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演员方化的儿子是谁
方子丹。谢谢
2. 方化的人物生平
方化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大连黄泥川村。作为方家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为他起名方德海,希望他长大后经商,给贫穷的家庭带来财富和荣耀。可是天性好动的方化,从小就颇有表演才能,喜欢看皮影戏和街头杂耍,平常模仿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都是维妙维肖,令人捧腹。长成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当时,这所学堂全由日本人把持,除了一些必要的商业课程外,日本教官便大张旗鼓地在课堂上对学生拼命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凶恶的嘴脸,指手画脚的丑态,以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动作,对逐渐明白事理的方化来说,十分的别扭和反感。总算熬到了毕业,方化踏入社会,1944年年底,来到设在长春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了一名录音助理员。
然而,对满映进行统治的,仍旧是凶神恶煞的日本人。他们对中国雇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用工纪律,中国雇员稍有不慎,轻者便会被日本主管拳打脚踢,重者被开除出厂,有的甚至被强加罪名关进监牢,生死不明。为此,过早体验到亡国悲情的方化总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地拚命干着本职工作。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鬼子的皮鞭抽打,那随意的漫骂与侮辱更是不计其数。仇恨的种子,深深铭刻在方化的心中。
好在苦难的日子在半年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随即,受党派遣,金山等人前来接管“满映”,并在次年开拍了一部由张瑞芳、周凋、王人路、浦克等主演的进步影片《松花江上》。在片场,该片编导金山碰见了干勤杂工的方化,当即选他扮演一个很有戏份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长。在此之前,方化曾经参加了《太平天国》《家》《洋状元》《狂潮》等话剧的演出,渐渐地从无名角色过渡到主要角色。但是对于首次上银幕就要去出演一个重要配角,方化心里确实没有底。可是金山却不这样看,他觉得颇有表演才能的方化,是一个有潜力的新人,能够完成角色。于是,在金山的鼓励下,方化第一次扮演了日本鬼子的反面形象,而且从这个日本伍长开始,方化在银幕上就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隔不久,方化在他的第三部影片《哈尔滨之夜》中,重操旧业扮演了日军特务长松田。该片讲述的是东北人民同日寇顽强抗争的故事,由上海老牌明星魏鹤龄担任主演,松田则是一个贯穿始终、戏份很重的反派角色。影片完成后,组织上把方化送到了华北大学政治部学习深造。在那里,方化换上了土布军装,他与众多学员们一起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的讲课,感觉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来到东影
1946年东北影制片厂成立后,方化进入厂演员剧团,随即在短短六年间年年上戏,相继拍摄了《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赵一曼》《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民主青年进行曲》《智取华山》《无穷的潜力》《平原游击队》《马》等影片,而且所塑形象有正有邪,大大拓宽了戏路。不过,在这些角色中,真正令他自己满意、广大观众倍感欣喜的,要数他在1955年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了! 但是,方化参演的《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却在“反右”运动中被说成是有意的影射,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影片不但没有公映,而且等待方化的却是恶运缠身。当时,厂里著名的导演沙蒙、郭维、吕班等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然而,必须完成上报的“右派”名额还缺两个。厂里的个别掌权者突发异想地想到了方化,他们竟拿《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与方化可笑的“对号入座”,于是,蒙在鼓里的方化,连同另一个演员陈汝斌一起,被强行补缺凑齐指标,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右派分子”。
