。贯穿全片,无论何时我们看到凯恩在他所处的环境里,无论是在他所经营的报馆还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纳杜庄园里,他所有的财产都是清晰可见的。他是他所创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创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开始的一场戏里,当母亲将年幼的凯恩托付给一个监护人时,画面构图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动力。凯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运。透过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亲处在画面的右侧,正在签字以放弃对他的监护权,父亲则站在画面的左侧,显得无能为力。母亲,监护人处于镜头前景的显眼位置,父亲是被动的。而被剥夺了选择与行动的小凯恩处于背景中。母亲与监护人决定了小凯恩的命运,他在画面中,一边是父亲,另一边是母亲与监护人。这场戏揭示了影片的本质,因为后来我们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遗弃在雪中。

《公民凯恩》
在为了获得较大景深而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场景中,观众在画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内容或许与角色本身同样重要。景深可以用来展示一个角色的生活空间,他们的财产也许能在视觉上传达给观众信息,彰显他们的人格特征。展示角色的环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我们看到露易丝的房间优雅整洁,而塞尔玛的家中则凌乱无序,这在视觉上为角色的个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两个人的性格变化提供了最初的线索。因此镜头能够清晰地表现环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据“希区柯克规则”,画面中一个物体的大小应该等同于在那一时刻它在场景中的重要性。在电影《美人计》中,对那杯盛有毒药的茶的突出表现便是告诉观众它有多么重要。

《美人计》
约翰·福特导演的许多西部片经常使用广角镜头来展现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电影《搜索者》的结尾,角色骑马远去走向夕阳,永无止境延续的大地将孤独的英雄吞噬。当被摄体远离摄影机时,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观众会感觉角色正缓缓地远行融入广袤无边的平原,这种观感通过景深的运用而得以增强。
由于大多数摄像机用的是电子变焦,大景深就成了数字摄像机与生俱来的一个 特性。当你用数字(DV)格式拍摄的同时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镜头了: 如前所述,高清摄像机所摄画面的景深更接近于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胶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来在数字摄影机上再现胶片电影感觉的方法,比如使用电影镜头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滤镜来开大光圈、缩小景深范围。有一些固定电子变焦的低端数字摄 影机不能缩小景深,这一特征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数字化,此外还有分辨率的问题: 当然,如今事物日新月异,电影镜头也被用在了高清摄像机上。但你更愿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变形格式电影中的浅景深,而不是数字的东西。这是当你确定视 觉效果会怎样影响故事的表达时该考虑的事情。

《搜索者》
浅景深叙事
削弱或减小画面景深的审美原因是要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处于画面焦点 的主体身上。镜头中的其他物体都被虚化,只有一个角色清晰,而观众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个主体或物体上。这可用于多种方面,有一个例子是,主体处于纷繁城 市环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这可能便是暗示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主体的形 单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这个世界。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观视点观察 刚才那个人,后者置四周的嘈杂纷乱而不顾。它可以明确地告诉观众该看哪里,告 诉观众他们正在看的就是画面中唯一重要的,因为其他所有东西都一片模糊。

《坠落天使》
另一个利用景深来虚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饰外景地原本的特征,模糊环境的细节, 用来“伪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摄。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种技术 的工具,也是美学工具,导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确地利用它们,以便在电影中强化视 觉叙事。
镜头间的切换也应当考虑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两个角色在交谈时的连续性, 应当用相似焦距的镜头拍摄他们,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个主体使用长镜 头拍摄,背景被虚化,而另一个主体由广角镜头拍摄,景深很大,那当这两个镜头 被剪接到一起时,就会让人感觉非常古怪。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对焦距的控制还可用于制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让观众感觉场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对头。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是怎样利用景深的,就可能制造出并不 需要的隐含意义,这就给剪辑师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设法剪掉一个情景,以保持 客观连续性。

