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演员金焰个人简历
电影演员金焰,1910年4月8日生于今韩国首尔,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定居中国后加入中国国籍。从1929年出道,到1962年告别影坛,在这33年时间里,他共出演了46部影片。
1929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记录员时,被导演孙瑜看中,在影片《风流剑客》中扮演角色。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当演员,主演影片《野草闲花》,始受关注。之后,主演《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野玫瑰》、《大路》、《浪淘沙》、《壮志凌云》等影片。
1949年后,先后在《大地重光》、《伟大的起点》、《母亲》、《暴风雨中的雄鹰》等影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而后,无情的疾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被迫息影,在与病魔搏斗近20年后逝世。
B. 秦怡简介及详细资料
秦怡简介及详细资料
早年经历1922年2月4日,秦怡出生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的时候,秦怡就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离开自己封建的家庭,参加中万剧团。
1938年,秦怡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前往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演艺经历秦怡1938年,秦怡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参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话剧和电影作品。
秦怡秦怡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长时间的话剧舞台实践中,秦怡的演技不断进步,演出了《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等话剧作品。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同期出演了内容尖锐,有强烈的控诉意义的影片《无名氏》。
1949年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主演了新悲剧爱情电影《失去的爱情》,在影片中饰演了对生活失望的女大学生。
1951年在影片《两家春》中出演了勇敢的北方农村的童养媳坠儿,该片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56年秦怡在抗日题材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饰演了芳林嫂;并在《马兰花开》塑造了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
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该片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奖和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1960年,秦怡主演了电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演出了解放后傣族第一代女医生的成长历程。
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1982年,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此部电视剧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95年,秦怡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8年,秦怡出演电视剧《母仪天下》中晚年的王政君,并参演了我国首部反映农民工子弟生活的电影《我坚强的小船》。
2009年2月,秦怡获全国妇联和人民日报等十一家全国媒体授予的中国十大女杰称号。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出席《光荣与力量2009走近他们年度人物颁奖典礼》。10月,在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终身成就奖。11月,秦怡从艺70周年,举办了秦怡电影回顾展。
2010年4月,秦怡在江阴市参加金鸡百花奖的颁奖仪式。6月,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荣获母亲真情杯奖。7月,参与创建秦怡艺术馆的工作。9月,担任电影《情醉富春江》主角。10月,策划首届上海中外无声电影展,并参加了电影展的一系列活动。
2011年1月,秦怡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联欢晚会;拍摄《秦怡》专题艺术片。4月,出席北京首届国际电影季。5月,秦怡艺术馆正式落成开馆。
2013年,秦怡参演微电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秦怡担任电影《铁道游击队》的艺术顾问;6月,由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2016年3月,助阵电影《订制爱情》开机发布会。
主要作品参演电影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5
青海湖畔
梅欣怡
沈星浩
江平
2014
毛泽东在上海
魏师母
吴天戈
吴天戈
2013
心曲
张光奶奶
梁波罗
黄欣靓
2013
幸福家味道
母亲
洪亮
----
2012
三个未婚妈妈
客串
江平
车永莉
2012
遥远的约定
----
盛林
于慧
2010