自此,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的方化,一下子被打入到了无底的深渊。在“反右”运动最火热的时候,方化每天都要接受无情的批判。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没有任何反党言行,定他为“右派分子”也没有公开的罪名。难道仅凭着电影里的反派角色,极其不负责任的与演员本人划为等号,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化在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批斗会上,实在忍不住了,斗胆反问批斗他的人。想不到回答他的竟是一句荒唐、滑稽而幼稚的话:“你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还像日本鬼子,你没有反动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么像吗?”接着,在一片“打倒方化,打倒松井”的口号声中,方化真是欲哭无泪、百口难辩。虽然在一年之后,被强加的“右派”罪名实在是没有任何一点事实,方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可以重新上戏了,但是厂方对他当面交代“政策”,仍是再三强调:“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在随后的几年间,方化的身影又继续出现在银幕上,《鸿雁》中的老邮递员千家汉,《铁道卫士》中的暗藏特务罗际春、《再生记》中的民间老艺人、《万木春》中思想落后分子步青云,《冬梅》中的地方乡坤代表……方化又重新燃烧起旺盛的创作热情,把这几部影片中的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在1962年拍摄的《甲午风云》中,方化成功塑造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时间,热情的观众都以“吉野”相称。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风靡一时的《三进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队长小野,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过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这令方化既感到欣慰又有难言的无奈。
纵观方化这五个日本鬼子形象,特别是对于他广为人知的松井、伊东和小野,他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加以区别。松井、伊东和小野都是武官,但其性格特征却各不相同。方化特意安排了松井经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的动作,以强化其气焰嚣张的神态;伊东在兵舰上的几次出现,方化则有意安排他总是双眉紧锁,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贪婪;小野则处理成一个颇有心计、带有文气的武官,比如在剧中他有练习用毛笔字来书写“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然后用双手习惯性插在腰里的动作,同样表现出这一人物的侵略本性。演员的用心创作,使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立体的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尽快方化又能够重返银幕,但是作为被管制的“摘帽右派”,仍然受到一些人的无端歧视和偏见。当他在拍摄《甲午风云》的时候,曾积极向导演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但个别主创人员却当面指着方化用冰冷的语言说道:“你只能按照导演的意图去演好戏,在艺术创作上没有你说话的权利。”一句令人心寒的话,让方化痛心不已! “四人帮”垮台后,固有的套路,使方化对反派角色的表演失去了兴趣,直到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化对这个角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欣然接受。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方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当时的方化因年迈关系,长期在广州休养,知道姜文找他拍戏,亦十分兴奋,二话不说,就直飞北京。由于片长关系,方化还有另一场戏被剪掉。老人家终于辞世,知道这消息后不禁黯然。在北京姜文的办公室内,还挂着一张当日拍片现场姜文与方化的合照,姜文说他必须珍而重之!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3. 老演员方华拍过的影片有哪些
老演员方化。
4. 方化的主要作品
黑白版《平原游击队》
1955年长影拍摄的《平原游击队》,描写的是1943年秋天,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受任务深入敌后,一面牵制日寇部队进山扫荡,一面保护坚壁在李庄的公粮,与鬼子大队长松井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敌人的故事。影片公映后产生了轰动效应,广大观众在记住了由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英武形象的同时,也记住了方化扮演的狡诈残忍的日本鬼子松井。这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乃是新中国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典型形象大组合。
