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剧的代表人物有那些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耿其昌(国家京剧院余派老生名家)、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杜镇杰(北京京剧院杨派老生)、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1、于魁智
于魁智,回族,1961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沈阳,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生演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
现任中国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正局级),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耿其昌
中国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2岁登台演出,曾演出过几十出优秀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京剧,并担任主要角色。曾赴西欧、北美演出,为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3、陈少云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4、杜镇杰
杜镇杰,男,汉族,北京京剧院一团领衔主演,北京市政协委员。著名京剧演员,工余派、杨派老生。
5、李宏图
李宏图,男,著名京剧演员,工小生,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兰芳京剧团常务副团长。叶少兰少将的入室弟子。
❷ 京剧电影工程10大经典剧目都有哪些
第一批10部:《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萧何月下追韩信》《穆桂英挂帅》《谢瑶环》《赵氏孤儿》《乾坤福寿镜》《勘玉钏》
第二批暂时7部:《红楼二尤》《大闹天宫》《贞观盛世》《四郎探母》《捉放曹》《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
-爱听戏曲网站长
❸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1、叶盛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清末著名小生演员程继先之得意弟子。叶派小生艺术的开创者、创始人。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生于北京。
曾祖父叶廷科,清道光年间从太湖贩茶、笋至京,后定居。祖父叶中定始入梨园,学艺于老嵩祝班,后为四喜班净角台柱。父叶春善,创办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社并终身任社长,是成就卓越的戏曲教育家。盛兰为其四子。
4、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5、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❹ 京剧电影, 谁能给我一些比较全的资料, 最好能包含演员的名字.
01、《生死恨》(1948年梅兰芳 姜妙香)
02、《借东风》(1949年马连良)
03、《游龙戏凤》(1949年马连良 张君秋)
04、《打渔杀家》(1949年马连良 张君秋)
05、《玉堂春》(1949年张君秋 俞振飞)
06、《盖叫天的舞台艺术》 包括:《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
07、《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1955年) 包括:《断桥》(昆曲)、《宇宙锋》
08、《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下集)(1956年) 包括:《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09、《洛神》(1956年梅兰芳姜妙香)
10、《荒山泪》(1956年程砚秋)
11、《宋士杰》(1956年周信芳 童芷苓)
12、《群英会》(1957年叶盛兰 谭富英 马连良)
13、《借东风》(1957年马连良 叶盛兰)
14、《望江亭》(1958年张君秋 刘雪涛)
15、《杨门女将》(1960年王晶华 杨秋玲)
16、《周信芳的舞台艺术》(1961年周信芳 赵晓岚)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
17、《野猪林》(1962年李少春 袁世海)
18、《尚小云舞台艺术》(1962年)包括《昭君出塞》、《失子惊疯》
19、《穆桂英大战洪洲》(1963年刘秀荣 张春孝 )
20、《尤三姐》(1963年童芷苓)
21、《武松》(1963年盖叫天)
22、《铡美案》( 1964年张君秋 马连良)
23、《恶虎村》(1973年张世麟)
24、《挑滑车》(1973年张世麟)
25、《蜈蚣岭》(1973年张世麟)
26、《斩黄袍》(1976年李宗义 王泉奎)
27、《辛安驿》(1976年赵燕侠)
28、《盗魂铃》(1976年李宗义 李慧芳 )
29、《三岔口》(1976年张云溪 张春华)
30、《游龙戏凤》(1976年张学津 刘长瑜)
31、《盗仙草》(1976年刘秀荣)
32、《卖水》(1976年刘长瑜)
33、《哭灵牌》(1976年李和曾)
34、《借东风》(1976年冯志效)
35、《薛礼叹月》1976年高盛麟)
36、《贺后骂殿》(1976年张曼玲)
01、《古城会》(1976年高盛麟 袁世海)
02、《让徐州》(1976年李家载演唱 言少朋演出)
03、《珠帘寨》(1976年马长礼)
04、《二堂舍子》(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武汉市京剧团 关正明 李蔷华)
05、《逍遥津》(1976年李和曾)
06、《斩马谡》(1976年李和曾 袁世海)
07、《李陵碑》(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李和曾)
08、《断桥》(1976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 杜近芳 萧润德演出 叶盛兰演唱)
09、《长坂坡》(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俞大陆 袁世海 刘秀荣 李世章 李嘉林)
10、《红娘》(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京剧团 赵燕侠 刘雪涛)
11、《铁弓缘》(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云南省京剧一团 关肃霜)
12、《白蛇传》(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李炳淑)
13、《盗御马》(1980年昆明电影制片厂 “坐寨”、“盗马”两折 裘世戎)
14、《红娘》(198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 宋长荣)
15、《李慧娘》(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苏州市京剧团 胡芝风)
16、《升官记》(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湖北电影制片厂 朱世慧 )
17、《火焰山》(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刘喜亮 王凤霞)
18、《吕布与貂蝉》(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叶少兰 许嘉宝)
19、《三打陶三春》(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王玉珍)
20、《真假美猴王》(198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 福建省京剧团 徐大松 王金柱)
21、《岳云》(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徐卫伟)
❺ 电影演员郭振清简介
郭振清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演员郭振清简介,供大家参阅!
