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伊朗女导演电影

伊朗女导演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08 06:16:11

⑴ 找一部伊朗电影

中文片名:静脉注射
英文片名:Mainline
导演:Rakhshan Bani-etemad
Mohsen Abdolvahab
制片人:Jahangir KOSAR
Rakhshan BANI-ETEMAD
主演:Bita FARAHI
Baran KOSARI
剪辑:Sepideh ABDOLVAHAB
音效:Yadollah NAJAFI
Mohamad Reza DELPAK
录音:Rishi OBEROI
音乐:Julus PACKIAM
国家:伊朗
片长:80分钟

静脉注射(Mainline)讲述了一对母女儿的悲惨命运。用公路电影的反映伊朗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毒品上瘾等。导演Rakhshan Bani-etemad和Mohsen Abdolvahab用记录片的风格描画了吸毒者的人生。
Sara是一位准新娘,但她也是一个吸毒成瘾的瘾君子。Sara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未婚夫并不知道这一切, 还在幻想和Sara过上玫瑰般的婚姻生活。Sara的母亲决定带女儿到康复中心戒毒。途中,母女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女导演Rakhshan Bani-etemad于1954年出生于德黑兰。从伊朗戏剧艺术大学毕业之后,她开始为伊朗的电视台拍摄记录片。1987年Rakhshan Bani-etemad推出了她的第一部电影《Off Limits》。 1991年,她成为第一个获得德黑兰发迪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1995年,Rakhshan Bani-etemad执导的《蓝色面纱》(The Blue Veiled)获得了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Bronze Leopard”大奖。《静脉注射》是她的第9部电影。
Mohsen Abdolvahab于1957年出生于德黑兰,毕业于IRIB大学编剧专业。Mohsen Abdolvahab曾在国际影展上获奖,同时他也坚持撰写剧本。他2001年的记录片《The Wives of Haj Abbas》 获得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的大奖。目前已有23部以上作品的Mohsen Abdolvahab已经有2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是非常专业的记录片导演和编剧。

⑵ 凭借一部电影,获得“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称号,她凭什么

这几年,国内的影视行业能够说阅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让观众们对国内的电影充溢了希望,比方: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科幻片《漂泊地球》、动作战争片《战狼》系列等等。

这一部部精彩的作品背后是无数导演和演员付出的心血,影视圈有很多著名的导演,也拍出过很多精彩高票房的电影,但是能凭仗一部影片就能取得53.38亿的票房,还取得“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称号,重点还是第一次当导演,在国内也只要喜剧演员贾玲了,她的胜利可谓“奇观”。

电影《你好,李焕英》从上映到如今就像一匹“黑马”,时辰在刷新着网友对电影的认知,截止目前这部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总票房的第二名,更是挤进全球总票房的前一百名,这样的成果关于贾玲来说是不敢想象的,由于她刚开端拍电影的初衷仅仅是来思念母亲,但没想到却那么的受欢送。

原先有着“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称号的女导演是派蒂·杰金斯,她曾经拍出的电影《神奇女侠》取得了8.21亿美圆的好成果,不过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早已早已超越这个数字,所以贾玲如今的身份是全球票房最高的、独立执导女导演。

很多网友对贾玲导演的实力有所疑心,毕竟第一次当导演就能有这么高的成就,而且就单凭这么一个穿越的小故事,就能这么胜利,这让国内的那些知名大导演脸面何存。

那么贾玲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这么胜利是幸运还是实力呢?其实这两方面都有,她的胜利之中有偶尔也有必然。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晓得,这部影片的内容十分的简单,就是讲述女儿贾晓玲由于母亲的车祸逝世,为了让母亲开心,补偿生前的遗憾,所以穿越到妈妈年轻的时分,让妈妈开心快乐的故事。

很多网友说这部电影是由一段段的小品拼接而成的,就是一部简单的“小品式电影”,不过在大家看似简单,贾玲却十分用心肠筹备了四年之久,为此她这段时间推掉了大局部的工作,在戏内她是让母亲开心的贾晓玲,在戏外她是锦上添花的导演,一遍又一遍的拍摄就是为了追求圆满,这其中的辛劳只要她本人晓得。

在这部电影拍摄前,她创作的小品《你好,李焕英》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也是从那时起,她才有了拍摄电影的想法,而最初的愿望就是留念一下母亲,由于在贾玲上大学的时分,他的母亲由于不测不幸逝世,那时分的贾玲并没有让母亲享用过一天的好日子,更没有让母亲开心过,所以,她想经过电影来补偿本人没有遗憾。

为了复原发作在贾玲身上的真实故事,在影片中很多的台词都是当年母亲说过的话,而且在片场更是很耐烦地给本人母亲的扮演者刘佳和张小斐引见李焕英的性格和一些习气,在贾玲眼中母亲就是“爱笑”、“大大咧咧”、“为人豪爽”、“有点好面子”。

由于第一次当导演,所以贾玲所思索的中央十分多,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比方片场的真实感,台词镜头的圆满水平,还有服装道具的衣着摆放等问题,当你以为贾玲的胜利是幸运的时分,的确这种幸运是经过努力和细节取得的。

到最后这部电影杀青时,贾玲默默地发了一条动态:“妈,电影《你好,李焕英》杀青了,我凶猛不?”

