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波兰电影导演

波兰电影导演

发布时间:2021-07-07 11:44:49

『壹』 波兰导演

特立独行是艺术家的本性,却也是有效的成名登龙术。
法国坎城传来消息说,波兰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因为不满记者发问内容,根本不关心电影的本质,所以毅然结束记者会,离开了现场,这段小火花,让我想起了名导演阿特曼的精彩作品《云裳 风暴(Prêt-à-Porter)》

先谈波兰斯基的新闻事件。

五月二十日的坎城影展上,为了庆祝坎城六十周年生日,主办单位邀请全球三十五位导演以《我的电影(Chacun son Cinema/To Each His Own Cinema)》为题,各自拍摄了一段自己对电影人生的看法的短片,并且邀集了拍片导演一起参加记者会。

波兰斯基所拍的短片是以电影中的性爱为主题,但是会场上没有记者问到他的拍片重点,问的都是有关:「拍一部『短』片,要花多少时间?」和「为什麼阿拉伯世界的电影产量不能增加?」或者「数位化时代的电影前景」等相当空洞的问题,甚至当记者问到唯一的女导演珍康萍(Jane Campion)时,也只关心她:「身为在座的唯一女导演,你有什麼感想?」

已经枯坐了快一小时的波兰斯基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抢过麦克风就开始骂记者说:「有机会能一次见到这麼多重要的导演是很难得的机会,可是你们老问这些空洞没营养的问题真是可耻,我真的认为你们都是被电脑给带坏的,你们根本不关心电影银幕上的东西,你们甚至不写作,只是把事情传进电脑而已。(与其浪费时间开这种记者会,)不如好好去吃顿中餐!」话才说完,他就走出了记者会场。

外电上冷冷地加了一句注解:「其他的导演都没有跟著他走出记者会。」

多数的外电都漏了一个重点,波兰斯基抢著发言前,记者会主持人已经宣布:「我们还有最后两分钟。」枯坐一小时没人发问,再问也没有侃侃而谈的机会,波兰斯基的惊人告别之姿,却可以抢走在座所有导演的风采,确实是很聪明,也很狠的一记「成名术」,果然,所有的媒体都因为在记者会上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报导他的「出走记」。

特立独行,永远是最能吸聚外界目光的终南捷径,波兰斯基是深得个中三味的,但是我也同样同意他对记者的指责。

好不容易跑个坎城影展,面对顶尖的电影创作者,记者要如何来跟这些名人对话呢?「少一点电影,多一点名人,多一点花絮…」许多记者接到的采访指令都是如此,有的记者是开心的,因为写花絮不要事前准备,只要能白描得活灵活现就够了,面对国际大师要花上多少力气,才能挤出一两个重量级问题,辛苦问到了精彩的问答,传回报社却被当成废物,丢弃一旁,何苦呢?还不如就把目光放在张曼玉的胸前,写写她穿帮的胸贴来得容易上报,而且「可看性高」!

这是坎城影展大打名人牌的必然结果吗?还是媒体自甘下流的必然发展?我站在严苛的角度来审视记者的表现,就会想起电影《云裳风暴》中的女记者金.贝辛格(Kim Basinger)。

一头金发,身材婀娜的金.贝辛格在电影中饰演一位专门采访播报时尚展览的流行线记者,平常总是巧笑倩兮地盛装出席最新时尚发表会,往来皆名流,穿著尽名牌,总觉得自己好像也是上流社会的富贵族群,那一天,她去采访女星艾奴.爱美(Anouk Aimee)扮演的名时尚设计师 Simone Lowenthal 的新作发表会时,赫然她所发表的新装,竟然是让模特儿全裸上台走秀,这是一场类似「国王的新衣」发表会,穿著争奇斗妍新衣与会的宾客全都呆住了。