电影演员郭振清简介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毕业 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先后为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
电影演员郭振清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于天津。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年曾在私塾念书。后在电车公司任售票员。建国后曾参加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后任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1952年在影片《六号门》中饰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质朴深沉,感情真挚,获得好评。1955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平原游击队》《花好月圆》《独立大队》《英雄儿女》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李向阳,在《独立大队》中扮演的马龙,表演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1981年任天津市广播局演员。
电影演员郭振清人物 事迹
起源
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智勇双全的游击英雄李向阳被人们广为赞誉和称颂。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从此也就成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演员。
郭振清生长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于生计,在他刚满17岁时,就跨上了电车,当了一名售票员。在那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饱受生活煎熬之苦,也从此开始认识了人生。当解放天津的炮声响彻在海河上空时,他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底,党送他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总工会文工团当演员。他第一次参加演出的话剧是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尝到创作甜头的演出是话剧《不是蝉》。1981年,郭振清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天津市,担任了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的导演。同年与印质明联合导演了 故事 片《大虎》,以后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独具特色的风格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郭振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细腻,质朴无华而又真实可信。看过《平原游击队》的观众,不会忘记那位手执双枪、纵横驰骋在敌人心脏里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一度成了勇敢、机智的代名词。
1957年,郭沫若曾题词一首赠郭振清同志。词曰:“凤头鸠见桑葚,独立枝头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飞四海颂和平,月桂菊可寻。”郭老诗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几十年勇攀艺术之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新中国17年的红色银幕上,长影厂的郭振清和八一厂的高宝成,是两个最符合“工农兵”形象的银幕代表人物,他们轮廓突出、棱角分明、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汉的阳刚伟岸之气,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众鲜明个性的本质特征,特别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饰演的“双枪李向阳”这一威风凛凛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电车飞向大银幕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于天津卫的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时代靠父亲摆小摊维持生活。他小时候十分顽皮,只要热闹的街市上有踩高跷的、玩杂耍的、唱大鼓戏的、演驴皮影的、马戏表演的,总有他圆圆的大脑袋削尖地朝最前边挤。小小的年龄,就非常羡慕民间艺人的生活,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艺术启蒙。
1943年,郭振清16岁那年,为生活所迫,前去电车公司应聘,当上了一名电车售票员。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初涉社会的郭振清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他每天必须在凌晨3点就起床,连续工作12个小时。路上还不能下车吃饭,饿了就啃上几口随身携带的杂和面窝头,或是用豆饼、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粮。
电车行驶在繁华的城区街道,为了聚集人气,招揽生意,街头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着流行的曲艺节目。这声音就如同磁铁吸引金属一般,郭振清人在车中,神思却伴随着音乐尽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游。
空暇间,他就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自组乐队,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广东音乐,或是踩高跷、练 武术 ,还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和评剧等表演技巧。当时,电车公司成立了一个由穿长衫大褂的职员组成的业余京剧团,郭振清闻之几次前去报名加入,只是因为自己是卑贱的“穿号坎”的穷售票员,屡次遭到冷嘲热讽。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荐当场唱上一段“西皮二黄”,他的诚心和执著最终感动了负责人,破例将郭振清吸收进去。但是,“穿大褂”的终归是瞧不上“穿号坎”的,郭振清走进了业余京剧团后,也只能被指使着干些杂活,连“龙套”都不让他跑。
