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911 (2011),成龙饰演黄兴
2011年9月23日上映
㈡ 听说成龙在辽宁阜新拍过电影。。谁知道叫什么名啊
晨报阜新讯(记者 王洁)自电影《辛亥革命》在阜新“大露天”开拍以来,成龙何时来阜新拍戏的消息就备受市民关注。
24日16时许,成龙来了,他就住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际会展中心。
据随同成龙一同来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从北京开了8个小时的车才到的。据悉,成龙将在阜新拍摄近一周的戏,他在电影《辛亥革命》中饰演黄兴
㈢ 辛亥革命电影简介。不要太长!300多字(求求你啦!)
辛亥革命》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1895到1910年,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2011年3月片中十大主要人物造型公布,主演李冰冰饰演徐宗汉,成龙饰演革命家军事家黄兴。2011年9月18日下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全国首映式,成龙与导演张黎、演员赵文瑄、孙淳等主创人员一同出席。并将于9月23日在全国上映。 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2011年3月片中十大主要人物造型公布,主演李冰冰饰演徐宗汉,成龙饰演革命家军事家黄兴。2011年9月18日下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全国首映式,成龙与导演张黎、演员赵文瑄、孙淳等主创人员一同出席。
㈣ 求电影辛亥革命,成龙演的那个
大概明年10月左右会公映《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场地就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场景在片中将出现20分钟左右。辛亥革命》将于9月初在阜新开机,在阜新的拍摄时间为一个半月左右,阜新海州露天矿将成为电影拍摄的主要取景地。影片中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重要战争场面,还有群众演员众多的战争场面都将在海州露天矿完成。在开机仪式上,群星璀璨,影迷可一睹赵文瑄、孙红雷、姜武等30多位国内一线明星的风采。
演员
孙中山 赵文瑄(饰)
增肥十斤 还得戴牙托
作为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中最核心的人物,孙中山绝对是第一男主角。
其实对赵文瑄来说,出演孙中山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已经演过四次的他,堪称“孙中山专业户”。
赵文瑄说,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接近孙中山,按导演要求必须得增肥10
斤。“我的脸不够丰满,为了更像孙中山,拍的时候还要戴着牙托。”
角色介绍 孙中山肯定是贯穿整个影片的。这次的剧作中突出他的医人与医国。
为突出职业特点,孙中山一出场,就有为他的亲密战友黄兴听诊的动作,听诊器连接着两位伟人的友谊。为即将肩负广州起义指挥的黄兴听诊心脏和肺部,这个细节很有味道。
黄兴 成龙(饰)
戴着大胡子示人
黄兴在剧中的戏份仅次于孙中山。这个角色是最早定下的角色,因为成龙是影片的总导演。
从形象上看,成龙和黄兴可不太像。黄兴身形较胖,脸部比较丰满,而且剧中黄兴不到40岁,而已经56岁的成龙,略显老态。
为使外形更加接近黄兴,成龙将黏上大胡子示人。不知道看惯成龙大哥的小人物喜剧形象,此次变身历史革命英雄会有怎样一番滋味。
角色介绍 辛亥革命时期,黄兴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世人以“孙黄”并称。1911年4月27日,他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率敢死队百余人。同年还参与了武昌起义。
袁世凯 孙淳(饰)
这次主打“沧桑牌”
在《辛亥革命》中,袁世凯身材较胖,这对标准身材的孙淳是一个难题。
所以,孙淳和赵文瑄一样,首要任务是增肥。而长相方面,孙淳相当自信,“当我看过化妆师给我做好的造型,我自己都吓一跳。”
不过,孙淳说这次扮演的是袁世凯进行权利角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他“比较沧桑”,“我得重点抓住沧桑的感觉。”
角色介绍 大家对袁世凯是再熟悉不过了。在辛亥革命中,他主要是后期出现。他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军阀武力,利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黎元洪 姜武(饰)
不用化妆都能演
黎元洪的扮演者,一开始片方就想到了姜武。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两人都神似,甚至连妆都不用化。
听说,姜武本人也对黎元洪这个角色相当感兴趣,自己还找来有关黎元洪的各种史实资料进行研究。
不过,片方说,姜武其实还没有给他们最后的答复,但如果档期能调得过来,他演黎元洪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角色介绍 黎元洪被称为“墙头草总统”,他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三大配角
徐宗汉 李冰冰(饰)
女革命家徐宗汉是黄兴的妻子,也是片中所有女性角色中戏份最重的。这也是成龙、李冰冰成功出演《功夫之王》后的第二次合作。而他们二人的革命爱情也是影片一大感人看点。和其他参演演员不同的是,李冰冰除了担纲女一号,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担任影片的联合出品人和监制。李冰冰以片酬的方式投资《辛亥革命》,成为该片联合出品人,最终她将不收取片酬,而是收取该片的票房分红。
袁克定 王亚楠(饰)
王亚楠是在开拍前才知道自己演袁克定,所以王亚楠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