情醉富春江
文竹
广春兰
于洋
2008
我坚强的小船
母亲
彭小莲
丁美婷
2006
东江特遣队
----
梁宏发
马苏
1993
梦非梦
颜蔚
岑范
狄梵
1993
飞越、飞越
白碧茹
翟俊杰
黄宗江
1991
千里寻梦
田洁青
杨延晋
于慧
1987
闺阁情怨
周勤丽
雅克·道夫曼
屠怀青
1987
雷雨
鲁侍萍
孙道临
孙道临
1984
青山夕照
王秀一(芳林嫂)
司徒兆敦
曹会渠
1983
倔强的女人
孟华
达奇
达奇
1982
张衡
桓夫人
黄祖模
许还山
1979
海外赤子
林碧云
欧凡
陈冲
1979
风浪
肖玉华
赵焕章
孙滨
1979
苦恼人的笑
女演员
杨延晋
李志舆
1976
征途
关婶
颜碧丽
江山
1975
浪涛滚滚
钟叶平
成荫
陈戈
1975
征途
关婶
颜碧丽
郭凯敏
1963
北国江南
银花
沈浮
魏鹤龄
1960
摩雅傣
米汗;依莱汗
徐韬
魏鹤龄
1959
青春之歌
林红
陈怀皑
谢芳
1959
林则徐
阿宽嫂
郑君里
赵丹
1958
红色的种子
华小风
林扬
孙道临
1957
女篮五号
林洁
谢晋
刘琼
1956
哥哥和妹妹
妈妈
苏里
苏立群
1956
铁道游击队
芳林嫂
赵明
曹会渠
1956
马兰花开
马兰
李恩杰
高博
1951
两家春
坠儿
瞿白音
王龙基
1950
农家乐
拉英
张客
张伐
1949
母亲
母亲
石挥
卫禹平
1949
失去的爱情
裘丽英
汤晓丹
金焰
1949
忠义之家
赵国英
吴永刚
刘琼
1947
无名氏
赵国英
应云卫
姜明
1947
海茫茫
凌海珠
何兆璋
乔奇
1947
大地回春
----
毛羽
刘琼
1946
遥远的爱
余珍
陈鲤庭
赵丹
1943
日本间谍
----
袁丛美
陶金
参演电视剧首播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2
心术
秦怡
杨阳
吴秀波、海清、张嘉译等
2010
等到胜利那一天
晚年梅云
包福明
焦恩俊,孙菲菲,王同辉,张光北,赵雪莲,安泽豪,康俊龙,马光泽
2008
母仪天下
晚年王政君
黄健中
袁立,黄维德,桑叶红,吴军,孙茜
1985
我是一片云
段母
辜朗辉、赵俊宏
张晓敏、王伟平、孙启新
1982
上海屋檐下
杨彩玉
----
康泰
个人生活婚姻情况1938年,话剧演员陈天国对秦怡展开追求,1939年秦怡在陈天国的以死相逼下被迫与其完婚。婚后,陈天国嗜酒如命,并对秦怡实施家暴。1944年8月,秦怡生下一女,产后一病不起,因为交不起奶粉和抚养费用,陈天国准备将孩子送人导致秦怡无法忍耐,两人正式结束婚姻关系。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摄《海茫茫》,结识了电影演员金焰并确定恋爱关系,随后两人结婚,并生育一子。1962年,金焰由于大量酗酒引起胃出血,病倒在床,从此秦怡在病床边照顾金焰二十余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
照顾儿子秦怡与金焰之子金捷由于在文革时期受到惊吓,16岁时被诊断为急性轻度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四十多年来,秦怡始终守护照顾在儿子的身边,即使出外拍戏,也会将他带在身边,几十年来秦怡没让儿子漏吃一次药,也总是让他穿的干净整洁。儿子平日的洗澡、理发、刮脸,都是由秦怡自己亲力亲为,直到2007年金捷去世。
患肠道病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秦怡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后来做了手术,但却患上了腹泻的病症。由于这个病,秦怡一有活动要出门就不敢吃东西,上午的活动就不吃早餐,下午的就不吃午饭,晚上的就不吃晚饭。2008年,秦怡因肠道疾病做了大手术。
社会活动2002年5月,上海波特曼大酒店举办慈善拍卖活动,秦怡带着儿子金捷的一幅水彩画《衡山公园》参加。最后,国际影星施瓦辛格以2.5万美元获得此画。
秦怡2007年上海特奥会期间,秦怡与儿子捐画义卖多次,母子俩为特奥会共筹集了30多万元。
2008年,秦怡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
2009年8月,秦怡出席六大卫视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
2010年5月,秦怡担任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祝福大使,参加迎世博纪实艺术片《风情上海滩》的拍摄。
获奖记录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备注
2019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奖2015
第11届中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获奖2015
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青海湖畔
提名2015
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
获奖2009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2009
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
获奖2008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获奖1995
中国电影世纪奖
获奖1983
第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上海屋檐下
获奖人物评价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早已定格在无数留档的胶片中、泛黄的老电影杂志上。对待演出,秦怡有一种执著与认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员,无论是什么角色,总爱在脑子里想了又想。这份认真,换来事业的成功。生活中的秦怡,有绵长而独自承受的苦楚。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担一力支撑。秦怡的美,来自她的外表,更出于她坚毅柔韧的性格和信仰。秦娘是秦怡的一个雅号。吴祖光在随笔《秦娘美》里曾形容,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秦怡是个心宽的人,做人真实、自然。四川汶川地震后,她先后捐款20余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后,又捐款3万元。几乎是倾囊而出,要知道,秦怡那时候是没有片酬的,她拿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工资。(《人民日报》评)
