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伊朗导演电影

伊朗导演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08 01:15:48

A. 求一部伊朗的电影~~急啊~

□ 影片原名: The Children of Heaven / Bacheha-Ye aseman
□ 影片译名: 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 导 演: 马吉德 马吉迪 (Majid Majidi)
□ 电影类型: 剧 情 片
□ 主要演员: Mohammad Amir Naji
Amir Farrokh Hashemian
Bahare Seddiqi
Nafise Jafar-Mohammadi
Fereshte Sarabandi
Kamal Mirkarimi
Behzad Rafi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849/
□IMDB Rating: 7.5/10 (1,151 votes)

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哈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就是伊朗电影《小鞋子》。二十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这部电影都被当作一部儿童电影来看待,这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是这种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其完美动人。

最感人的是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在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语言是幼稚的,思维是幼稚的,行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实的,这种自然使他们的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闯进你胸膛: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渴望过吗?我们这样不懈过吗?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热爱,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可以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在哈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决定这个故事发展的人文背景: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围老师和其他人的宽厚,都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的奔跑,导演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使你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而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无疑都是一种启迪。

当然,电影的成功更离不开扮演哈里的小演员的出色表现。他的那双丰富的大眼睛俨然已经成为伊朗电影的一个经典性标志。

关于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我把它作为世界一流的电影来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骄傲地对好莱坞电影说:对于真正的电影来说,那些炫目的特技实在不算什么

B. 谁知道一部伊朗电影的名字

天堂的颜色---------电驴上有下载的

http://lib.verycd.com/2004/08/01/0000014977.html

获奖情况】 蒙特利尔影展最佳影片、观众票选奖
入围多伦多影展、纽约影展、伦敦影展、香港电影节
代表伊朗角逐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自「阿巴斯」以降,伊朗电影呈现一种写实的美学,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单纯质朴的小人物,简单平实的故事,却蕴含极大的情绪张力,唤起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天堂的颜色」导演马基麦吉迪也是掌握个中技巧的好手,尤其在其前作「天堂的孩子」「手足情深」更是善以儿童为主题,企图利用儿童的单纯未受世俗污染,对比弱势阶级在社会遇到的歧视及生活上的种种悲哀。

片头是三分钟的漆黑,重复著放录音带,「是我的!」「拿去!」的画外音,在狐疑中不断设想可能的各种状况,画面开启,原来是盲人小学中,一群学生弄混了自己的录音带,得靠老师的帮忙下,靠听觉来辨识;精巧的设计让观众体会盲人世界的无奈。盲人小学的学期结束,小朋友都让家长接回家,只有墨曼的父亲没有来。墨曼孤零零地等了三天,父亲站在校门口犹豫要不要进来,墨曼看不到。父亲向校方反应不想继续扶养墨曼,因此从刚开始,便点明墨曼命运的冲突点,即将在不由自主中慢慢走向未知的黑暗。

失去了听觉,其他感觉想必要更加敏锐,才更能体会这个世界吧!父亲带墨曼从城市回到深山,他的老家。墨曼和奶奶、妹妹重逢,在亲情温暖的抚慰,徜徉大自然,墨曼原始的五感彷佛重新复苏。墨曼用触觉来感受风,用嗅觉来体会花,用听觉来观察鸟,尤其是啄木鸟的声音,更吸引墨曼去探索。鲜艳的花草,累累的麦穗,朴拙的山景,森林里多样的鸟鸣,各种自然的声音,导演用以丰富我们的视觉与听觉,更象徵墨曼心灵的奔放与安适,似乎他也一同回归本我,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父亲亟欲摆脱墨曼的原因,原来是想再娶,不要带著瞎眼的拖油瓶。他的心境,就如同深沉的森林,神秘而危险。但森林里有如野兽吼叫的空籁,一再地惊吓他,暗示他也将被自己黑暗的心吞蚀。父亲对墨曼,其实一直犹豫不决,不愿带著墨曼,却也不忍就此抛弃。他把墨曼带往他危险的工作地点,故意让墨曼在浪潮前玩耍,却又规划墨曼不得逾越的界线。最后他硬把墨曼送往一个盲人木匠处,让墨曼学得一技之长,也摆脱扶养的责任。