在出饰松井之前,方化已经在3部影片中扮演过日本鬼子,积累了较为丰厚的表演经验。对于这个贯穿全片的主要反派人物,方化又重新起步,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虽然剧本对松井的性格并没有深入的描写,但是,方化却认为剧本提供的越简单,演员创造的潜力也就越大。他充分调动往昔经验,把当了14年亡国奴生活中亲眼目睹的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和凶残面孔,都画上像贴在墙上,逐一揣摩,从中寻找他们不同的和共同的特征,并给松井撰写了洋洋洒洒一大本的“个人传记”。特别是在大连商业学堂里那个殴打过他的凶残教官,更是成为方化重点研究的对象,成为松井的主要原型。日本鬼子那些残暴的罪行、狰狞的面孔,方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都能够清晰的浮现在眼帘,所以,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在“铁青色的脸,像饿鹰一样的眼睛,眼睛里布满血丝,总想要有一种吃人的可怕神情。”与此同时,方化还研读了大量日军侵华资料以及大和民族的历史,努力从深层去挖掘松井复杂的心理。他还买来一只老鹰和一只老猴子,天天观察它们的举止,特别是它们攫取食物时种种变化的眼神,再应用到塑造松井之中。此外,方化还把小时候学的一些日语单词又重新捡起来,加以组合,力求发出纯正的日语,以加强真实感……最后,胸有成竹的方化穿上日本军装,手持大洋刀,出现在摄影机前,开始了角色的塑造。这部影片上映之后,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平原游击队》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孩子们,都会学着双枪李向阳和手持军刀的松井,分成敌我两队,玩起打仗游戏。
“松井”形象虽然取得成功,但在电影圈内并没有给方化带来多少荣誉。时隔不久,毛泽东到长影厂视察,特别指定要接见《平原游击队》中的演员。而长影有些领导却对方化扮演的反派另眼相看,认为这样的角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于是,厂方提前通知方化,命他在第二天毛主席接见演员时不准露面,“恩赐”放他一天假。方化十分渴望再次见到毛主席,却被冷冰冰的一句话给打消了念头。当毛主席和《平原游击队》摄制组其他职员亲切握手的时候,方化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宿舍的床上,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表……
彩色版《平原游击队》
19年之后,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长影厂,又奉上级指示,重拍《平原游击队》。重拍片按照江青的意图,维持了原来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经公开扬言:重拍片一定要超过老片。所以,摄制组人员进行了大换血。但是,惟独日本鬼子“松井”一角,在全国各电影厂和文艺团体挑选了上百个演员,始终没有令江青感到满意的人选。她的想法是寻找一个与方化扮演的松井形象气质都比较接近的新演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摄制组苦等“松井”数月无法开机,最终还是江青自打耳光,被迫让方化再度出山。
对于再次扮演松井,方化并不乐观,一来他不愿意重复自己,毕竟角色已经取得了成功,很难超越;二来自己已经阔别影坛多年,重新上戏反而有一种生疏之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唯恐演砸;三来当年扮演松井时自己刚刚三十岁,对角色的钻研、领悟和发挥,都很有精力;而此时已经小五十的人,体力难以胜任。但是,当时电影的拍摄是作为政治任务看待的,容不得一个演员去左挑右选,方化只有去摄制组一条路。可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影片虽然仍由老导演武兆堤执导,然而,在那个极端岁月中,“三突出”的清规戒律,致使摄影组政治空气异常紧张,根本容不得演员一星半点的“创作自由”。方化再不能像当年那样按照对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一起切磋剧情,而是在拍摄与李向阳正面交锋的每一场戏时,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镜头、光线,甚至连迈步都要避开正面人物一定的尺寸,绝对不能站在正面人物的前面。反之,反面人物不可能有正面的镜头,打在脸上和身上的光也只能是灰色和黑色,演员表演则要求极力表现和丑化反面人物的故作姿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实拍时,有好几次方化难以适从“三突出”的清规戒律,情绪一来,沉浸到对角色的发挥上,只听得导演连喊:“停停停!”噢,原来是自己往前跨上的一步太大,几乎与李向阳打了一个照面。这还得了,抢了正面人物的戏!方化只好打断刚刚捕捉到的创作灵感,重新按照导演的意图,去开始那种极端脸谱化、概念化、格式化的表演套路。还有一次,方化刚骑上战马就立刻表现出松井咄咄逼人的架势,跃马横冲,导演随即不停地对着话筒大喝:“注意了,你又抢戏了,又抢戏了!”这场戏最后变成松井远远地望着李向阳,脸上打着乌黑的青光,并做出瑟瑟发抖的模样。对此,方化只能苦笑一声,他完全理解导演的苦衷!
在这样严峻的创作环境中,在镜头前扮演反派角色,必须被迫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时时刻刻注意和提醒自己千万 “别出格”,可是,像这样的表演模式,又怎能发挥出一个演员的真正水平?因而,方化第二次扮演的“松井”,虽然也成为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角色的创造和发挥上却没有任何突破之处,反而在内行人眼里看来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退步,无非塑造了一个被极力丑化的“跳梁小丑”而已。
1957年正值“反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时,方化在歌颂现实生活的《绣江山》里扮演了一个百岁老人,随后,又在吕班导演的讽刺喜剧《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了一个毛病不少且自作清高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两个角色,方化热情很高,因为在他踏入影坛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把银幕上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全部演个遍,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某一固定的角色之中。此前,他在《马》中扮演的老常头,就是在《平原游击队》完成后接拍第一个正面人物,在那个地地道道的东北老汉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松井的影子,人物造型是那样的质朴,演员表演是那样生活化。方化非常自信,他相信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演戏的天赋,任何一个角色他都可以胜任。