秦怡
C. 秦怡个人资料秦怡简单介绍
1、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影视、话剧女演员,表演艺术家。
2、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建国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1983凭借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3、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8年获选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2009年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
D. 赵静的演艺经历
1973年,入河南曲艺团任演员。
1976年,被上影厂选中在《新风歌》中扮演主要角色,后来又拍摄了《冰山雪莲》等影片。
1980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
1982年,赵静在《笔中情》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
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表演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和宋春丽、刘信义、郭凯敏、肖雄同学一起出演了《鸳鸯楼》。
2001年12月,电视剧《大漠军魂》在呼和浩特开机,赵静赴外景地参加拍摄。
2001年6月,参加上海浦东“新舞台”举行的建党80周年《永远的阳光》诗歌朗诵音乐会。
2003年6月12日,参演排练根据上海因非典缘故追寻K48次列车71位旅客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型报道剧《非常任务》。
11月28日 参演“永恒的爱恋——军旅词作家薛锡祥作品朗诵”演唱会。
2004年,参演电视剧《夜雨霏霏》 。
2005年5月31日,在上海市文联艺术团、上海电影集团演员剧团与浦东新区梅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创作演出话剧《阳光驿站》。对于十几年没演话剧的赵静,一直渴望回归话剧舞台,《阳光驿站》的出演,赵静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06年4月,赵静参演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献礼影片《中国·1949》。饰演国母宋庆龄。
2006年8-9月,在江苏无锡水浒城拍摄电视剧《北平小姐》,赵静饰演大太太邱景如。11月 电视剧《同学》在江苏泰州开拍,赵静赴外景地拍摄 。
2007年7月15日,参加由上影演员剧团倾力创作的向建军80周年献礼大型音乐情景诗剧《军魂》。在蓝天剧场成功预演。为此赵静创作了《军魂》感想。
2007年3月 在上海主持著名音乐家石林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唱歌曲《青藏高原》。
2008年,参演30集大型专题片《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
2008年10月18日晚,赵静出席了南京水游城中央舞台上举办的一场名为“同乐水游城·共享中华情”的金秋十月综艺晚会。
2008年4月12日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与上海图书馆联袂打造的名为“城市之光”的主题朗诵会。
2008年12月12日,参加在上海音乐厅,一场名为“海上电影庆典”的主题活动。
2008年12月14日,赵静参加由上海图书馆主办的知青诗歌朗诵会 。
2008年5月23日参加 了在顾村镇图书馆举行的宝山读书月,凝聚爱与坚持护佑中国前行诗歌朗诵会。
2008年5月17日,表演艺术家秦怡、梁波罗,演员赵静、王诗槐等还参加了上海市为汶川地震的赈灾义演。
2010年,参演电视剧《天堂秀》,赵静饰邝唯染。 2011年,电影《坑儿》赵静与朱玲亿首担制片人。
E. 中国最老的影帝是谁
中国第一位影帝--金焰 中国电影演员。原名金德麟(1910--1983.12.27)。祖籍朝鲜汉城。1912年随父移居中国通化,后入中国籍。曾在齐齐哈尔、济南、天津等地求学,1927年初中毕业后至上海,在民新影片公司任场记。1928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艺术剧社,先后在《莎乐美》、《一致》、《卡门》、《回春之曲》等话剧中饰演角色。1929年从影,主演《风流剑客》等武侠片。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主演影片《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大路》等,后在新华影业公司参加拍摄《壮志凌云》等影片,表演真挚,具有朴实清新的风格,获得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拍摄《长空万里》等影片,并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主演《迎春曲》、《乘龙快婿》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并先后主演《大地重光》、《母亲》等影片。 参与影片 暴风雨中的雄鹰(1957) 母亲(1956) 伟大的起点(1954) 大地重光(1950) 失去的爱情(1949) 乘龙快婿(1947) 迎春曲(1947) 到自然去(1936) 浪淘沙(1936) 壮志凌云(1936) 新桃花扇(1935) 大路(1934) 黄金时代(1934) 城市之夜(1933) 母性之光(1933) 共赴国难(1932) 海外鹃魂(1932) 人道(1932) 三个摩登女性(1932) 续故都春梦(1932) 野玫瑰(1932) 恋爱与义务(1931) 桃花泣血记(1931) 一剪梅(1931) 银汉双星(1931) 野草闲花wild flowers by the road(1930) 风流剑客rose and beauty(1929) 王氏四侠(续集)four heroes from the wang’s family Ⅱ(1929)