其实父亲心中也充满压抑,自幼丧父,妻子早死,工作养家的重任,让他无处可发泄情绪,意图再娶,无非是想掌握情感上的幸福。但是对墨曼的无情,使奶奶气极病重,虽然获得原谅,奶奶终究还是去世,使得婚约也吹了。父亲回到木匠家门口,在把墨曼带走前他再度徘徊不定。父亲并不是把墨曼带回家,而是带往不断传出空籁的森林深处,墨曼似乎也知道发生什么事而默默不语。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在独木桥上,墨曼连人带马摔下桥去,面对湍急的河水,父亲犹疑该不该救,竟然他也跳下河里,随著墨曼载浮载沈,不过他当然追不回墨曼。

表面上是一部运用写实技法的电影,但种种写实景观的安排,其实带有浓重的象徵含意,暗喻了墨曼及父亲的心理状态。导演同时运用一些桥段中剪接取镜的技巧,细腻地显示出墨曼的性格,如墨曼在学校等父亲时,听到从巢中摔落地面的雏鸟哀嚎,运用自己的耳朵和手指触感,独立找到小鸟、爬树、把小鸟送回巢中的这一段。而随著剧情的推展,电影风格也渐渐趋于「超现实」,尤其是奶奶病重与墨曼在木匠家学习的镜头互相剪接,奶奶慈祥的笑容和墨曼找到新方向互相对照,最后奶奶望向窗外,紧接著墨曼喂鸭的镜头,两个不同的时空,彷佛成为一个连续的画面,之后奶奶死后,烟雾中墨曼的面孔浮现,更添虚幻的效果。

导演更善于透露一些提示扣紧观众的心弦,如片头的话外音,森林里的空籁;尤其是最后父子双双掉落河中,镜头紧紧跟随父亲,我们为在浮载沈的父亲担心,更著急墨曼的状况,却完全没有墨曼的线索,而看到父亲舍身救墨曼,又和当初对待墨曼的无情,产生矛盾的情结。明知道墨曼凶多吉少,却仍抱一丝希望,对照「天堂的孩子」最后赛跑的漫长过程,两者都发挥无比的张力,牵动观众的情绪。最后一个镜头,墨曼的手发光,彷佛灵魂直达天听,又与「天堂的孩子」最后金鱼亲吻脚趾,同样具有救赎效果。这些似乎都成为导演风格的展现。

C.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伊朗电影

伊朗儿童电影比较出名,著名导演和作品不少:
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1997)、《天堂的颜色》(1999)属于精品;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8);贾法尔·帕纳西的《白气球》(1995)、《谁能带我回家》(原名《镜子》,1997)等都是获奖无数的儿童片
此外这几位著名导演的作品还有:
马吉迪:《巴伦》(2001)、《垂柳》(2005)、《麻雀之歌》(2007)等;阿巴斯:《生生不息》(1996)、《橄榄树下的情人》(1995)、《樱桃的滋味》(1997)、《十》(2001)等;帕纳西:《生命的圆圈》(2001)、《越位》(2006)等;
此外其他著名导演和影片有:
穆森·马克马巴夫:《电影万岁》(1995)、《坎大哈》(2003)等;萨米拉·马克马巴夫:《黑板》(1997)、《苹果》(1999)、《下午五点》(2004)等(以上两位是父女关系);巴赫曼·戈巴迪:《醉马时刻》(2000)、《乌龟也能飞》(2003)、《半月》(2006)等
此外还有一些影片评价也不错,但不好找:《蜥蜴》(导演Kamal Tabrizi)、《蕾拉》(导演Dariush Mehrjui)等等

D. 有哪些推荐的伊朗电影

1,《筹款风波》

《筹款风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执导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萨蕾·巴亚特主演,于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德黑兰:爱之城》

《德黑兰:爱之城》是阿里·贾比尔安萨里执导的剧情电影,弗鲁格·凯哲贝格里、贝纳兹·贾法里等参演,于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的故事。

3,《出租车》

《出租车》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于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

4,《推销员》

《推销员》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场与前房客有关的事故却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马鞍的男孩》

《背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剧情类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花钱雇佣另一个穷男孩为他到处驼东西的故事。