这群模特儿身上没有半丝衣服,踩著平常的优雅脚步,轻松自在地全裸上台,身子是全裸的,但是那张人皮却好像是一袭最高贵的,明明看不见,却能勾勒起无限想像的新衣…平常都是拿起麦克风就能对时髦风尚如数家珍的金.贝辛格这下可糗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裸发表会,她一时找不到词句来形容,只能反覆地说:「这是场既创新又古老的发表会,Simone Lowenthal 的新作将古今溶而为一,适合世间男女及小孩…」越扯越离谱,越掰越不像话后,她终於把麦克风递交给助理Chiara Mastroianni,宣称自己做不下去了,要交棒了。

此时,Chiara却脸不红气不喘地接过麦克风就开始说:「著名服装设计师姬龙雪(GUY LAROCHE)在1968年五月时曾经宣布不再替女性设计衣服了,因为没有人真的懂得自己在穿什麼了,今天,Simone Lowenthal交出了一张她从事服装设计的十年心得,她发表声明奉劝天下女性不要介意自己身上穿的是什麼,而是要去想,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是什麼…」

阿特曼在《云裳风暴》中不但消遣了巴黎时装衣,同时也调侃了记者。娱乐时尚业的记者往来皆名流,经常自己也跟著沾光,自觉满嘴名牌就已经身份不俗,忘了与时俱进,一遇到突发状况就不知所措了,波兰斯基坎城发飙固然带有作秀色彩,记者问不到重点却也是事实,重看《云裳风暴》,你就能体会大师随手出招必能有中的重量斤两了。

『贰』 如何评价波兰导演瓦伊达的电影《丹东》

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一个是激情的革命者;一个是稳健的政治家。当丹东走上断头台之时,两个人都失败了,而且没人能说得清谁的失败更具有悲剧性。人类存在的地方,极权独裁几乎是必需的,小至单位机构,大则国家政府,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所谓法律人权;当丹东在自己所创立的法庭上被审判,无疑狠狠扇了一记革命的耳光

『叁』 波兰有哪些导演

扯得上关系,最著名的就这三位。
Roman Polanski
Krzysztof Kieslowski
Andrzej Wajda

『肆』 波兰的名人

1、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完全突破克莱门蒂、车尔尼、莫谢莱兹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不刻意突出华丽的炫技性,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泻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

2、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3、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文: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a)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197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命的烙印》。1979年,凭借剧情片《影迷》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8年,执导犯罪片《杀人短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991年,执导剧情片《两生花》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5、圣若望·保禄二世

圣若望·保禄二世(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英语:Saint John Paul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若望·保禄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

他生于波兰,是第一个成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国家进行教宗访问102次,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封为圣人。

『伍』 波兰电影的早期波兰电影

1910年,波兰建有近200家影院,同时,电影公司也开始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产量最稳定的是斯芬克斯公司。到1914年,影片产量已达14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减至5~7部。1910~1918年间生产的影片,主要是改编本国的文学作品,如《罪恶的历史》(导演A.别德那尔契克)、《上帝的法庭》(导演S.克那凯扎瓦斯基)、《密尔·叶佐福维奇》(导演奥斯托亚-苏尔尼茨基)以及一些情节剧和喜剧。 30年代,电影生产几乎全部表现出商业性。不仅喜剧、情节剧、侦探剧如此,就连一些历史题材片也为追求票房价值而违背历史真实。甚至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不忠实原著。在改编片中,只有《玫瑰》(1936,导演J.列切斯)没有歪曲原著揭示的社会矛盾,保持了原著的鲜明的形像。列切斯的其他作品,如《年轻的森林》(1934)、《来自诺沃立诺克的姑娘》(1937)、《界线》 (1938)等片则显示出一定的专业技巧和思想艺术水平。而《生活的判决》(1934,导演加尔丹)、《风险》(1938,导演E.常卡里斯基、K.邵洛夫斯基)、《砾石》(1938,导演加尔丹)等片则表现出现实主义与民主的倾向。
1939年9月,希特勒占领波兰后,电影生产完全停顿,只有A.鲍赫杰维奇领导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地下电影小组拍摄一些报道战况的纪录片。

