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王家卫导演电影的特征

王家卫导演电影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2-09-15 01:08:15

『壹』 详细介绍一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个人风格走向极致。支离破碎的叙事,孤峭寂寞的角色,回味再三的台词。电影配乐,缠绵悱恻。拍摄角度,独特横斜。变化莫测的广角镜头,疏离、弥乱,冷僻、孤独,幽微的视觉意境,犹如巴山夜雨中一盏晃动的昏黄灯火。华丽都市,或大漠客栈的转角,得、失,追寻与记忆,“王式电影”。

他喜欢用数字,比如时间,距离,日期等。这些又是敏感的证物。只有敏感的人,才会对日期、时间、距离等记得那么清楚,因为刻骨铭心,因为不能再轻易忘记。

当所有人争前恐后的用电影讲故事的时候,王家卫更愿意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独特的人。失恋的,迷失的,遭遇背叛的,得不到爱的,无论他们是男是女,身份背景如何,首先他们是人,就都有着人的情感和爱恨情仇。他更愿意用情绪和行为表达情感,因为情绪和行为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重庆森林》中金城武失恋后每天都买一罐五月一号到期的凤梨罐头,给阿MAY的家人挨个打电话;林青霞不愿意脱下来的雨衣和太阳镜;梁朝伟是空姐女朋友甩了之后每天和肥皂、毛巾说话;王菲偷偷去梁朝伟家里帮着打扫卫生,买金鱼,换毛绒玩具;这些都在表达着他们各自内心的情感。对爱的缺失,对爱的渴望,以及对爱的不安全感,这些不仅是影片中的他们所有的,也是我们所共有的情感问题。王家卫恰恰捕捉到了,也完全的表达了,这是他最敏感的地方。



『贰』 王家卫影片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同时,王家卫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号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用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叁』 王家卫电影的特色

在王家卫的复调式多声部全面对话的感性世界中,虽然主人公与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我们还是能从主人公相对比较自足的精神世界中发掘出作者的母题,即枣漂泊与寻找,拒绝与回避。王家卫的男性角色较女性角色的身份更为统一,这体现了王家卫性别自觉上的主体认同和主体投射,其男性角色大体是三种职业类型:阿飞、警察、杀手。而且主人公大多无名无姓,有的只是绰号浑名,在王家卫看来,他的主人公有名没名都无所谓,他们只是对这个世界来说可有可无的漂泊者 王家卫的电影台词象一种格言,又象一种飘离的诗,里面不乏幽默,文学味很足。他通过他的人物的讲述,来叙说一种城市疏离的感情、一种过去的缅怀、一种多重视角里的变奏。这类台词可以说是对观众的欺骗,他的电影如果去掉台词,将会发现只剩下些优美的画面。他的台词对他的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台词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王家卫的电影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台词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 他的电影台词好似都是在一种气氛里完成的。台词里也弥漫着他电影画面里的浓郁失落。那么优美的台词无论出现在《东邪西毒》、《堕落天使》里,还是《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里,都深深的作为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王家卫让诗在电影里复活了。 王家卫电影语言的统一性 王家卫所有的电影都是一部电影的重新拍摄,只不过犹如破碎的镜片一样,每一部只是整个镜子的一部分而已。强烈统一的风格让他从一般性的导演中分离出来。他的电影语言是依靠情绪来维持的。他拍摄电影没有一部写好的剧本,而是边构思边拍摄,依靠某种情绪就很重要。这类似MTV的拍摄方法让他的影片总是呈现出某种样貌。观看他的电影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应该把所有的影片连续起来观看。 慢镜头对于表现某种情绪有着天然的优势。王家卫总是在他的影片中适当的时候使用。这些慢镜头在烘托整部影片的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花样年华》苏丽珍穿着旗袍走过小巷的身影;《阿飞正传》里阿飞离开他母亲家中的背影;《东邪西毒》桃花河中骑马等镜头,都拍摄的很美。 快镜头在表现王家卫电影里的城市疏离、情感飘忽、不安的生活中被惯常使用。《重庆森林》里阿武的追捕、贩毒女郎的杀人;《堕落天使》里的杀人等镜头在城市的灯光、晃动的人群身影、快速跑过的脚步、纠缠撕打很具有表现主义风格。 长镜头的风景镜头在他的影片开始和结尾常常出现。《阿飞正传》中的菲律宾的棕榈树、《春光乍泄》里的瀑布和灯塔、《花样年华》的吴哥窑等。他让他的电影在这种风景结构中开始结束,完成一种情绪上的释放。 独特的音乐 不能说出他的电影中音乐的重要性有多大。但如果没有那些音乐,他的电影将很难说呈现什么面貌。我们只能说他的影片音乐和他的台词一样,都是构成他电影的重要部分。 凝固的时间符号 王家卫的电影中会常常出现一些固定的符号:如时钟。在《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中出现的六十年代的大圆挂钟既是指向了人物的时间位置,也是他们凝固在电影中的影象。在影象中,王家卫用时钟符号把时间和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电影的理解。那么,《重庆森林》里的呼机上的时间显示则表达了时间对于他影片中的人物的意义。在那里,时间意味着被消费:情感都可以过期。时间成为人物永不可追及的过去。 王家卫电影批判 他的电影是情绪化的,很难说他的电影完成了现代都市人写照。他的电影只是折射了城市的一部分,可以说他的电影只是城市的寓言,而非预言。他的电影对人的刻画是片面的、偶像化的、表现化的,他的影片人物始终是破碎镜像中的截片。 他的电影是音乐性的城市漫画,美化了一个他虚构的世界。他的影象也是漂浮的、不确定的、非真实的。他的电影不能赋予现实的思考,只能是审美的。同样,这种审美也是商业产物下的变形,是童话式的。如果脱离他的电影情绪,会发现他的电影只是华丽表面下的虚象。他既没给我们提供生活上的思考,也没给我们某种启示。他只是抛给了我们一种时空造成的情绪波动。这既是批评也是肯定。 我们可以说王家卫是狡猾的,因为他知道了我们的弱点,并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虚象。究竟是他迎合了我们,还是他巧妙的让我们不知不觉的迎合了他,我们还不得而知。不管怎样,他不时的扔给我们一些虚幻的美丽假象,然后躲在墨镜背后偷笑,让我们不得不接受。在电影上,他将继续坚持他的这种风格。