E. 请大家能推荐几部好看的伊朗电影

一、《生命的圆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意大利2000) 01生命的圆圈 第五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七个都市边缘伊朗女性的梦想在街头交错、传递,从白天到黑夜,恐惧、失落、到漠然接受。她们每天的际遇,正是她们一生命运的缩影。Solmaz刚经历完生产的人生大痛,却不知即将面对的是更残酷的身心重击,老母在产房外焦急地再三确定,无奈再怎么问,也改变不了生下女婴的事实。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许会让这对母女眼前触手可及的幸福,在转瞬间消逝。Arezou早上才出狱,一直表现得强悍勇敢的她,拚命地到处筹措旅费,然而最后,她却胆怯了,只因不敢面对再一次的失望,而放弃天堂与新生活。Nargess正值18岁花样年华的她早上刚出狱,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乡,还为那儿的男友买了件新潮的衬衫。但是没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难行,连搭上巴士都是遥远的奢望。Pari逃出了监狱,躲回家中,却被她愤怒的哥哥无情地驱逐。她怀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处决,因此她想找一位医师帮她堕胎,但没有男人何其困难,连要在旅馆住宿都不可能。莫妮耶出狱后,她发现了丈夫娶了第二个老婆,而久未见面的小孩也疏远了。但她仍然知足,并乐于回报曾帮助她的人。艾儿罕出狱后,摆脱了过往的记忆,在医院当一名快乐的护士,并成为一位巴基斯坦籍医师的未婚妻。但代价却是永远不能再与家人旧相识见面,也不敢与未婚夫回家见公婆。…… 二、《醉马时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国,伊朗 2000) 02醉马时刻 导演:哥巴第Bahman Ghobad主演:Ayoub Ahmadi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在天寒地冻的两伊边界,一群库德族人过着奔波劳苦的日子。12岁的阿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支柱,当爸爸误触地雷身亡后,他必须开始负担全家家计。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当地小孩一样:冒险往来国界走私货物赚钱。只是在这条漫漫走私 路上,处处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连运货的骡子,都得喝过酒才走得动,阿佑要攒钱攒到何时,才能替罹患绝症的侏儒哥哥开刀治病? 三、《黑板》/Takhte Siah(伊朗,意大利,日本 2000) 03黑板 导演: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主演:哥巴第、贝哈德.贾法里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四、《天堂的颜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04天堂的颜色 就读于盲人学校的男童墨曼,满心期待父亲来带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亲却很想摆脱瞎眼的儿子,然后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亲免为其难把墨曼带回偏远的故乡,正常的乡村小学让他这个盲童去上课让他高兴半天。然而父亲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将墨曼收为学徒。 此事令奶奶伤心失望而出走,虽被父亲带回,却已感染风寒而一病不起。本来已答应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为由退回嫁妆,令父亲失声痛哭。最后,父亲决定到木匠处领回墨曼,途中却遇急流将木桥冲断…… 五、《苹果》 / Apple, The;Pomme, La;Sib(伊朗,法国 1998) 六、《谁能带我回家》/Ayneh;Mirror, The(伊朗 1997) 06谁能带我回家 导演:杰法.派纳喜 主演:米娜.穆罕默德.汉妮、纳塞.奥墨尼 / Naser Omuni 伊朗导演杰法.派纳喜以《白气球》成名,之后又凭《生命的圆圈》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本片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部特色作品,将剧情片的“虚构”和纪录片的“写实”之间的界限打破,成为一部虚实相间的有趣电影。主角是一名小学女生米娜.穆罕默德.汉妮,她因为等不到母亲来接她下课,便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她先坐上校方人员的摩托车,后来又转乘公共汽车,不料坐到一半竟然发脾气说:“我不拍了!”随即拿掉道具用的石膏手下车而去。拍片工作人员无法劝服米娜,导演急中生智,叫摄影人员尾随拍摄她一路回家的真实状况。由于拍片用的麦克风仍挂在米娜身上没取下来,因此音画之间便产生了奇妙的互动效果。 七、《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 The;Bacheha-Ye aseman(伊朗1997) 07小鞋子 导演 马吉德.