贾玲的这一行为让观众们感遭到她多希望得到母亲的称誉,固然母亲李焕英没有时机答复她,但是观众们却用实践行动给出了答案:“贾玲,你真棒!”

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感动观众,让观众们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是由于贾玲拍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而是真情,真实的故事让观众们惹起共鸣,自古以来母爱大于一切,这是贾玲“幸运”胜利的缘由。

贾玲是一位喜剧演员,固然演技这方面不是很突出,但是人家毕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再加上舞台经历丰厚,所以在扮演方面也是不会差的。

除了贾玲之外,这部影片中能够说集聚了圈内很多优秀的喜剧演员,比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扮演系的张小斐、百亿票房沈腾、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陈赫、还有魏翔许君聪等实力喜剧人,再加上丁嘉丽杜源王琳刘佳这些老戏骨的实力加盟,使得这部影片如虎添翼。

重点是,这部影片是部喜剧片,一部喜剧片能让这帮人演绎得如此打动,让观众泪如雨下,这阐明演员们的实力是十分给力的。

从导演的角度来剖析,贾玲的胜利也证明了女性导演关于感情的细节把控是比男性要强的,不只是贾玲,这些年来很多的女性导演也开端在影视界有着一席之地,例如资深老前辈张艾嘉、李少红等,现象级导演赵薇、刘若英、贾玲等,她们的胜利正是在向观众们表达着,女性导演照样能拍出好的作品。

其实贾玲的胜利对每个人都是一种鼓励,只需兢兢业业地去认真地做好本人酷爱的事情就够了,命运不会孤负任何一个努力斗争的人,你要置信:一件事,只需做到极致,到最后肯定会大放异彩!

⑶ 大片看多了,谁推荐一些女导演执导的电影~~ 谢谢(看答案质量有追加分数~~)

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

许鞍华:强烈推荐《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是中国女导演里面最具大师气质的一个。她的片子都值得一看,《女人四十》、《千言万语》、《疯劫》也很经典。获香港金像奖最多的导演之一。是导演之一,不是女导演之一。

简坎皮恩:《钢琴课》。她这个片子拿了戛纳最佳电影,相当出色。她的其他片子就不推荐了……她就这一个片相当牛。不牛的还有《裸体切割》,《圣烟》。

索菲亚-科波拉:《迷失东京》。她的代表作,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的奖,也是她最好的作品。她跟坎皮恩一样,除了最好的一部,其他的作品都很平庸。平庸的有《玛丽皇后》、《处女自杀》。

张艾嘉:《少女小渔》,《心动》。前者拿过亚太影展的奖,后者拿过金马。听起来名气挺大,但是作品都泛泛。这两部还不错。其他像《20 30 40》、《一个好爸爸》等,娱乐还行,但是没有什么实质价值。
张婉婷:《玻璃之城》《秋天的童话》,还好。
麦婉欣:《蝴蝶》,尚可。
李少红:《红粉》,《门》。她的电影远逊色于她的电视剧。
马俪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我叫刘跃进》《桃花运》。前两部是文艺片,很不错,后两部是商业片,很不怎么样。尤其是《桃》,其糟烂程度堪比爱情呼叫系列。
徐静蕾:……她也敢称为导演,不害臊。你所看见她署名导演的作品都不能算她导演。她的作品可以忽略。