『肆』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什么

在王家卫的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有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这同样是一种对话,即个人自我意识中的对话。“个人真正的生活,只有对话渗入其中,只有它自身进行回答和自由地揭示自己时,才是可以理解的。”②因为人的主体意识中原本就存在着矛盾性与多重性,这种矛盾性与多重性根源于人在现实中与他人的对话关系,根源于“人身上的人”。
在现实中他只有面对他人,只有同他人对话,才能揭示他人,才能把握他人内心,才能理解他人。而当这一切进入自我意识,就必然构成自我意识自身的对话性,即个人的意识中的“我性”与“他性”的对话。这种对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对话。人正是通过同现实和自我的不断对话,探索并发现自我的。而当王家卫的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裸露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同样与主人公达成了一种“对话”,从中对他们及他们的处世方式或认同或提出异议。这种“开放性”使得其作品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这正是王家卫的作品总能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种个人内心独白也构成了一种多重视角的效果。在一般的叙述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催眠作用,你见到的是谁的视角,你就容易被这种视角所带走,或者说与之发生“视角的融合”。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在阅读的大多时候(特别是影视作品),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在看,实际上却是借别人的眼睛在看,我们总是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总是把别人的眼睛误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弥补的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多种视角,但这样又容易带来精神分裂。王家卫的影片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从多重视角观察的机会。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捕捉到他的自我意识,在不同视角的跳跃转换中把握住故事脉络,体悟到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而王家卫的六部作品中这一手法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我认为当数《东邪西毒》。影片开始,东邪带着一坛“醉生梦死”酒来找西毒,说饮了此酒以后会将痛苦往事忘得一干二净。东邪饮了,他快乐无忧地逃离了往事,然而西毒却没有喝,因为他明白世上最好的东西总是存在于痛苦之中,因此他选择了记忆。在西毒为他人招募杀手复仇的几条副线的交织中,通过东邪、西毒、北丐等人的视角的不断转换,才缓缓展露出故事的主线:慕容燕只因东邪的一句酒后戏言,就痴痴等待终致发狂,而东邪爱上的却是西毒的心上人,但西毒打便天下回到家中,发现的却是自己的爱人已嫁给了他的亲兄成了自己的嫂子……在这种多重视角的交替中,织出了一场爱的错位与循环的悲剧,流露出人与人最终无法沟通与交流的寂寞与失意。
在王家卫的复调式多声部全面对话的感性世界中,虽然主人公与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我们还是能从主人公相对比较自足的精神世界中发掘出作者的母题,即枣漂泊与寻找,拒绝与回避。王家卫的男性角色较女性角色的身份更为统一,这体现了王家卫性别自觉上的主体认同和主体投射,其男性角色大体是三种职业类型:阿飞、警察、杀手。而且主人公大多无名无姓,有的只是绰号浑名,在王家卫看来,他的主人公有名没名都无所谓,他们只是对这个世界来说可有可无的漂泊者。(

