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导演
排名不分先后,想到谁写谁,相关介绍google一下就出来了
法国:让 皮埃尔 梅尔维尔、让 吕克 戈达尔、让 皮埃尔 热内、让 雅克 阿诺、让 雷诺阿(法国很多姓让的)、达内兄弟、埃里克 侯麦、弗朗索瓦 特吕弗、 路易 马勒、阿伦 雷乃、雷奥 卡拉克斯 、罗伯特 布雷松、帕特里克 勒孔特、亨利 乔治 克鲁佐、雅克 塔蒂、马塞尔 卡尔内
英国:阿伦 帕克、大卫 里恩、彼得 格林纳威、雷德利 斯科特、 约翰 施莱辛格、詹姆斯 埃弗里、肯 罗奇、丹尼 博伊尔、盖 里奇、特里 吉列姆
日本: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冈本喜八、是枝裕和、周防正行 、 大岛渚 、 深作欣二 、今村昌平、竹中直人、 小林正树、铃木清顺、成濑巳喜男、山田洋次、寺山修司、冢本晋也
意大利:皮埃尔 保罗 帕索里尼、贝尔纳多 贝托鲁奇、吉斯皮 托纳托雷、米开朗基罗 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 费里尼、南尼·莫雷蒂
俄罗斯:安德烈 塔科夫斯基 、尼基塔 米亥科夫、谢尔盖 艾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 索科洛夫
东欧:安杰伊 瓦伊达、吕西安 平特莱、 罗曼 波兰斯基 、米洛斯 福尔曼、克日什托夫 基耶斯洛夫斯基、 吉利 曼佐、米克洛斯 扬索、克里斯提昂 内梅斯古、扬 史云梅耶
写了这么多,再加点分把
B. 五位国外著名的电影导演
美国--------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詹姆斯卡梅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日本---------黑泽明。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望采纳。
C. 外国电影导演有哪些要著名的!
斯皮尔伯格—《ET》,《大白鲨》系列,《拯救大兵瑞恩》
彼得·杰克逊-魔戒3部曲,《金刚》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
波兰斯基-《钢琴师》
黑泽明-《罗生门》
希区柯克-《后窗》
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
奇士基耶夫斯基 -《蓝》,《红》,《白》
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士司机》系列
伍迪-艾伦-《独家新闻》
费里尼- 《甜蜜的生活》,《 八部半》
英格玛·伯格曼-《面面相觑》,《芬妮与亚历山大》,《第七封印》
达斯仃·霍夫曼-《雨人》
D. 世界十大著名导演
排名不分先后:
詹姆斯·卡梅隆
可以说卡梅隆是当今重工业电影的开拓者,享誉世界的《泰坦尼克号》和第一部3D电影《阿凡达》,还有承载了我国80后对于科幻小说记忆的《终结者》都是他的作品。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E. 请选出以下这些导演的电影中一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专业人士来)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
《奇爱博士》、《2001》、《发条橘子》这三部曲是库布里克创作高峰的著名作品,也是他艺术成就上的代表作。但若一定要选一个的话,《2001:太空漫游》同时也是阿瑟·克拉克的小说代表作,略胜一筹
*******************************************************************
英格玛·伯格曼: 《第七封印》 影片本身充满了晦涩的隐喻和象征主义的构图,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风格的一部影片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是他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诡异的题材,意外的故事发展,低预算的黑白制作,让这部电影成为希电影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他的电影几乎没有败笔,《后窗》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安德烈鲁布廖夫》
费德里科·费里尼:《大路》(La Strada)这是他首部扬威国际影坛的代表作,也算是他电影事业的里程碑 (《阿玛珂德》与《八又二分之一》这两部是后期的代表作,但回味起来,还是没有《大路》给人的触动深)
*******************************************************************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一条安达鲁狗》以隐喻的手法抨击了资产阶级和教会、成为超现实主义影片的代表作
F. 关于电影导演的..
谢尔盖'爱森斯坦
代表作:《游戏的规则》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前苏联,1898-1948)
一个宣传者,号召者,同时也是一位猛烈的改革者。他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导演。他的电影也许不能算是绝对的艺术,然而他的理念却被运用至今。他的影片是那么的强烈有力,真如一头神牛,即便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形势,也同样让你无法忘怀。艺术的原本功能之一就是宣传,虽然现代艺术哲学已经不是这么定义,然而在一门艺术开始的时候,这也许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至少在那时,他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并且那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沿用到了现在。相信今天的你看到那些著名的片段时,同样会深受震撼!