其他的女导演没大研究,就不瞎说了。

⑷ 德国纳粹时期有个著名的女导演叫什么

Leni Riefenstahl莱尼·里芬斯塔尔

我有段时间还研究过她来的。。。

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就是为纳粹拍摄过纪录片的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2-2003)。1902年8月22日,里芬斯塔尔出生在德国柏林一个富商之家,少年时曾在柏林一家艺术学校修习油画和芭蕾,因为有习舞的经历,她后来习惯于称自己是运动员。这位自幼喜欢神话的少女迷上了当时流行的“高山电影”,这是一类以英雄为主角的带有原始神话色彩的德国电影,她不仅因为在这类电影中的出色表演而红极一时,而且还成功执导过一部高山电影《蓝光》(1932年),这部电影使得希特勒成为她的崇拜者。 1935年,刚刚篡夺大权的希特勒召见了里芬斯塔尔,委托她拍摄两天后举行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年度大会。里芬斯塔尔来不及多准备就投入了这场拍摄,由于有来自戈培尔的多方阻拦,拍摄过程很不顺心,最后完成了一部叫做《信仰的胜利》的短片,只映了一场就无声无息了。第二年,希特勒又邀请里芬斯塔尔来拍摄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里芬斯塔尔起初不太情愿,她推荐《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导演瓦尔特·鲁特曼来执导这部影片,但希特勒一再坚持他的请求,对这位女导演说,“把你的生命给我6天吧,今后你再不会违心替我做事了。”里芬斯塔尔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她提出的条件是以后不再为党拍摄任何电影,事实上,除了1935年拍摄的一部短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军队》外,里芬斯塔尔的确没有再为纳粹党拍片。里芬斯塔尔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艺术家,她在拍摄《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片子时,甚至一再坚持聘用一个有犹太血统的摄影师,尽管后者曾一再提醒她这样做不太妥当。
里芬斯塔尔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导演,在接受希特勒的片约后,她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120人的摄制队伍,其中包括16位主摄影师,他们的助手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里芬斯塔尔手里掌握着30台摄像机,4条声轨,以及22辆配有警察的汽车。会议召开前夕,里芬斯塔尔排除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这120个人安排好食宿,然后立即率领技术人员在纽伦堡市安排拍摄点,位于Luipoldhain的120英尺高的旗杆被安上了电梯,以便摄影师在数秒之内升至旗杆顶端进行俯拍;一个两层楼高的坡道在希特勒广场修建起来,以便摄影车能够平行拍摄行进中的队列;一辆消防卡车进入待命状态,它的活动天梯有90英尺那么高,可以随时把摄影师送上天空,扫拍纽伦堡市的屋脊、纪念碑、游行队伍以及高举的标语和旗帜;党代会的主会场甚至也是按照拍摄的需要而搭建和布置起来的。当这一切准备停当以后,里芬斯塔尔率领她庞大的队伍投入了为期一周的紧张拍摄工作,从1934年9月4日到9 月10日,里芬斯塔尔就像指挥一场战争一样指挥着摄影师以及各种相关人员,为德意志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个紧要历史关头留下了充足的影像证据。经过数月的剪辑,这部名为《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于1935年的3月首映,当即被德国人欢呼为是一部杰作,此后,它还获得了威尼斯金奖(1935年)和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7年)。
很多年以后,当美国人决定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被邀请前来为战争摇旗呐喊的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就是看了这部片子后,才找到了拍摄《为何而战》这部系列片的思路。据说,当他看完这部令人不寒而栗的“敌片”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假如能够让美国士兵看到这部片子,他们就一定会知道他们为何而战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里芬斯塔尔这个天才的电影眼睛是如何善于捕捉历史事件中本质性的要素,哪怕是邪恶的要素。里芬斯塔尔并没有为摄影镜头制造现场,她只是本着一个纪录人的天职,把现场一切活跃的因素都反映到电影银幕上。这部纪录片没有采用画外解说,而是让画面自身和从现场采集来的讲话、声音来说明问题。当然,这部片子把希特勒神化为一个齐格弗里德式的民族英雄,这肯定是有编排上的主观成份在起作用的,但是,这样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在当时却是一股真实的历史力量,它不仅代表了纳粹党人的意识形态,也代表了德国大部分民众的心态。《意志的胜利》所采用的小标题,不折不扣是这一时期德国民众“历史意识”的体现:
1934年9月5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20年
德意志人苦难生涯开始后的第16年
德意志取得新生后的第19个月
阿道夫·希特勒再次飞临纽伦堡
去检阅他忠实的追随者们
如果说纪录纽伦堡大会还有点勉强的话,那么拍摄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就完全是出于自愿了。这部片子应该说和纳粹政府没有太多关系,希特勒本人虽然对里芬斯塔尔保持着一贯的支持态度,但里芬斯塔尔却不想有官方因素介入进来,她绕开元首直接和国际奥委会联系,并最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授权和支持,1939年,国际奥委会还特地授予里芬斯塔尔一枚“奥林匹克金章”,以表彰她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实际上,戈培尔领导的宣传部当时也在拍摄一部奥运会电影,他们对里芬斯塔尔的摄制组采取了一种排斥和不友好的态度,甚至对里芬斯塔尔的成片也横加干涉,如命令她删除有关黑人运动员夺冠的镜头等,但里芬斯塔尔巧妙地绕过了宣传部的审查,在1938年的首映式上拿出了《奥林匹亚》未经审查的完整版本。里芬斯塔尔是这部片子的总导演和集资人,她成立了一个由自己担任股东的“奥林匹亚有限公司”,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前的几个月里,这个公司和托比斯(Tobis)电影公司签订了一份75万帝国马克的合同。加上向海外推广时的翻译和制作费,12部有关运动的科教和纪录电影,以及大量的运动电影文献,《奥林匹亚》的全部项目经费是220万帝国马克(在1938年约等于523810美元),据德国《明镜》周刊1952年5月的一次访谈记载,《奥林匹亚》放映后的收入在700万到800万帝国马克之间,这还不包括战后它在德国之外放映时的收入。也就是说,《奥林匹亚》是一个在经济上自负盈亏的项目,而不是 “拿了纳粹党数不清的钱”。
《奥林匹亚》由两部具有正片长度的纪录片构成,它的主题是非政治的。1958年,里芬斯塔尔在《奥林匹亚拍摄手记》中回忆说,当时她为这部片子确立的主题是:运动竞赛,运动的美,奥林匹克精神。里芬斯塔尔说,她的影片要表现紧张激烈的竞赛过程,要表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敏捷的身姿以及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还要体现出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国家之间、全世界的青年之间和平竞赛的精神,并追溯这一精神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对全世界所具有的影响 。