『贰』 《毕业生》这部电影几个经典镜头分析

《毕业生》影片分析 一、故事与主题 故事简介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恩对前途十分茫然在他的家里的一次派对上遇上了风流的鲁滨逊太太。虽然鲁滨逊太太不再年轻但她却一再勾引本恩致使本恩内心慌乱摇摆不定最终二人在一家酒店里发生了关系。没过多久鲁滨逊太太的女儿伊莱恩从伯克利回来鲁滨逊先生以及本恩的父母都希望本恩能与伊莱恩约会见面。鲁滨逊太太却一再让本恩保证不会和自己的女儿约会。但本恩迫于父母的压力还是来到鲁滨逊太太家里邀请伊莱恩。本恩被她的纯真青春深深吸引并向她吐露了爱意。然而在一次本恩去接伊莱恩出去吃饭的时候遭到了鲁滨逊太太的反对和威胁。最终伊莱恩知道了内情。伊莱恩非常伤心回到伯克利。几番波折后伊莱恩迫于父母的压力仓促同意了另一个人的求婚。本恩知道后奋不顾身地冲向伊莱恩结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澜夺回自己的爱人。 故事主题表意上是通过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年轻毕业生本恩在这个人生过渡期的一段成长经历来表现本恩这个青年人在成长时期心中的迷惘、茫然以及对情欲的好奇和对爱情的向往。深层上是充分展现了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也就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叛逆、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对前途的迷茫与焦灼、对成人世界的隔膜和不认同以及这种挣扎的盲目与徒劳。展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正值传统家庭、道德准则、价值观处于分裂、崩溃、调整的动荡时期。将美国当时时代的新变化和新一代人的敏感体验融为一体投射到影片中来。 同时影片主要以成长和叛逆为叙事母题大胆体现了对性禁忌和传统道德观的突破。 从《毕业生》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敢于突破敢于挑战的形象。也可以感悟到人生遇到迷茫与紊乱是正常的即使一开始选择错误走错了道路只要我们拿出勇气足够坚定的坚持自己内心正确的想法及时改正也为时不晚。正好印证了那句老话“浪子回头金不换。” 二、结构与段落 总的说来《毕业生》这部影片是单线型结构。主要围绕本恩这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男孩展开进行叙事的。本恩作为影片的中心人物按照他的生活时间为叙述脉络、影片的时间延伸顺序展现了本恩从毕业回家以后的种种事情。 但从影片故事结构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是本恩与鲁滨逊太太的情感纠葛。第二部分则是本恩与伊莱恩之间的爱情故事。 总体说来这部剧依然属于“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剧作结构。在剧作安排上并没有十分新颖和出彩的地方。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还是值得借鉴的。 三、场面与场景 本片的场景多在室内。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主要在宾馆、本恩家、以及鲁滨逊太太家。以内景为主辅之以外景。 本恩的房间以白色调为主体现了主人公受父母传统教育深刻影响的影响为人较为严谨、腼腆、乖乖孩的形象。而鲁滨逊太太的家显得灯光较暗没有明亮的光源体现了鲁滨逊太太成熟具有挑逗的性感形象。而且也为他们俩发展暧昧关系提供了环境。而宾馆的狭小、昏暗则体现了他们俩之间暧昧的、禁忌的关系。而在表现本恩和伊莱恩的发展时导演多用外景和明亮的背景体现了2个青年人阳光、活力。也体现了他们两之间爱情的美好相比本恩与鲁滨逊太太的关系来说显得光明和正常符合道德准则。本片的场景为该片的叙事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也体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做的恰到好处有渲染和铺垫的效果。
四、人物的出场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以一个长镜头交待给观众一个满脸茫然的主人公本大学毕业坐飞机回洛杉矶在机舱里他一脸的迷茫神态回到家里仍萎靡不振在社交场合面对众人的溢美之辞更感到虚妄于是逃回卧室。这便是本毕业后走向生活时的失落心态。 而另一个主演鲁滨逊太太的出场从本恩逃离派对躲在自己房间开始。在本恩眼神迷茫的看着自己房间里的鱼缸时鲁滨逊太太突然破门而入不请自来而且神情泰然自若一切显得自然悠闲并主动与本恩交谈连坐姿都颇具几分挑逗。为观众理解鲁滨逊太太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后来他们俩之间发生关系做铺垫。 伊莱恩的出场则充分展现了她的端庄典雅和青春、纯洁。伊莱恩在本恩到她家姐她出去约会时由父亲带到本恩面前。一副腼腆、纯真、美好的模样衣着得体秀发飘飘与鲁滨逊太太成熟性感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后来本恩发现伊莱恩的美好爱上伊莱恩做了铺垫。 五、剪辑与节奏 该片剪辑流畅节奏跌宕起伏有起有落。其中展现本恩受到鲁滨逊太太的诱惑热欲难耐而又极端苦闷时候的那段剪辑手法颇受好评是本片的亮点。那段采用现代的幻觉、想想、错觉和现实的交错以及及时空跳接的手段极其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欲望、悔恨、茫然等错综复杂的心理。从而揭示出一个初入世事的纯洁青年矛盾惶悚的内心世界为后来她的自救行为埋下伏笔。各种景别的合理变换、特写的切入以及运动镜头的表现、还有空镜头的切入造成了一种虚实结合的效果体现了主人公内心茫然、不知所措但又欲望涌动的心理。 本片节奏总的来说是不紧不慢的。但是在某些重点情节时影片节奏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着。比如本恩去寻找伊莱恩结婚的地点阻止她结婚时那段不断加紧的节奏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技术方面这部电影的剪辑手法在当时颇为前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表现本杰明与罗宾森太太偷情生活的这一段。场景在家中、游泳池和旅馆三个空间中转换将他 的不同行为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比如本杰明原本在水中他向气垫上一扑紧接着镜头就剪辑成他扑到了罗宾森太太身上。这样的剪辑非常的自然流畅表现出本 杰明沉湎于“水”与“性”的世界中为我们展现出他空虚的精神世界。 六、特殊气氛的营造 本恩第一次和鲁滨逊太太到宾馆开房。两人在宾馆房间里本恩十分焦虑不安紧张而鲁滨逊太太十分镇定十分坦然两人完全不同的心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导演运用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场景的布置、现场灯光的明暗变化来体现。 本恩被迫在游泳池里潜水那段。 七、细节的处理 细节伊莱恩的婚礼已经宣告成功本恩依然冲下台阶用教堂里的十字架做武器挡开婚礼上的人们。人们害怕亵渎这一神圣的器物而不敢靠近。最后他用十字架把参加婚礼的人锁在了教堂并和伊莱恩一起逃跑。 这个场面是对那个麻木的成人所统治的社会里已经形成的传统法律、道德、宗教观念的正面挑战。 细节画面胯下借位拍本恩 八、光影和造型 宾馆里灯光的亮暗交错。 胯下借位的造型前景是罗宾森太太穿着丝袜的大腿后景是目不转睛盯着她的本杰明很显然这预示着本杰明要陷入她的情色陷阱了。镜头造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暧昧和挑逗。这个镜头也成为了电影的海报.

