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五代导演的名称由来
“第五代导演”狭义上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吴子牛、张军钊、张建亚、黄建新等。张军钊1983年执导的《一个和八个》揭开了第五代导演的序幕,而后陈凯歌拍出《黄土地》、田壮壮拍出《猎场札撒》,第五代导演经历了第一个重要时期。1988年张艺谋处女作《红高粱》问世,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标志着第五代导演正式进入创作的巅峰时期,之后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两度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五代导演包揽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完成了华语影坛一大壮举。此外,田壮壮也凭借《蓝风筝》获得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第五代导演”——经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的思想敏锐,接触到人民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他们既遵从传统,又有所创新。“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Ⅱ 我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
中国第五代导演:
电影导演
张艺谋 陈凯歌 黄健中 黄建新 冯小宁 冯小刚 陈国星 赛夫 麦丽斯 陈家林 张元
电视剧导演
张绍林 潘霞 宋昭 杨阳
纪录片导演
萧同庆 严冬 陈小卿 吴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宁 张元 徐小惠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Ⅲ 中国第五代导演都有哪些人`
中国第五代导演:
电影导演
张艺谋
陈凯歌
黄健中
黄建新
冯小宁
冯小刚
陈国星
赛夫
麦丽斯
陈家林
张元
电视剧导演
张绍林
潘霞
宋昭
杨阳
纪录片导演
萧同庆
严冬
陈小卿
吴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宁
张元
徐小惠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Ⅳ 中国电影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简介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无论是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格局,逐渐走向成熟,并向着国际化的轨道驶进,在国际影坛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还出现了继第五代导演后的又一个“新生代”——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出生于60年代、80年代以后在艺术院校毕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影坛所注目的创作群体。这一批导演,在出道时就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其创作也体现出与第五代导演相区别的特点。90年代以来,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创作转型的特征。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加以研究,有助于把握其创作特点与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走向。近两年,又有一批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新导演加入这一群体之中,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后六代”导演。从大的范围看,他们并未形成与第六代导演明显相异的共同特点,即未形成影坛第七代,因此,仍可将他们归入第六代导演行列。
第五代导演丰富而广阔的生活阅历,无疑成为其鲜明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丰厚底蕴,也成为了其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其对生活广度的体认,对于生活艰辛的感受,对于苦难的认同,皆具有非常的经验。而第六代导演则与第五代导演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经历,他们成长于经济复苏的开放时代,尽管他们没有了第五代丰富的生活阅历,然而其对生命的体验却大为深刻。因此,在对电影艺术创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并形成自己的电影艺术创作特色。
而第六代的理论背景非常复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国外各种理论思潮在中国大陆走马灯似的风行之时: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符号学理论……各种理论对这一代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接触了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理论。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这些理论广泛的运用便形成了他们独特创作的特色。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形式;打碎故事的叙述性;割裂剧情的连贯性;甚至肢解了音效和构图。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实性:贾樟柯曾经说过:“我是比较偏爱纪实美学,这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只能用纪实的方法才能表现,也不是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纪实才能表达。我一直觉得纪实是最贴近电影本体的方法,透过纪实的方法能够看到真正的电影之美。所谓电影之美就是电影本体透露出来的美感,就好像绘画要研究材料一样,电影这种材料最有特点的就是纪实性,巴赞、克拉考尔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过,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导演,需要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我选择了纪实。”如影片《小武》,贾樟柯将一段冰冷的现实塞进胶片盒,该段现实图景是社会底层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他记录了历史。
二、声音的现场录制:热辣辣混沌沌未经任何修饰的污浊音响,使故事真正的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来了,都是我们熟悉的声音。
三、长镜头的应用:《小武》的创举之一是长镜头的应用突破了中国电影的历史纪录,“宿舍谈情”、“澡堂唱歌”、“炕头对话”、“街头围观”等几组长镜头,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什么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戏剧性更具感染力,什么挖掘提炼什么合理剪裁什么场面调度,都是骗人的东西!现实主义不需要这个!
四、非职业演员使用:为什么非职业演员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演的是自己,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用去“演”,从而一点一滴地透露着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况。
第六代导演年轻有为,他们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影坛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期待他们能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想,如果没有自由的意志、批判的勇气、创新的精神,也就没有现在的第六代“青年导演”。
Ⅳ 中国第5代导演都有谁,前几代都是谁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Ⅵ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陈凯歌的作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
Ⅶ 什么是“第五代导演”冯小刚是否算在其中原因是什么
冯小刚这位导演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把。一听第五代导演是不是有点懵的,心里还会有一大堆疑问,那就且听我说一说把。
想必很多人会喜欢冯小刚的电影吧,毕竟是个很出名的导演啦
Ⅷ 我们经常能听到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等称位,我想知道是怎么划分的和代表人物
和年龄有关吧
Ⅸ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作品
“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正如陈凯歌所言: “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参考资料〉
代表作:《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盗马贼》、《孩子王》、《晚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蓝风筝》、《活着》、《红粉》、《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等
Ⅹ 像中国第四代 第五代导演等等的怎么划分的 全面些
第一代导演
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田壮壮
第二代导演
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桑弧、崔嵬为代表。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