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导演研究的论文

电影导演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5 07:47:11

导演毕业论文

da3da4论文网很多

❷ 以你所熟悉的一部电影为例,谈谈电影导演怎么样在作品中表现人文关系的

我以前看到过大话西游的影评,但给你找的这篇少了很多,以前看过的现在找不到了,你看看能不能符合你的要求,建议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找找大话西游更详细的影评,但这篇也已经大体上可以了,不知道有没有你要的人文关系的要求,你自己看着截取吧.

大话西游影评
闲来无事,重温《大话西游》——大笑,流泪,然后沉默。
我面对的,是一部痛彻心肺的喜剧。
寓言篇故事已然存在,已然不可避免。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
记得长辈说过:年轻是一种罪过。他们说我们不成熟。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突然就看懂了《大话西游》的开头: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法无天的青年(孙悟空),根本不喜欢世人摊派给他的大事业(西天取经)。他尤其受不了师父(唐僧)的念念叨叨,可世俗条规(观音)又不放过他。为让他悔悟,心甘情愿地去取经,唐僧和观音达成妥协:让他五百年后重新做人。

这真是一个宿命的开始。

大闹天宫无非是大学四年的黄金时光罢了,找到工作走上社会任你盖世的才华浑身的个性也自有翻不出的五指山来压。只有戴上紧箍咒取经去,九九八十一难,做一个奇奇怪怪的佛。这些都是你别无选择的。

五百年后的悟空叫至尊宝,在五岳山从事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命运却要他扮演孙悟空,至尊宝只是个过渡罢了。

蜘蛛精来了,白骨精来了,菩提老祖来了,牛魔王也来了……都是棋子,安静地立在命运棋盘的中央。

他的路线是早定好的:一个人给他三颗痣——戴上紧箍咒——打败牛魔王——西天取经。
可怜的至尊宝什么都不知道,认认真真做山贼,还爱上了白骨精,想和她结为百年之好。
所有的事都瞒着他接二连三地发生。

十年前我绝对不知道今天自己会在现在的公司里工作,如今已隐隐感受到那冥冥之中的牵引。可怕的是这还绝不是终点,不到游戏结束我不会知道答案。真相将揭晓,在我临死的瞬间。

给至尊宝三颗痣的人是紫霞仙子。谁说的:总有一个女孩出现,让男孩最终成长。
而男人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她,那简直是一定的。

非常喜欢紫霞的开场白:“现在我郑重宣布,这座山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包括你。”那样的气贯云霄,像一个童话故事。

而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属于你,包括你自己。也许我们就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来到这个世上,因为年轻,所以押注于爱情。

至尊宝拒绝了紫霞,他以为自己还爱晶晶。见到晶晶,他又发现紫霞才是真爱。命运一直在同他开玩笑:至尊宝忽然成了孙悟空,千辛万苦找晶晶又爱上了紫霞。而抉择是那样残酷:要打败牛魔王救紫霞,就必须戴上紧箍咒做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戴上紧箍咒就不能有半点情欲,只有取经去。

为至尊宝不平:不明白在这样的故事里为何爱情总要成为牺牲品,干嘛不让至尊宝携紫霞纤纤小手——走先!我曾无数次在网上反映过类似意见,搞得很累。爱情是那样美丽而脆弱,无法直面生活的琐碎和坚韧。哪段感情又没有绚烂的瞬间和艰难,长久在一起就会幸福吗?未必。

至尊宝挖开自己的心,看到了紫霞留在那里的一滴眼泪,毕竟曾经沧海过。
五百年又五百年,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人没能战胜命运,而人的尊严却在抗争中得到了肯定,人的情感也必将不朽。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大彻大悟。

紧箍咒,圈住昔日的梦想,圈住棱角分明的个性。

成熟是一个很痛的词,它不一定会得到,却一定会失去。

全片最后一句台词是:“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象一条狗。”
总有一天我也会走在路上,象一条狗。

爱情篇罗曼蒂克、海誓山盟、生死相许……面对爱情这些都是琐碎,不值一提。
爱情就是爱情,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你爱了,难道还不够吗?