『陆』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生平简介

1933年8月18日,波兰斯基出生在侨居巴黎的一个波兰籍犹太人家庭里。

出生后不久的童年时代,他就遇到先在德国紧接在法国兴起的反犹排犹浪潮

迫害。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有志艺术的画家,反犹浪潮使父亲彻底失去在法

国生活下去的希望,迫不得已带全家人迁回波兰克拉科夫的老家。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克拉科夫被德军占领,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先后被

德国人抓进集中营,父亲和叔叔虽然幸免于难,母亲却惨死在纳粹建造的毒

气室里。

1960年3月,波兰斯基从波兰国家电影学校毕业不久,带着一部新拍摄的

短故事片来到他的出生地--法国巴黎,在这里,他的作品初次引起欧洲电

影界的注意。回国后,他拍出使他获多次电影节大奖并名噪世界影坛的影片

《水中刀》。这部影片有点像他在他的祖国波兰碰到的婚姻悲喜剧:两个男

人为了一个女人大动干戈,尔后,作为丈夫,波兰斯基这个男人不得不善罢

甘休、撒手而去。

60年代中期,波兰斯基接二连三地为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拍摄了

七八部影片,其中,《厌恶》、《吸血鬼舞蹈》、《罗丝玛丽的孩子》等影

片由于强烈的悬念、浓厚的神秘色彩、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表现出波兰斯基

引人注目的导演才华,并使他本人的国际声誉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他

的电影特别以血腥气味和浪漫情致而在世界电影名作中独占鳌头。

1968年1月,波兰斯基与好莱坞女影星莎伦·塔特(Sharon Tate )在英国

伦敦举行了婚礼。1969年怀孕8个月的Sharon Tate被臭名昭著的邪教徒残忍

杀害后,波兰斯基回到了欧洲。1974年他带着《唐人街》重新出现在美国,

似乎要在美国继续他的电影事业。1978年由于被控强奸一个13岁的女孩,他

逃离了美国,从此再没有去美国。

与艾曼纽爱莉 塞根纳(Emmanuelle Seigner)育有两个孩子。

作品年表-导演

1. Pianist, The (2002) 钢琴家 【英国/法国/德国/波兰/荷兰】

钢琴战曲/战地琴人/

2. Ninth Gate, The (1999) 第九道门 【美国/法国/西班牙】

第九封印/魔鬼手记/第九扇门/鬼上门/

3. Death and the Maiden (1994) 死亡.处女 【英国/美国/法国】

不道德的审判/

4. Bitter Moon (1992) 钥匙孔的爱 【法国/英国】

偷月迷情/苦月亮/

5. Frantic (1988) 惊狂记 【美国/法国】

亡命夜巴黎/狂暴/狂乱/

6. Pirates (1986) 海盗夺金冠 【法国/突尼斯】

夺金冠/

7. Tess (1979) 苔丝 【法国/英国】

黛丝姑娘/黛丝姑娘/

8. Locataire, Le (1976) 怪房客 【美国/法国】

9.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美国】

10. What? (1973) 什么? 【意大利/法国/西德】

11. Macbeth (1971) 【英国】

12. Rosemary's Baby (1968) 魔鬼怪婴 【美国】

失婴记/

13.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天师捉妖 【美国】

吸血鬼/

14. Cul-de-sac (1966) 荒岛惊魂 【英国】

孤岛惊魂/死胡同/

15. Repulsion (1965) 冷血惊魂 【英国】

16. Plus belles escroqueries monde, Les (1964) 【法国/意大利/日

本/荷兰】

17. Nóz w wodzie (1962) 水中刀 【波兰】

18. Ssaki (1962) 【波兰】

19. Gruby i chudy (1961) 【法国】

20. Lampa (1959) 【波兰】

21. Dwaj ludzie z szafa (1958) 两个男人与衣柜 【波兰】

22. Rozbijemy zabawe (1957) 【波兰】

23. Usmiech zebiczny (1957) 【波兰】

24. Morderstwo (1957) 【波兰】

25. Rower (1955) 【波兰】

作品年表-编剧

1. Ninth Gate, The (1999) 第九道门 【美国/法国/西班牙】

第九封印/魔鬼手记/第九扇门/鬼上门/

2. Bitter Moon (1992) 钥匙孔的爱 【法国/英国】

偷月迷情/苦月亮/

3. Frantic (1988) 惊狂记 【美国/法国】

亡命夜巴黎/狂暴/狂乱/

4. Pirates (1986) 海盗夺金冠 【法国/突尼斯】

夺金冠/

5. Tess (1979) 苔丝 【法国/英国】

黛丝姑娘/黛丝姑娘/

6. Locataire, Le (1976) 怪房客 【美国/法国】