英格玛·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伯格曼,这位可以自由地和作家一样直接拍摄电影,并一直保持瑞典首席舞台剧导演地位的大导演,拍出了《野草莓》、《处女泉》、《呐喊与低语》等众多经典,1981年拍完《芬妮和亚历山大》后告别影坛,投入了自己醉心的戏剧舞台。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以他以他惊人而勃发的精神成为电影艺术最神秘而终极的“第七封印”。
http://ke..com/view/256260.htm
费里尼
1920年1月20日,费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Rimini,1993年10月31日,由于心脏病、中风死于罗马。由于年轻时的经历,他集导演、演员、作家于一身。
作为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艺术家,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费里尼更是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黑泽明AkiraKurosawa(日本,1910-1998)
猛士,武士。黑泽明的摄影机传出的感情也是猛烈的,猛烈得足以让人不相信这个人性的世界。通过他的镜头,戏剧被电影化,然而最后影像本身却产生独立的戏剧性。如此强烈的人性表现,揭示的却是人性的不可测。这是多么伟大的技巧!也许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可信道义的悖反。所以每每在那雄浑的调度和画面之中,才会透出极度的悲怆和无奈。
●代表作:《罗生门》、《七武士》、《乱》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电机工程师,母亲过去曾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这位科幻特效卖座电影大师稍后在其作品中巧妙地结合两极化的科技知识与艺术野心,正是各来自其父关于科技方面的教导,及其母对其美学观的耳濡目染。他终生对说故事的喜好,则是受到他父亲从小对他讲述二次大战期间他在缅甸与日军缠斗时神勇却难免不尽真实的经历之影响。这也让斯皮尔伯格对40年代留下纯真年代的浪漫印象,并常在他的电影中出现—将不如意的现实人生对比于那样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年代。由于父亲职务关系,斯皮尔伯格童年时不停搬家、换学校(他们最后从纽泽西搬到亚利桑那的凤凰城),造成他在人际关系上相当的不安定感;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经年的争吵,及他不如人的体力,使斯皮尔伯格的童年生活总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过。也因而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一种必然的处世观-总是期待着什么好事来临的乐观看法,而这也反映在他的电影中成为他电影的基调。
作品:《火光》《大白鲨》、《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石头族乐园》《决斗》
阿尔弗莱德 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英国/美国,1899-1980)
对于这个内心阴暗然而又和蔼可亲的家伙,我已不想再说太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和极端艺术家形成一种反差,然而却达到了某种共同的效果。在他的表达中,那些本来平凡的物质会变得不极其平凡,甚至致命。我这里要提的,并不是被重复无数次的“悬念”,而是“浪漫”,有谁想得到这么一个胖子居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细腻浪漫的人?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你若是察觉不到那种细腻的浪漫和幽默,那至少说明你还没有入门。这种浪漫不仅仅指人物间的内心微妙的联系,更是那些细致的镜头,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他们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浪漫。甚至浪漫得可以致死!希区柯克是唯一的一个可以把接吻镜头处理的像谋杀那样紧张忧郁和不安,同时又能把谋杀处理的像接吻那般柔和宁静的电影大师。他怎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因为性和死亡总是微妙的联系在一起?不要去多想,你一想,他就在天堂偷偷的笑了。
●代表作:《眩晕》、《美人计》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祖上是来自奥匈帝国的犹太移民,父亲是医生。1941库布里克13岁,父亲送给他一架照相机,他从此对摄影产生兴趣。
1946进入《展望》杂志社担任新闻摄影记者,使他有机会走遍美国,库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1950以3800美元的个人积蓄,自编自导并担任摄影拍摄了一部短纪录片【拳赛之日】,记录了拳击手沃尔特卡蒂埃参加比赛的经过,完成后以4000美元卖给了雷电华电影公司。同年辞去《展望》杂志社的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潜心研究文学著作,并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细心观摩经典影片,努力提高电影艺术素养。
库布里克的事业巅峰,则是1968年自编自导的科幻片经典【2001年太空之旅】,以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和音乐的原创性,缔造一场电影革命。1971年的【发条橘子】描述暴戾帮派份子,令人印象深刻,却被英国视为赞扬暴力而遭禁。
经典剧作还包括,描述奴隶造反的【万夫莫敌】、惊世骇俗的小说改编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以及叙述冷战可能导致核子战争爆发的【奇爱博士】,1987年的战争片【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的电影主题多为犯罪和暴力,而且有反当权派的倾向,每每受到争议,影评亦呈现两极化;他一生共入围十四项奥斯卡奖,赢得八项,但是却从未抱走最佳导演奖,令影坛人士为这位战后最杰出的导演感到惋惜。
他蛰伏多年才于1996年开拍情色惊悚片【大开眼界】,无奈1月才杀青,正著手电影后制工作时,突然壮志未酬撒手西归,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在英国去世,享年71岁。让影迷们极为错愕与惋惜。影迷凭吊大师身影,只能从其告别遗作【大开眼界】中去回味了...
卓别林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http://ke..com/view/10988.htm
戴维·利恩
