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世龙的人物简介
刘世龙,1930年生于安徽省萧县石台镇新石台村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宗谨,母亲蒋氏,兄妹四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在1938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姐姐刘子也随父参加革命。母亲主持农村妇救会,刘世龙家一度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师九旅独立团文化干事,1941年刘世龙成为萧宿铜总队宣传队队员,成为骨干,1946年任二野七纵19旅宣传队豫皖苏军区文工团任戏剧队队长,1947年,刘世龙被编到7纵队19旅56团,进军大别山,后又被编入2野16军48师文工团,随军进军大西南。时任文工队长的刘世龙,剿匪中任中队长,到泸州一带剿匪,1949年任二野十六军四十八师文工团戏剧队长、文工队队长。
9岁当兵成为小八路,在抗日战争时送过信;解放战争时参加过剿匪,击毙过多名敌人;他扮演过英雄王成,在拍摄《鸿雁》、《刘三姐》、《英雄儿女》、《战洪图》时,为了真实,他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他,就是电影演员刘世龙 。
B. 请问,老电影《青松岭》是在河北省承德地区的哪个山村拍摄外景的谢谢!
老电影《青松岭》在青松岭镇的青松岭村拍摄的。
《青松岭》外景拍摄地就在承德兴隆县茅山乡的一个叫“青灰岭”的地方,后来拍摄《青松岭》所在的茅山乡改为青松岭镇,所在村茅山村改为青松岭村。
青松岭镇位于兴隆县西南部,燕山山脉东段,古长城北侧,南部与天津市蓟县、北京市的平谷、密云三县毗邻,全镇总面积181平方公里。
青松岭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周边有国家级雾灵山森林公园、六里坪森林公园、天文台、金牛洞、九龙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青松岭镇不止拍摄过电影《青松岭》,还拍摄过《花开花落》、《烽火少年》、《到青山那边去》、《笨人王老大》、《青松岭后传》等20多部影视作品。
(2)战洪图电影演员在献县扩展阅读
《青松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刘国权、姜树森执导,李仁堂主演,于1974年上映。
该片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话剧团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青松岭生产大队的青年社员秀梅、大愣等人在模范饲养员张万山大叔带领下与破坏生产的富农分子做斗争的故事。
C. 我想问一下长影老演员刘世龙80年代拍的电视剧都有哪些
刘世龙,演员,于1951年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学习,一年半以后,又被西南军区推荐到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学习。1953年毕业,分到东影任演员。1953年后在四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过主角,其中,《鸿雁》中的李云飞、《刘三姐》中的阿牛、《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妈妈我要出嫁》中的刘明华等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独立大队》《山东汉子》《战洪图》《飘失的红头巾》《机密行动》《钢铁巨人》《海上雄鹰》《岛国谋杀》《妈妈我要出嫁》《董存瑞》《沙家店粮站》《鸿雁》《机密行动》《三八线》《梨花湾》《钢珠飞车》《并肩前进》《草原晨曲》《悬崖》等等共四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女人魂》《蜜恋失心第二季》这些电影电视剧具体哪个是八十年代的,没有细分。
真心在帮你,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D. 著名演员村里去世,他曾出演过哪些作品呢
著名演员村里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带给我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形象永远流传下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追梦人。他参演电视剧作品有:《万水千山》、《尤利乌斯·伏契克》、《红河激浪》、《白求恩大夫》、《冤家路宽》、《鲜花下的阴影》 、《粮食》 、《白求恩》 、《通天塔》、《少奇专列》、《荷花淀的故事》、《大喜之家》 、《红月亮照常升起》、《陈奂生上城》 。村里老师原本是一名话剧演员,他的话剧作品有《红旗谱》 、《刘介梅》、《百丑图》、《万水千山》、《烈火红心》。85岁的时候出演话剧《詹天佑》 。
村里老师出演的《红旗谱》是一部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朱、严两家三代农民与地主冯家的矛盾。1959年,导演凌子风和崔嵬准备把《红旗谱》拍成话剧,他们在河北省文工团选演员,村里老师是唯一一个被选中的演员,村里老师的表演自然而充满了生活气息,公映后,人们送他“农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也成为了演农民的专业户,把每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
E. 刘世龙的人物经历
刘世龙于1951年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学习,一年半以后,又被西南军区推荐到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学习。1953年毕业,分到东影任演员。1953年后在四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过主角,其中,《鸿雁》中的李云飞、《刘三姐》中的阿牛哥、《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妈妈要我出嫁》中的刘明华等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刘世龙到东影后,先后在《沙家店粮站》、《董存瑞》、《复试》、《女社长》、《黎明的河边》扮演通讯员等群众角色,在《妈妈要我出嫁》、《并肩前进》、《草原晨曲》、《海上神鹰》等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或较主要角色。1960年在《鸿雁》中扮演雷锋式的人物模范乡邮员李云飞,引起影坛的注意。
