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周星驰喜庆电影

周星驰喜庆电影

发布时间:2022-07-30 04:25:59

❶ 有比《唐人街探案》还好看的贺岁电影吗

东成西就(1993)


导演:刘镇伟
编剧:刘镇伟
主演:梁朝伟/林青霞/张国荣

豆瓣评分:8.7


都说贺岁档是从冯小刚开始的,但其实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有贺岁片了,这部电影于1993年的春节前后上映的,传说是刘镇伟帮王家卫拍的,因为王家卫拍《东邪西毒》时间太久了,投资方不满意,刘镇伟为了缓解王家卫的压力,拍了这么一部电影,结果票房、口碑双丰收。


电影有很多无厘头搞笑片段,也有很多有道理的台词,非常具有香港喜剧的特点,适合过年放松的时候看。



今年的《唐探3》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从第二部上映之后,就开始一直期待着这第三部了,去年终于官宣了要在春节上,结果一场疫情直接流产,陈思诚十分沉得住气,就必须等到贺岁档上,于是等到了今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唐探1》应该是3部里评分最高的了。

❷ 贺岁片一说从哪里来

什么是贺岁片:贺岁片的历史考证
(一)从贺岁片的来源谈起
在做进一步探讨的时候,我们首先面临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贺岁片从哪里来?
中国大陆贺岁片的源头来自香港。香港的贺岁片起源何处?2001年1月12日新浪网登载了一篇未署名文章《贺岁片到底为谁贺岁》,其中关于贺岁片尤其是香港贺岁片的起源作了这样的推测,摘录如下:
“贺岁一词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只知道旧时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必得聚合大帮名角儿唱一出大戏,内容多是吉祥喜闹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有的还反串别的行当,马连良和周信芳两位老板就曾反串过青衣花旦,这场应节的大戏唱做之佳、场面之盛,为一年之最。这里头的意思就是感谢观众(真正的衣食父母)多年的厚爱,又赏若干梨园子弟一年饭吃。这是艺人对观众打心眼儿里的感激和酬谢,不仅比平日演得卖力,而且票价减半,与义演无异。这传统雷打不动,渐渐就似乎形成了贺岁节目的几大重要标准:一、必是名角汇聚,星光熠熠;二、反常规的演出,以喜庆吉祥内容为主,就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三、主要是酬谢观众的厚爱,商业利益放在其次。
香港每年都会出产几部贺岁片,《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满汉全席》都是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贺岁作品,虽然片中少不了夹杂一些粗鄙的噱头和调侃,但在拍片动机和创作思路上却与旧时的梨园艺人一脉相承,众明星不计报酬,倾情演出,即使最小的配角也由大明星担纲主演,片中更少不了剧组成员集体亮相向观众拜年道贺,温情融融、喜气洋洋,蒙广大观众一年的鼎力支持,要的就是与民同乐。演员与观众有鱼水之情,香港的影视工作者至今自称为艺人想来自有他的道理。”
这段推测很有意思,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贺岁的真正起源,细细考证还是有些出入。文章中所说的“梨园传统” 其实就是“封箱戏” 和“开台戏” 。何谓“封箱戏” ?《京剧知识辞典》作了如下解释:“封箱戏,京剧戏班中的演出习俗。京剧戏班每年封箱之前演得一场戏,亦系本年最后演的一场戏。演员各演拿手戏一折,最后合演反串戏。封箱戏大都邀请他班演员助兴演出,剧目务求谐趣、火炽,以便招徕观众。” 但是贺岁片与封箱戏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出入,“封箱”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春节过后才结束。“封箱” 结束后戏班要举行“开台” 仪式演出喜庆的“开台戏” ,就是说整个春节期间是无戏可看的,这和今天以春节档期为重心的贺岁片有大大的不同。其次,文章中所说“不计报酬” 对于今天的贺岁片也是不适用的,贺岁片正是以高额票房为目标抓住了被旧时艺人们忽略了的春节档期,因此,有人认为:“所谓‘贺岁片‘概念,其实最早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操作理念。” 变相地否定了贺岁片来自中国戏剧的说法。
其实,最大的出入仅在于前面所说的时间,即“档期” 上。早期香港的贺岁片在内容和形式上深受“封箱戏” 和“开台戏” 的影响,如前述文章中提到的《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满汉全席》以及《东成西就》等香港贺岁片,都有明星串戏、搞笑祝福的“梨园传统” 。
(二)档期与贺岁片的档期
所谓档期,是一个商业化的时间概念。就电影市场而言,就是对电影票房具有特别商机的某一段时间。比如暑假档期,寒假档期,圣诞档期,春节档期,情人节档期等等。