这又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拍摄,里芬斯塔尔这次募集了80名摄影师及摄影助理,在驻地还安排了30 名补给人员,另有两支小分队,一支小分队开赴希腊,从那里尾随火炬运动员穿越七个国家,另一支驻扎在德国基尔的划艇赛场。早在赛前几个月,里芬斯塔尔就率领了一支由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前往赛场进行勘查,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实验各种可能的拍摄角度,提前确定胶片和光圈的系数,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是一次难度非常大的拍摄,因为它要追踪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高速运动,而且还要应付包括天气和光线在内的各种不测。里芬斯塔尔为这部片子定下的基调是:“这部电影必须是一部纪录片。任何东西都不能遗漏”,可是奥运会组委会的底线是绝不能干扰比赛。里芬斯塔尔的拍摄重点是田赛和径赛,这需要有摄影师进入赛场的核心部分,而这在历届奥运会上一向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里芬斯塔尔感到困难重重,但她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和组委会讨价还价,最终争取到了她所需要的最低拍摄条件 :
1、跳高架边可以挖两条摄影壕沟,百米赛起跑线后5米处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终点上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跳远跑道边可以挖一条电影壕沟;
2、径赛时可在赛场中央搭建三个摄影塔,百米赛起跑线后可搭建一个摄影塔,链球比赛的护网后可以搭建一条摄影轨道,这些设施用后必须立即拆除;
3、最多六个摄影师可以进入赛场中央,不许使用在轨道上自动运行的摄影机(这条禁令后来被打破了)。
除此之外,里芬斯塔尔还在体育馆上空安排了飞机和气球,在船上和马背上安装了固定摄影机,在跑道边安装了摄影机跑轨。1936年7月20日,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从这一天起,摄制组在里芬斯塔尔的指挥下,投入了一场紧张的战斗,几乎没有一分钟的松懈。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摄制组共拍摄了120万英尺的素材,余下的18个月,里芬斯塔尔把自己关在剪辑室里,在没有助理导演和艺术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剪完了120万英尺的胶片,这不仅严重损坏了她的健康,而且还遭来了人们的嘲笑,很少有人相信这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奥林匹亚》毕竟成功了,它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在这之后,里芬斯塔尔本想拍摄一部叫做“Penthesilea”的故事片,由她出演希腊神话中好战的亚马逊女王,但突然爆发的战争把她的拍摄计划打断了,一直到临死她也没有把这部片子拍出来。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终审判决:“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重新获得自由后,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无形的猜忌和谴责还是经常落到她的身上。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在那里,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还开始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从1962年开始,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从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这位 62岁的老人开始拍摄一部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与此同时,里芬斯塔尔出版和展出了一些关于东非和努巴原始部族的照片集,如《努巴人》,《考的努巴人》等,这些光彩夺目的照片使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里芬斯塔尔说,她只拍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个人不喜欢有病的人,而是因为拍好看的人能给观者带来愉悦。
71岁那年,里芬斯塔尔参加了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从此以后,里芬斯塔尔反复前往最优美的潜水区,去拍摄她的水下纪录片,直到94岁的时候,里芬斯塔尔还戴着潜水镜,到可可岛附近的水域去拍摄鲨鱼。97岁那年,里芬斯塔尔竟决定再次前往苏丹,去看望和帮助被战争隔绝的努巴人。里芬斯塔尔已经23年没能见到她的努巴朋友们了,为了这次旅行,她与苏丹政府进行了反复磋商,甚至和叛军首领取得了联系。2000年2月,里芬斯塔尔率领一个小型摄影队飞抵苏丹首都喀土木,在那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谈判,当局终于同意他们前往努巴山区。成千上万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在那里,她发现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成了内战的牺牲品,正当里芬斯塔尔准备继续对那些还活着的努巴朋友进行纪录时,新的战争爆发了,她只好立即和摄影队乘直升飞机离开努巴山区。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直升机坠毁了,所幸没有人员死亡。一架救援飞机把里芬斯塔尔运往一家德国医院,在那里,人们发现这位九旬老人肋骨多处断裂并伤及肺部。尽管发生了这场可怕的事件,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还是没有放弃她再次前往苏丹的计划。
2003年9月9日,这位充满了坎坷与传奇的世纪老人,在慕尼黑附近的家中安然辞别了人世。里芬斯塔尔对纪实镜头的迷恋以及她富于激情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维尔托夫意义上的电影眼睛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只能说她是一个不纯粹的电影眼睛人。与维尔托夫的平民电影相比,她的电影带有更多的贵族气息,她醉心于生活的“美”,却并不关心生活的全部,她擅长拍摄纪录片,但工作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片导演,她拒绝承认《意志的胜利》是一部宣传电影,但恰好因为它是“艺术”的,所以才有煽动性,她从不关心政治,所以才会被政治利用。里芬斯塔尔与维尔托夫这两个伟大的电影眼睛人,各自代表了本雅明所指出的两条对立的艺术路线:政治的审美化(法西斯主义)与艺术的政治化(共产主义) 。在这里,“艺术政治化”中的政治,不应理解为钦定的政治,而应理解为关涉到我们每一个人权利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真理报”曾用电影的形式为这种政治确立了一种典范:一种“自下而上”的、不是从上级命令出发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有权通过电影眼睛来记录和观察自己的生活。这一号召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⑸ 你最喜欢的十部女性导演电影作品分别是什么