假戏真做获得爱情
对于郭振清来说,电影《六号门》既是他演艺的幸运之门,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幸福之门。因为这部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拍摄而成的描写天津码头搬运工人在新旧两个社会不同命运的《六号门》,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赢得了广大工人的一致认可而名声远播。同时,也正是因为这部《六号门》,他在剧中与自己演对手戏的青年女演员李晓功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假戏真做地牵手同行。这恐怕对于郭振清来说,又是一个绝对意料之外的惊喜等等。
《六号门》开始拍摄时,剧中的一些主要演员因为是借调而来的,一再更换,换到第三拨,原班人马早已经是所剩无几,只有东影厂新招收来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员李晓功留了下来。在《六号门》之前,李晓功已经在1950年参加过电影《光荣之家》的拍摄,接着还加盟到《刘胡兰》剧组,后来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剧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后,《六号门》曲终人散,郭振清吃惊地发现自己爱上了李晓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感觉这个朴实厚道的天津小伙子就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心上人。两位“弄假成真”的热恋情侣回到天津,参加了喜气洋洋的集体婚礼。
新婚燕尔,李晓功凭借着在电影学院苏联专家指导的表演班学习过的科班出身,帮着酷爱演戏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业务。也正是由于郭振清在《六号门》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东影厂调去,当上了有别于舞台话剧表演的专业电影演员。1953年9月,郭振清进厂不久,就作为厂里重点培养的对象,荣幸地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回国后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写新一代火车司机生活和事业的故事片《英雄司机》,剧中男一号郭大鹏的艺术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个新起点。而李晓功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业,自觉自愿地在事业上跑起了“龙套”,辛苦地在家里相夫教子。
经典电影造就英雄偶像
1954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郭振清的头上,郭振清把《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孤胆英雄李向阳的精神气质把握得十分准确到位,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为了更像剧情里那个黑不溜秋、胆大如虎的八路军,郭振清跟随剧组深入到河北、山东一带去体验生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努力让自己更加贴近那个年代的人物个性。
同行里的“样样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_运动不断,但对于出身“红五类”、又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并成功扮演“工农兵”角色的郭振清来说,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断塑造新角色之中,频繁上戏,年年没有闲着,就连在1956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 春节 大联欢》,也特意找来空暇中的郭振清与另一个女演员安琪,联合担任电影拍摄的解说报幕员。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天津 文化 主管部门曾组织名为“笑的晚会”固定演出。此时,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阳而名声在外,作为天津文艺界的名人,他也经常会接到这方面的邀请信函,因为他的相声说得顶呱呱。
银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纵横驰骋的疆场,而体育赛场和训练场则又是他另一个特殊的一方辽阔天地。郭振清还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10周年大庆的时候,郭振清作为文化部 足球 队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剧团,与著名的京剧大花脸裘盛戎、老生李宗义等演艺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参加由王炎导演的《独立大队》的拍摄工作,扮演一个由草莽英雄转化为革命战士的男主角马龙,再次以他那质朴生动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阳迷”。
1973年,当国家恢复故事片生产的时候,郭振清在当年就出演了由林农导演的、根据浩然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农村电影《艳阳天》。1974年,被安排到严恭导演的工业题材的电影《钢铁巨人》剧组。1975年,又被北影厂抽调到李文化导演的《决裂》中,担任男主角龙国正。1976年回厂后,本来让他准备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郭振清实在难以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雄姿,而改为在幕后负责“新版李向阳”李铁军的表演辅导工作。在电影表演创作实践中,郭振清不但虚心求教,刻苦钻研,逐步将自己的戏路扩展到能洞察每一个角色的心理空间之中,从而成为中国影坛独具风格的著名电影演员。同时,他还能够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角色的实践 经验 ,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下一代。
电影演员郭振清晚年生活