《鸿雁》刚刚拍完,刘世龙接受导演苏里邀请,在《刘三姐》中饰刘三姐的心上人阿牛哥。他形象英俊,表演成熟,演起阿牛分寸得当,内涵丰富。无论是在船舱初见三姐时,三姐叫了声阿牛哥,他不好意思地突然跳到了江心所表现的腼腆矜持;还是结尾时二人唱“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树生藤死缠到老,树死藤生缠又生”,“连又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97岁死,奈河桥上等3年”等,款款深情,展现出刘世龙的表演艺术实力。阿牛哥使刘世龙在中国观众和海外华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武兆堤在拍《英雄儿女》选择男主角王成时,提出要刘世龙出演这个角色。刘世龙表示:“请导演放心,我一定演好,我是不蒸馒头争口气。”说完打起背包到长春郊区他原来所在部队下连当兵。到部队后,站岗、放哨、投弹、刺杀、大比武的许多项目,他都一项不漏地参加训练,3个月下来,刘世龙身上有了英雄的气质。
刘世龙为演好英雄王成,仔细阅读了文学剧本和分镜头本,反复体会了《导演阐述》中对人物的要求,对王成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对重场戏的表演层次、动作都作了充分考虑。到了拍摄现场,刘世龙处处表现出英雄样,人们都敬而待之。单是拍摄王成冲过炮火硝烟的镜头,刘世龙就吃尽了苦头。到了实拍,刘世龙就要在不断有爆炸、遍地燃烧的火海里冲过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烧光了,鬓发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烧了多处大泡,疼痛难忍。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化妆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鬓角,刘世龙顾不了胳膊上已烧成的多处水泡,咬着牙再次从火海中奔跑冲杀过去,这样两遍下来,刘世龙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难以计数了,刘世龙对此不声不响,下来敷上一点红药水,就算没事。
1963年,著名电影《战洪图》开始拍摄,片中第二男主角丁胜河,是个重要人物,必须水性好。导演苏里几经比较,最后确定由刘世龙扮演这个人物。
为了表现丁胜河决堤放水的效果,刘世龙必须在纵身跳入闸门下的瞬间,迅速提升闸门,洪水倾泻而下,汹涌的波涛将刘世龙翻卷到上面。闸门的立壁和地面都是水泥垒造,而且壁面地面都十分粗糙,人跳下去湍急的水流冲撞力很大,身体很易被严重擦伤。又因为是夜景,更增加了危险。大家十分担心。刘世龙却信心十足。每跳一次,刘世龙身上肩肘总要被擦出条条血痕。拍了3个多小时了,拍得都不理想,时间已到午夜时分。刘世龙毫不厌倦松懈,喝上几口“老白干”,一次次跳下翻上,这一个镜头竟拍了差不多一夜工夫。直到东方微白,总算拍得一个合格的镜头。刘世龙这一夜表现,令全组人员无不称赞。
1974年春节,《战洪图》在全国放映,受到热烈欢迎。
2005年,刘世龙获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特别荣誉奖。
F. 英雄儿女王成还活着吗
截止2021年7月,《英雄儿女》中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已经不在人世了。
刘世龙(1930年—2017年9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石台镇,中国内地演员。
195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沙家店粮站》,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
1956年,主演剧情电影《妈妈要我出嫁》。
1961年,在戏曲电影《刘三姐》中饰演阿牛。
1964年,在战争电影《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成。
1973年,出演剧情电影《战洪图》 。
人物评价
无论饰演角色的大小,他都会把自己融入角色当中。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对事业有无限的热爱,对拍戏有无限的忠诚。
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从不摆明星架子,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权。而且,他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但容易健忘,虽然记性不是很好,但心里面始终装着朋友,还有年轻一辈的孩子。
刘世龙有着黑红的脸膛,粗壮的四肢,笔挺的腰板,军人的风度,是一个随和、热情、正直的人。他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从不叫苦,双手结茧,疲惫不堪的他从不叫累,俨然一个紧张、严肃而富有战斗力的士兵。
G. “下吧,下吧,下他七七四十九天我才高兴呢”是哪部电影的台词
片名:《战洪图》
剧情简介:一九六三年,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华北海河地区爆发,冀家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在洪水面前,冀家庄人民表现出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大队党支部书记丁震洪带领社员两次战胜洪峰,抢修大堤。此时县委做出决定,为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要在冀家庄人刚刚修好的大堤处炸堤分洪。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面前,大队长产生了本位主义思想。
丁震洪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服从组织领导,执行决定,帮助大队长克服了小家思想。在战洪水的同时,他们还战胜了阶级敌人的种种破坏活动。洪水退后,他又带领社员艰苦奋斗,夺得了当年粮食丰收。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冀家庄人民又满怀豪情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7)战洪图电影演员在献县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丁震洪
红军团团长,身先士卒,他和妻子的情感比较真挚,农村孩子长大,特盼望和妻子生个孩子,但这个愿望始终没实现,在大堤即将决口千钧一发之际,周尚武飞车冲向决口,牺牲了。
2、大勇
抗洪荆江总指挥、红军军长,毫无架子的军长,和战士及下级军官一起全心抗洪、在大堤即将决口的情况下,果断地指挥红军团用载重大卡车堵决口,并成功保住大堤。
3、丁胜河
科学务实,智勇兼备的荆江抗洪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在几次洪峰来临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提供了多个有效方案,最终成功保住了堤坝。
H. 青松岭的影片评价