所谓档期,也是一个以社会文化为核心的时间概念。不同的档期,总是以不同的社会文化来划分的。比如情人节档期的文化主题是爱情,暑假、寒假以学生放假休息的档期有校园文化这样的主题。在这些档期里,适宜放映一些与档期文化契合的影片,这样影片的票房会得到一定的保证。
贺岁片有档期吗?它的文化是什么?
无论“类型说” 还是“档期说” 都认为贺岁片应该在中国农历新年一段时间里放映,这就是它的档期,现在通常把这个档期扩大到从公历元旦到农历春节,就是所谓的“春节档期” 。它的文化是什么在下面将做进一步回答,简单地说,类型说认为主要内容是“喜庆” ,档期说认为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宽泛的文化。
即使在文化定位上存在着重大分歧,我们还是确立了一点:贺岁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春节档期里,寻找贺岁片的来源,并进而探究贺岁片是什么。
(三)电影在春节
历史上中国人在春节有看贺岁片的习惯吗?贺岁片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走到历史的长河中,溯源顺流,从春节档期入手,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中国人的春节由来已久,但是我们只能从电影泊来中国之日谈起,加之前面提到“类型说” 和“档期说” 都认为贺岁片指在从公历元旦到农历春节的“春节档期” 上映的一种影片,故我们即将考证的期限上限为电影来到中国的1896年,具体考察时间锁定在1896年以来历年的元旦到元宵节(春节结束的标志)之间的时段;其次,早期的香港电影文化深受大陆电影(主要以上海电影业为主)的影响,且贺岁片主要是针对大众(市民)文化,故一下将以1896年至1949年期间的上海——这一中国最早的也是早期最重要的电影文化基地为样本,1949年后以上海为辅,北京为主,来考察从1896年以来春节期间中国人的观影(旁涉观戏)活动,审视历史给我们沉淀下来的遗迹。
1.1896年—1913年“贺岁片史前期”
1896年8月,刚诞生不久的电影泊来中国,落户上海徐园,称“西洋影戏” ,在《申报》上登出广告称“西洋影戏客串戏法” ,也就是中国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先生指出的“影片是穿插在‘戏法‘、‘焰火‘‘文虎‘等一些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的” 。
但是,该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的春节档期,徐园并没有上映“西洋影戏” ,在《申报》大清光绪廿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副张所作的广告中说“丁酉元旦日开演大赐福、满床笏、梅龙镇、黄鹤楼、滚红灯、二进宫” ,倒是上演了一系列戏曲。其中有较喜庆的戏大赐福、满床笏等,也有不属于喜剧的黄鹤楼、二进宫等。
同时,上海的其他戏院也都上演传统戏剧,比如天仪茶园上演的戏曲为大赐福、寿山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其中失街亭、斩马谡有很浓的悲剧色彩。
从1896年至1913年十七年间,逢春节各戏院都是上演中国传统戏剧,而没有放映影片,直到1914年初这种状况才慢慢改变。因此,这段时期虽然在中国开始放映电影,但对于贺岁片来说,无疑是一个史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压箱” 和“开台” 传统已经被突破,戏剧已经在农历“元旦日” (即正月初一)上演,而且以大副广告加以宣传,可以说中国传统戏剧已经具有相当的档期意识,因此,春节档期意识是否如前所述来自美国值得思考。另外,在春节时段上演的这些戏剧中有喜剧也有悲剧。
2.1914年—1921年“贺岁片萌芽期”
电影真正在春节档期放映是从1914年开始。1914年公历元旦,上海东京活动影戏园上演了影片“潜入深海” 、“传氏留意嬉言” 、“米氏之救火团” 、“奸细盗卷” 、“侦探奇案” ;爱伦活动影戏园也有影片上演。当然,这些影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为春节档期定制的贺岁片。
从1913年东京活动影戏园、爱伦活动影戏园开办以来,每夜必演来自国外的影片,内容包括“风景、历史、争战、滑稽、侦探、爱情等片” ,甚至还有“德法飞行队航空大战” 、“蔡鄂将军灵柩仪制” 等纪录时事的影片。尽管如此,这一时段的中、后期已经开始注意在元旦、春节特别放映一些滑稽可笑的影片,因此,这一时期是贺岁片的萌芽期。
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春节上映的影片以滑稽片为主,比如1916年元旦日上海共和活动影戏园放映的七部影片中,有六部都是滑稽片。1920年2月16日(农历12月26日)上海大戏院海上演了卓别麟的《百万金钱》《犬吠声头》等滑稽片。1921年春节,上海大戏院还上映了“泡洛笑话” 等滑稽影片;除滑稽片外,还有侦探片(如《黑衣盗》,还成为历年常演不衰的影片)和爱情片(如《铁血鸳鸯》,也是以后常常上映的影片)。