1《 日烦夜烦》

影片虽过于血腥与残暴,但令观众体验到人类天性的一面。男主文森特·加洛对于角色的掌控,那种忧郁的绝望,几近崩溃的感觉,演绎得淋漓尽致

2《拾穗者》

像用电影来写散文,法国好像随处都是风景,随地都可以用来作画!电影是想象的艺术,纪录片是当下的发声。如果认为生活很无聊的人,随意找个主题拍纪录片应该顿时会有趣起来。印象深刻的是,你愿意和扫垃圾的人握手吗?

女孩儿们和她们的哥哥都挺好。表面上都是毫无意义的家庭琐事,实际上是表达亲子、兄妹、女仆、同龄友人的微妙情感关系。看似符号化的各种道具创造了超现实感。大量近景镜头创造了逼仄感。灯光师和音效师居功至伟。

9《沙罗双树》

和阿彼察邦很像从生活从逐渐挖掘出生命的律动,这部很闷的片子在河濑直美以琐碎现实为主添加了亦真亦幻的辅料后开始有了“神性”,两点:一是沙罗节上震撼的舞蹈俨然民俗风情,醉心于雨中的舞动摄人心魄,二是众人用共同的音律帮助生产见证新生命的诞生,俊在哥哥圭神隐后看到新生的弟弟流下了泪水

10《将来的事》

忧郁症母亲的政治审美,市场和内容所提供的真理能否辩驳,无政府主义农场走丢了潘多拉,分手丈夫的海边小屋,欣慰学生亦非归属,柏拉图儿童读物,平安夜催眠曲……一位哲学老师bitter sweet的小生活,将所有悲痛都过得轻松幽默波澜不惊,只在不经意时悄悄哭泣。很不错

⑹ 请推荐几部优秀的伊朗电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兄妹俩商量好轮换着穿阿里的球鞋上学。每天妹妹放学后,都要飞快地跑回来,将鞋子换给阿里,为此阿里经常迟到并受到惩罚。为给妹妹买双新鞋,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不料自行车刹车失灵,父子俩狼狈回家,帮妹妹买鞋的事也泡汤了。

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却拿了冠军,给妹妹挣一双鞋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受伤的脚游着……

本片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简朴风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巴伦》

故事梗概: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140多万阿富汗难民涌入伊朗。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了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

一个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到建筑工地干活。工头梅马让这个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的膳食。恼火的拉提夫不断阻挠巴伦的 工作。可是,当他发现巴伦的真实性别后,不仅喜欢上了她,还倾尽全力帮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马基-麦吉迪执导,他因成功执导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等影片而成名于国际影坛。与《天堂的颜色》的过度煽情所不同,《巴伦》是麦吉迪最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作品。他通过一系列简单普通的事件迸发出力量,以让感情一点点积蓄下来的方式打动观众。这仍是一部忧伤而感人的影片,但麦吉迪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温情。

推荐马基德·麦基迪 导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颜色》《战胜魔鬼》《两眼双盲》《抵制》