戴维·利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早期以拍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他导演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6-1948年,他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制作的影片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50年代中期开始,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桂河大桥》即是五十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由此,他获得了第一个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并获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执导“日瓦戈医生” 1984年执导“印度之行” 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 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 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届的泰斗。
作品年表: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1970)
万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医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艳阳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飞冲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欢乐的精灵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雏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伦之乐 This Happy Breed (1944)
与祖国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编剧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欢乐的精灵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雏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伦之乐 This Happy Breed (1944)
让-吕克 戈达尔
法国裔瑞士籍导演,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打破传统的电影规则,如叙事、连续性等。早年在瑞士与巴黎受教育,并在北美与南美游历三年。
1950年,他进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随后的十年间里,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研究和观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尝试导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吕弗帮助下拍摄第一部剧情片《断了气》,赢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1967年后所有作品均为政治片,离间了大批热爱他的观众。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该小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一切顺利》等。70年代因车祸中断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国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G. 费里尼导演拍摄的影片<<八部半>>的原作者是哪国的名字叫什么
·影片的名字《八部半》对应的是费里尼导演的影片的总数,尽管这个数字并不精确,因为费里尼在这之前导演过八部长片,在加上四个导演合拍的集锦片《三艳嬉春》和六个导演合拍的《城中之爱》,本片准确地说是费里尼的第八又十二分之五部电影。
H. 为什么电影界把英格玛.伯格曼、费里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称为“圣三位一体导演”
基督教的神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英格玛.伯格曼、费里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三个人是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奇迹。所以把他们三个称为圣三位一体导演,也就是称他们为现代艺术电影之神
I. 世界4大电影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奥森·威尔斯,《大公民》似乎成为所有影评家们的最爱,总是在各类评选中名列第一.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开始就成了四十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1960年的《奇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而《红色沙漠》更被誉为电影世界中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其中的红色是“如此绚烂丰盛,带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他一生所获得的各种影坛荣誉超过150个,其中获五个威尼斯、四个戛纳、一个柏林和一个奥斯卡奖项。
黑泽明:日本“武士”化身的黑泽明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他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被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东方的启示”。黑泽明以88年的兢兢业业完成了自己的“东方启示录”。
费里尼:意大利艺术电影之巅
作为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艺术家,费德里克·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费里尼更是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此外,希区柯克;大卫·里恩 ;库布里克;小津安二郎都曾入选过世界十大导演