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部20世纪中期战争和爱情相结合的影片,《珍珠港》为何总叫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用长达40分钟的无情的轰炸,冷血的杀戮,强烈的视觉冲击,淋漓尽致地揭露着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基调鲜明的对比反差,狠狠的撕扯着观众的心灵。唯美依然,感动依然。记忆点是:丹尼临死前,雷夫让他挺住,说他快要当爸爸了,而丹尼说,不,你才是。
不久,噩耗传来,雷夫的飞机在空战中不幸被德军击落,生还可能几乎为零。伊弗琳与丹尼在互相勉励的伤痛中萌生爱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雷夫并没死去,当三人重聚首时,尴尬顿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事帮他们解了围,雷夫与丹尼决定不做情敌做战友!
B. 《珍珠港》的男主角是:
本 阿弗莱克
http://ke..com/view/438029.htm
乔什·哈奈特
http://ke..com/view/82565.htm
C. 电影《珍珠港》是由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吗
是真的。
它是真是的战争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奇袭珍珠港。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对外扩张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 》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求采纳
D. 影片《偷袭珍珠港》中的剧情是真实存在的吗
日本人偷袭偷袭珍珠港是真实存在的事情,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尤其敬佩的是日本的飞机在击落后驾驶员操纵飞机撞向战舰,而在电影中却变成美国人的专利。。。。。
摄影师 两个男主角是不存在的。美国人推崇个人英雄注意的情节在电影里夸张的展现出来了!
E. 电影《珍珠港》男主角是谁
中文名: 乔斯哈奈特
英文名: Josh Hartnett
性 别: 男
生 日: 1978-07-21
角 色:演员
乔许哈奈特出生于美国加州,他拥有一头棕发与一双忧郁棕色眼睛、身高190,外型酷似年轻版的汤米李琼斯。乔许毕业于明尼苏达州以戏剧教学闻名的南方高中,之后到纽约SUNY修读表演课程。曾饰演电视影集【Cracker】中主角的叛逆儿子而逐渐打开知名度,随后开始一些广告与戏剧的表演,并于1998年时与杰瑞米寇蒂丝合演【H20捉鬼节】正式跃上大萤幕。接下来的另一部YA科幻惊悚片【老师不是人】让乔许哈奈特初尝乍红滋味,并再次奠定偶像帅哥形象,随后转型演出名导演柯波拉的女儿首部执导影片【死亡日记】。拍摄动用了好莱坞新一代帅哥美女 的YA爱情悲剧【爱在地球尽头】之后,因受到美国校园少女喜爱,而与【窈窕美眉】的小佛莱迪普林兹、【危险性游戏】的莱恩菲利普,并称为好莱坞「Y世代三剑客」。
演员作品
三十极夜 30DaysofNight(2007)
幸运数字斯莱文 Lucky Number Slevin (2006)
黑色大丽花 The Black Dahlia (2005)
莫扎特与鲸鱼 Mozart & the Whale (2005)
谜情公寓 Wicker Park (2004)
好莱坞重案组 Hollywood Homicide (2003)
绝情40天 40 Days and 40 Nights (2002)
爱情洗剪吹 Blow Dry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奥塞罗 O (2001)
黑鹰计划 Black Hawk Down (2001)
这一片恋土 Here on Earth (2000)
折翼天使 Virgin Suicides, The (1999)
H20抓鬼节 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 (1998)
老师不是人 Faculty, The (1998)
Debutante (1998)
F. 珍珠港电影,雷夫 丹尼的原型是谁真实有过这两个英雄吗
这个应该是虚构的,为了电影剧情需要
G. 珍珠港 雷夫与丹尼真实存在么后来雷夫有没有升官还有那个上校存在么
历史是存在的,那两个人是电影里编的 ,不过那个杜立特上校,确有其人,而且1942年4月18日,率16架B-25轰炸机空袭东京的就是他(电影里也有空袭东京的情节,这里就把历史搬出来了),杜立特是美国杰出的特技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生于1896年12月14日,于1993年9月27日逝世,逝世时,美国所有尚可飞行的B-25轰炸机全部升空以示哀悼。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19037.htm
H. 求《珍珠港》简介
【原 片 名】Pearl Harbor
【中 文 名】珍珠港
【出品年代】2001
【MPAA级别】PG-13级
【IMDB链接】http://us.imdb.com/title/tt0213149/
【IMDB评分】5.5/10 (24,093 votes)
【国 家】美国
【类 别】战争/动作/浪漫
【导 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
【主 演】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乔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凯特·贝金赛尔 Kate Beckinsale
小古巴·戈丁 Cuba Gooding Jr.