“贺岁片” 的名字并没有出现。1921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四)《申报》副刊上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贺岁片” 的广告“影戏贺岁片:本会同志普及美学起见,各出珍藏影戏名家小影,选定男女十二人,合为两组并译传略,精致铜版套印彩色,自备贺年之用” ,这里的贺岁片其实是指今天我们使用的贺年明信片,与贺岁影片关系不大。但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贺岁” 一词可以加用在另一词上,表示后一词所代表之物可以做“贺岁之用” ,如明信片。
这一时期有这样几个特点:电影在春节档期放映,但是并没有春节档期意识;影片全部来自国外;完整的长故事片较少,多为短片,还有大量的纪录片上映;故事片以滑稽片为主,也有侦探片和爱情片。
3.1922年—1949年“贺岁片发展期”
1922年—1949年春节档期中国大陆放映了大量的影片,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才真正看到了类似现在的贺岁片的影子。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形成并加强;中西结合;类型多样,“悲喜交加” ;关注现实,受现实影响大;明星加盟。
⑴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形成并加强。
中国国产影片《海誓》就是专门安排在农历春节前推向市场的,它也是中国第一部在春节期间放映的影片,可以说是国产贺岁片的鼻祖了。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影春节档期意识的最终形成。在戏剧春节档期意识的影响下,放映商也一改过去电影广告作得较小的作风,效仿戏剧广告的做法对《海誓》作了大幅广告,以至于引起了其他影片商的模仿,由此每逢新片上市,都以大幅广告宣传,这也是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受传统戏剧影响的一个证据。
在《申报》1922年1月22日《海誓》的广告中,特别申明了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晚放映。事实上,正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十一、十二、十三也放映了《海誓》。
对于这种档期意识的最终形成和加强,其他电影商也有了回应。如上海大戏院在《申报》1922年1月2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巨幅广告为两部西片“旅店黑幕” “秘密电光” 作宣传:“爆竹一声,大地更新,恭维各界诸先生新年大大发达大大进步,是为敝院同人馨香祝之耳。所以今晚特映二大名剧,以祝各界新岁之雅兴焉。元旦日起每日加演日戏每天更换新片。” 此元旦日指农历年的正月初一。其中“秘密电光” 是侦探片,“旅店黑幕” 是爱情片。此后,这种恭贺新年的说法在其他影院的广告中也时时可见,但是,这一期间仍然没有“贺岁片” 这一称谓出现,也没有因为“恭贺新年” 而只放映喜剧片。
贺岁意识的加强更明显地表现在很多国产电影都在春节档期首映,以下是1922年至1949年在春节档期首映的国产电影的不完全统计:
年代元旦春节
1922年《阎瑞生》
1923年《张欣生》
1924年《孤儿救祖记》《孽海潮》
1930年《大人国》
1931年《野草闲花》《强盗孝子》《歌女红牡丹》《银幕艳史》
1934年《青春之火》《盐潮》《人生》《一个女明星》《归来》《姊妹花》《似水流年》《恋爱与义务》
1935年《飞花村》《神女》《大路》《再生花》《红羊豪侠传》《新婚的前夜》《新女性》《空谷兰》
1936年《船家女》《凯歌》《花烛之夜》
1937年《皆大欢喜》《清明时节》《压岁钱》《春到人间》《人言可畏》《满园春色》《夜半歌声》
1939年《楚霸王》《大地》《红粉飘零》
1941年《文素臣》《雁门关》《红杏出墙记》《天涯歌女》《乱世佳人》《啼笑因缘》
1942年《铁扇公主》《恭喜发财》
1943年《霓裳曲》《水性杨花》《香闺风云》《母亲》《夫妇之间》《情潮》《桃李争春》《芳草碧血》《断肠风月》
1944年《何日君再来》《义海恩仇记》《不求人》《鸾凤和鸣》《红尘》
1945年《凤凰于飞》
1946年《前程万里》《还我故乡》
1948年《四美图》《从军梦》
1949年《十二小时的奇迹》《欢天喜地》
⑵中西结合。
中国国产影片出现在春节档期电影市场,打破了国外影片独霸市场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影片更关注现实社会,常以发生在现实社会的事情为创作素材,如《阎瑞生》《张欣生》等,就是以当年发生在上海的两大案件为背景创作的。国外影片大多远离现实社会。
⑶类型多样,“悲喜交加” 。
这一时段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故事片,还有时事纪录片。国外影片中以滑稽片、侦探片为主,滑稽片以卓别麟、劳莱与哈台、罗克的影片为主,这些滑稽影片就是今天“贺岁类型说” 所要求的喜剧片,但是也有悲剧性影片如《残花泪》《忠烈女》等,而且上座率不错。国产影片的类型更为多样,如爱情片《海誓》《梁山伯与祝英台》、武打片《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恐怖片《夜半歌声》、社会伦理片《孤儿救祖记》《人心》《孽海潮》《神女》《压岁钱》《马路天使》、科幻片《大人国》、卡通片《铁扇公主》、历史片《红羊豪侠传》、战争片《还我故乡》等,国产影片中喜剧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比较突出的是《顽童》《大闹怪剧场》《王先生到农村去》《皆大欢喜》《恭喜发财》《难兄难弟》《从军梦》等,主要的喜剧演员有韩兰根、关宏达、殷秀岑等人。但是,把国外片和国产片合在一起,喜剧片的比例还是不少,而且年年都有。
