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中国纪实电影邻居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作之一

中国纪实电影邻居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作之一

发布时间:2021-07-04 19:08:27

㈠ 中国电影史上第六代导演都有哪几位

《青红》王小帅,《苏州河》娄烨,《三峡好人》贾樟柯,《洗澡》张杨,《看上去很美》张元,《可可西里》陆川,《巫山云雨》章明,《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卡拉是条狗》路学长,《江城夏日》王超,《月浊》王全安,《头发乱了》管虎,《盲井》李扬,《疯狂的石头》宁浩。

㈡ 中国纪实电影《邻居》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是 否

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商业的洪流中,纯粹的艺术能坚持多久.还有就是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对开发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做了多少的贡献.这两者看似有些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电影的实质不是矛盾吗?

㈢ 中国现在哪些电影导演是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宁浩《绿草地》等。

㈣ 第六代导演在电影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代表作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
贾樟柯《山峡好人》
以上都是我培训时,老师介绍的。也看过,特别是《山峡好人》,很值得让人思考

㈤ 下列电影中,不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的是()。

邻居(1981年郑洞天导演电影)
影片直接接触了当今社会极其敏感的住房问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创作者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对社会弊端给予揭露、鞭挞,展示了人们刻苦耐劳、坚韧不拔、正直善良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人们为消除社会弊端而进行的艰巨斗争。该片获1982年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道具奖;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这个电影我也没看过,网络了一下,这个导演和他们不是一个年代的,影片风格也不一样。

㈥ 中国第六代导演都有谁代表作是哪些

第六代导演一般指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已经成为华语影坛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而这些风格各异的电影作者,亦是中国电影之今天明天。
张元,满族,1963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 代表作:《妈妈》1990、《北京杂种》1993、《回家过年》1999
路学长,1964年生,北京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长大成人》1994、《卡拉是条狗》2003、《租期》2006
张扬,1965年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爱情麻辣烫》1997、《洗澡》1999、《昨天》2001
孟京辉,1965年生,江西人,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像鸡毛一样飞》2002
贾樟柯,1970年生,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小武》1997、《站台》2000、《三峡好人》2006
娄烨,1965年生,上海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周末情人》1994、《苏州河》2000、《颐和园》2006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1998、《蓝色爱情》2000、《暖》2003
胡雪扬,1963年生,上海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留守女士》1991、《湮没的青春》1994、《冰与火》2000
王小帅:1965年生,山东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十七岁的单车》2000、《青红》2004、《左右》2007
管虎,1969年生,北京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法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头发乱了》1993、《浪漫街头》1996、《西施眼》
李欣,1969年生,上海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谈情说爱》1995、《欲望边缘》2003、《自娱自乐》2004
王全安: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代表作:《月蚀》1999、《惊蛰》2003、《图雅的婚事》2006
何建军,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 代表作:《悬念》1993、《邮差》1994、《蔓延》2003

㈦ 中国大陆电影的六代导演的作品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但两人相比,郑正秋比张石川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张石川的制片方针是“处处惟兴趣是尚”,郑正秋则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特别是后期的《姐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赏,表演的朴素细腻,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第二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起步阶段。 “第三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第三代导演”中成荫、水华、崔嵬、谢铁骊、谢晋、凌子风、李俊最有代表性。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六十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还包括在同一时期自学成材的人。他们虽然学艺于六十年代,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其艺术才华到1977年以后才发挥出来。几近不惑之年的“第四代导演”,一旦冲出起跑线,便显示出稳健的创作实力和持久的艺术后劲。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吸收新鲜的艺术经验,不懈地探索艺术的特性,承上启下,力图用新观念来改造和发展中国电影。他们提出中国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导演”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导演力量。 在“第四代导演”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 除上述导演外,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张子恩、宋崇、丛连文等都以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2004年,贾樟柯、王小帅、朱文组成的第六代,终于集体登堂入室。在历经了十年坎坷之后,这些“奔四张”的导演,开始挣扎着在电影市场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这些依旧希望张扬自我的导演面对艺术、官方、市场,“一个头两个大”。看来,即使上岸了,第六代仍然徘徊在主流的边缘…… 2005,中国电影百年,第六代导演突然迸发出强劲的创作力,寂寥的中国影坛突然焕发了勃勃生机。陆川的《可可西里》、顾长卫的《孔雀》、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贾樟柯的《世界》、王小帅的《青红》,每一部,都有参加过国际电影节的光环,而且相继在国内上映。