F. 老版《西游记》中比赫本还美的女演员是谁
在《西游记》中有一段师徒四人路过乌鸡国,当时的乌鸡国王已经被狮子精害死,抛下井里,幸得当时的井龙王用宝珠护住其肉身,等待有缘人相救。之后便有了孙悟空将狮子精制服,并取得金丹救回来乌鸡国王的性命,这里的演员主要就是乌鸡国王和王后,乌鸡国王后的扮演者叫向梅,向梅的演出非常到位,她扮演的王后美丽大方,端庄典雅,很有国母的气质。
如今八十多岁的向梅老艺术家,神采飞扬,精神矍铄,真的看不出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从她灿烂的笑容还能找到当年乌鸡国王王后的影子,优雅大方的举止,这才是娱乐圈的不老神话,希望老艺术家身体更加健康,我们也会记住《西游记》里经典的乌鸡国王后的形象。
G. 演员秦怡
演员秦怡(1922年1月31日-2022年5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毕业。中国内地女演员、代表作《好丈夫》,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1949年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剧团副团长,并主演了爱情电影《失去的爱情》。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世纪80年代初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
秦怡个人生活
1938年话剧演员陈天国对秦怡展开追求。
1939年秦怡在陈天国的以死相逼下被迫与其完婚。婚后,陈天国嗜酒如命,并对秦怡实施家暴。
1944年8月秦怡生下一女,产后一病不起,因为交不起奶粉和抚养费用,陈天国准备将孩子送人导致秦怡无法忍耐,两人正式结束婚姻关系。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参演电影《海茫茫》,结识了电影演员金焰并确定恋爱关系。后来,两人结婚。
1948年生下儿子金捷,乳名小弟。随后生下女儿金斐姮。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秦怡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后来做了手术,但却患上了腹泻的病症。
1962年金焰由于大量酗酒引起胃出血,病倒在床,从此秦怡在病床边照顾金焰二十余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
H. 魏鹤龄的基本信息
魏鹤龄(1907.1.14-1979.10.2) ,演员。
生于天津。中学肄业。曾在天津做过码头搬运工和小贩。1928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并演出《悭吝人》等剧。后参加晦鸣剧社去北平演出。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在上海市郊加入红十字救护队,因负伤留在上海。同年参加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主演《名优之死》,参与演出《苏州夜话》、《乱钟》、《战友》等话剧。后又在上海戏剧协社、春秋剧社、狮吼剧社和中国舞台协会任演员。1934年入艺华影业公司,在影片《人之初》中扮演男主角,获好评。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中,以含蓄深沉的表演,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报贩形象。从影同时亦参加舞台剧演出,曾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欲魔》、《娜拉》等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四队。后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火的洗礼》等。1941年后在重庆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中电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云》、《民族万岁》、《上海屋檐下》、《群魔乱舞》等。1946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在《追》等六部影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入昆仑影业公司,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扮演诚恳朴实又胆小怕事的报馆校对孔有文,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建国后在国泰、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参与拍摄《人民的巨掌》、《彩凤双飞》等影片。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是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参加拍摄《家》、《探亲记》,主演《鲁班的传说》等影片。1956年在影片《祝福》中,成功地塑造了纯朴、忠厚、勤劳的贫苦农民贺老六的形象。一生共参加拍摄影片三十九部,演出话剧近四十部,其表演含蓄、朴素、真实,擅于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剧影双栖