马吉迪 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在《天堂的颜色》之前执导的代表作,标志着儿童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尤其适合父母子女一齐观赏,因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主角是贫家小孩阿里,因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体谅父亲无力添购新鞋,于是央求妹妹跟他轮流穿着他的旧球鞋去上学,后来他发现参加跑步比赛的季军可以获得一双新球鞋作奖品,于是出尽办法参赛,并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却跑了个第一。本片藉着一个简单故事将儿童世界的纯真可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导演技法圆熟,细节铺陈深具趣味性,赛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赏。 八、《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A(伊朗 1997) 08樱桃的滋味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主演:霍马尤恩.伊尔沙迪 第五十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九、《编织爱情的姑娘》/Gabbeh(法国,伊朗 1996) 导演 莫森.马克马尔巴夫 第九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十、《白气球》/White Balloon, the(伊朗 1995) 10白气球 导演:杰法.派纳喜主演:爱达.摩哈摩德卡尼、莫森.卡利费 第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伊朗导演新秀杰法.派纳喜出色的儿童电影,曾获戛纳电影节金摄影奖,小女孩爱达.摩哈玛卡哈尼有十分讨人喜欢的演出。她在新年期间,苦苦要求母亲答应她去买一条大金鱼,母亲被她烦得没办法只好应允。不料女孩在途中竟然弄丢了妈妈给她买鱼的钞票,她焦急万分沿路寻找,终于发现钞票掉在一家商店前的水沟中,但她却无法将钱取出而干着急。就是这么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编导的生花妙笔下发展成一段大城市的小插曲,有趣的童言童语自始至终洋溢而出,足以洗涤人们为俗务所蔽的心灵。假如你已看过阿巴斯导演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不妨将本片比较一下,看看那部影片更有趣? 十一、《橄榄树下的情人》(伊朗 1994)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11橄榄树下的情人 伊朗大导演阿巴斯的深情之作,仍然采取他一贯的纪实电影风格,描述一段小人物的爱情插曲。男主角是一位年轻的砖匠哈山,他在阿巴斯率领外景队前来该村拍摄影片《生生长流》时,获得在影片中演出的机会。在片中饰演他新婚妻子的塔荷莉,正是哈山 暗恋已久而求婚失败的女孩。于是哈山藉拍戏之便假戏真做地向塔荷莉表达爱意,但并没有得到她的明确回应。最后在拍片完毕曲终人散时,哈山跑过一大片的橄榄树林追正要回家的塔荷莉,他俩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导演让观众自己去诠释。本片的幽默趣味不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等阿氏执导的儿童片,但却有另一种成人世界的生命感怀。 十二、《手足情深》/Bak(伊朗1992)导演:马吉德.马吉迪/Majid Majidi 本片是《天堂的孩子》导演马吉德.马吉迪的处女作。原名《巴都客》,指的是伊朗东南部邻近巴基斯坦边界的一批走私客。这批可怜人有老有少,每天顶着烈日风沙和被军警追捕的危险,象野狗般在荒凉的沙漠上流窜。十岁出头的男孩佳发,正是其中的 一位可怜人。佳发因为父亲挖井暴毙,跟妹妹佳玛在流浪途中被人口贩子诱骗。佳发被卖给走私贩阿布多拉,佳玛则卖给阿拉伯人。在佳发的小小心灵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心愿是将佳玛找到兄妹团圆。为了达到心愿,佳发过了一段典型的苦儿流浪记生活。编导将过程处理得相当有通俗剧曲折煽情的味道,伊朗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在佳发的遭遇中清楚有力地反映了出来。其中,阿拉伯学校的校长竟然为虎作伥参予贩卖女童的行为是最具震撼效果的安排。在镜头的运用和气氛经营上,本片略显粗疏,显然不及导演广受好评的近作那么圆润自然,不过,男主角坚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手足之情,却着实令人感动。 十三、《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伊朗 1987) 13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十四、《石头花园》/ Baghe sangui(伊朗 1976) 第二十六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十五、 《静谧的生活》/Still Life(伊朗 1974) 第二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F. 伊朗电影《樱桃的滋味》的主题是什么