悟空爱了,不论晶晶还是紫霞,他都要将爱情进行到底。

晶晶爱了,那个弃她而去的悟空,“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人又怎会开心。”

紫霞爱了,“谁拔出我的紫青宝剑,谁就是我的如意郎君。”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孙悟空会爱白骨精,猪八戒爱上了蜘蛛精。紫霞爱他至深,因为他拔出了一把剑。

故事里的人找爱人的理由永远千奇百怪:王子要用水晶鞋才能找到灰姑娘,薛宝钗要那有玉的人来配……可生活永远现实得多,芸芸众生,谁又能许谁一个未来,自欺欺人罢了。

有理由也好,没理由也罢,可还是要爱。让我去,过程就是结果,无悔。

爱无须掩饰无须矫做无须患得患失,只要像紫霞一样说:“让我们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惹孜乙幌隆!?

爱是身不由己。

晶晶口中道:“我再也不会为这个男人心痛了。”可还是要为他拔剑与人拼命。

至尊宝梦中也要叫紫霞的名字七百四十一次,不知道的人觉得紫霞一定欠了他很多钱。

紫霞说:“就象飞蛾,明知会受伤也要扑到火上。”

爱是奋不顾身。

至尊宝对晶晶说:“你杀了我吧,我不希望你看我的时候心里却想着别的人。”

晶晶以为:“都是骗我的。”跳下崖去。

紫霞把身体挡在至尊宝面前,刺进牛魔王的铁叉里。

一时间,以后的人生如何,大家都无所谓了。连那样宝贵的性命,也打算随时给爱情作了祭品。一个个一头扎进这情爱苦海,宁愿永生永世不得超生。

爱深刻莫测。

三十娘流着泪说:“想我春三十娘貌美如花,却跟这么丑的人有了。”

这是多少美丽自负的女子的宿命:心中的他是能文能武翩翩少年,枕边人却鼾声如雷大腹便便。

谁敢说多年后眼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不会有如此感觉,真不知幸福还是心酸。不过还是要为他挺身而去无限牺牲,像春三十娘为猪八戒放下断龙石与牛魔王同归于尽。

晶晶爱悟空,至尊宝爱晶晶,紫霞爱至尊宝,“他爱你你爱我我爱他”,千古无解的方程。

《白马啸西风》里说:“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又深深爱上了别人,能有什么法子?”
所以紫霞说:“爱一个人原来是那么痛苦。

晶晶找不到那个抛弃她的悟空(象不象殷离),告诉至尊宝:“你经过五百年回来要找的不是我。”

至尊宝原以为可以与初恋共度今生,谁知初恋的时候并不懂情爱人生。当年被他推开的紫霞已经悄无声息地抵达他灵魂的最深处,而他却不自知。

可紫霞死了:“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没有人猜得中结局,一切随风而去。

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不懂爱情,懂得爱情后却失去了可以相爱的时光。

最绝望不是他不爱你或他离你而去,最绝望是你忘记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你已丧失了爱的能力。

下面的台词已经说的很烂了,但是也请你好好记住:“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也顺便记住这段话的原版,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里:“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至尊宝第一次说这番话是骗紫霞,第二次说已痛不欲生。

总有一天,你会在灵魂最温柔的一隅为她重复这段话,为了你们即将封存的一万年。

“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不管你心里有多么不愿意,你都不要告诉我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❸ 怎么写一部电影的导演分析

你确定是写导演分析而不是写影评?
我也是学传媒的学生,如果是写导演分析的话,应该是要把握到几个点上的。

第一步,单从你看的那一部电影的结构,色彩,光线,情节设置特点和人物设置特点......(拍摄手法和视听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影片的分析结合导演运用手法的意图来说明该导演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第二步,举例该导演其他的作品,从视听语言和其他方面着手,着重分析他在其他作品中凸显的与此影片相似的手法和风格。

第三步,还可以写写导演的生平以及他不同时期风格手法的相似点和转变。

❹ 本人是学电影方面的,马上要写毕业论文,但是一头雾水,有没有好心人提供一些好的论文选题,很急!!!!