魏鹤龄(1907—1979年)天津市东丽区赤土村人。1907年1月1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随二叔下田、拾柴、捉鱼、摸蟹。早年曾由爷爷课读识字。中学毕业后因家中无力供养而失学。曾做过司药。失业后跟继父种田、耕地、放鸭子。挑过货郎担,当过卖货郎,还到海河码头上扛过大包,做过搬运工人,尝尽了人间生活的艰辛。
1928年6月,魏鹤龄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表演艺术。在那里学习,除了供给膳食、住宿外,每月还发给四块大洋做零用钱,学成后就可以当话剧演员了。从此魏鹤龄跨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山东实验剧院是当时中国第一所正规的戏剧学府。由留美归来的赵太侔、王泊生任院长,留美的吴瑞燕任教师,还有著名导演万籁天、著名演员丁子明等担任老师。环境的优越,加上魏鹤龄得天独厚的天赋和刻苦认真的学习,使他很快成为表演成绩突出的学员。学习一年的表演专业,就不断登台演出,尤其是在田汉名作话剧《名优之死》中所扮演的名伶刘振声这一角色,使他初露头角而一鸣惊人。
魏鹤龄对于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怀有深深的同情,对于他们的不幸遭遇犹如自身,在表演时他融演员和角色为一体,嫉恶如仇,声色俱厉地以发自肺腑的激情呐喊出剧作者的主题意图,喊出了人民愤怒控诉黑暗社会的心声。使他在表演艺术家的成长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名优之死》的演出成功,奠定了魏鹤龄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地位,也使他和田汉的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29年的《名优之死》到1959年国庆10周年演出最后一出名剧《关汉卿》30年舞台生涯,魏鹤龄一生表演过六十部话剧,其中戏剧先驱田汉同志的早期名著如《苏州夜话》、《一致》、《江村小景》、《乱钟》、《洪水》、《战友》等,他都演过。他以田汉的名剧作始,而又以田汉的名剧为结,从而成为中国30年代进步话剧史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而永载史册。
由于魏鹤龄在话剧上的出色表演,引起了当时电影界的广泛重视。1935年魏鹤龄应著名电影导演史东山邀请到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拍摄电影《人之初》。这也是他从事电影艺术的人之初,一个电影表演艺术家的新开端。《人之初》电影的拍摄成功奠定了魏鹤龄从影的基础,在以后的30年里(1935—1965年)魏鹤龄不但在话剧舞台上,而且在银幕上创造出了众多感人的形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成为集话剧、电影双栖于一身的一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代电影人,魏鹤龄以他深沉、含蓄、质朴、典雅的表演风格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典型艺术形象。30年代他曾和赵丹、周璇、金山、顾而己、舒绣文、白杨、金焰、王人美、张瑞芳、黄宗英、张伐等合作拍摄了《马路天使》、《貂蝉》、《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华儿女》、《长空万里》、《火的洗礼》、《喜迎春》、《乌鸦与麻雀》等20余部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拍摄了《祝福》、《家》、《摩雅傣》、《南浦江的故事》、《鲁班的传说》、《北国江南》、《飞刀华》、《燎原》、《血碑》、《柜台》、《水手长的故事》等30余部人们熟知的新电影。这些电影在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还为人们称道,从而也确立了魏鹤龄在中国电影影坛上的不朽地位。电影《祝福》于1957年和1958年分别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与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魏鹤龄也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荣获个人一等金质奖。
魏鹤龄不断追求革命与进步。1931年他积极参加北平万金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队任司药,赴上海进行淞沪抗战战地救护工作。1932年他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全面爆发后,魏鹤龄在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他参加由田汉、阳翰笙、夏衍、欧阳予倩等戏剧家主持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作抗日宣传。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
魏鹤龄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他热爱生活,在生活上他是一个严肃的人。1939年魏鹤龄与苏州美专学生袁蓉相识,1940年由老舍先生做介绍人,郭沫若做证婚人,结为“师侣艺伴”的终生伴侣。郭沫若先生赠送条幅“千里姻缘一线牵”表示祝贺。40年如一日魏鹤龄与袁蓉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互勉、互助,直到去世。袁蓉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其女儿四岁即随父亲参加电影拍摄,充当演员,堪称“影剧家庭”。袁蓉于1989年曾到东丽区参加电视电续剧《跑爷和他的子孙们》的拍摄,并在其中担任角色,于1995年辞世。