“悲喜交加” 的情形从头至尾存在于“史前期” “萌芽期” “发展期” 。“史前期” 和“萌芽期” 主要是悲喜戏剧,因为1896年—1921年间中国的电影事业还不是很发达,春节人们的文化活动主要是观戏。1922年后电影受戏剧的影响档期意识加大(注意,这里的档期意识更多地是一个商业化时间概念,而较少关注到文化概念的一面),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春节档期传统戏剧“悲喜交加” 的特点。
⑷关注现实,受社会影响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题材的现实性。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国产贺岁片与国外贺岁片的不同在于国产贺岁片更注重现实题材(注意,这里的贺岁片含义与“类型说” 只指喜剧片是不同的),而且成了国产贺岁片的一大创作思路,延续至今;
B.春节档期的形成和泛化。
最早的传统戏剧没有春节档期,而代之以“压箱” “开台” 。后来有所突破,形成春节档期,电影也受其影响在春节期间放映以供娱乐,但是最初也限于传统春节,也即是农历的腊月底到正月十五。直到“贺岁片萌芽期” 的中、后期才逐步把公历元旦日前后的时间也纳入“档期” 中,这与中华民国自1912年起以公历纪元密不可分。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国家意识偏重于公历纪元,因此,农历逐渐被称为“旧历” “废历” ,慢慢地丧失了以前唯我独尊的地位,公历元旦也开始分担传统春节的部分功能,使得人们“去旧迎新” 的节日心态散布在公历元旦至农历春节结束的这一时段中,也就形成了以此为基础的“春节档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今天的春节档期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开始以平安夜或圣诞节(公历12月24、25日)为春节档期的开端,甚至还突破了12月24日的界限——比如《大腕》的首映日为2002年12月21日,因为当年12月24日恰逢周一,发行商就把时间提前了三天,周五“起片” (首映)正是最佳时机。春节档期的形成和泛化正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结果。
当然,春节档期虽然形成,也没有“春节档期” 这样的称谓。
C.内容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抗战” 期间,贺岁片深受社会局势影响: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中国推出“拒盗抗敌,齐向死路找生路” 的《壮志凌云》,1938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火燃烧到上海,该年干脆就没有贺岁片,1939年在香港版的《申报》上更是呼吁“国防片” ;到日军攻陷上海,并逐步控制上海的时候,在上海的春节档期中甚至出现了日本人推出的影片,如《支那之夜》(又名《春之梦》)、《苏州夜曲》、《璎珞公主》、《怒海雷动》、《热风》、《血染长空》、《独眼龙政宗》等影片,与此同时英美影片锐减,甚至绝迹。
⑸明星加盟。
这并不是电影在春节放映的必然结果,而是既有的现象,不仅在春节,在其他时间里中国的电影既受戏剧的名角传统,也受国外电影的明星制影响,也充分利用明星效应获取较好的票房。这一时期中,诸如殷明珠、但二春、王汉伦、郑正秋、郑小秋、马徐维邦、宣景琳、张织云、阮玲玉、周旋、胡蝶、赵丹等人出现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中,但又不同于明星群聚,共贺新岁的贺岁形式。
4.1950年—1994年“贺岁片萎缩期”
1950年、1951年还能见到贺岁片发展期的影子,如在《大众电影》1950年第十二起上还有这样的广告“中彩出品,滑稽菁华一起出笼,滑稽面孔全部动员,滑稽巨片‘七十二家房客‘” 等等,还预告放映的影片有《花街》、《再生曲》、《中朝一家》。
从1952年起至1983年,贺岁片几乎销声匿迹,如果以广义的贺岁片——即在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来衡量,也几乎全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影片,唯一有两年例外,1956年春节、1957年春节有两个专门的“春节礼品” ——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春节大联欢》和《恭贺新禧》,但是两部影片都是纪录片。《春节大联欢》首先纪录的是“1955年工业建设、农业合作化运动等方面的成绩;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英雄、工农业劳动模范和文化战线上的著名人士也将在这部影片上同观众见面。” 该厂还“特别邀请了许多名演员演出精彩节目,其中有梅兰芳先生演《宇宙锋》,周信芳先生演《四进士》,王文娟和徐玉兰演越剧《春香传》,新凤霞演《刘巧儿》,侯宝林说相声等。文艺节目中还有中央实验歌剧院一九五五年演出的新歌剧《草原之歌》。影片的结尾是歌颂我们祖国无限美好的社会主义远景的大合唱《向社会主义大进军》。”