参演作品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逢凶化吉(1989)
南岭传奇(1988)
十天(1980)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山寨火种(1978)
延河战火(上集)(1977)
平原游击队(彩色版,1974)
三进山城(1965)
南海的早晨(1964)
两家人(1963)
甲午风云(1962)
刘三姐(1960)
未完成的喜剧 (1957)
马(1956)
平原游击队(黑白版,1955)
智取华山(1953)
哈尔滨之夜(1948)
小白龙(1948)
松花江上(1947)
5. 电影演员方舒与方化是父女关系吗
电影演员方舒与方化不是父女关系。
6. 方化的介绍
方化 ,1925年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是扮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人称“鬼子王”1。他塑造的形象成为反派人物的经典。
7. 方化主演的一部农村题材电影有句台词你又替牛拉车叫啥名字
《两家人》长春电影制片厂 主演:方化
根据刘澍德小说《桥》改编。
高正国和陈为邦都是从苦海里熬过来的老贫农,几十年的老邻居,当年参加土地改革,斗争地主,组织互助合作,领导生产,他们都是积极分子。因为穷,他俩团结得比弟兄还要亲,他们的后辈二珠和小海相处得也很好。可是,随着生活的好转,高正国对待陈为邦开始有点话不投机了。他谢绝当模范,生怕耽搁了个人生产少挣钱。国家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高正国私下也订了个五年计划,打算积粮、攒钱、置地、雇长工……村里人背地里议论他有自发思想、有变相剥削、是铁算盘,为了这桩事,二珠跟小海还生了一场气。她想:我爹是贫农,天天拼死拼活地干活儿,省吃俭用地过日子,怎么会剥削?!秋后,农会召集大家讨论征购余粮的大会,高正国不去参加,只叫二珠代他去听会。二珠听了老农会的讲话,才懂得父亲固执、落后的思想根源。在征购余粮这个问题上,高正国上了外号叫“猫胡子”的投机商人的套。这天晚上,二珠开完会刚到家,高正国就向她打听开会的内容,二珠骗他道:“政府征购余粮,人家都报了,我也报了1000斤……”话还没来得及说完,高正国就吼了起来二珠第一次跟爹正面冲突,最终还是软了下来。以后,二珠在小海的不断帮助下,学会了许多斗争方法,她认真地跟爹摆事实、讲道理,劝他多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当天晚上互助组开会,高正国被大伙狠狠地揭了老底,算了细账,他无词可辩,转身离开会场。二珠见势愤恨交加,毅然应征余粮800斤。从这次会上,高正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抛弃阶级弟兄的事实越来越明显了。老农会及时对高正国作耐心的思想工作,警告他不要走“饱了一家,苦了干家”的资本主义道路,翻身的农民不能忘了党。高正国只顾个人的利益,自从卖了800斤余粮之后,他认为是丢了一大笔钱,拼死拼活想捞回这笔“亏损”。这时,高正国的存款多了,跟“猫胡子”的关系比过去密切了,他的买地计划就要实现了。高正国私下里买了贫病交迫的单干户李存家的四亩地。过不几天,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来,村里即将成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人股,他急得晕头转向,暗自叫苦。李存吃了单干的亏,如今成立农业合作社,他决定第一个报名参加,没想到他的地被老伴卖了。心地狭窄的李大妈知道自己又做错了事,不敢跟丈夫直说,愁得走投无路。“李大妈投井了!”高正国被这呼声震慑住了,一时好像天崩地裂,使他恍忽不安。强烈的阶级感情把他从迷途中召唤回来。在众人面前,高正国掏出那张命根子般的刚到手的土地证,深怀羞愧地将它交还了原主。勤劳俭朴的高正国,在生活的镜子里看到了“饱了一家,苦了千家”的危害性,他懂得了农民要过好日子,只有听党的话、组织起来,走集体富裕的康庄大道。
8. 方化演员
原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老演员,以演反派角色而著名,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就是由他出演。
9. 是什么让演“鬼子”最像的中国人方化坚决拒绝看病
其实很多的抗日剧里面的日本人都是中国人演的,很多不知情的人都会以为那个演员真的就是日本人。看电视的时候总是对里面的日本人恨得牙痒痒的,可是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恨得牙痒痒的日本人其实是我们中国人饰演的。这也反映了这些演员对于日本人这种角色演得出神入化了。
这其中让人觉得最像的演员就是方化了。方化,1925年出生在中国辽宁,1946年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演员,之后在电影《松花江上》饰演了一个日本鬼子,因为这部电影里方化饰演日本鬼子非常的形象,使得这个角色非常的成功。
其实一名演员并没有好坏之分,演员是一份职业,拿到这个角色了就要尽力去诠释这个角色。不得不说方化老师实在是一位好演员,也因为他精湛的演技,给中国演艺界带来了一抹光辉。
10. 姜文为什么选斯琴高娃和方化演《阳关灿烂的日子》
我想这个人物挺符合他。这个人物是我小时候认识的一个人,在我们院里。当时我们觉得他有点像松井。他是个老军人,挺威严,经常训我们,经常说要找你们的爸爸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