『伍』 王家卫电影风格有什么特点

看现代电影正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存在的一些社会状况,同时也让大家对现实更加的了解,年轻人最喜欢看都市生活的一些电影了,而王家卫就是抓住了都市生活的一些特点以及对此的了解,而创作出大多数都是以都市生活为主的电影,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王家卫电影风格特点吧。 王家卫导演作出来的都市生活的电影有没有看过呢?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和出了一抽象真实的世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洩》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我们可以看一些他的作品,去真正的感受一下。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风格特点就是具有抽象般的真实感,由于这个王导演对于自己身处的都市生活过于了解,也深有体验,从而会创作一些这样的作品。

『陆』 关于王家卫电影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风格,采用结构手法,注重对小人物,都市边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倾注于时间的表达,喜欢数字,运用MV式的音乐。

『柒』 王家卫的电影到底是什么风格

对于这个问题,王家卫得电影就是他自己的风格,这个世界上就是他的电影就是属于他的风格。这样级别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肯定就是他自己内心的表达。关于王家卫的电影,几乎每部都是赞美与批判并存的,批判的人觉得他情节散漫无病呻吟节奏拖沓,而喜欢他的确大抵也不否认这些,但没关系,我就是喜欢他的电影中的情绪和感觉,而王家卫电影中令人着迷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不确定性,这个不带有导向主题往往能引起观者去独立思考这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王家卫的电影会让人无限回味的一点。
总而言之,王家卫的电影从来不需要看懂,影像和声音成为叙事工具,喜欢也不需要太多理由。
王家卫电影中的对白是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情绪与基调,它或许会让你觉得晦涩难懂或许让你引发共鸣觉得“啊,这不正是我么!”。不管怎样,台词在王家卫电影里占了极大比重,它和色调,镜头语言与配乐构成了一个属于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1960年代的香港,阿飞旭仔从未见过自己的生母自幼由养母养大,所以讲将自己比喻为“无根鸟”。
开场《Always in My Heart》,温柔的旋律轻轻转着,仿佛看到人们面无表情,天气低沉,一只无脚鸟在天空上疲倦的飞着。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看《阿飞正传》印象最深的便是张国荣在那个昏暗小屋独自跳曼波舞的镜头,他在镜子面前摇曳,扭动,好像一切都是那么浑然天成,
时光仿佛就停止在那间小屋里。
这段镜头的配乐是西班牙著名音乐人库卡的曲子,它跟着张国荣的舞姿,慢慢将你带入旭仔那个颓废又撩人的情绪里,下降又下降,低沉又低沉。
讲到这里不得不在提一下Leslie,Leslie在参拍阿飞正传的时候,曾对王家卫说,拍电影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找他拍,仿佛已经预料到文艺片票房会扑街的惨淡境况。他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即使你不生于他那个时代,也能从流传下来的影像故事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情绪与真诚。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令人唏嘘的电影,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人会时常怀念他,感慨他。再提一句,张国荣全息演唱会正在筹备,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和大家见面了。
所以,这个就是王家卫的电影。

『捌』 王家卫的电影有哪些特别之处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开办的电视制作培训班学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制作,后在一系列无线的电视剧集中担任制作助理和编剧。1982年,王家卫离开无线正式进入电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电影编剧。1987年,王家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谭家明编写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从1991年的《阿飞正传》到1995年的《堕落天使》,不断涌现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卫对自我艺术风格的建立和巩固。1997年,王家卫终于凭《春光乍洩》一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肯定。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

『玖』 王家卫的电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的电影几乎全是爱情片,或者就是在隐晦的讲述爱情。他对爱情有着极致的理解和体悟。所以在影片表达时,才有了独属于他的味道。看鲁豫《说出你的故事》,采访王家卫,忽然发现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真诚的让你有些不习惯,和他电影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他的电影,光影斑驳陆离,对白极致短促,人物内敛沉默,但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风暴。

『拾』 王家卫影片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同时,王家卫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号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用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阅读全文

与王家卫导演电影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越电影里的英文歌 浏览:603
多看英文电影英文 浏览:757
目击者电影韩国2018中文 浏览:796
电影院客人投诉事情 浏览:724
一部超恐怖的电影 浏览:772
泰国PP电影 浏览:149
功夫瑜伽回顾成龙电影 浏览:814
美国大猩猩电影大全 浏览:36
大陆电影周星驰 浏览:117
吻胸电影床戏视频大全视频大全视频播放 浏览:356
网络大电影导演平均片酬 浏览:388
看革命电影观后感300字 浏览:406
台湾蒋介石电影 浏览:200
热狗行动电影完整版 浏览:354
上海最近电影院上映的电影 浏览:911
国内电影下载网站 浏览:884
我不卡31电影院 浏览:175
法国桑巴电影 浏览:366
电影绿幕特效大全 浏览:77
悲惨世界电影中的音乐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