魏鹤龄生前历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电影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海燕电影制片演员剧团副团长。1979年10月2日,魏鹤龄在历经了10年文革浩劫后不幸在上海病逝,走完了他毕生热爱的艺术道路。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他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艺术家。1995年12月28日,首都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大会上,魏鹤龄被追授“中国电影世纪奖”。由其女儿在大会上领奖。其女儿领奖后曾到东丽区向东丽人介绍大会盛况,这也是东丽人的骄傲。在魏鹤龄逝世16年后,死后哀荣,树立了一个人民艺术家永久的丰碑。
魏鹤龄生前十分眷恋津门故里、东丽热土。1972年还返乡探亲,袁蓉每年都回赤土村看望家乡亲人,看看家乡的新变化,以寄托对魏鹤龄的哀思,直到去世。袁蓉生前曾作长篇传记文学《冀海银燕·忆鹤龄》一书传世。 1904年1月14日,魏鹤龄出生于天津市郊区的农家。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求学,被好心的叔叔带到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后来,叔叔失业了,无力继续供他上学,只好又回到天津。为了谋生,魏鹤龄在社会底层中苦苦地挣扎着。他在乡下种过地,在城里做过小买卖,在码头上扛过“大个儿”,饱尝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种种苦难。
正当魏鹤龄寻求生活出路的时候,听说山东省立实验剧团招聘演员,他决心试试看。结果,真的考上了,边他自己也不敢想相信,自己还真有表演方面的天赋。就这样,魏鹤龄从此走上了戏剧表演的道路。当时是1928年,是魏鹤龄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魏鹤龄在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一年,当上了话剧演员。在他刚刚参加了一部话剧的演出之后,剧院停办了。于是,他又参加了部分师生组织的剧社,在北京一带演出。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的闸北、吴淞,企图攻占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日商工厂的中国工人举行了罢工,各界人民组织抗日救国会,全国各地声援上海军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怒了劳动人民出身的魏鹤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十字救护队,从天津赶赴上海。在上海郊区的战场上,他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由于腿部受伤,停战后便留在了上海,
由于抗日救国热潮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在上海蓬勃发展。魏鹤龄结识了田汉等一批文化人士,其爱国思想日益强烈。他积极参加进步剧社的演出。他先后参加了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参加了《名优之死》、《苏州夜话》和《战友》等剧目的演出。他扮演的都是工人农民等社会底层人物。他的表演真实,自然可信,受到观众的好评。 1934年,魏鹤龄加入了艺华影业公司。出身于劳动人民的魏鹤龄,具有丰厚的生活底功。特别是亲自参加抗日战场的救护工作,更加坚定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正是于这方面的原因,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影片《人之初》的编导史东山,慧眼独具,选择魏鹤龄作为该片的主演。这样,魏鹤龄于1934年开始走上银幕,而且成为第一个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工人形象的演员。
《人之初》中的工人张荣根,被魏鹤龄塑造得既有层次又有深度,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由软弱、屈辱,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在严酷的社会现实和革命者的教育下觉醒起来。魏鹤龄的第一个银幕形象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的艺华、联星、明星影业公司争相邀拍的著名演员。 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抗日战线上的一支教育民众、团结抗日的有生力量。由于魏鹤龄在表演艺术上的出色,和当时已经有名望的编导袁牧之、演员赵丹结下了深厚的创作友谊。1937年,明星影业公司出品的《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魏鹤龄饰演的报贩老王,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善良、淳朴的性格,表演得朴实、含蓄,把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银幕上。
为了宣传抗日救国,魏鹤龄不仅拍摄电影,而且积极参加左翼剧联组织的上海剧人协会的演出活动,先后参演了宣传抗日的《乱钟》、《SOS》、《月亮上升》等剧目。经过多年的舞台和银幕艺术实践,无论主角、配角,还是正剧、喜剧或悲剧,魏鹤龄都表现出较高的爱国热忱和对艺术的负责精神。
1937年,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魏鹤龄参加了救亡演出队第四队,从上海奔赴重庆。1938年,史东山编导了我国第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魏鹤龄饰演了为抗日而大义灭亲的刘山这一角色。人物以爱国为大义和痛舍亲情相交织,思想感情错综复杂,最终成为抗日民众的榜样。由于魏鹤龄对人物的深层次的理解,表演得十分成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抗日为题材的影片,如《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人》、《火的洗礼》等,魏鹤龄都有参加了演出。