从1966年文革开始,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拍摄一部故事片,这段时间人们到电影院只能看样板戏电影,新闻记录片,科教片,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电影,苏联的几部老电影,还有我国文革前拍的几部老电影比如“三战”什么的。直到1973年,才终于开始拍摄新故事片,第一批上映的有三部,分别是《艳阳天》、《青松岭》、《战洪图》(好像还有《火红的年代》)。这对于我等酷爱电影的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雨,大家立刻扑上前去,拼命的吸吮着这久违的甘露。每部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遍,里面的台词都记得滚瓜烂熟,其中一些甚至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重看《青松岭》,先是那首熟悉的主题曲“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呀啪啪的响哎……”然后是那些熟悉的台词,立刻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使我彷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是反映阶级斗争的,漏网富农钱广运用赶大车的权力试图引导村民走资本主义道路,老贫农饲养员张万山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与他作坚决的斗争,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后群众和只抓生产忽视阶级斗争的队长,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剧情大致就是这样的。
新中国有阶级斗争有没有?当然有,文革前的我不了解,至少当今社会的阶级斗争就非常尖锐、激烈、复杂,跟建国前相比,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关系则没有多少改变,资产阶级仍然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对比现在的阶级斗争,电影中表现的太小儿科了。电影中描写的阶级斗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中农身份出现的反面人物钱广实际上是个隐藏的富农,他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他的阶级本性,所以和他作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第二,他是个生产队的车老板,进城给集体送货时总是给其他村民捎带一些土特产到城里卖,因为城里自由市场的价格比国营供销社收购价要高,这是引导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件事,我只能说,剧中描写的这种所谓阶级斗争纯属扯淡!第一,应该是有成分论而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富农身份只能说明他的过去不能代表他的现在,一说他是富农他就立刻从社员变成了敌人,这是不对的,应该看他现在的表现。起码在戏里头我感觉钱广没什么大问题,他既没有想推翻政府,也没有投毒放火。他无非就是想赶车,想控制住鞭杆子,个人捞点好处,并因此耍了不少小伎俩,对此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顶多撤他的职就行了,用不着扣上个富农大帽子一棍子打死。第二,农民想致富是非常正当的,只要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多挣点钱不应该受到指责。当时生产队里收入低,自己搞点副业,增加点收入,有什么错误呢?怎么就是搞资本主义呢?卖给供销社价格低,人家自然想在别的地方卖高价了,这也符合商品经济规律嘛。正面人物口口声声说卖给供销社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难道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吗?显然不合理。剧中屡屡用走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思想作为棍子打人,但什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恐怕作者心里都糊里糊涂。
今天看这部戏还是有意义的,它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期极左思潮是如何泛滥的,有助于人们了解那段历史。今天社会的极右不能证明那个时期的极左就是正确的,同样,那个时期的极左也不能证明今天的极右是正确的。
这部戏没有几个名角,因为大部分演员都是承德话剧团的演员,扮演主角张万山的李仁堂因此剧一举成名,后来成为电影演员,拍了不少电影,比如《创业》、《锁龙湖》、《泪痕》、《十月的风云》、《子夜》、《焦裕禄》等;扮演支部书记的朱龙广是工程兵文工团的演员,以演《地道战》里的高传宝而著名,后来曾在电视剧《西游记》里扮演如来佛;扮演钱广的李树楠后来也演过不少电影,当然,都是反派。其实,在这部戏里我最欣赏的就是李树楠的表演。
看这部影片时,对比当年的农村,深深感受到今天农村的进步。在剧中,赶大车被作为一项技术活大加渲染,看看现在,农村还有几个赶大车的?拖拉机、摩托、农用车是现在的主要交通工具,高质量的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变化太大了。
I. 刘世龙演过什么电影
刘世龙,195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沙家店粮站》,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56年,主演剧情电影《妈妈要我出嫁》。1961年,在戏曲电影《刘三姐》中饰演阿牛。
1964年,在战争电影《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成。1973年,出演剧情电影《战洪图》。1977年,参演悬疑电影《熊迹》。1980年,出演剧情电影《春眠不觉晓》。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飘逝的花头巾》。
1990年,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荒唐历险》上映。
他,1930年生在安徽省萧县农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9岁跟随父亲参加革命,成为地下联络站的一名小八路。他,解放战争时期率部队剿匪,多次深入虎穴、立下战功。
他,新中国成立后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电影学校学习,毕业后在40余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和《刘三姐》中的阿牛哥,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他,就是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