7.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美国】

8. What? (1973) 什么? 【意大利/法国/西德】

9. Macbeth (1971) 【英国】

10. Rosemary's Baby (1968) 魔鬼怪婴 【美国】

失婴记/

11.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天师捉妖 【美国】

吸血鬼/

12. Cul-de-sac (1966) 荒岛惊魂 【英国】

孤岛惊魂/死胡同/

13. Repulsion (1965) 冷血惊魂 【英国】

14. Plus belles escroqueries monde, Les (1964) 【法国/意大利/日

本/荷兰】

15. Nóz w wodzie (1962) 水中刀 【波兰】

16. Ssaki (1962) 【波兰】

17. Lampa (1959) 【波兰】

18. Dwaj ludzie z szafa (1958) 两个男人与衣柜 【波兰】

19. Rozbijemy zabawe (1957) 【波兰】

20. Usmiech zebiczny (1957) 【波兰】

21. Morderstwo (1957) 【波兰】

22. Rower (1955) 【波兰】

作品年表-演出

1. Pura formalità, Una (1994) 幽国车站 【意大利/法国】

2. Grosse fatigue (1994) 累得要命 【法国】

3. Back in the U.S.S.R. (1992) 飞越北极星 【美国/日本】

4. Locataire, Le (1976) 怪房客 【美国/法国】

5.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美国】

6. Blood for Dracula (1974) 魔鬼之血 【意大利/法国】

7. What? (1973) 什么? 【意大利/法国/西德】

8.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天师捉妖 【美国】

吸血鬼/

9. Repulsion (1965) 冷血惊魂 【英国】

10. Gruby i chudy (1961) 【法国】

11. Dwaj ludzie z szafa (1958) 两个男人与衣柜 【波兰】

12. Rower (1955) 【波兰】

作品年表-制片

1. Pianist, The (2002) 钢琴家 【英国/法国/德国/波兰/荷兰】

钢琴战曲/战地琴人/

2. Bitter Moon (1992) 钥匙孔的爱 【法国/英国】

偷月迷情/苦月亮/

『柒』 “我怕丧失对他人的兴趣”。是波兰导演()的名言。 A. 瓦伊达 B. 基耶斯洛夫斯基

B,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197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命的烙印》。1979年,执导剧情片《影迷》,该片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8年,执导犯罪片《杀人短片》,该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991年,执导剧情片《两生花》,该片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3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该片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94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红》,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

(7)波兰电影导演扩展阅读:

基耶斯洛夫斯基一生所获得的奖项:

1、1995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2、1995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3、1994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4、1991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5、1988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获奖)

6、1993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获奖)

7、1994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获奖)

8、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大卫·林恩导演奖(提名)

9、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10、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提名)