《樱桃的滋味》
又名: 樱桃的滋味 / 樱桃之味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男人,想自杀,(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寻找一个可以掩埋他尸体的人,他找啊找,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了钱去做这种事。他四处碰壁,终于,有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为了替孙子看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给他讲了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原来,这老人,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找了一棵樱桃树上吊,不想那树枝不结实,绳子断了,于是他就坐在树下吃樱桃,吃了一颗又一颗,吃饱了,他决定继续活下去。
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死没死,影片没告诉我们这个,这是个悬念,结尾是开放式的,还带点解构的感觉,不过没关系,他死没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达的,已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表达尽了。

《黑板》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一个年轻的女导演)

故事梗概:两个颠沛流离的流浪教师,背着一块大黑板去寻觅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路上,他们分别遇上了一群偷运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们执着地向穷苦的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女人传达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失足受伤的孩子包扎的夹板……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对白,但摇晃不安的镜头,极写实的手法,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感动。

《女人花》
导演戴瑞什·麦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让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但蕾拉却被检验出没有生育能力,尽管深爱着她的丈夫对此一再表示不介怀,但是丈夫的母亲却一直逼儿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双重压力之下,善良而聪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决定……

《白气球》
导演贾法·潘纳西

电影的开头颇似另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伊斯兰教新年来历之际,穿着小红裙子的可爱小女孩缠着妈妈想要买一条“胖胖的会跳舞的象新娘一样的”金鱼,在哥哥帮助之下终于拿到了钱,可是在路上却把钱给丢了。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想不会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着发展下去,却是围绕着兄妹俩想方设法去取那一张掉进水渠里的钞票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同样事关穷人家孩子和他们的期盼,但是相比较《小鞋子》,却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轻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叙述正是生活的节奏吧,虽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节,也刻意回避了许多似乎正要展开的矛盾冲突,但在说与不说之间,却是韵味无穷。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

《生活在继续》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橄榄树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风格都非常统一,他喜欢将纪录片融合到情节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处是现实哪里是戏。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机”的发生来表现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的“还作业本”,等等。这不但体现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几部影片去表现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比如“村庄三部曲”(又称“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后相继的三部电影去表现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橄榄树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里面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不时跳动入镜头的小花一样,这个废墟上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绿意和希望,最后的镜头里虽然没有仔细交代故事的结果,但是意味深长,作为“村庄三部曲”最后一部,它体现出了伊朗人面对灾难却百折不回的韧性以及重建家园的信心,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遥相呼应,正是最好的点睛之笔。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继续》组成“村庄三部曲”。

… …

介绍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喜欢呵`

下面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伊朗电影网站~~~

⑺ 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女导演是

嘉芙莲·贝尔勒 《罗曼史》(Romance)
法国女导演嘉芙莲·贝尔勒(Catherine Breillat)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位导演, 她17岁时出版的处女作就曾被定为限制级,最近那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女性主义影片《罗曼史》(Romance)震惊了整个电影世界,这部被称为“女性思想漫游”的影片用极其冷静的叙述语调,从心理深度层面上描绘了年轻女子玛丽如何借助性与身体获得对生活的掌控的经历,用极端主观的视角表达的女性的欲望和态度。

咪咪·莱德 《天地大冲撞》
国导演是咪咪·莱德(Mimi Leder),她在70年代一直活跃在电视制作领域,从1997年才开始执导电影。在好莱坞,她的灾难片《天地大冲撞》成为当年的最卖座影片之一,《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更是集结了凯文·史贝西、海伦·亨特、哈利·乔·奥斯蒙等大批演技明星,讲述了一个爱与伦理的故事,包含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及社会意义。

简·坎皮恩 《钢琴课》(The Piano)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无疑是比较活跃的一位著名导演,在她1989年的处女作《小甜心》中就充分体现了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题材所特有的细腻和圆润,而在1993年获得戛纳捧起了金棕榈奖的《钢琴课》(The Piano)更是将女性的压抑和觉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妹妹安娜·坎皮恩(AnnaCampion)也获得执导《Loaded》的机会,走上了导演的道路。

黄真真<BR><BR>这个名字恐怕大家知道的不多,一个片子出来大多数人只问主演,很少人去想一个电影是一帮子人的干活,尤其是一个导演的作业。而黄真真也没有在大陆这边秀过,也没什么绯闻啦官司啦之类,算低调,也因此,她在第9名。我也是草草的浏览古她的名字,知道〈女人这话儿〉是个很酷的片子,怎么酷发,还没见识过,小惭愧,先打住,哪天看过了,再好好补上一番浩浩江水般的钦佩。

