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严浩的执导经历
中学时期即发表小说、杂文。1973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电影学院,1975年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剧、导演。1977年编导电视剧集《国际刑警》中的《冤狱》,获美国纽约国际电视节铜牌奖。1978年转入影坛,执导的影片《茄喱啡》,被视为香港第一部新浪潮电影。1982年后曾导演话剧,并在一些电视剧集中扮演角色。1984年为香港青鸟影片公司导演影片《似水流年》,同年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奖。1990年导演影片《滚滚红尘》,同年获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其执导的故事片还有:《夜车》、《公子娇》、《天菩萨》等。
② 关于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电影怀旧篇之--1979-1983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短暂的激情
1979-1983年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等人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到如今一直坚持拍片并且占据主流电影位置的可能只剩下徐克和许鞍华了。那些曾经心怀电影梦的年轻导演的离开或淡出,多少勾勒出香港电影这些年从蓬勃走向低谷的一个走势。
徐克:新浪潮这个帽子太大
新浪潮代表作:《蝶变》、《第一类型危险》
我们当时在电视台分了几批,许鞍华、严浩、谭家明属于另一组,我们很少会碰上面。那时有一群人是新浪潮的,我们每个月都要一起吃顿饭,谈谈彼此的经历。
“新浪潮”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帽子太大了,我们戴不上,因为我们都知道新浪潮是法国的电影运动。香港的新浪潮具体的定义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没有一个理论,只是当时有一群从电视台出来的导演,共同的朝一个方向走,这群人就叫做新浪潮了吧。新浪潮的导演来源也很多,有本地的,有国外的,拍各种片子的也都有。当时有记者问我们怎么定义,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出来的导演,在电视台里面做过后来从事电影导演的一批人。
严浩:人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新浪潮代表作:《茄喱啡》、《夜车》、《公子娇》
当时我苦于无机会当导演,在替许鞍华等人执导的《奇趣录》写剧本,一天许鞍华忽然叫我替她拍摄一个单元,原来是拍摄生产十字牌牛奶的修道院,因为那里是女子禁地。我当然答应了,所以可以说是许鞍华升我为无线的导演的。
对我来说,我头三出电影都是习作,因为当时还未很了解商业因素,艺术的修养亦未到家。直至我刚完成《太阳有耳》的剧本时,我才惊觉之前几出电影都是讲我对命运的看法,反映了我的思想状况。由最初三部《茄喱啡》、《夜车》和《公子娇》的“人是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到《天国逆子》讲人是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任的,及至《太阳有耳》更进一步提出人是可以掌握命运的,我发现原来我已经解放了自己。
方育平:电视台是我们的少林寺
新浪潮代表作:《半边人》、《父子情》
若说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与当时大片厂的导演有任何不同的话,那也只是各人的喜爱、修养、关怀有所不同。我们那班导演最大的共通处,是大家曾在电视台工作过几年,可以说电视台是我们的少林寺,要打出木人巷才能正式“下山”投身电影圈。刚巧那时候邵氏等大片厂正处于低潮,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趁势而起。
我认为“新浪潮”的定义是一群年轻人参与制作电影,并且由于他们的参与而为电影界带来一番新的气象,与前一辈的作品有所不同,这就是新浪潮。在这样的定义下,新浪潮电影并不只局限于我们那一辈,而是不断在出现的,所以我认为这浪潮并未结束,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
余允抗:香港电影要走国际化
新浪潮代表作:《山狗》、《凶榜》、《师爸》
进入大学时,我报读了UCLA电影系。进去后认识一些朋友,遇到南加州大学的刘成汉、刘国昌、方育平,那时候便感觉到念电影系不再孤独。毕业后遇到了胡金铨,参与他创作《华工血泪史》的剧本。
在新浪潮导演群中,我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这么多次拍电影,我都有很强的自主性,没有人干涉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缺乏一个强势的人帮我分析问题,时常陷于死胡同中,在牛角尖里钻。觉得自己在电影界再无可为的时候,便离开电影圈。现在我看电影圈,觉得自己已很难回去,因为自己已失去热情,而大家也失去了热情。香港电影的出路,是要走国际化,拍可以让全世界观众看得明白的电影。
刘成汉:推动香港电影发展
新浪潮代表作:《欲火焚琴》
新浪潮电影的其中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的导演都是在本土成长的,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是在香港度过,不像老一辈的导演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是来自内地。由于新浪潮导演是属于本土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的关怀是本土的、城市的。这不能说是革新,但却绝对是一种转变。