《春节大联欢》更像是今天我们习见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1957年的《恭贺新禧》有了一些变化,在195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中指出“《恭贺新禧》是为了庆祝春节而拍摄的纪录片,主要记录了各种优秀的戏剧和歌曲节目的一些精彩片断。当此新年,将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愉快!” 从这个介绍可以推测《恭贺新禧》中文艺的成分更重一些。
随着时代的变化,从1983年起,非政治宣传类的影片重新回到春节档期,如该年元旦放映了《魔术师的奇遇》、《欢天喜地对亲家》,英国的《三十九级台阶》,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是作为贺岁片发行放映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寅次郎的故事》是我国最早引进的贺岁片。该年春节放映了三大类影片:彩色纪录片、科教片和故事片。
总的说来,“萎缩期” 有这样几个特点:
⑴档期意识减退,商业意识消失,代之以政治意识。
⑵贺岁影片几近绝迹,仅有的一些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也局限在政治宣传片中。但是,贺岁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故而是“萎缩” 。在萎缩期的后期贺岁意识重新回归。
5.1995年——至今“贺岁片探索期”
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风云,中国大陆贺岁片也同样经历了“史前期” 、“萌芽期” 、“发展期” 和“萎缩期” 的变化。自1995年第一次以“贺岁片” 的名义引进《红番区》起,中国大陆贺岁片进入了“探索期” ,其状况前面已有描述。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档期(商业)意识回归,政治意识淡化。
⑵第一次以贺岁片的名义来称呼春节档期影片。
⑶对于“贺岁片是什么样的影片” 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直接影响到商业票房。因此,这一时期是“贺岁片探索期” ,探索的目的在于解决“贺岁片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影片” 的问题,最终生产出大众接受,票房良好的“贺岁片” 。
(四)从结论反观档期说
纵观电影在春节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结论一:“贺岁片” 名称没有在大陆产生,即使出现过也是指用来贺岁的明信片,而不是今天的“贺岁影片”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贺岁” 一词可以与另外的词语结合,指某物可以用来贺岁,如当今出现的“贺岁剧” 、“贺岁小说” ,就是指用来贺岁的电视剧、小说,恰如用来贺岁的电影——贺岁片一样。
结论二:在漫长的岁月里虽然没有今天意指贺岁影片的“贺岁片” 一词出现,但是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春节档期意识。这种档期意识最早来自于中国传统戏剧,而非欧美电影市场理念的产物,但是我们认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欧美文化对其影响巨大,比如前面我们论述过的春节档期的扩大化,就可以视为欧美文化对中国电影春节档期的影响。
结论三: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类型多样,包括有悲剧、喜剧和正剧。
结论四: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应该基于社会集体心理,而不是政治意识。贺岁片是以商业形式出现的社会集体心理的产物,而不是政治的附属品,除非那时的政治恰恰代表社会集体心理。如果把它仅仅当作非民意的政治宣传的工具而不是民意在文化上的投射,它就会萎缩。这里所说的民意具有广泛性,就是一切大众心理,或者叫社会集体心理。
以这四点结论来反观档期说,似乎档期说关于“贺岁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所有影片” 的主张更符合历史的本意,但是,我们仍然存在几个疑问:贺岁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这个名字和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么关系?如果贺岁片指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为什么现在的贺岁片都偏于喜剧呢?
先把这些疑问放在一边,让我们去检讨类型说。