鞍华<BR><BR>这一位太硬了,<半生缘>,<客途秋恨>,<男人四十>,<玉观音>,,,,,,我也不能不叫好。<BR><BR>她很沉着,不动声色的,把一个故事讲的四平八稳,还有本事让我觉得动容,有时候,是深深的悲哀.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赞成把张爱玲的本子给她拍?就因为她沉得住气,有很强的“忍”劲,一般女人,脆弱点儿,底气马上就松了,驾驭不来,她不一样,很气魄。<BR>

张婉婷<BR><BR>这个好,我不但没意见,而且双手双脚的鼓掌,致敬。<BR><BR>看过〈秋天的童话〉吧,以华人在美国的底层生活为主线,一个心酸又温情的爱情故事,有挣扎,有放纵,有牺牲,甜蜜,可感。<BR><BR>最收服我的,却是另一部风格迥异的,〈北京乐与路〉。<BR>这个相信看过的人不多,说的是北京一帮子地下摇滚乐手的生活,我永远无法忘记的镜头,天色乍明,一群宿醉醒来的人,歪歪扭扭的骑着脚踏车,背着琴,带着他们的女人,背负着梦想与挫伤,驶过烟灰黎明中的天安门。。。也是在这个电影里,我第一次听到〈晚安北京〉,从此知道汪峰,一发不可收拾。

王苹,新中国电影史上女导演的开路先锋。<BR><BR>我没听说过,这是电视上这样介绍的。<BR><BR>想想也是,才气的,新锐的,年轻的,都介绍过了,最后的一席,必定该是个老老艺术家。这样才镇得住。<BR><BR>不过看看她的片子,个个都如雷贯耳的,只是贯耳,我都没看过。<BR>〈霓虹灯下的哨兵〉,〈刘保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BR>虽然没看过,但是我相信这位奶奶极导演的风范和气势,其实我挺爱看以前的老电影,6,7,80年代甚至更草的,那时候人真朴实,拍出来的东西,虽然看着表演痕迹重,但是,透着那一股子真挚,率气,那真是,无比的信念,在扎扎实实的创造着。<BR><BR>尤其,〈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孙道临,真是太帅了~!呵呵~<BR>

⑻ 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

丑女大翻身

又名《美女的烦恼》 《丑女大翻身》改变自日本漫画家铃木由美子的原著,是一部讲述与韩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减肥和整容的故事的影片。体重200磅、缺拥有天赋好歌喉的汉娜是一位“无脸歌手”,她负责为性感的歌星亚美提供声音。同时,她爱上了亚美的音乐制作人俊相。在她得知俊相对她的亲切,只是为了利用她后,她做了全身整形和减肥。一年后,焕然一新的她以Jenny的身份,重回俊相身边,并被俊相选为代替亚美的新歌手。可是拥有了曼妙身材、天使容颜的Jenny,却发觉自己找不到自己了。 这不是韩国电影第一次讨论体重和整容的问题。朴哲洙1995年就拍摄了一部略有惊悚风格的《301 302》,讲述一胖一瘦两个比邻而居的女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最后以瘦弱的美食专栏作者,要求肥胖的厨艺高手将自己肢解做成料理而结束。2003年,朴赞彧等六位导演合拍了一部以人权为主题的短片集《韩国风情画》,其中女导演林顺礼的作品《她的体重》,描绘了一个胖胖的高三女生所面临的就业乃至生存的压力。这个十几分钟的短片,把胖女孩的心理和这个外貌至上的国度描绘得动人心魄。而国内观众熟悉的金基德导演,去年拍摄的影片《时间》,则是以整容为线索的。 但这些影片的票房悉数加上,也无法与《丑女大翻身》比肩。要说它们有什么斗不过《丑女》的,首先是在于片中的胖女孩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目光可及的胖,不如《丑女》胖得惊天动地,达到200磅,这强化了故事的戏剧冲突。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探讨、挖掘的野心,是一部相当简单的、纯粹娱人耳目的商业电影。 美貌是种权力 去年一年上映的百余韩国本土影片中,喜剧几乎达三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票房惨败,直接导致2007年电影业投资看跌。同样的毫无责任心和野心,偏偏《丑女大翻身》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是目前的韩国喜剧大有港片当年之风,创意不思进取,屎尿屁低俗笑料横,外加大韩民族酷爱的吐口水、脏话连篇、大吼大叫,看得观众头皮作响,殊谈不上什么享受。相比之下,《丑女大翻身》尚算格调清新,虽然噱头不多,也有不少老套的桥段,可是导演处理的手法较平和,让人无负担地会心一笑。其次,虽是简单的笑料,但很多地方都能体会到编导的用心。例如肥胖的汉娜,在众人的座位前穿行时那种尴尬的心情和众人对她臀部的白眼,很能给人以共鸣。可以说用较夸张的方式,表现了现实:在外貌至上主义达到顶点的大韩民国,美貌是一种权力。 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写道: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实际上还高于天才,因为美不需要解释。王尔德同时也写到,所有拥有不同形式的天赋的人,都会向上帝支付相应的代价。当整容医生把这种天才随意地发售出去时,这种代价该如何支付?片中的汉娜说,变成Jenney之后,她都不记得自己真正的长相了,还失去了朋友和家人。但在观众看来,出了名又俘获帅哥制作人的Jenney,这番说辞未免造作。整容之风,到底是女性的虚荣,还是社会的偏见所致?这部爆米花电影,把这个问题丢给爱思索的观众自扰。 记住这个名字:金雅中 养眼的明星总是能为好电影锦上添花,而在这部影片中“美女”的扮演者金雅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可以说她之于这个角色,犹如全智贤之于野蛮女友一般不可替代。不少韩国影评人称她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惟一理由。据说,影片在制作之初,曾考虑过请河智苑、金荷娜、金喜善和高素荣主演,均被她们拒绝。而从影片呈现的结果来看,由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来演都是不可想象的。 金雅中有点“白痴”的演绎方法,出乎意料地适合这个角色,并有着独特的喜感。在全身整形后,汉娜买下过去心仪已久的洋装,在人群中既雀跃又不敢相信地迈着步;在二手车市场,因为生平第一次听到有人夸她漂亮,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并买下了一辆50万韩元的破烂二手车,一边开一边欢快地对自己说“才50万”……金雅中的表演是令人感动,同时又可爱俏皮的。她的表演,让人想起当年《家族的荣誉》中的金桢恩,她又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玲珑曲线。连去年的大钟奖也不能对她的美貌视而不见,将影后颁给了这位首次主演电影的年轻演员,果然,高手都是以貌取人的啊。 与金雅中搭戏的是曾主演过《武士》和《青涩恋爱》的朱镇模,也是外形出色的男演员,他主演的《爱情》(《朋友》的导演郭景泽执导)上周刚刚登上韩国票房榜榜首。《美女的烦恼》是导演金勇华的第二部电影,他前一部作品是李政宰和李凡修主演的喜剧《兄弟》,该片是一部以弱智为切入点制造笑料的、颇为无聊的喜剧。因前作之缘,李凡修在《美女的烦恼》中客串了一位被汉娜误撞的出租车司机。此外,汉娜的经纪人、整形医生和算命师都是些个性独特的人物。这一批功底扎实的黄金配角,也是韩国电影的魅力之一。