『叁』 《一个都不能少》作品的导演分析,镜头特点是什么艺术特性所占比率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用的全是非职业演员,在片子里小学生就是小学生,村长就是村长,广播员就是广播员,连人物的名字都是生活里演员自己的名字。这样的题材、风格都让人想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影片更像纪录电影,更有公益广告的味道。我非常钦佩张艺谋对这些非职业演员、尤其是对小演员们的调教,也钦佩张艺谋在片子里十分智慧的、幽默的导演意识。但是看过了还是有不知足的感觉,这是因为片子还是在述说一个简单的事件,没有鲜明的人物,没有立得住的银幕形象。究其原因,还是剧本结构的问题。具体说,这个戏的前半部分发展比较自然,一个被临时找来代课的只有13岁的小老师怀着最为简单的概念:只要那些上学的一个都不少,她就可以交差并拿到50块钱。这里面有着丰富的戏剧性,一个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之间的故事不乏幽默。但是到了后半截,小老师去找进城打工的孩子,这个过程就显得太快,也太富偶然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洗尽铅华、重归乡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渗透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与他以往影片所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关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选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从未经过表演训练,但是他们却以其质朴真挚的表演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一是真实、二是真情。张艺谋的电影要做到视听真实、质感突出,是由他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保证的。写农村小学,情真意切到这种程度,不是一般的技巧手段高低所在,而是导演长期积累,对农民、对教师、对小学生的巨大的爱,真心的关注,才能洞幽烛微地写出他们灵魂的本真。
声音的处理:《一个都不能少》开头同期声音的处理,接近一个村庄的体验与经历。
《一个都不能少》A盘,开头,通过剪辑现实时间创造银幕时间
特写:视距最近的镜头,拍摄人的面部,人体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细部的景别画面。它的特点是,取景范围小,内容单一、集中、突出。它能够强调细节,揭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灵世界,给观众在时间、视觉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应。
近景:摄取人物上半身或人体局部形象的一种景别画面。(有时把腰部以上称为中近景)它的特点是比特写稍远,两者有相似之处,近景中,人物的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据画面显著地位,能得以清楚交代。
全景:摄取人像全身的一种景别画面。它的特点是有较广阔的空间,能使观众既看清人物的全身动作又能看见人物周围的部分环境。使得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相互的关系得到展现,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场面。