《樱桃的滋味》获第5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一个伊朗男人巴迪对生活感到了厌倦,准备自杀,但自杀在宗教上是被禁止的。他在一棵樱桃树下挖了一个坑,然后开着车在德黑兰效外转悠,寻找一个能在他死后帮忙掩埋尸体的好心人。他分别遇到了阿富汗人、库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学院的学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他们都由于种种原因拒绝了他,有的因为恐惧,有的出于宗教上的顾忌,有的则基于人道主义上的考虑。到最后巴迪也没有死成,晚上,他独自躺在大伞一样的樱桃树下,仰望着茫茫夜空,渐渐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该片是伊朗大导演阿巴斯电影生涯的顶峰之作,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诗歌情怀和哲学思考。它虽以自杀为主线,却并不是为了表现厌世,片中每一个拒绝埋葬巴迪的人都代表着一种活下去的理由。

G. 请高手推荐伊朗经典电影

一、《生命的圆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意大利2000)第五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七个都市边缘伊朗女性的梦想在街头交错、传递,从白天到黑夜,恐惧、失落、到漠然接受。她们每天的际遇,正是她们一生命运的缩影。Solmaz刚经历完生产的人生大痛,却不知即将面对的是更残酷的身心重击,老母在产房外焦急地再三确定,无奈再怎么问,也改变不了生下女婴的事实。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许会让这对母女眼前触手可及的幸福,在转瞬间消逝。Arezou早上才出狱,一直表现得强悍勇敢的她,拚命地到处筹措旅费,然而最后,她却胆怯了,只因不敢面对再一次的失望,而放弃天堂与新生活。Nargess正值18岁花样年华的她早上刚出狱,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乡,还为那儿的男友买了件新潮的衬衫。但是没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难行,连搭上巴士都是遥远的奢望。Pari逃出了监狱,躲回家中,却被她愤怒的哥哥无情地驱逐。她怀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处决,因此她想找一位医师帮她堕胎,但没有男人何其困难,连要在旅馆住宿都不可能。莫妮耶出狱后,她发现了丈夫娶了第二个老婆,而久未见面的小孩也疏远了。但她仍然知足,并乐于回报曾帮助她的人。艾儿罕出狱后,摆脱了过往的记忆,在医院当一名快乐的护士,并成为一位巴基斯坦籍医师的未婚妻。但代价却是永远不能再与家人旧相识见面,也不敢与未婚夫回家见公婆。……

二、《醉马时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国,伊朗 2000)

导演:哥巴第Bahman Ghobad 主演:Ayoub Ahmadi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在天寒地冻的两伊边界,一群库德族人过着奔波劳苦的日子。12岁的阿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支柱,当爸爸误触地雷身亡后,他必须开始负担全家家计。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当地小孩一样:冒险往来国界走私货物赚钱。 只是在这条漫漫走私
路上,处处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连运货的骡子,都得喝过酒才走得动,阿佑要攒钱攒到何时,才能替罹患绝症的侏儒哥哥开刀治病?

三、《黑板》/Takhte Siah(伊朗,意大利,日本 2000)

导演: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 主演:哥巴第、贝哈德.贾法里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四、《天堂的颜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就读于盲人学校的男童墨曼,满心期待父亲来带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亲却很想摆脱瞎眼的儿子,然后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亲免为其难把墨曼带回偏远的故乡,正常的乡村小学让他这个盲童去上课让他高兴半天。然而父亲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将墨曼收为学徒。

此事令奶奶伤心失望而出走,虽被父亲带回,却已感染风寒而一病不起。本来已答应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为由退回嫁妆,令父亲失声痛哭。最后,父亲决定到木匠处领回墨曼,途中却遇急流将木桥冲断……

五、《苹果》 / Apple, The;Pomme, La;Sib(伊朗,法国 1998)

六、《谁能带我回家》/Ayneh;Mirror, The(伊朗 1997)

导演:杰法.派纳喜
主演:米娜.穆罕默德.汉妮、纳塞.奥墨尼 / Naser Omuni

伊朗导演杰法.派纳喜以《白气球》成名,之后又凭《生命的圆圈》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本片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部特色作品,将剧情片的“虚构”和纪录片的“写实”之间的界限打破,成为一部虚实相间的有趣电影。主角是一名小学女生米娜.穆罕默德.汉妮,她因为等不到母亲来接她下课,便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她先坐上校方人员的摩托车,后来又转乘公共汽车,不料坐到一半竟然发脾气说:“我不拍了!”随即拿掉道具用的石膏手下车而去。拍片工作人员无法劝服米娜,导演急中生智,叫摄影人员尾随拍摄她一路回家的真实状况。由于拍片用的麦克风仍挂在米娜身上没取下来,因此音画之间便产生了奇妙的互动效果。

七、《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 The;Bacheha-Ye aseman(伊朗 1997)

导演 马吉德.马吉迪
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在《天堂的颜色》之前执导的代表作,标志着儿童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尤其适合父母子女一齐观赏,因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主角是贫家小孩阿里,因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体谅父亲无力添购新鞋,于是央求妹妹跟他轮流穿着他的旧球鞋去上学,后来他发现参加跑步比赛的季军可以获得一双新球鞋作奖品,于是出尽办法参赛,并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却跑了个第一。本片藉着一个简单故事将儿童世界的纯真可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导演技法圆熟,细节铺陈深具趣味性,赛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赏。

