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发展
90年代之后,台湾影坛迎来了一位书写历史的导演——李安,并被称之为台湾电影复兴的新希望,他以中西结合的电影理念不但包揽了国内外各项大奖,更是为华语电影打开世界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的台湾影坛开始与大陆产生了合作与碰撞,更是加强了两岸之间的融合与促进,而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与大陆电影金鸡奖也并称为三金奖被众人熟知。
Ⅱ 台湾新电影的介绍
指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影革新运动,是台湾战后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台湾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是从1982年8月四位台湾电影届新导演合作导演的影片《光阴的故事》开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期间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等。
Ⅲ 《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美国] 白睿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Iyy7qTfCcttBraWuTsLMsQ
书名: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
作者:[美国] 白睿文
译者:刘俊希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麦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7/6
页数:469
内容简介:
杨德昌病逝侯孝贤感慨台湾新电影也走了,而本书,收入了杨德昌生前最後访谈。
《光影言语》是美国当代新秀学者对华人知名导演的精彩访谈实录,主要访谈导演包括:谢晋、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张元、王小帅、贾樟柯、李杨、侯孝贤、朱天文、杨德昌、吴念真、李安、蔡明亮、张作骥、许鞍华、关锦鹏、陈果、陈可辛、陈耀成。
作者亲自到台湾、大陆、香港,走访每一位知名导演,面对面访谈,将每位导演的电影精华心血第一手报导出来,同时结合作者长年对电影与文学的深厚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电影文化内涵
本书同时邀请了美国名导演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1942年11月17日生於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美国电影导演,曾获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作序。
作者简介:
一九七四年於美国芝加哥出生,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现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包括港台海外)文学、华语电影、中国通俗文化和翻译学。著作包括《痛史: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绘制的历史暴行》(A History of Pain: Literary and Cinematic Mappings of Violence in Modern China) 。中英译作包括余华《活著》(To Live,2004)、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Nanjing 1937: A Love Story,2003)、张大春《我妹妹》与《野孩子》(Wild Kids: Two Novels About Growing Up,2000),正在进行中的是舞鹤《馀生》(Remains of Life)的英译。
Ⅳ 如何看待台湾导演抱怨港台影视受制于大陆而被掏空的看法
别人为什么就得要忍耐自己不喜欢的人?而你愿意为了钱在你不喜欢的人面前强颜欢笑是你的事,没人强迫你。别人不可能贱到一边让你大赚其钱,一边让你尽情辱骂。我不知道文章里写的这一类人在抱怨什么?台湾严厉限制大陆的影视剧,限制大陆的投资,限制大陆的人去台湾工作。限制也就限制了,大陆没有抱怨,也没有采取对等措施。反而不计前嫌全面开放台湾影视剧,开放台湾来大陆投资,开放台湾人来大陆就业。这等优惠待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还会要求别人容忍自己的一切?Who are you !
Ⅳ 充满正能量!王晶公开谈及对台湾艺人的看法被称赞,他说了什么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论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有知名度的艺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和态度是尤为重要的。可是仍然有一些艺人朋友的阴阳怪气的发声或者迟迟不发声亦或者选择沉默。
针对台湾艺人的迟迟不发声,知名导演王晶公开在采访中谈及了对台湾艺人的看法并给予了回应,更重要的是谈及了对于台湾演员李立群的言论问题,王晶坦言自己不喜欢李立群这样的人,认为他这样的行为真的是不好,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真实,打太极,两面派,模棱两可的言论,还要人去猜测。
对于知名导演王晶在公开场合进行对李立群的言论点名,其实,他之所以直言不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怕得罪人,是因为早在2014年的时候,王晶就直接发文与国家立场上有问题的明星绝交,虽然曾经与这些人有过愉快的合作,但是不认同他们的主张,选择决裂。
王晶作为一名知名导演,在很多方面其实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含糊,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立场也是十分坚定,比起那些台湾省两面三刀的艺人实属好太多了。
话说回来,其实,站在像李立群老师的立场上,作为公众人物,或许他的一言一行,他的立场也是被很多网友看到自然会有所质疑和怀疑,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及时表态才是正解。
Ⅵ 1以《霸王别姬》为例分析大陆第五代导演的特色及转型后的方向
你协和的吧。。。。09汉语言的吧
Ⅶ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外界争议
1978年,行政院新闻局代局长宋楚瑜于邀请影坛人士座谈征询意见后,决定仿效奥斯卡金像奖,实施两阶段评审制度,即第一阶段评审阅毕全部参赛影片后,开会讨论,表决提出入围影片及各单项名单并公布,然后再评选得奖名单、于颁奖典礼时公布最后结果;此制于同年十五届试办、自第十六届起正式实施。
1982年,“台湾新电影”由《光阴的故事》发端,一时蔚为风潮,更在焦雄屏、黄建业等“新派”影评人的大力推介下,成为当时台湾艺文界的新兴潮流;但在1984年后,多部走“新电影”路线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这股风潮受到一些“旧派”影评人的质疑,引发了“新旧影评之争”,并且延续到了金马奖的评审上。后来,金马奖评审团的结论,常被解读为偏重鼓励艺术色彩浓厚之创作,其艺术化、抽象化等呈现手法,往往无法反映市场的风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评价;此外,因为台湾新电影符合多数评审的喜好,亦引起许多香港和大陆电影人的不满及杯葛。过去也认为,重视艺术并受评番青睐的艺术电影,以及重视票房却不受评番青睐的商业电影,只能选择或偏重其中一种取向来制作。
金马奖历来由十几位电影从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者,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无观众参与,常招致获奖名单多元性不足等质疑,且每届得奖影片水平落差较大。包括电影工作者焦雄屏、导演侯孝贤、蔡明亮,香港导演王晶、陈嘉上在内的人士,均曾批评金马奖的“小圈子”评审制度,并呼吁金马奖设立类似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及由专业影评人等团体和各界观众组成评审团,以期兼顾各方电影专业,以及商业市场的角度。然而金马奖评审不受外界影响,及所有评审皆在严格规定下完成审片、讨论、投票程序的严谨,也是它在华语电影奖项中最受肯定、也被得奖者视为至高荣誉的主因。 金马奖在入围名单中,出现几次入围后发现资格不符又遭到撤销入围资格,亦是入围名单公布后发生争议事件。1、第40届原同时以《飞跃情海》入围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的林依晨,被以前一年演出《空手道少女组》并担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员入围资格,当年最佳女主角亦败给演出《金鸡》的女演员吴君如。2、第45届原入围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单公布6小时后被因国籍(因属日籍)资格不符,取消该奖项入围资格,成为金马奖史上最短命入围者;最佳新演员入围者田中千绘传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电影参与演出,入围资格备受争议,金马奖委员会出面解释,新人奖中的首次演出认定,在于是否担任片中主/配角,对于只是客串性质演出在入围资格认定上不构成问题。3、第49届原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沉默如谜的呼吸》(词:周云蓬,曲:周云蓬,唱:周云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张》)与“惊惶”(词:沼泽乐队,曲:沼泽乐队,唱:沼泽乐队,出自影片《浮城谜事》),在入围名单于2012年10月2日下午5点公布后,经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查证并非影片原创歌曲,也与电影公司求证确认后,于同日晚间10点在官方网站公告取消两首歌曲的提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