『捌』 求一部未知名波兰影片的片名及导演

是不是 《水手奎莱尔》

『玖』 请推荐一些优秀的波兰电影

1896年波兰开始有电影放映。1908年以前,电影放映只是作为戏剧演出的附加节目,后来才逐渐移到专门场所去放映。当时波兰没有自己的制片基地,电影工作者都是和外国人搞合作拍片的。
早期波兰电影 1910年,波兰建有近200家影院,同时,电影公司也开始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产量最稳定的是斯芬克斯公司。到1914年,影片产量已达14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减至5~7部。1910~1918年间生产的影片,主要是改编本国的文学作品,如《罪恶的历史》(导演A.别德那尔契克)、《上帝的法庭》(导演S.克那凯扎瓦斯基)、《密尔·叶佐福维奇》(导演奥斯托亚-苏尔尼茨基)以及一些情节剧和喜剧。
1918年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地主资产阶级政权仅仅资助拍摄宣传政府政策的影片。一时间,电影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反共思想。由于通货膨胀、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电影观众人数锐减。影片产量也从1921年的17部跌至1925年的 5部。1926年后,影片产量有所提高,内容也开始涉及资产阶级地主国家制度方面的问题。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乐土》(1928,导演A.赫茨、Z.格尼亚道夫斯基)、《塔台乌施先生》(1928,导演R.奥尔登斯基)、《春的前夕》(1929,导演H.沙格)、《警察局长塔吉耶夫》(1929,导演J.加尔丹)等。
1933年,波兰生产了第一部有声片。1934年议会通过“关于影片及其传播的规定”,加强了对电影的审查,加重了税收。30年代,电影生产几乎全部表现出商业性。不仅喜剧、情节剧、侦探剧如此,就连一些历史题材片也为追求票房价值而违背历史真实。甚至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不忠实原著。在改编片中,只有《玫瑰》(1936,导演J.列切斯)没有歪曲原著揭示的社会矛盾,保持了原著的鲜明的形像。列切斯的其他作品,如《年轻的森林》(1934)、《来自诺沃立诺克的姑娘》(1937)、《界线》 (1938)等片则显示出一定的专业技巧和思想艺术水平。 而《生活的判决》( 1934,导演加尔丹)、《风险》(1938,导演E.常卡里斯基、K.邵洛夫斯基)、《砾石》(1938,导演加尔丹)等片则表现出现实主义与民主的倾向
。 1939年9月,希特勒占领波兰后,电影生产完全停顿,只有A.鲍赫杰维奇领导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地下电影小组拍摄一些报道战况的纪录片。
波兰民主共和国电影 1945年11月13日波兰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电影事业立即实行国有化。战后第一个10年,波兰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人民的历史经验和爱国主义,英勇的战斗经历和苦难遭遇确立了电影的题材和样式。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禁唱的歌曲》(1947,导演L.布齐柯夫斯基)、《华沙一条街》(1949,导演A.福特)、《最后阶段》(1948,导演W.雅库鲍夫斯卡娅)、《钢铁的心》(1948,导演S.马尔诺维奇)、《不屈的城市》(1950,导演J.扎日茨基)。这些影片反映了波兰人民英勇抵抗法西斯的光辉事迹。40年代末,电影工作者开始转向现代题材的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珍宝》(1949,导演布齐柯夫斯基)、《最初的日子》(1952,导演J.雷布柯夫斯基)、《村社》(1952,导演J.卡瓦列洛维奇、K.苏米尔斯基)、《广场奇遇》(1954,导演布齐柯夫斯基)、《华沙首次演出》(1951,导演J.雷布柯夫斯基)、《肖邦的青年时代》(1952,导演A.福特)等。
从50年代中期起,波兰电影创作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影片产量不仅逐年有所增加(1953年 3部、1957年16部、1960年23部、1977~1978年达30部),在生产体制上也发生了变化,成立了独立的创作集体,而且在创作上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时着重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表现人民在抵抗运动中蒙受的灾难和损失、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赋予英雄主义以新的解释,表现个人在历史事件中是自觉参加或被动卷入等。这类作品有《世界大战的真正结束》(1957,导演卡瓦列洛维奇)、《第三交响乐(英雄)》(1958,导演A.蒙克)、《一代人》(1955,导演A.瓦依达)、《下水道》(1957,导演瓦依达)等等。