八、《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A(伊朗 1997)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主演:霍马尤恩.伊尔沙迪
第五十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九、《编织爱情的姑娘》/Gabbeh(法国,伊朗 1996)

导演 莫森.马克马尔巴夫
第九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十、《白气球》/White Balloon, the(伊朗 1995)

导演:杰法.派纳喜 主演:爱达.摩哈摩德卡尼、莫森.卡利费
第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伊朗导演新秀杰法.派纳喜出色的儿童电影,曾获戛纳电影节金摄影奖,小女孩爱达.摩哈玛卡哈尼有十分讨人喜欢的演出。她在新年期间,苦苦要求母亲答应她去买一条大金鱼,母亲被她烦得没办法只好应允。不料女孩在途中竟然弄丢了妈妈给她买鱼的钞票,她焦急万分沿路寻找,终于发现钞票掉在一家商店前的水沟中,但她却无法将钱取出而干着急。就是这么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编导的生花妙笔下发展成一段大城市的小插曲,有趣的童言童语自始至终洋溢而出,足以洗涤人们为俗务所蔽的心灵。假如你已看过阿巴斯导演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不妨将本片比较一下,看看那部影片更有趣?

十一、《橄榄树下的情人》 (伊朗 1994)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伊朗大导演阿巴斯的深情之作,仍然采取他一贯的纪实电影风格,描述一段小人物的爱情插曲。男主角是一位年轻的砖匠哈山,他在阿巴斯率领外景队前来该村拍摄影片《生生长流》时,获得在影片中演出的机会。在片中饰演他新婚妻子的塔荷莉,正是哈山

暗恋已久而求婚失败的女孩。于是哈山藉拍戏之便假戏真做地向塔荷莉表达爱意,但并没有得到她的明确回应。最后在拍片完毕曲终人散时,哈山跑过一大片的橄榄树林追正要回家的塔荷莉,他俩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导演让观众自己去诠释。本片的幽默趣味不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等阿氏执导的儿童片,但却有另一种成人世界的生命感怀。

十二、《手足情深》/Bak(伊朗1992)

导演:马吉德.马吉迪/Majid Majidi
本片是《天堂的孩子》导演马吉德.马吉迪的处女作。原名《巴都客》,指的是伊朗东南部邻近巴基斯坦边界的一批走私客。这批可怜人有老有少,每天顶着烈日风沙和被军警追捕的危险,象野狗般在荒凉的沙漠上流窜。十岁出头的男孩佳发,正是其中的一位可怜人。佳发因为父亲挖井暴毙,跟妹妹佳玛在流浪途中被人口贩子诱骗。佳发被卖给走私贩阿布多拉,佳玛则卖给阿拉伯人。在佳发的小小心灵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心愿是将佳玛找到兄妹团圆。为了达到心愿,佳发过了一段典型的苦儿流浪记生活。编导将过程处理得相当有通俗剧曲折煽情的味道,伊朗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在佳发的遭遇中清楚有力地反映了出来。其中,阿拉伯学校的校长竟然为虎作伥参予贩卖女童的行为是最具震撼效果的安排。在镜头的运用和气氛经营上,本片略显粗疏,显然不及导演广受好评的近作那么圆润自然,不过,男主角坚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手足之情,却着实令人感动。

十三、《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伊朗 1987)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十四、《石头花园》/ Baghe sangui(伊朗 1976)

第二十六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十五、 《静谧的生活》/Still Life(伊朗 1974)

第二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H. 介绍几部伊朗的电影

人个推荐《樱桃的滋味》

http://cul.sohu.com/20050106/n223685797.shtml
15部经典伊朗电影简介,附海报

I. 请推荐几部优秀的伊朗电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兄妹俩商量好轮换着穿阿里的球鞋上学。每天妹妹放学后,都要飞快地跑回来,将鞋子换给阿里,为此阿里经常迟到并受到惩罚。为给妹妹买双新鞋,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不料自行车刹车失灵,父子俩狼狈回家,帮妹妹买鞋的事也泡汤了。

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却拿了冠军,给妹妹挣一双鞋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受伤的脚游着……

