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中国写实电影导演

中国写实电影导演

发布时间:2022-08-04 20:19:26

『壹』 中国有哪些优秀的独立电影和独立电影导演

《太阳总在左边》,影片试图通过尼玛的经历和心灵体验,探寻和追问生活迷茫和内心失落背后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识,引领观众与主人公一道找回生命中的阳光。导演松太加介绍,影片将讲述和解构一个完全属于藏民族文化心态的精神故事,并通过展示戈壁沙漠独特的自然美景,全方位烘托藏地高天厚土之间撞击灵魂深处的心路历程,表达藏人坦然面对悲欢离合和死亡本性的处世态度。

『贰』 张艺谋被誉为中国电影国师,他拍的哪部电影配得上这个称号

张艺谋导演的很多部电影都能让他配得上“国师”的称号,比如:《红高粱》《活着》《一个都不能少》《影》等等。张艺谋导演了很多部优秀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在国内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张艺谋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他在镜头运用方面特别优秀,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非常完美,“中国电影国师”这个称号张艺谋当之无愧。

『叁』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都有什么

第一代:郑正秋 张石川

第二代:蔡楚生、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

第三代:北影的“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和“南谢(谢晋)北谢(谢铁骊)”。

第四代:黄健中 吴贻弓 郑洞天 丁荫楠 杨延晋 胡柄榴 张暖 陆小雅 黄蜀芹 史蜀君。

第五代:张军钊 陈凯歌 田壮壮 黄建新 张泽鸣 张艺谋。

第六代;胡雪扬、王小帅、娄烨、张元、管虎、路学长、张扬、贾樟柯。

『肆』 中国几位著名导演分别擅长什么类型的电影

比如姜文他真的很适合讽刺分割的剧情片,而且真的很好看。

『伍』 我国几代导演,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中国电影第五代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到了如今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仅是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陆』 张艺谋的资料

张艺谋,导演、摄影师、演员。陕西西安人。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84年拍摄影片《黄土地》,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的拙朴浑厚,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同年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1989年获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90年导演影片《菊豆》,同年获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1992年获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大奖、意大利米兰电影协会观众评议本年度外语电影第一名大奖。1992年导演《秋菊打官司》,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92年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导演奖;98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获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进入两千年之后,先后拍摄《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等卖座影片。

作品列表:

拍摄故事片:

1984:《一个和八个》(与萧风合作)

《黄土地》

1986:《大阅兵》

演出影片:

1987:《老井》

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

导演作品:

1987:《红高粱》

1988:《代号"美洲豹"》(与杨凤良合作)

1990:《菊豆》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秋菊打官司》

1994:《活着》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6:《有话好好说》

1997:《图兰多》(歌剧、意大利)

1998:《图兰多》(歌剧、中国紫禁城太庙)

1998:《一个都不能少》

1999:《我的父亲母亲》

2000:《幸福时光》

2002:《英雄》

2003:《十面埋伏》

2004:《印象刘三姐》

2005:《千里走单骑》

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柒』 中国的第几代导演是怎么排的

划分是没有标准定义的,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具体划分为: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指五、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指“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7)中国写实电影导演扩展阅读

一、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二、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

三、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

2、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四、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时代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

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捌』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斗牛》、《杀生》、《上车走吧》、《头发乱了》、《老炮儿》,宁浩《绿草地》,贾樟柯《天注定》、《小武》、《站台》,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

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导演:陆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几人,中国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

导演的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阅读全文

与中国写实电影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恐怖电影院啊 浏览:734
英文电影免费体育 浏览:913
回家救火爆炸从此获得天眼电影名字 浏览:148
贞子电影哪一部好看 浏览:736
告白韩国电影音乐 浏览:911
摔跤吧爸爸是英文电影吗 浏览:706
有图片有小说有电影的网址 浏览:550
美国主播看周星驰的电影 浏览:622
扬州环境最好的电影院 浏览:924
我最喜欢的电影及原因英文版 浏览:14
日韩经典爱情电影 浏览:666
晋城兰花城电影院几楼 浏览:870
珠光宝气电影观后感 浏览:754
中国的国际电影节 浏览:726
骠叔鬼片电影大全 浏览:676
求一部五通神的电影 浏览:348
钟丽缇轮回电影图片 浏览:762
电影真实游戏中文版下载 浏览:453
2020年贝肯熊大电影 浏览:714
电影华尔街之狼全部演员表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