动作电影和枪战片的比较
电影中的空镜头运用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比较
关键看你擅长哪种题材
你还可以拿两个电影导演作比较
你对长镜头有感觉也可以写,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
如果你学摄影,可以写电影调色技巧与研究
如果你学录音,可以写现场录音与后期录音的优劣分析
……

❺ 陈旭光的学术论文

《走向语言本体的诗歌美学》,《学术月刊》1991年7期《新写实小说的终结》,《文艺评论》1994年1期。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1期。
《朦胧诗后诗歌的后现代转型》,《天津文学》1993年10期。
《九十年代与先锋诗歌的后抒情话语转型》,《当代文坛》1996年4期。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转型与抒情话语》,《艺术广角》1996年6期。
《论初期白话诗的寓言形态及其文化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2期。
《知识分子写作:文化转型年代的思与诗》,《大家》1997年4期。
《现代诗学: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当代文坛》1997年5期。
《〈现代〉杂志的现代性追求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动向》,《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1期。
《严肃时代的自觉: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对象征主义的反思超越》,《文学评论》1998年2期。
《重读〈现代〉杂志兼论现代派的诗学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5期。
《现代主义四论》,《艺术广角》1998年2期。
《先锋的使命与意义》,《诗探索》1998年2期。
《论当代散文的文体革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
《中西诗学从对立走向融合》,《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5期。
《文化转型年代的思与诗》,《艺术广角》2000年4期。
《走向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学术界》2000年6期。
《现代主义:阐释世界的一种模式》,《艺术广角》2000年5期。
《多元文化交汇的动人景观》,《当代电视》2000年9期。
《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文化定位》,《中国电视》2000年11期。
《电影文化批评:反思与构想》,《电影艺术》2001年2期。
《纯诗的偏至与文艺的启蒙》,《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1期。
《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文艺研究》2001年2期。
《〈现代〉杂志与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浙江学刊》2001年1期。
《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与对策》,《当代电视》 2001年4月号。
《一种现代写意电影--论王家卫电影的写意性兼及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现代化问题》,《当代电影》2001年3期
《电视综艺节目:历史和本体特性》,《中国电视》2001年11期。
《论中国电影的全球化、现代化、民族化问题》,《艺术广角》2002年2期。
《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民族化/现代化问题之省思》,《电影艺术》2002年1期,收入《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第一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概念界定、现状危机、特性与对策--电视综艺节目散论》,《电视艺术》,2002年2期。
《主体意识、“现代性”反思、记实的“表现”和“抽象”》,《当代电影》,2002年1期。
《现代主义:名称、含义和性质》,《学术研究》,2002年2期。
《“中间人心态”、“纯诗”立场与“现代价值观念”——论现代派诗人群体的思想特色与文化心态》,《社会科学》2002年7期。
《精神皈依、自我超越与语言的自觉 ——谢飞影片《益西卓玛》读解》,《艺术广角》,2002年4期。同时载于《沉静之河:谢飞研究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1月。
《主体意识、“现代性”反思、纪实的“表现”与“抽象”》,《当代电影》2002年1期。
《现代主义:名称、含义与性质》,《学术研究》2002年1期。
《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和新文学的期待视野》,《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试论艺术学的对象、方法和体系》,《海南师院学报》2002年5期。
《高校影视教育:挑战与使命》,《当代电视》2002年10月。
《不断重临的起点——论五代后新生代导演的现实境况、精神历程与“电影策”》,收入《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同时载于《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
《“影响的焦虑”之偏离、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当代电影》2003年2期。
《文化转型中的第六代导演》,《北大讲座》(三),北大出版社,2003年5月。
《第六代导演:“现代性”危机与青年身份焦虑》,《艺术广角》2003年2期,转载于《犀锐》(一),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试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理论挑战》,《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6期。同时载于《今日中国美术》、北京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电影分级制不仅仅是电影分级制》,《现代艺术》,2003年5月号。
《峰回路转 悲喜交集》,《当代电视》,2003年9月号。
《永远的哈姆莱特——一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和思想特色》,《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期。
《世纪之交的文化艺术转型:趋势与表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期。同时载于《影视文化前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论第四代导演与现代性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1期。同时载《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电影导演系列研究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6月。
《“家”的寓言与“铁屋子”的故事》,《北大讲座》(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电影传奇>随感录,《电视研究》,2004年7期。
《试论当代艺术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转向”》,《艺术学》第1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4年。
《论第六代电影的青年文化性》,《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3期。