同时他还要学习德语,因为袁克定有德国留学背景,在片中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
林觉民 胡歌(饰)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上《与妻书》的作者。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中途受伤被俘。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林帅哥。
所以从外形上来看,胡歌绝对能胜任,只要他不把在“仙剑”中那股痞子劲带进来就成。
还有这些大牌龙套
秋瑾 章子怡(饰)
在片中章子怡扮演秋瑾,她将在影片开始时出场,戏份约3分钟。
汪精卫 余少群(饰)
余少群有望在片中饰演汪精卫,因为档期问题还在协调。
张振武 房祖名(饰)
房祖名出演武昌起义中的湖北军官、黄花岗72烈士之一张振武,这也是他第一次出演父亲成龙执导的影片。
㈤ 电影《幸亥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片讲述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
第一章:《血染黄花岗》
时隔三年,孙中山(赵文瑄饰)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安排黄兴(成龙饰)担任广州起义的领导,并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汉(李冰冰饰)假扮其妻,两人秘密潜入广州城……而孙中山自己则前往美国,继续为革命募款。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林觉民(胡歌饰)等年轻的起义者攻打总督府,功败垂成。徐宗汉听到噩耗后,强忍悲痛收殓了七十二烈士,却找不到黄兴的尸体……
第二章:《武昌城首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杜宇航饰)、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姜武饰)在张振武(房祖名饰)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陈冲饰)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隆裕万般无奈下,只得请袁世凯(孙淳饰)出山……
第三章:《阳夏保卫战》
汉口前线炮火连天,“黄兴到”的大旗突然杀到,原来黄兴侥幸在广州起义中生还,他的到来令革命 军士气高涨,徐宗汉也随后赶到,二人经历诸多生生死死,情愫暗生……一个月的阳夏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正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 来了各地光复的木牌水电报……
第四章:《创建共和制》
孙中山回国后与黄兴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汪精卫(余少群饰)代表革命党人展开与袁世凯的斡旋。1911年12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电告袁世凯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让位于袁…… 孙中山如约退位后与黄兴一起来到汉阳,凭吊这一场为天下求民主与共和的战争中逝去的亡魂……
㈥ 电影《辛亥革命》有哪些看点
电影《辛亥**》在拍摄时就引发网上一股又一股的忐忑,估计导演和制片人应该更各怀鬼胎。原因在于前边有两个庞大的参照物——《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二者以史无前例的全明星阵容、给朝廷送生日蛋糕的必中主旋律题材猎取了惊人的票房,创造了自己的一套主旋律商业化模式,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辛亥**》,同样是讲史,同样是主旋律片,但是要照着模子去走《建国》和《建党》的路子,显然是很危险的。俗话说,事不过三;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建国》和《建党》模式失去兴趣的情况下,《辛亥》究竟如何玩出新意呢?说实话,在之前的报道中突出强化成龙导演+主演的主导地位后,还真对这部片子不抱什么希望,尤其在临近上映时竟然曝光被电影局删得干干净净的成龙李冰冰的激情床戏,彻底让我看扁了这部片子:如果一部严肃的主旋律历史剧要靠床戏镜头来博眼球时,是不是意味着自己首先唱衰了自己的实力和品质?因为这一般是烂俗商业片的炒作手法。
怀着忐忑心情看了首场,竟然在片尾有这样一个强烈的念头——这部片子比《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好看。“好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不用忙着全天候数星星了。虽然影片之前号称有70余明星参与拍片,但片中其实也就成龙、赵文瑄、孙淳、李冰冰、胡歌、房祖名、姜武、陈冲等有限的几个人出镜较多。比起《建国》和《建党》来,这根本就不叫群星灿烂,观众不再专注于谁谁演了这部片子,不用数星星了反而有利于专心咀嚼影片的情节和每一个镜头。于是感觉上片子比较立体,没有《建国》《建党》那样拥挤不堪满满当当。如果说《建党》《建国》像纪录片,而《辛亥》则更有故事性和人物性格冲突,更像故事片。
其次,《辛亥》也面临着像《建国》和《建党》那样的繁杂的历史事件表述,总体来说《辛亥》并没有单一的用真实事件表现人物,也没有让事件如同截取片段一样散乱的出现,算得上及格。片子结构上略显松散一些,相对还算完整,小错不断、大错没犯。例如比较恰当地对林觉民和黄兴感情世界做了特写,虽有刻意之处,但却很感人,更加衬托出反清斗争的残酷和牺牲精神。尤其是林觉民就义时的大义凛然和那封感人肺腑的《与妻书》:“我们有幸结为夫妻,可又如此不幸生不逢时。我不忍独善其身,能够为国捐躯,百死不辞。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如果你不能忘掉我,就到梦里来寻我吧。”历史细节得到很好的还原,栩栩如生,这确实是个妙笔。
第三,孙淳饰演的袁世凯是最成功的一个角色。影片用细腻的情节,充分还原了一世奸雄袁世凯窃国的整个过程。孙淳把一个老奸巨猾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演绎得干净利落,入木三分。在孙中山、黄兴和袁世凯这三个主要角色中,孙淳的表演形神兼备,一举一动让人拍手叫绝,也契合袁世凯留给后世的印象。