亚力克·鲍德温 Alec Baldwin
庄·沃伊特 Jon Voight
丹·艾克罗伊德 Dan Aykroyd
【字 幕】点击——中文字幕(感谢不再制作字幕)
【内容简介】
雷夫(本·阿弗莱克)和丹尼(乔什·哈奈特)是一对相交多年的好友,他们曾一起学习驾驶飞机,在老家作喷洒农药的机师。二战爆发后,他们又一起参加了美国空军部队,雷夫作为美国空军的志愿人员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而丹尼则被派驻扎到珍珠港的空军基地。虽然两人身处异地,但这对好朋友却同时爱上了战地医院里的女护士伊雯琳(凯特·贝金赛尔)。
就在此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了,美国宣布加入战争。三人之间的感情面临着烈火硝烟的严峻考验。为了成全好友与自己所爱的女人,雷夫毅然参加了敢死队,与杜莱特上尉(亚力克·鲍德温)一起奔赴前线执行“奇袭东京”计划;而在珍珠港,丹尼同样为了爱情和信念在坚强地战斗着。三个彼此深爱着的人的命运与轰轰烈烈的战争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影片拍摄
提到《珍珠港》一片,首先要说的就是它那1亿4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这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高的影片制作成本。很多了解电影的人可能会问:《泰坦尼克》的制作成本不是超过了2亿美元吗,比《珍珠港》高多了。但实际上《泰》片原先的拍摄预算其实只有1亿美元左右,只是由于詹姆斯·卡梅隆的“挥霍无度”才导致该片成本突破2亿。而《珍》在拍摄前申报的预算就是1亿4500万,因此《珍珠港》是名副其实的好莱坞拍摄成本历史第一高。
和史无前例的高成本相匹配的当然是空前的大排场。为了在银幕上再现当年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很多看过预告片及试映片的人都觉得《珍》片中的战争场面可与《拯救大兵瑞恩》抗衡),《珍珠港》剧组不但得到美国国防部的鼎力支持,得以进驻瓦胡岛美军事基地内的珍珠港取景,而且还斥巨资购买了15架老式美军战斗机,真枪实弹、有板有眼地拍摄了片中大部分爆炸、空袭、海战镜头和场景(当然,在后期制作时也采用了先进的数码影象合成技术制作出一些实拍无法达到的效果)。此外,剧组外景地还包括洛杉矶、旧金山、墨西哥州的Baja California(即当年为拍摄《泰坦尼克》而建造的巨型水上摄影棚)以及大洋彼岸的英格兰等地,由此可见《珍》片耗资之巨、场面之大非普通影片所能比拟。
关于制作人员
能驾御这种超宏大场面的导演和制片人当然绝非是等闲之辈,迈克尔·贝和杰瑞·布鲁克海默这对老搭档可能是迪斯尼公司所能找到的制作《珍》片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杰瑞·布鲁克海默是好莱坞资深制片人,拥有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出自他之手的作品大多是票房上颇为成功的影片,如早期的《贝弗利山警探》、《壮志凌云》及近期的《全民公敌》、《世界末日》、《极速60秒》等等。
而导演迈克尔·贝(《勇闯夺命岛》《绝地战警》)与布鲁克海默是多年的合作拍档,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可能就要数气势与《珍》同样恢弘的《世界末日》了——有拍摄这样一部大制作卖座影片的成功经历,迪斯尼公司当然也就可以比较放心地把《珍珠港》交给贝和布鲁克海默去拍了。当然,迪斯尼信任迈克尔·贝的原因恐怕还有一个,那就是迈克尔一向精打细算、从不会像某些人那样超出预算,因此迪斯尼最终为这部超高预算的片子开绿灯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导演和制片人值得说道外,本片的编剧也很有来头,他就是曾写过《铁面人》(莱昂纳多演的那个新版本)、并因《勇敢的心》的剧本获奥斯卡提名的编剧兰道尔·华莱士。
关于演员
本片的三位男女主角虽说都是初出茅庐不久的新人,但可以算得上是偶像与实力的最佳组合,票房号召力不可小觑。
高高大大、英俊潇洒、时而活力四射、时而又情深款款的本·阿弗莱克是这三人中名气最响的一位,自出道以来扮演的无一例外都是白马王子或者钻石王老五式的角色,给他冠以“少女杀手”的美名一点儿也不过分;而同样高大健美但样貌朴实的乔什·哈奈特(《H20抓鬼节》《老师不是人》《爱在地球尽头》《处女自杀》)是近期好莱坞新秀中公认的演技派苗子,这两个年轻人搭档饰演一对在爱情与友情中间徘徊的好兄弟,至少能迷倒一片喜欢浪漫的小女生——她们可是票房的主力之一。
女主角凯特·贝金赛尔的名气可能比两位男主角稍逊一筹,但她的演技并不比他们差,在电影《倒塌的宫殿》中,贝金赛尔的表现甚至超过了资力较深的克莱尔·丹丝,难怪她被评为2001年最有希望的新人之一。
除了三位主角,《珍珠港》中还有一些颇有分量的配角,如老演员亚力克·鲍德温、庄·沃伊特(安吉丽娜·朱丽的老爸)以及很擅长饰演军人的小古巴·戈丁等等,堪称是票房号召力与演技派的最佳组合。