❻ 电影论文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摘 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 《阿甘正传》 美国梦 乐观主义

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美国梦”和“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那什么是“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阿甘正传》 (1994)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
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战中丧生,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不过,钱并不是阿甘所看重的东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

二、《阿甘正传》的主题

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围绕着愚人文化这一背景,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残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镇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他: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母爱,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在母亲心目中,阿甘不是负担,而是上天对她的馈赠,她倾尽全力抚养阿甘,总有办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你会尝到什么样的味道”,“笨有笨的作为(傻人有傻福)”,并且为了能够为他争取于正常儿童同样的生活学习机会,她甚至答应陪校长睡觉。
《阿甘正传》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被导演反复强调的就是对生活永不放弃。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关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到1982年的社会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虽低,但他心地单纯,信念坚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运动、战场、商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穿插着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和“乐观主义”

从《阿甘正传》中我们能够想到人们追逐已久的美国梦以及乐观主义。美国梦是上个世纪的神话,是许多欧洲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而来到美国的目标。美国地广人稀,到处都充满着爆富的机会。今天,美国梦依然存在,大量亚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那到底什么是美国梦呢?虽然已有些许变化,但却有一个永不变化的主题:或成为富人,或成为体育英雄,或成为著名演员,或有参观白宫和得到美国总统接见的机会 ,或通过勤奋刻苦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怎样来实现这些梦想呢?人们需要做什么呢?人们应该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吗?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看过《阿甘正传》后你就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事,他很富有,参观过白宫,还是一个体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告诉人们,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极低。他就是阿甘。美国是一个具有“未来取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美国人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价值观。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与他们完全不同。也许他的智商使他无法了解珍妮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虽然阿甘的智商极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聪明的。他参观了一所退伍兵专用医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艺来愉悦他们。与此同时,电视里正在报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没人观看这个人类的世纪创举,他们都被这个低能儿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时科学是乏味的,体育更加伟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这也正是电影导演对阿甘成功生活的诠释。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就是在美国成就一番事业,取得成功的砝码。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聪明还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后取得成功。阿甘教给人们成功的钥匙就是:你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聪明人还是傻子吧。
美国人总是思考着未来的目标,他们说:“我们要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国家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上由十三个殖民地建立起来,如今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梦是真实的,古巴人来到美国成为棒球明星;每天数以千计的墨西哥人越过边境线寻找工作,寻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决定,拥有自己的目标,一切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顾宁.美国文化与现代化.北京:辽海出版社,2006.
[2]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2007.
[6]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洋.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❼ 王海洲的发表论文