当然,《辛亥》的硬伤同样很明显。也可体现为三点:
首先,作为一个武家出生为功夫影片做出杰出贡献的巨星,成龙舍弃看家本事,扎扎实实的在电影中扮演一个不花哨的**者实属难得,而大体尊重历史的表达方式也让观众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不过,不管是港人对历史的了解深浅也好,还是作为画面语言的表达,影片在处理清廷和袁世凯的部分时有些过于的丑化现象,或者说度的拿捏不够准确,以致人物也好,戏份也罢显得过于扁平,甚至有些滑稽。这对讲求剧情和人物性格立体的当下观众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其次,作为一部客观表现历史的电影,在表述的过程中又套用了情节叙述的方式,缩小了整个历史过程的格局,以致整部影片缺乏主旋律电影惯有的大气、深刻。没有鲜明的观点,即便再客观,史实讲述再完整,依旧显得空洞,更何况影片的格局被人为的缩小了,人物的精神与品德又未能在拔高的同时落地,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感。同样的硬伤,还在于用以往动作片里个人英雄主义方式去表现历史人物黄兴,虽然黄兴在这场**中是个伟大的实干家,但是他仍是谋略多于蛮干,事事顾全大局,成龙式的个人主义并不适合表现历史人物黄兴。还有一点,黄兴在辛亥**时才30多岁,年壮气盛,而成龙演的黄兴已尽显老态,已近老年黄兴在“兴风作浪”。事实上,黄兴1916年死时也才42岁。
第三,尤其要说的就是黄兴成龙和徐宗汉李冰冰之间的爱情戏。一方面显得有些过多,俨然战争版的《云水谣》,历史剧差点拍成了爱情片。另一方面是显得多余,和林觉民的《与妻书》细节相比,黄兴和徐宗汉的爱情故事就像是硬塞进来的,幸亏把那部分床戏一点不留地给咔嚓掉了,要不然真倒了胃口祸害了整部片子。作为成龙出演的第100部片子,为了给老成面子让他在主旋律里多露两手,也不必如此牵强上床戏;而且还有一段武打,分明成龙范儿。
100年前那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谈不上有一个漂亮的开头,以武昌起义第一枪来看,这件事的偶然触发性实在明显(当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它更谈不上有一个光明的结局,前仆后继的死难,形成了南北割据而日后杀机四伏的僵持局面。就这个事件本身前后的故事性看来,是编导面前一个棘手的难题。再就电影所涉及的事件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来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建国”同日而语(虽然官方态度一向承认该事件和自身历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但是毕竟亲疏有别内外有序),所以《辛亥》不可能如《建国》《建党》那样得到官方不遗余力的扶持,而在中国,官方的态度对一部主旋律电影的命运有着重要的特殊影响力。作为让人担心的一部主旋律献礼片,《辛亥》与《建国》《建党》相比,有着诸多亮点,且用了一些有效的新手法,能拍成这样,宜属基本合格。
㈦ 求电影《辛亥革命》影评,总800字,要500字左右感想
以前,辛亥革命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至于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历史老师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但是《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革命一个一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革命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进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对革命者的选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这样。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政府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使得他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果实。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希望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的政体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㈧ 辛亥革命的电影剧情
《辛亥革命》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
剧情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在此期间,黄兴(成龙饰)、黎元洪(姜武饰)、隆裕太后(陈冲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饰)、宋教仁(邢桂栋饰)、秋瑾(宁静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8)成龙饰演的黄兴叫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角色介绍:
1,孙中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黄兴
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3,徐宗汉
黄兴妻子,黄兴在起义中负伤,她悉心照料并护送往香港就医,后结成夫妻。辛亥革命后,随黄兴回武汉、南京,从事女界运动。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提倡女权倡办女学,是辛亥革命的女杰和妇女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