表现两种意识形态冲突的影片有《渣滓与钻石》(1958,导演瓦依达);反对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片有《铁轨上的人》(1956,导演蒙克)、《天使修道院的嬷嬷约安娜》(1961,导演卡瓦列洛维奇)。还有对当代社会阴暗面进行抨击,反映垮掉的一代青年的影片,如《夜车》(1959,导演卡瓦列洛维奇)、《水中刀》(1962,导演瓦依达)、《爱娃要睡觉》(1958,导演T.赫米列夫斯基)、《套圈》(1958,导演W.J.哈斯)、《一周第八天》(1958,导演A.福特)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剧作原则、造型与风格处理上略具特点,而且它们也反映了创作者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这些创作者和作品被称为“波兰电影学派”。
60年代后,电影创作的特点是探索新的生活素材和能够体现这一素材的形式。主要作品有《要是有人知道》(1966,导演K.库茨)、《瘦弱的人及其他》(1967,导演H.克留芭)、《马切乌什传记》(1968,导演V.列申斯基)。此时期部分电影创作者着重改编本国经典文学作品,如《法老》(1966,导演卡瓦列洛维奇)、《在萨拉高斯找到的手稿》(1965,导演哈斯)、《玩偶》(1968,导演哈斯)、《沃罗德耶夫斯基先生》(1969,导演J.霍夫曼)、《桦树林》(1970,导演瓦依达)、《婚礼》(1973,导演瓦依达)、《乐土》(1975,导演瓦依达)、《在沙漠和密林之中》(1973,导演V.什列什茨基)、《洪水》(1974,导演霍夫曼)等等。
70年代,波兰电影工作者着重创作现代题材作品。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人与社会的新的联系上。一些影片的主题是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工作与道德的关系。主要作品有导演库茨的《黑土地带的盐》(1970)、《王冠上的珍珠》(1972)等。
80年代以来,波兰电影工作者更加深入生活,力图反映与当前政治形势有关的问题,同时也更加注意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创作者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倾向性。主要作品有瓦依达的《大理石人》(1976)和《铁人》(1981)等。
纪录电影在整个波兰电影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密切反映现实,表现形式多样化,作品风格独特,也形成具有特色的波兰纪录电影学派。其主要创作人员有K.扎努西、E.鲍萨克、T.马卡尔琴斯基、L.彼尔斯基等。
波兰电影事业 波兰有两个故事片制片厂:罗兹故事片厂和弗罗茨拉夫故事片厂。华沙纪录电影制片厂自1963年起也拍摄故事片。此外,还有乔鲁夫卡制片厂(建于华沙,生产纪录片、教学及军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科教片厂(建于罗兹)、信号旗制片厂(建于罗兹,专事生产短片)、小型电影制片厂(建于华沙)及两个美术电影制片厂(建于别尔斯科-白雅拉和克拉科夫)。自1974年起每年在克拉科夫举行全波影视故事片电影节,自1964年起在克拉科夫举办短片电影节。
罗兹高等电影电视学校成立于1948年,1958年它与高等戏剧学校合并,改名为席勒戏剧电影电视高等学校。该校设有电影导演、 表演、 摄影、电视、制片 5个系。一些高等学校也为电影培养专门人才。1949年波兰科学院艺术研究所设立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研究部。文化艺术部与其他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也设有电影理论研究部门。
波兰拥有约400个电影俱乐部。出版《电影》、《银幕》、《世界电影》、《电影技术》等刊物

阅读全文

与波兰电影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释小龙主演的电影大全 浏览:956
韩国电影私人授课女演员 浏览:611
电影场景布置图片 浏览:969
灵魂摆渡电影大结局三七 浏览:8
玛蒂尔达电影女主名字 浏览:446
战争电影明星图片 浏览:232
恋爱谈电影的背景音乐 浏览:960
裸婚电影完整版 浏览:421
界首华信电影院公众号 浏览:540
英国有一部出轨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995
小猪佩奇中文版大电影 浏览:308
电影死党演员 浏览:430
中国真做的大尺寸电影 浏览:554
川上优结成爱情电影院 浏览:773
骑木驴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37
小学电影大全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浏览:277
看电视和电影的网站 浏览:14
日本有一部电影往下体放鸡蛋的 浏览:490
无尽的爱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 浏览:849
组队看电影网站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