上世纪70年代中、末期,香港的电影工业正处于低潮,李小龙死后,香港影坛已再没有人能吸引观众入场看电影。新浪潮的出现令电影工业迈向专业化,因此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付了一次危机。至于在艺术成就上,香港的新浪潮并不能与欧美的相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浪潮导演从未走出商业类型片的框框,他们是对商业电影作出改良,而非革命。
许鞍华:没有一股团结的力量
新浪潮代表作:《疯劫》、《投奔怒海》
如果我们当时能有一个共识,或者大家一起合作,将这件事变成一种在经济上与艺术上可行的东西,即团结性的东西的话,我相信会好很多。因为搞电影并不只是拍东西,搞电影是一个文化形态,需要将这件事系统化及企业化,将经济结构与制作结构的系统弄清楚。我们没有将它变成一套制作的方式,亦没有团结的力量,最多是大家不会互相斗争,但肯定就没有合作。我觉得这是比较可惜的。
③ 功夫的电影
九把刀第二部电影作品《功夫》,片名强撞“星爷”周星驰的《功夫》,但他昨称该部作品是改编自他2001年就已完成的同名小说,九把刀不忘透露“我们也确认过了,像是武侠、江湖、功夫这些词是不能注册,而且周星驰是我的神,我很荣幸。”
不过九把刀透露早在2005年时,香港导演严浩曾买下《功夫》版权,未料3年内香港团队也发现该片执行度太难,最后版权又回到他手中。如今他决定开拍,九把刀也不讳言真的很难,甚至说“如果这部功夫很好看,之后就不拍(电影)了。”但问他“很好看”的定义,九把刀则说观众肯定是其一、票房也是一个象征,但主要是“用我用我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喜欢,这样才有意义。”
《功夫》昨只曝光3分钟,前导预告片女主角是年仅6岁的戚小花,未来长片的男女主角则将开放征选,有无可能让柯震东再回锅?九把刀则说“还没有固定的想法,但都不排除。”但女主角部分,他则很有想法的说“比较偏好找新的女生。”电影未来开拍后将会搭棚搭实景,甚至开3D模做特效,监制柴智屏也预估整部片至少需要斥资1000万美金(约3亿台币);《功夫》预计将于2014年开拍、2015年上映。
④ 严浩的《南京圣诞1937》怎么没有拍成啊
因为国家河蟹和资金的不充足所以没有拍成
⑤ 严浩的电影失魂
《孔子》被批“有形无魂”,看过该电影的著名导演严浩,也给出了同样的观点。
严浩认为,不管中国人拍还是外国人拍,首先要先选取几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抓住人物的魂。好莱坞有部战争片叫《最长的一天》,当时所有的情节都是按历史事实去安排,出来之后变得很散很乱,虽然接近了历史,但最终却跟观众产生了距离感,并没有受到多少好评。从此之后,美国人拍传记片再不敢这么生硬。电影不是历史书简单地把历史讲出来,它要靠声音和画面把观众带入到那种气氛中。拍传记片,最终结果不能改变,中间发生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孔子》,不能因为他说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就说孔子的女人是个坏女人,这也是没有道理的。这一切,都是为人物灵魂而服务,除非这个电影会有很多限制。
严浩表示,剧本是电影的根本。中国电影人太急功近利,还未对历史有充分理解,不去提炼剧本,就仓促上马。这个电影人自身问题,让中国传记片难成经典。
严浩说:“我们很多传记片把故事讲出来了,但是少的是艺术的提炼,没有对剧本做一个提炼。我觉得在剧本上功夫下得不够。为什么现在好莱坞拍的传记片给人感觉不错,因为他们一个剧本就磨两三年,《阿甘正传》就磨了10年。光把故事讲明白是不够的,中国的剧本都需要时间去提炼,但是我们沉不住气。”
⑥ 严浩是谁
严浩是就是严浩严浩是就是严浩严浩是就是严浩严浩是就是严浩严浩是就是严浩
⑦ 为什么不拍有关作家三毛的电影呢
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是剧本,好像也拍出来了,记得还是林青霞、张曼玉演的。太大喜大悲了。她的其他作品,大部分我觉得还是细细看、慢慢读比较有意思,我也不怎么懂文学,就是感觉。倒是她自己的人生,如果拍部传记电影,应该不错吧。我有部全集,高中时买的,现在大学毕业了,时不时还拿出来看看,有的还是感觉挺好的。
⑧ 严浩是谁,回答
严浩,中国香港影视导演,1952年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吴县,1973年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著名导演,演员,1984年凭《似水流年》获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奖。1990年导演影片《滚滚红尘》获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奖。
⑨ 严浩的介绍
严浩,中国香港影视导演,1952年生于香港,1973年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著名导演,演员,1984年凭《似水流年》获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奖。1990年导演影片《滚滚红尘》获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奖。
⑩ 滚滚红尘电影为什么看不了
滚滚红尘电影可以看
《滚滚红尘》在1990香港上映,《滚滚红尘》爱情片是赫赫有名的导演严浩执导拍摄,由知名主演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吴耀汉,顾美华,严浩倾情演绎,《滚滚红尘》的情节动人,101影院推荐大家观看,滚滚红尘剧情是本片根据三毛最后一部同名作品改编。日伪时期,女作家沈韶华(林青霞 饰)在报纸上连载她的自传体小说《白玉兰》,很多情节感同身受。某日,她接到了一位神秘的读者来信。她对这个名叫章能才(秦汉 饰)的男人充满了好奇。终于,两人见面,一见钟情。然而,因为章是汉奸,常有外人滋事,令韶华很是不安。此时,她的闺中密友月 凤(张曼玉 饰)因与男友(严浩 饰)赌气,来找她倾诉。韶华一边规劝,一边把爱人介绍给她。三人一起出游,感情很好。然而,见到日本军人凌辱中国人,月凤顿觉章面目可憎。三人闹得不欢而散。此后,时局动荡,日本投降,国共开战,韶华的情感经历了更加复杂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