周星驰的这个电影名字叫什么。。视频。。搞忘了

应该是周星驰六部电影的片段。
开场跟吴孟达很喜庆的片段来自《赌圣》。
模仿《终结者》光着身子出现,到遇到美女(钟丽缇饰演)翻围栏跌倒的影片是《破坏之王》。
跟袁咏仪合作,反复变着法子都是吹风筒跟剃须刀的片段属于《国产凌凌漆》。
疯狂被黑板擦砸到到后来闪躲黑板擦很嚣张的那段是《逃学威龙1》。
跟吴孟达抽那根管子吴孟达能吸出烟他却怎么吸不出的是《逃学威龙2》。
后边的古装片在地上小孩式前滚翻到最后都是《大内密探零零发》。

❹ 关于近十年的贺岁片!

【08年】
2008年,中国贺岁电影将踏上第二个十年之路。
此时,十部精彩大片都在这一刻憋足了劲等待着向我们逐一绽放。
谁将在这场奢华而精彩的电影盛宴中成为最终的主角和胜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一做出猜想——

陈可辛VS冯晓刚VS周星弛
——2008年十大贺岁片猜想

第一档:五星级期待指数1部
《投名状》

映期:07年12月13日
导演:陈可辛
主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
期待指数:★★★★★

第二档:四星级期待指数2部
《集结号》

映期:07年12月20日
导演:冯小刚
主演:张涵予、廖凡、邓超
期待指数:★★★★
《长江七号》

映期:08年1月
导演: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
期待指数:★★★★

第三档:三星级期待指数3部
《苹果》

映期:07年11月30日
导演:李玉
主演:范冰冰、佟大为、梁家辉
期待指数:★★★
《江山美人》

映期:08年1月
导演:程小东
主演:黎明、陈慧琳、甄子丹、曾志伟
期待指数:★★★
《大灌篮》

映期:2008年2月
导演:朱延平
主演:周杰伦、蔡卓妍、曾志伟、吴孟达、吴宗宪
期待指数:★★★

第四档:二星级期待指数4部
《我叫刘跃进》

映期:07年11月29日
导演:马俪文
主演:秦海璐 李易祥
期待指数:★★
《凤凰》

映期:07年11月30日
导演:金琛
主演:苗圃、郭涛
期待指数:★★
《棒子老虎鸡》

映期:07年12月底
导演:王光利
主演:夏雨、梁咏琪、曾志伟
期待指数:★★
《蝴蝶飞》

映期:08年1月10日
导演:杜琪峰
主演:李冰冰、周渝民
期待指数:★★

参考资料:
http://iask.sina.com.cn/b/11315910.html
【07年】

《哈里波特与凤凰社》 的第5弹了。对于哈迷而言,电影版本的推出必受追捧。票房根本不是问题。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加勒比海盗3》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虎胆龙威4》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史莱克3》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蜘蛛人3》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300勇士》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色"戒》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十二宫》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磨坊》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长江七号》
湘潭小小预见期待值:★★★★★