⑼ 类似于伊朗小鞋子的电影

《小鞋子》属于家庭剧情片,类似的有《别告诉她》《奇迹男孩》《海蒂和爷爷》《狗十三》《小偷家族》。

1、《别告诉她》

《别告诉她》由美国A24电影公司发行的剧情片,由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执导,奥卡菲娜、赵淑珍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7月12日在美国上映,于2020年1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根据真实的家庭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美国华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的故事。

2、《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的家庭剧情片,由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朱莉娅·罗伯茨、欧文·威尔逊、雅各布·特瑞布雷联合主演。该片根据R.J. 帕拉西奥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学校,并重拾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

3、《海蒂和爷爷》

《海蒂和爷爷》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佩特拉·比翁迪娜·沃尔普编剧,阿努克·斯特芬、伊莎贝尔·奥特曼、安娜·申斯等主演,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德国上映,于2019年5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约翰娜·斯比丽著同名长篇小说,讲述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海蒂被姨母送到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同住,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的故事。



4、《狗十三》

《狗十三》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5、《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由中川雅也、安藤樱、松冈茉优等出演,于2018年6月8日在日本上映、8月3日在中国公映。该片讲述柴田家靠犯罪来维持家计,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捡回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后,这个家庭的秘密渐渐曝光的故事。该片获得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⑽ 找一部外国女导演的动画电影

我也觉得是我在伊朗长大,只是表示支持一下

阅读全文

与伊朗女导演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电影节法国 浏览:72
一部日本电影关于寺庙的 浏览:772
成龙电影说俄语 浏览:878
电影电梯的结局 浏览:657
十大经典电影推荐手机 浏览:409
富蕴县电影院在哪里 浏览:234
电影侠女完整播放免费 浏览:276
免费自带投屏的电影网站 浏览:778
鬼三惊之阴阳棺电影免费完整观看 浏览:702
法国有史以来尺度最大的电影 浏览:880
以名字命名的复仇电影 浏览:94
爱情公寓2电影是哪一集 浏览:355
电影担保结局 浏览:727
演员面试的电影 浏览:473
韩国爱情电影我女友妈妈4 浏览:912
地道战爱国电影观后感 浏览:578
电影明星7十年代大全 浏览:777
高雄的完整电影 浏览:84
摩登保镖粤语版搞笑电影 浏览:178
芭比娃娃英文版电影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