步入垂暮之年的郭振清,虽身陷病榻,老伴李晓功也瘫痪在床,但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代领略到的辉煌,郭振清充满着对人生的知足。郭振清因年事已高,中风瘫痪,虽由此带来严重的后遗症,让以往能言会道的他发音都成了问题,但“共产党”这三个字,却时常挂在嘴边。是啊!他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发自肺腑的真切表白。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振清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为了早日想入党,他努力争取了一辈子,但总是好事多磨,每当差一点要跨进党的大门,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事情意外出现。步入风烛残年的郭振清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他对一辈子演戏已经毫无遗憾,因为有他的李向阳,还有马龙,但他这一辈子惟一的遗憾,就是想早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早日了却那难以释怀的真挚情感。
❻ 西游记去世的演员
截至2021年10月份,已故演员有王凤霞、程之、赵丽蓉、万馥香、黄斐、闫怀礼、王夫棠、顾岚、李鸿昌、徐冠春、李恩琪、曹铎、铁牛、雷鸣、吴桂苓、郭家庆、郭寿阳、韩善续。
1、王凤霞
王凤霞,女,(1955年12月5日-1993年11月5日),吉林省京剧院演员。199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38岁。王凤霞参演过19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一角。
❼ 王佩瑜简介
王佩瑜,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就职于上海京剧院。
1992年王佩瑜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4年起王佩瑜分别在“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四项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199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同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老生组)。
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2018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19年2月4日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7)京剧电影工程演员扩展阅读:
王佩瑜经典剧目介绍:
1、《失空斩》
失空斩,是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的合称,三出戏故事内容前后衔接,故称《失空斩》。因《空城计》为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有时候只单演《空城计》一折,全剧有时也称《空城计》。
剧本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故事。剧本结构严谨、主题鲜明、唱念精彩,深受群众欢迎。众多京剧界老生演员均擅演此剧。另有同名京剧电影。
2、《搜孤救孤》
又名《八义图》,京剧剧目。老生传统戏。
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3、《武家坡》
《武家坡》(传统剧目)是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出折子戏,讲的是: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独居破瓦寒窑18年,在困顿中写下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薛平贵得信,告别代战公主,急返长安,在武家坡前遇见王宝钏。
夫妻分离18年,容颜难辨,不敢贸然相认。薛平贵借问路试探宝钏,王宝钏清贫艰苦,坚守贞节,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窑前,细说缘由,赔诉前情,夫妻才得相认。
4、《大登殿》
《大登殿》(传统剧目)讲述的是薛平贵得到代战公主的援助,攻破长安,拿获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坐上龙位,封官授爵,清算余孽的情景:薛平贵在金殿封王宝钏、代战公主为昭阳正宫,分掌后宫、兵权;迎送王夫人去养老宫颐养天年。
分封苏龙,问斩魏虎;王允死罪不免,经王宝钏再三求情,得赦,授衔无权,居家养老。
5、《乌盆记》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五回乌盆诉苦别古鸣冤的片段,主要讲述包公到定远县赴任破获的一起贪财行凶命案,被后人演绎成经典京剧剧目,乌盆记,一名《奇冤报》,又名《定远县》。系老生传统戏,多个流派都有此剧目,在演唱上有不同处理。
❽ 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❾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王晓棠与丈夫言小朋简介
1、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1955年,王晓棠出演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边寨烽火》获得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京剧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岁即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话剧团体中参加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京剧团、话剧团中当演员。
(9)京剧电影工程演员扩展阅读
1、王晓棠,2001年,王晓棠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芬芳誓言》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5年,王晓棠被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年8月6日,王晓棠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言小朋,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地主阎万山,《战上海》中饰巴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苗先生,《雷锋》中饰大个子,《夺印》中饰富裕中农,《南海风云》中饰越南大副,《奸细》中饰地下交通员老明。
❿ 57年拍的京剧<群英会>包括哪些内容
电影《群英会》起于蒋干盗书,只到草船借箭完。过了几年才续拍了《借东风》,到诸葛亮借风后返回刘备处止。不过这一系列简称《群英会》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