《神奇四侠》续集《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亦被点名为明年年必看的电影

变形金刚真人版
参考资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307120404035

【06年】
冯小刚 《贵族》、《夜2006年冯氏贺岁片《聪明绝顶》由
葛优主演男一号
陈佩斯主演男二号
潘长江主演男三号
女演员只有一位:宁静

冯小刚执导,葛优、金城武、张东健、巩俐等 主演《夜宴》
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改编,讲述一个复仇的故事。

舒淇等主演的《红拂女》作为2006年的贺岁片,拟于明年春节期间在全国省级电视台
同时联播,甚至有可能放在除夕晚首播,与春晚较劲。

《天下无贼》续集——2006贺岁片-《傻根的婚事》

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日前已结束拍摄转入后期制作,准备于今年12月份的贺岁期上映,而陈凯歌最具个人风格的史诗巨作《无极》也将在贺岁档上演

《情癫大圣》----大话西游3----2006贺岁片
导演:刘镇伟 主演:蔡卓妍(阿sa)、范冰冰、谢霆锋
宴》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2062596.html

【05年】
《天下无贼》

导演:冯小刚

主演: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葛优、李冰冰、傅彪、徐帆

故事:小伙子傻根打工五年后,带着六万块钱回家过年娶媳妇,傻根单纯朴素,坚信“天下无贼”,他的单纯感动了一对惯盗,无意中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护驾”英雄。

影片看点:《天下无贼》在形式上融入了很多神奇的动作元素,有爱情、有善、有恶。影片为表现众贼的功夫,来了个偷技大揭秘,例如披风遮盖偷盗、使用刀片偷盗、簪子变成凶器等等。看过影片至少有一点好处,知道如何防贼了。

上映时间:12月9日零时上映

电影票价:60元左右

特别提示:《天下无贼》将于12月6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慈善晚宴及晚会,随后将举行电影首映式。

《一石二鸟》

导演:朱延平

主演:吴宗宪、吴孟达、雪村、曾志伟、林心如、高虎、陈龙

故事:明朝嘉靖年间,正直官员张应龙(吴宗宪饰)因弹劾奸臣反被诬陷发配到边疆贵州,路过一个又小又破的驿站时,遭到武林高手追杀,于是搅乱了边远驿站的各色人等……

影片看点:吴宗宪、吴孟达、雪村、曾志伟在片中扮演了四个武林高手,但他们却笑料百出:武林大侠曾志伟一出场就让马给踩在了脚下;雪村则首次以“狮子头”式的古装造型亮相;吴孟达则扮演笨蛋哥俩,在片中相当于出演类似王朝马汉的角色;而吴宗宪扮演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一天到晚等待被发配。作为台湾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有吴宗宪的地方很难没有笑声。

上映时间:暂定2005年1月21日

电影票价:35元左右

特别提示:这是唯一一部确定于1月份上映的贺岁片,导演朱延平曾经执导《逃学外传》、《乌龙院》等多部喜剧片,此次硬闯贺岁档,必将丰富观众的选择。

《功夫》

导演: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黄圣依、冯小刚、张一白

故事:周星驰饰演一名无可救药的小混混阿星,他善耍嘴皮子,以成为响当当的黑道人物为人生目标,一心渴望加入恶名昭著的斧头帮,却遇到了一帮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影片看点:周星驰一如既往地扮演他拿手的小人物。除了搞笑外,影片还将规规矩矩地切合“功夫”的主题,影片投资1.5亿港元,将近一半都用于特技制作。这些特技都很具周星驰的无厘头色彩。而其中的大场面则完全超越《少林足球》,部分内容甚至媲美《指环王》、《黑客帝国》。

参考资料 :http://bj.sina.com.cn/art/2004-11-25/57897.shtml

❺ 什么样的片子叫做贺岁片

贺岁片
"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贺岁片的起源和发展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内地的影片,当年的全国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 1998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

以下是2007年贺岁片:
06年11月23日《墨攻》
06年11月30日《父子》
06年12月01日《云水谣》
06年12月14日《黄金甲》
06年12月14日《三峡好人》
06年12月22日《伤城》
06年12月29日《大电影之数百亿》
06年12月29日《面纱》
07年01月 《落叶归根》
07年01月18日《门》
07年春节 《大城市小宝马》
07年02月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❻ 吴孟达和周星驰一边吃烤肠可乐一边看泳装美女是什么电影