国民党不仅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而且对左翼文化运动了进行了“围剿”,造成了胶片无源的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电影工作者转向舞台,出现了抗日话剧的再次繁荣。当时,魏鹤龄参加了《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云》、《民族万岁》、《日出》、《上海屋檐下》、《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剧目的演出。 全国解放后,魏鹤龄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后来发担任演员剧团副团长,直到1979年逝世。这一时期是魏鹤龄的电影表演艺术走向辉煌的时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才智和心血。他所参加演出的经典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的成就,也说明了魏鹤龄的非凡表演艺术造诣。
1956年,在夏衍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魏鹤龄成功的饰演了男主角贺老六。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老观众,在几十年之后,仍然会清楚的记得从拜堂到次日凌晨那场戏:祥林嫂像囚犯一样从花轿里被拖出来,强迫拜堂,以至逃婚未成,头撞香案昏倒在地······此时的贺老六,对事态的现状,表现出茫然,而对于祥林嫂则表现出深深的同情。新婚之夜,他竟然睡在柴草堆上,枕着双手望月深思。第二天,祥林嫂提出“你让我回去”时,他却平静地说:“你是回鲁镇哪,还是到你婆婆那去?我送你回去。”短短几名话,感动了祥林嫂,也打动了观众。短短的一段戏,把贺老六内心情感变化由表及里地表现出来了,使观众看到了贺老六那朴实而善良的心灵。
由于影片的整体水平和魏鹤龄的出色表演,《祝福》荣获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慰电影节特别奖,同时荣获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1957年,在陈西禾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家》中,魏鹤龄饰演了高老太爷这一角色。高老太爷是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貌似尊严,实则腐朽、顽固。在表演过程中,魏鹤龄准确把握这一人物的阶级特性,刻划得入木三分。后来,魏鹤龄又主演了《鲁班的故事》、《燎原》、《北国江南》等影片,都有十分出色的表演。
I. 中国第一位影帝是谁
伟大的起点 (1954) 中国第一位影帝--金焰 中国电影演员。原名金德麟(1910--1983.12.27)。祖籍朝鲜汉城。1912年随父移居中国通化,后入中国籍。曾在齐齐哈尔、济南、天津等地求学,1927年初中毕业后至上海,在民新影片公司任场记。1928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艺术剧社,先后在《莎乐美》、《一致》、《卡门》、《回春之曲》等话剧中饰演角色。1929年从影,主演《风流剑客》等武侠片。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主演影片《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大路》等,后在新华影业公司参加拍摄《壮志凌云》等影片,表演真挚,具有朴实清新的风格,获得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拍摄《长空万里》等影片,并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主演《迎春曲》、《乘龙快婿》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并先后主演《大地重光》、《母亲》等影片。 参与影片: 暴风雨中的雄鹰 (1957) 母亲(1956) 大地重光 (1950) 失去的爱情 (1949) 乘龙快婿 (1947) 迎春曲 (1947) 到自然去 (1936) 浪淘沙 (1936) 壮志凌云 (1936) 新桃花扇 (1935) 大路(1934) 黄金时代 (1934) 城市之夜 (1933) 母性之光 (1933) 共赴国难 (1932) 海外鹃魂 (1932) 人道(1932) 三个摩登女性 (1932) 续故都春梦 (1932) 野玫瑰 (1932) 恋爱与义务 (1931) 桃花泣血记 (1931) 一剪梅 (1931) 银汉双星 (1931) 野草闲花 WILD FLOWERS BY THE ROAD(1930) 风流剑客 ROSE AND BEAUTY(1929) 王氏四侠(续集) FOUR HEROES FROM THE WANG’S FAMILY Ⅱ(1929)
J. 中国第一个电影皇帝是谁
中国第一位影帝”是金焰。
中国电影演员。原名金德麟(1910--1983.12.27)。祖籍朝鲜汉城。1912年随父移居中国通化,后入中国籍。曾在齐齐哈尔、济南、天津等地求学,1927年初中毕业后至上海,在民新影片公司任场记。1928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艺术剧社,先后在《莎乐美》、《一致》、《卡门》、《回春之曲》等话剧中饰演角色。1929年从影,主演《风流剑客》等武侠片。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主演影片《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大路》等,后在新华影业公司参加拍摄《壮志凌云》等影片,表演真挚,具有朴实清新的风格,获得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拍摄《长空万里》等影片,并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主演《迎春曲》、《乘龙快婿》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并先后主演《大地重光》、《母亲》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