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

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

发布时间:2022-08-08 17:32:00

A. 你认为谁是最好的华语电影导演

你认为谁是最好的华语电影导演?
谢晋
谢晋代表作品:《芙蓉镇》《老人与狗》《红色娘子军》内地影史十大导演:张艺谋登顶姜文第三,陈思诚徐峥未上榜谢晋导演是中国电影的民族魂,他是第一个关注民族命运与时代变革的中国导演,谢晋的电影是超时代性的,对后世影响很大,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如果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半个50年中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他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也被誉为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人”。
在中国电影百年史中,谢晋和他执导的影片陪伴了观众整整半个世纪。从《鸡毛信》和《红色娘子军》,到《天云山传奇》和《芙蓉镇》,再到《女儿谷》和《鸦片战争》,谢晋有太多的电影作品成为了经典。谢晋的电影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但题材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家职责是什么?只有忠于人民、忠于生活的题材和作品,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在谢晋看来,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同时是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他的作品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

B.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斗牛》、《杀生》、《上车走吧》、《头发乱了》、《老炮儿》,宁浩《绿草地》,贾樟柯《天注定》、《小武》、《站台》,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

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导演:陆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几人,中国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

导演的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C. 中国从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导演有哪些

1、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2、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3、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夹缝生存者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在第三、第五两代人的夹缝中,他们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有持久的艺术后劲。

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6、第六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异军突起

导演们似乎都极力反对“第六代”这个集体冠名,但是,好事者却为导演们找到了强行归纳的标准:一是北京电影学院85级学生,二是60年代之后生人,按照上面这些既成准绳,合乎情理的导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张元、王小帅、姜文、娄烨、管虎、章明、路学长、施润玖、张扬等,都应该是“第六代导演”的生力军。

D. 谢晋算是第几代导演为什么有人说是第二代还有人说是第三代

谢晋是第三代导演。导演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以也有人把谢晋当做第二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代表人物:谢晋、谢铁骊、凌子风、崔嵬、成荫、水华、郭维、鲁韧、王炎等。

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扩展阅读

谢晋(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

代表作品

1、《女篮5号》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体育题材故事片,由谢晋执导,刘琼、秦怡等主演,于1957年上映。

该片围绕篮球运动员田振华一生的经历和林洁、林小洁母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解放前后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

2、《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十月》1982年第6期。

该小说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E. 中国的第几代导演是怎么排的

划分是没有标准定义的,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具体划分为: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指五、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指“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5)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扩展阅读

一、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二、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

三、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

2、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四、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时代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

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F. 第几代导演是怎么分的 各代导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2、第二代导演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3、第三代导演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在第三、第五两代人的夹缝中,他们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有持久的艺术后劲。

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第五代导演成长历程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

但可以从他们的影片中找出一种把现代香港的浮华表面撕去,将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的视界。这种现实视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这批战后出生的影视人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勇于表达着本土传统与外来冲击下的诸般感受。

G. 导演的第几代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导演第几代的划分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等。

第三代导演是指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

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有:张元,王小帅等。

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有 陆川、 高彭、 李芳芳、 常征等几人。

(7)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扩展阅读:

导演的职责:

导演与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负责整部剧的艺术准则;与制片人联合提名和推荐演员角色人选;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指导现场拍摄工作;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指导拍摄现场的灯光、剧务、演员、摄像、 录音、 美术、 化妆、 服装等各部门工作。

H. 第三代导演谢晋的孽债:为何说智力低下的儿子是他们的讨债鬼

说起我国最强的导演,谢晋肯定要算得上一个,他捧红了姜文导演、刘晓庆等著名电影明星,还写作出了《姐妹舞台》、《女儿谷》等经典作品,是实至名归的造型艺术大伙儿。

但在电影圈上得奖成千上万的谢晋,人生道路却充满了坎坷和痛苦。他产下四个小孩三个智力不高,称她们为“讨债鬼”却心甘情愿投入全部,为养她们劳碌一生,直至85岁离逝后仍忘不掉小孩。那样的谢晋,去除名导演的标志,他也不过是尘世间一位再一般但是的爸爸而已。