另外,在有关《珍珠港》一片的各种消息中,有一条涉及演员的很引人注目。据说《珍》片的主要演职人员在开拍前都签了合同,答应等到影片上映后再拿自己的片酬和分红,此举创下一个先例,也可见演员们对本片的前途颇为看好。
关于影片内容
提到《珍珠港》一片的情节,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把它和《泰坦尼克》相提并论,因为这两部影片有着太多相似之处:都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都把爱情作为主题、都有毁灭性的灾难(而且还都是沉船场面)、也都用了“虚构的主角+真实的配角”式的组织方式。
同《泰》片一样,《珍》片中的三位男女主人公都是剧作家杜撰出来的人物,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那些配角都是历史中活生生的真人。小古巴·戈丁扮演的军人多利·米勒就是珍珠港一战中的战斗英雄,在战舰“西维吉尼亚号”遭到袭击后,他操起一挺高射机枪率先奋起抗敌,营救了舰艇上的许多管兵;亚力克·鲍德温扮演的吉米·杜莱特上尉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带领空军部队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成功地完成了奇袭东京的作战计划,给美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斯宾塞·屈塞还主演过一部专门讲述该战役的电影《东京上空的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当然了,庄·沃伊特饰演的罗斯福总统就更是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了。
不过,历史是历史,电影是电影。好莱坞为了吸引观众,多赚些钞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添加或删除地肆意改编历史,以投合大众的喜好。所以,影片还没上映,就有一批经历过珍珠港事件的美国老兵站出来,抗议《珍珠港》歪曲历史、有损美国老兵形象等等,倒是从反面给电影做了免费宣传。
关于影片宣传
与大制作的影片相配套的,当然是铺天盖地、轰炸式的宣传攻势——这也正好是对片名《珍珠港》的最佳阐释。据说本片在拍摄期间曾一度将片名定为“田纳西号”(这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的一艘军舰的名字,可听起来好象有抄袭“泰坦尼克”之嫌),但出于宣传方面的考虑,制作者最后以“珍珠港”为影片命名,使观众一闻片名即能掌握影片大致内容,而且叫起来也比“田纳西号”好听、响亮多了。
在片名上的修改只是影片宣传策略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自开机那刻起,围绕影片的新闻报道几乎从未间断过,在距上映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影片就已推出了多款海报,同时在网上早早公布了预告片,务求在影片正式上映之际把人们的热情调节到最高点。为了提高影片的受关注程度,迪斯尼公司不但使用了超大的海报设计(《珍》的海报是普通影片海报的三倍大),而且特意在去年珍珠港事件纪念日公布了影片剧照,并安排摄制人员参加了美国军方举行的纪念仪式,借此大造声势。
5月21日,迪斯尼将在夏威夷的珍珠港纪念馆举行影片首映式,届时,2000多名特邀嘉宾将在“亚力桑那号”的甲板上欣赏《珍珠港》一片及附加的烟火表演,其中可能还包括曾参加过二战的美国前总统布什——这样的排场可能也算得上前所未有了吧。
介绍了这么多有关《珍珠港》的方方面面,目的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你是个忠实的好莱坞迷,那么《珍珠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还记得当年《泰坦尼克》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吗?《珍珠港》很可能是三年过后又一部《泰坦尼克》——假如我们还需要并且期待当年的震撼与感动的话。
I. 电影“珍珠港”是珍珠港事件的真实写照吗在日本偷袭后的一个月真的就派去16架战斗机送死了
杜立特轰炸东京不是送死,罗斯福要通过这次行动唤醒美国人的悲观情绪,证明鬼子并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能轰炸他们的国家,而且这个事还有一个没想到的结果,就是鬼子当时根据这次行动误判了当时的形式,在太平洋采取了收缩防御圈的架势,结果被美军蛙跳战术逐个干掉
至于男女猪脚之间的感情纠葛,也充分说明了美国人的节约精神,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