风格是构成精英话语文本的重要美学元素。风格是写作者的内在情思、品行人格及语言特色共同创造的文章的一种外显形式,它是个体创造的产物,具有他人不可取代的特性。以书画为例,在千万幅画“竹子”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就能辨认出郑板桥的作品。因为他的“细竹”(常常是“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不仅具有清癯雅脱之美,而且富有傲视浊世的内在人格美(他常以叶少而突出其竹的“劲节”)。对于传统经典作品,风格是彰显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衡量其审美价值的重要尺度。现代主义作品也追求风格,甚至把有无风格作为其艺术等级的标准,正如著名现代派服装设计师圣.洛朗所说的“比时尚更重要的是风格,风格是不变的。” ⑤ 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先锋派曾以颠覆、反叛的姿态标榜其不与主流同谋的风格(如表情的“酷”和极端化的探索形式等),但它们在市场和金钱的诱惑面前却显得十分脆弱。
如张艺某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虽然观影时笑声不断,但笑声中有沉重的感动:当银幕出现那破陋不堪的教室,三条腿的教桌,每天只能用一根粉笔,仍然靠看日影来判断时间并随时面临辍学孩子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时,不论是笑还是哭出的眼泪都不是“他们比我低”(亚里士多德语)的心理反映,而是欲说无语的一种沉重——为艰难求学的孩子们,更为了祖国的明天。最为感人的自然是小魏老师本真的人性和执著于“一个都不能少”的举动。从她身上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迷失,看到了一种日益远离我们的品质——对一种追求的执著。
通过平凡的人物、平实的语言、平淡的现实状况,揭示、烘托人性的本质——人性的闪光点或是人性的丑陋。“喻大于小”是他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神话般的人物、夸张的历史和半文半白的语言,那充塞大脑的影音讯息和显得有点勉强、难以自圆其说的主题内涵,反而使人物的本质——人性的表达被空前削弱。这种风格的突变,对于一位有着20年从影经历、有着丰富经验和相对固定艺术风格的导演来说,是要冒一定危险的。且不说观众能不能在短时间适应这种变化,就是这种“转型”也很容易成为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的跟风之作。
《一个都不能少》纪录片式的风格统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学,非职业演员、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贫困的山村小学,这里面追求一种真实感。

① 陈墨《电影商业化与国民文化心态》,载《当代电影理论文选》第411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② 《鲁迅全集》第一卷2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③ 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主义》第45页,杨业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

④ 转引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第212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⑤ 转引张柠《“现代性”与文学时尚》,见《文艺报》2002年9月3日。

⑥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17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1月版。

『肆』 电影中镜头的运用及作用

1、弧形运动镜头

弧形运动镜头(Arc Shot),顾名思义,摄影机以按照某个圆周以弧形运动所拍摄的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在电影电视中属于被滥用的镜头之一,对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难度大。《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对弧形运动镜头情有独钟。

2、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Close Up),最早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用来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细节。它的出现和应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也是镜头美学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观众最喜欢也最容易记住的镜头手法。

3、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Medium Shoot),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中景镜头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写多,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在影视作品中中景镜头的比重较大,因为镜头的叙事性较强。

4、远景镜头

远景镜头(Long Shoot),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但却可以通过承上启下的组接含蓄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5、深焦镜头

深焦镜头(Deep Focus),利用焦距将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镜头到中,在电影构图中,往往寻求最大景深,把所有细节都在镜头里毕露无遗。影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深焦镜头摄影大师当属格雷格·托兰德,他和大导演奥逊·威尔斯是深焦镜头的鼻祖。

6、仰拍镜头

仰拍镜头(Low Angle Shot),摄影机从垂直位置上低于多数被摄对象位置拍摄的镜头,往往可以使得画面中主体人物显得更加高大,当然,仰拍镜头的应用不止于此,关键在于这种低角度的拍摄和电影画面的具体情节相结合,比如拍摄小孩等等。

『伍』 常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解析

本文就几种常用的电影蒙太奇手法给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蒙太奇艺术手法。

01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有构成、组装的含义。

02 借用到电影、电视理论中来,有剪辑、组合、连接的意思。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电影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一个人在笑。

2、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一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 构思影视作品时,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种蒙太奇手法:

复现蒙太奇

亦称反复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在影视文学剧本中出现,一方面起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对他们的注意、重视;另一方面,在作品结构上起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作用。如苏联《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仪,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树,就是反复多次出现的物件,场景。

对比蒙太奇

又称对照蒙太奇。运用这种手法组接的镜头之间,存在相互衬托、比较的逻辑联系。这种蒙太奇不仅可以用在普通镜头的场景、人物表情之间,也可以用来组接长镜头。如《白毛女》里的喜儿被蹂 的片断:

佛堂小院里,月光花影异常静穆。

佛堂里,神桌前,喜儿非常圣洁的形象,在往神灯添油。

黄世仁解下腰带,鬼祟地疾走着。

喜儿在添油,黄世仁打门缝里进来,走到喜儿身后,一把捉住她的两手。

喜儿挣着回身,黄把她推倒下去。

黑暗里听到喜儿叫二婶子。

“大慈大悲”的横匾,佛像。

黄家正厅,“积善堂”的横匾。佃户林(专门埋葬佃户的乱坟岗),狂风吹得草木啸鸣。

恶霸地主黄世仁,正厅里高悬着“积善堂”的横匾,居然在佛堂里干下了禽兽不如的坏事,欺辱了喜儿。这是圣洁与邪恶的对比!是标榜与恶性的对比。对比蒙太奇在这里起了鞭笞黄世仁的伪善的作用。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强化观众的悬念心态。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组接方法:一个无辜的工人被误判了死刑,当绞索套在他脖子上时,他的妻子带着州长的赦免令赶到,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我国影片《铁道游击队》里,刘洪飞马营救芳林嫂,也是运用蒙太奇的范例。

隐喻蒙太奇

也称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联想蒙太奇。它要求所连接的镜头,场面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类比联系,通过“相似点”、“具象点”和“寓意点”,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促使观众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苏联影片《十月》里,有一组隐喻蒙太奇的手法:

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大炮开始轰击;

冬宫华丽的`枝形吊灯在晃动;

阿芙乐尔巡洋舰的大炮又一次轰击;

冬宫华丽的吊灯轰然落地。

用冬宫华丽的枝形吊灯由晃动而轰然落地,来象征俄国资产阶级政权被十月革命推翻,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杂耍蒙太奇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画面的分解,又有画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紧张感。爱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里,在举世闻名的“敖德萨阶梯”那个段落里,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全景)阶梯口。乱跑的人群。广场上的警察,哥萨克骑兵。

(中景)军队从与孩子一同死去的母亲身旁走过。

(全景)阶梯的拐弯处。乱跑的人群。

(中景)在阶梯上乱跑的人群。

(中景)栅栏。一个老人在尸体旁边。人们从栅栏里滚出来。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被杀死的人们。其中有一个老太婆。

(特写)断起枪齐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倒在柱子旁边的人们。

(中景)军队的行列。(脚)

(中景)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人们从车旁走过。

『陆』 如何理解电影镜头所表达的意义

导演的意图大多来自舞台,通过调度演员达到传递信息和情绪的目的。比如两个人在同一个画面出现,但是两人站的很远,其中一人做出防备的姿态,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两人的疏远和警惕,不是陌生人就是有隔阂。当导演做电影时控制了观众的视线,便希望通过画框隔离两个人,让观众潜意识认为两人不在一个空间来营造疏远感。

对切镜头其实用地越来越少,虽然不明显,但是实际上你去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对切,那才叫泛滥,现在克制多了。就现在的电影的清晰度和画面感染力来说,双人镜头比对切更好。

『柒』 导演李安的镜头艺术特征和其电影的风格

李安电影的风格多数都比较直接,但又不缺细心,叙事平易近人,这和李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安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在揭示人性之美,他总能抓住人性关怀的特点来进行影片创作,凡尘中的人,无论他来自哪里都会被埋藏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对于人性的描述是没有国界划分的,也没有时间之分,更没有背景的差别。

(7)导演的电影镜头分析扩展阅读:

李安的父亲叫李升,江西省德安县人,当过江西省崇仁县的县长,1949年迁徙到台湾,担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长,2004年去世。李安的母亲叫李杨思庄。李安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岗,是一名导演兼编剧。

1983年8月19日,李安与林惠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在纽约结婚 。1984年5月,长子李涵出生,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使用的“实体道具船”就是李涵设计的。1990年5月30日,次子李淳出生,两岁时即参演了李安的电影。

阅读全文

与导演的电影镜头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刷电影是什么感觉 浏览:720
一部女主叫阿雅和娜娜的泰国电影 浏览:920
后来的我们电影结局是悲是喜 浏览:841
有女王的英文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590
找个爱情电影看一看 浏览:829
浴血无名川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432
微信公众号免费领取电影票 浏览:638
孙红雷电影大全决战刹马镇 浏览:219
一个关于苍蝇的泰国电影 浏览:681
网站在线观看电影 浏览:894
阿拉丁电影英文影评 浏览:52
电影自画像完整版 浏览:942
新电影五朵金花 浏览:342
有什么方式可以下载vip电影 浏览:477
雷杰多奥特曼大电影免费 浏览:364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爱情电影 浏览:53
电影院晾脚 浏览:20
台湾金马奖电影被低估的影片 浏览:863
爱之河电影免费观看中文版 浏览:760
侍神令电影为什么不是3D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