㈧ 中国电影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简介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无论是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格局,逐渐走向成熟,并向着国际化的轨道驶进,在国际影坛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还出现了继第五代导演后的又一个“新生代”——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出生于60年代、80年代以后在艺术院校毕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影坛所注目的创作群体。这一批导演,在出道时就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其创作也体现出与第五代导演相区别的特点。90年代以来,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创作转型的特征。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加以研究,有助于把握其创作特点与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走向。近两年,又有一批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新导演加入这一群体之中,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后六代”导演。从大的范围看,他们并未形成与第六代导演明显相异的共同特点,即未形成影坛第七代,因此,仍可将他们归入第六代导演行列。

第五代导演丰富而广阔的生活阅历,无疑成为其鲜明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丰厚底蕴,也成为了其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其对生活广度的体认,对于生活艰辛的感受,对于苦难的认同,皆具有非常的经验。而第六代导演则与第五代导演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经历,他们成长于经济复苏的开放时代,尽管他们没有了第五代丰富的生活阅历,然而其对生命的体验却大为深刻。因此,在对电影艺术创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并形成自己的电影艺术创作特色。
而第六代的理论背景非常复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国外各种理论思潮在中国大陆走马灯似的风行之时: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符号学理论……各种理论对这一代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接触了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理论。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这些理论广泛的运用便形成了他们独特创作的特色。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形式;打碎故事的叙述性;割裂剧情的连贯性;甚至肢解了音效和构图。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实性:贾樟柯曾经说过:“我是比较偏爱纪实美学,这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只能用纪实的方法才能表现,也不是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纪实才能表达。我一直觉得纪实是最贴近电影本体的方法,透过纪实的方法能够看到真正的电影之美。所谓电影之美就是电影本体透露出来的美感,就好像绘画要研究材料一样,电影这种材料最有特点的就是纪实性,巴赞、克拉考尔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过,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导演,需要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我选择了纪实。”如影片《小武》,贾樟柯将一段冰冷的现实塞进胶片盒,该段现实图景是社会底层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他记录了历史。
二、声音的现场录制:热辣辣混沌沌未经任何修饰的污浊音响,使故事真正的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来了,都是我们熟悉的声音。
三、长镜头的应用:《小武》的创举之一是长镜头的应用突破了中国电影的历史纪录,“宿舍谈情”、“澡堂唱歌”、“炕头对话”、“街头围观”等几组长镜头,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什么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戏剧性更具感染力,什么挖掘提炼什么合理剪裁什么场面调度,都是骗人的东西!现实主义不需要这个!
四、非职业演员使用:为什么非职业演员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演的是自己,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用去“演”,从而一点一滴地透露着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况。
第六代导演年轻有为,他们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影坛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期待他们能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想,如果没有自由的意志、批判的勇气、创新的精神,也就没有现在的第六代“青年导演”。

㈨ 中国第一代至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代表影片,代表影片的影评。。。 。。。

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

㈩ 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的电影有哪些

贾樟柯:《小武》《站台》《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
张元:《妈妈》、《北京杂种》
王超:《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

阅读全文

与中国纪实电影邻居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作之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大精彩电影开场 浏览:629
电影图片如何排版 浏览:529
韩国电影王者结局解析 浏览:46
电影伤感爱情片段原声 浏览:911
保险女王她的商业秘密韩国电影中文 浏览:532
qq电影票客户端 浏览:434
恐怖电影鲜胎活剥完整版 浏览:691
2019手机在线电影网站 浏览:288
台湾怪谈类似电影 浏览:564
文彬电影完整版 浏览:420
阿香贩毒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714
a成龙的电影海报 浏览:290
请看3d电影观后感 浏览:793
电影院打闹被打死 浏览:930
肖战olay小白瓶音乐微电影3 浏览:743
叶问外传张天志粤语电影 浏览:165
世纪大道电影院 浏览:607
微光情侣电影名字 浏览:421
法国电影产业 浏览:616
因拍电影动作受伤致残的演员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