1、《〈安妮.霍尔〉的剧情分析》,《当代电影》1993年第4期
2、《邹文怀:从“邵氏”到“嘉禾”》,《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3年第1 期
3、《喜剧电影与叙事》,《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参考》1993年版
4、《港台武侠片概论》,《当代电影》1994年第4期
5、《票房后面的悲剧——由李翰祥谈香港电影导演的创作困境》,《北京电影学院》1997年第1 期,该文收入《香港电影回顾》一书,200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6、1998年,应中国台北视觉传播学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文化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邀请,与会发表论文《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动作片类型片的发展演变》,该文收入学术会专辑,并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年3期在大陆发表。
7、《早期中国电影对蒙太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当前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增刊。
9、《林岭东的风云世界》,《当代电影》1999年第2期,该文后收入学术专著《香港电影八十年》,2000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10、《麦当雄:在类型中扩张》,《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1、《成龙电影:英雄形象及其变奏》,《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成龙的电影世界》,2000年出版。
12、《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专辑2002年第1期全文收录。
13、《百合的滋味——第一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评述》,《电影艺术》2001年第5期,收入《中国电影年鉴2001》(中国电影出版社)及《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
14、《论史东山的导演创作》,收入学术专著《史东山电影文选》,2002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5、《银幕旅程——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回顾》,《工人日报·文化周刊》1998年12月25日
16、《关于电视传播的文化思考》,2002年3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7、《武侠片的特质与〈英雄〉的变奏》,2002年12月27日《文汇报》第13版影视专栏
18、《〈无间道〉及香港警察电影的轨迹》,《电影艺术》2003年4期
19、2004年3月,受美国SCMS学会邀请,在亚特兰大参加年会,发表学术演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在此前后,曾在美国Cerleton大学、明尼苏达大学、St.olaf大学讲学。
20、2004年6月,香港第七届两岸四地学生电影节评委。
21、《用真正的合拍创制华语新电影》,《电影艺术》2004年6期。
22、2005月1月,参加香港影评人协会在香港、广州主办的“两岸三地影评人研讨会”,发表论文《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影视文化的发展趋向》。
23、《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电影艺术》2005年2期。
24、2005年4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参加SCMS年会,发表演讲:《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抉择:从复制西方到发现中国》。
25、2005年5月,受邀担任香港第八届两岸四地学生电影节评委。
26、2005年3月,主编专著《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被“中国学术年鉴”编委会评选为2004年影视学学科优秀著作,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4卷。
27、2005年11月,赴海南三亚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在电影节中国电影高层论坛有发言:《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制片的战略机遇与前景重构》。
28、2006年1月,在香港参加由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百年中国电影与邵氏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
29、2006年4月13日,受邀参加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举办的“《英雄》:解构中国巨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英雄〉对武侠电影类型规范的改写及其文化价值分析》。
30、《通识基础教育在影视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后收入《传承与创新——北京电影学院教学论文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2006年5月,由本人主编的《北京影视艺术研究2006》,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
32、《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制片的战略机遇与前景重构》,载于《北京影视艺术研究2006》,同时载于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论文集。
33、《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载于《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
34、《类型规范与文化改写:全球化时代的〈英雄〉》,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4期。
35、《今天我休息》等影片分析,收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名家看电影》。
36、《现状与策略: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分析》,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化亚洲:亚洲电影与文化合作》。

❽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特色的论文开题报告设计

可以帮你写开题报告。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❾ 乔梁的个人论文

《卡门》:电影导演风格的实践分析 收入(《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构筑现代影象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大象希形--冯·特里耶的朴拙世界》收入(2001年1月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质朴节制的导演处理》收入(《当代电影》2003年 第三期)
《我拍贞贞》收入(《电影艺术》2003年第三期)
《都市没有地平线》收入(《电视电影纵览》2003)
《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收入(《电视电影纵览》2005)

阅读全文

与电影导演研究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前苏联犹太人电影大全 浏览:307
丝瓜视频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浏览:481
小丑电影背景音乐smile 浏览:69
罗小黑战记电影全体人物图片 浏览:304
命运之矛电影名字 浏览:667
缺点英文电影 浏览:768
教宗的承继中英文电影 浏览:576
大魔神和银甲事是什么电影 浏览:413
韩国爱情电影大全的免费 浏览:431
猫女的诅咒电影图片 浏览:713
红样台湾电影 浏览:857
电影激战的的英文插曲歌曲 浏览:9
十冷2大电影预告 浏览:973
妙手情真电影观后感论文 浏览:969
一部胖子演的外星人电影 浏览:48
笑傲江湖电影开头音乐叫什么名字 浏览:748
男生推荐女生看什么电影好 浏览:698
叶问4电影粤语完整 浏览:713
欧美暴行电影大全 浏览:546
同性恋电影恋爱泰国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