谢晋与徐大雯旧事

谢晋出世在浙江一个普通人家,自小便对中国戏曲拥有深厚的兴趣爱好,尤其爱跟随父母一起听戏。之后追随父母移居上海市再次读中小学,眼界到大都市的热闹后,谢晋对中国戏曲的沉迷转为影片,志向要当一名导演。奔着这一总体目标,谢晋自小便是班级的优秀生,今年高考的情况下也是不管不顾父母的抵制报名了戏剧学院,离他涉足导演界只差一步之遥。

还没有毕业后,博学多才的谢晋便获得了师恩的器重,在影片《少年游》中出任剧务、场记、知名演员等工作中,一只脚迈入了演艺圈的大门口。在当担导演助手期内,谢晋对导演这一领域拥有深层次的掌握,对这门工作中也更加的喜爱。因此在后面拥有机遇导演著作外,他基本上全是投入了十二分的活力,写作出了许多 经典之作,也变成一个时期的榜样。

工作上顺心如意的谢晋,情感生活也十分的成功。早在四川上学期内,他便了解了之后的老婆徐大雯,并迅速和她坠落了温柔乡。徐大雯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原本是中产家庭却出现意外家境贫寒。遇上谢晋时她还不上二十岁,却搞好了与他欢度一生的提前准备。

之后谢晋的工作平稳以后,两个人的感情也结果实。在亲戚朋友的一同印证下,谢晋给了徐大雯一个庄重的婚宴,明媒正娶将她娶回了家。


谢晋死前曾将孩子们称之为“讨债鬼”,却为她们劳碌一生,投入了全部,无愧“慈父”的头衔。而直至去世的那一刻,他依然为剩余的2个智力障碍小孩所奔忙疲劳,最挂念的也是她们。期待有来世的话她们还能够重续父子俩、父亲和女儿姻缘,仅仅千万别让谢晋那么辛苦。

I. 中国导演到第几代了

中国导演到第六代了。

第一代导演是指20世纪初至20年代活跃的导演,这一批大概100人左右。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这一批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电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跃在30,40年代,部分导演直到50年代,甚至80年代仍活跃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年代,导演们相较于前辈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上走向反映现实的苦痛,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三代导演活跃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大概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文 革结束,这是中国电影曲折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芙蓉镇》,《白毛女》,《小兵张嘎》等。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这也是他们与前辈的不同之处,以前大部分导演都是由戏剧工作者或者文艺工作者编导的,与正规科班出身有很大不同,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开创出第二个电影黄金年代。

第五代导演是现在一直活跃在影坛上的,他们大部分是8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因为切身经历过十年浩劫的影响,第五代导演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第六代导演成长的时候正好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所以风格不像第五代导演一样统一。第六代导演基本都人到中年,拍摄作品总量超过百部。其中贾樟柯、王小帅等也多次获得包括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奖项及提名。

阅读全文

与国内电影第三代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呼吸这个电影解析 浏览:166
一部拿着中国国旗过境的电影 浏览:312
关于藏羚羊的电影观后感500字 浏览:31
韩国电影百度图片 浏览:166
电影票房那么多 浏览:343
演员可儿清华大学微电影 浏览:758
女警检查犯人电影的名字 浏览:102
如何免费建设一个电影网站 浏览:88
南召电影院今下午啥电影 浏览:200
看双字幕英文电影 浏览:235
金刚电影剧情结局是什么 浏览:866
邹兆龙演所有电影名字 浏览:652
漫威电影宇宙八大经典对决 浏览:909
电影院的恩爱 浏览:966
到达电影院怎么用英语怎么写 浏览:927
10个免费电影网站入口 浏览:759
123456网站免费看电影 浏览:88
mt大电影勇士战恶龙 浏览:213
金立影城电影院 浏览:535
青囊传vip电影院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