本片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简朴风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巴伦》

故事梗概: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140多万阿富汗难民涌入伊朗。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了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

一个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到建筑工地干活。工头梅马让这个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的膳食。恼火的拉提夫不断阻挠巴伦的 工作。可是,当他发现巴伦的真实性别后,不仅喜欢上了她,还倾尽全力帮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马基-麦吉迪执导,他因成功执导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等影片而成名于国际影坛。与《天堂的颜色》的过度煽情所不同,《巴伦》是麦吉迪最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作品。他通过一系列简单普通的事件迸发出力量,以让感情一点点积蓄下来的方式打动观众。这仍是一部忧伤而感人的影片,但麦吉迪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温情。

推荐马基德·麦基迪 导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颜色》《战胜魔鬼》《两眼双盲》《抵制》

《樱桃的滋味》
又名: 樱桃的滋味 / 樱桃之味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男人,想自杀,(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寻找一个可以掩埋他尸体的人,他找啊找,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了钱去做这种事。他四处碰壁,终于,有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为了替孙子看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给他讲了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原来,这老人,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找了一棵樱桃树上吊,不想那树枝不结实,绳子断了,于是他就坐在树下吃樱桃,吃了一颗又一颗,吃饱了,他决定继续活下去。
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死没死,影片没告诉我们这个,这是个悬念,结尾是开放式的,还带点解构的感觉,不过没关系,他死没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达的,已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表达尽了。

《黑板》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一个年轻的女导演)

故事梗概:两个颠沛流离的流浪教师,背着一块大黑板去寻觅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路上,他们分别遇上了一群偷运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们执着地向穷苦的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女人传达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失足受伤的孩子包扎的夹板……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对白,但摇晃不安的镜头,极写实的手法,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感动。

《女人花》
导演戴瑞什·麦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让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但蕾拉却被检验出没有生育能力,尽管深爱着她的丈夫对此一再表示不介怀,但是丈夫的母亲却一直逼儿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双重压力之下,善良而聪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决定……

《白气球》
导演贾法·潘纳西

电影的开头颇似另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伊斯兰教新年来历之际,穿着小红裙子的可爱小女孩缠着妈妈想要买一条“胖胖的会跳舞的象新娘一样的”金鱼,在哥哥帮助之下终于拿到了钱,可是在路上却把钱给丢了。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想不会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着发展下去,却是围绕着兄妹俩想方设法去取那一张掉进水渠里的钞票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同样事关穷人家孩子和他们的期盼,但是相比较《小鞋子》,却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轻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叙述正是生活的节奏吧,虽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节,也刻意回避了许多似乎正要展开的矛盾冲突,但在说与不说之间,却是韵味无穷。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

《生活在继续》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橄榄树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风格都非常统一,他喜欢将纪录片融合到情节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处是现实哪里是戏。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机”的发生来表现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的“还作业本”,等等。这不但体现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几部影片去表现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比如“村庄三部曲”(又称“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后相继的三部电影去表现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橄榄树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里面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不时跳动入镜头的小花一样,这个废墟上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绿意和希望,最后的镜头里虽然没有仔细交代故事的结果,但是意味深长,作为“村庄三部曲”最后一部,它体现出了伊朗人面对灾难却百折不回的韧性以及重建家园的信心,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遥相呼应,正是最好的点睛之笔。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继续》组成“村庄三部曲”。

… …

介绍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喜欢呵`

下面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伊朗电影网站~~~

阅读全文

与伊朗导演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爱情电影我女友妈妈4 浏览:912
地道战爱国电影观后感 浏览:578
电影明星7十年代大全 浏览:777
高雄的完整电影 浏览:84
摩登保镖粤语版搞笑电影 浏览:178
芭比娃娃英文版电影 浏览:299
一个在泰国拍的喜剧电影 浏览:476
战日战争电影大全 浏览:925
韩国病毒灾难的电影大全 浏览:697
韩国的一部搞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99
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演员 浏览:827
飙速宅男电影演员 浏览:293
电影枪林弹雨的爱情印度在线观看 浏览:278
电影穿黑衣服的女孩图片 浏览:930
电影爱love法国在线看 浏览:308
富顺华城影院电影院今日电影 浏览:525
太平洋电影票图片 浏览:425
电影海王女主角是谁 浏览:932
动画电影导演筹备工作 浏览:195
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中文国语版 浏览: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