《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是一部由王晶执导,周星驰、吴孟达和吕良伟等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于1991年8月22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周星祖跟赌神学师后归来,因一次意外回到1937年的上海,期间他遇上如梦、丁力及祖父周大福,开始了一段与赌有关的惊险奇遇的故事。

❼ 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之王》哪里来喜怎么会称王

个人认为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的自传,本身周星驰演了很多的喜剧片,每部片子都能让人笑得前俯后仰,留下深刻印像,且影片并不乏味,有意义。所以喜剧之“王”,他当之无愧。影片《喜剧之王》是在回顾他的成名之路

❽ 春节档看什么

2019年贺岁档的电影,也就是2月5日这一天,一共有13部电影闪亮登场。

过年都讲究个喜庆,贺岁的喜剧电影,算上三部动画片《熊出没·原始时代》《小猪佩奇过大年》《猪猪侠·猪年吉祥》,加上《疯狂外星人》,《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情圣2》,《日不落酒店》,《神探蒲松龄》,《猪八戒传说》一共是十部!

这十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真是让人笑开颜那!

黄渤跟沈腾两大喜剧天王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宁浩的电影作品,是让人眼前一亮再创新高,还是了无新意,这个值得期待!

这部电影要全靠黄渤跟沈腾,这俩靠什么跟明星扎堆的电影对抗呢?真好奇!
很看好这部电影,它是否能得偿所愿,拿到贺岁片票房冠军呢?是否能创造贺岁电影新纪录呢?这都值得期待!

周星驰能导出什么样的喜剧片,王宝强的表现究竟会怎样,女主是谁?星爷在群雄环绕的大年初一,能否杀出一条血路?

❾ 你怎么评价星爷的《新喜剧之王》

我觉得很不错。

有的人说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只是在卖情怀,但其实这部电影中还是包含了人生的各种心酸,符合星爷的一贯作品风格,大概只有用心去观看,懂星爷的人才能明白这部电影的寓意吧。

❿ 你喜欢《喜剧之王》吗为什么

《喜剧之王》是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由李力持、周星驰执导,周星驰、莫文蔚、张柏芝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影片讲述对喜剧情有独钟的尹天仇与舞女柳飘飘逐渐产生感情,之后在杜娟儿的帮助下,尹天仇终于获得机会演主角,但又陷入与柳飘飘、杜娟儿的三角恋漩涡之中 。

影片于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

尹天仇(周星驰饰)一直醉心戏剧,想成为一名演员,平时除了做跑龙套以外,还会在街坊福利会里开设演员训练班。此时舞小姐柳飘飘在妈妈桑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要求学做戏,原来柳飘飘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在尹天仇对她指导的过程中,柳飘飘对尹天仇渐生情愫,同时她也成为了夜总会里当红的小姐。尹天仇受到了极多白眼之后,终于得到了大明星鹃姐(莫文蔚饰)的赏识,提携他担演新戏中的男主角,但没想到突然把他的角色换掉了,令他失望不已。在片场当场务的卧底警员(吴孟达饰)身份被识穿,尹天仇阴差阳错的帮忙破了案。之后尹天仇继续活跃在街坊福利会的演员训练班里 。

影片的情节宕荡起伏,电影的主题也很清析:信念、执着,并且要向善;此外影片的音乐也很出色,抓住了爱情题材电影中流行的音乐元素。

阅读全文

与周星驰喜庆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电影遗产 浏览:358
什么部落电影 浏览:205
王者荣耀电影大全全集 浏览:430
三个孬家伙电影完整版西瓜视频 浏览:194
深海浩劫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10
蘑菇是活的还咬人电影名字 浏览:31
电影密探结局 浏览:788
韩国电影爱情兼职员 浏览:331
简情陈深什么电影 浏览:475
仲夏夜电影完整版 浏览:173
万达的电影票券已绑定 浏览:702
成龙新电影大全部 浏览:601
英语电影大全免费励志 浏览:299
你给我闭嘴电影有英文版的吗 浏览:790
八佰电影在哪个网站可以看到 浏览:615
电影大守卫 浏览:16
一个车子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27
泰国钙片电影 浏览:302
宵的电影完整版视频 浏览:252
侠盗高飞电影完整版1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